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负担状况。方法通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和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采用患病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早死指数等指标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健康损失进行估计;并计算这两种疾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我国目前至少有1.74亿高血压患者,每年大约22万人死于高血压;去死因期望寿命计算结果显示,高血压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在男性中为0.362岁,女性为0.359岁,全国合计为0.36岁;高血压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约为254万寿命年;平均每一个高血压病人死亡,将会导致11.4年的“早死”;每年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用为318.9亿元人民币,约占200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5.6%。目前,我国共有2300万人正经受着糖尿病的困扰;每年有大约9万人死于糖尿病;去死因期望寿命计算结果显示,糖尿病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在城市中为0.21岁,农村为0.08岁,全国合计为0.15岁;糖尿病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约为130万寿命年;平均每一个糖尿病人死亡,将会导致14.4年的“早死”;糖尿病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约为107亿元人民币,约占200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1.88%。结论无论是健康损失还是经济损失,高血压和糖尿病导致的疾病负担都是非常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的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的疾病负担现状。方法通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和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采用患病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对糖尿病健康损失进行估计;并计算了糖尿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目前,我国共有2300万例患者正经受着糖尿病的困扰;每年有大约9万例死于糖尿病;去死因期望寿命计算结果显示,糖尿病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在城市中为0.21岁,农村为0.08岁,全国合计为0.15岁;糖尿病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约为107.1亿元人民币,约占200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1.88%。结论无论是健康损失还是经济损失,糖尿病都给社会和政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6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负担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6种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的疾病负担现状。方法通过对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的分析,采用患病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对健康损失进行估计;并计算了这6种疾病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在8811万65岁以上人群中受这6种疾病侵害的老年人在2000万以上。去死因期望寿命计算结果显示,这6种疾病导致的65岁以上老年人期望寿命损失,城市为8.18岁,农村为7.78岁,全国合计为7.86岁,分别占65岁时期望寿命的51.35%,50.82%和50.78%;我国目前这6种慢性病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约为340亿元人民币,约占200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6%。结论无论是健康损失还是经济损失,这6种常见慢性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均是巨大的,将给社会和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通市恶性肿瘤患病和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通过南通市2014年全人群死亡和恶性肿瘤患病、死亡资料,借助简略寿命表的编制方法,计算去死因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结果南通市2014年全人群死亡率840.25/10万,恶性肿瘤死亡专率249.66/10万,恶性肿瘤死亡数及潜在减寿年数均位居全死因首位,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增加1.39岁。同年,恶性肿瘤患病率为851.85/10万,导致损失健康期望寿命0.64岁。结论恶性肿瘤在南通市处于高流行态势,对期望寿命影响较大,是需要重点防控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合川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亡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数据进行分类.用死因分析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4年合川区居民报告死亡率为744.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0.59/10万,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死因的96.55%.平均期望寿命78.60岁(男性76.06岁,女性80.69岁),造成潜在寿命损失即潜在减寿年数前五位的死因依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去死因期望寿命上升前五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 慢性疾病与伤害为合川区居民主要死因.减少寿命损失,提高期望寿命,重点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与伤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居民死亡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分析居民健康水平。方法利用疾病监测系统中2015—2017年平顶山居民死因数据,对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平顶山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87.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4.19/10万。居民死因顺位前10位的疾病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96.76%。2015—2017年平均期望寿命为78.76岁,女性(81.72岁)高于男性(76.26岁)。前10位死因的去死因期望寿命中,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排前5位,较期望寿命分别增加3.97、3.38、2.94、1.03和0.84岁。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位于减寿顺位前2位,是造成平顶山市居民寿命损失的最主要原因。结论慢性病和伤害已成为平顶山市居民主要死因,而伤害是导致人群早死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慢性病防控和伤害预防教育,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和伤害早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泸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及其潜在寿命损失,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疾病负担。方法 收集2017年泸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平均减寿年等指标。结果 2017年泸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19.96/10万,标化率为150.58/10万,男性死亡率(231.77 /10万)高于女性(197.32/10万);0~14岁组、15~44岁组、45~64岁组、65岁以上组死亡率分别为1.02/10万、13.02/10万、133.10/10万以及1 370.20/10万。2017年泸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77.41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后期望寿命增加4.18岁,其中男性增加3.76岁,女性增加4.61岁;去除脑血管病与心脏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加2.52岁与1.97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PYLL为70 524人年,PYLLR为14.59‰,AYLL为11.77年/人,男性PYLL、PYLLR与AYLL(48 220人年、18.93‰、12.43年/人)均高于女性(22 304人年、9.56‰、10.56年/人),脑血管病导致了最多的寿命损失(37 988人年、7.86‰、11.16年/人)。结论 泸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重,在男性中导致了更高的期望寿命损失与潜在寿命年损失,65岁以上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死亡的主要人群,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邳州市居民早死病因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起始年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分析了全市1998年的死因资料,结果显示全死因死亡率5.39‰,呼吸系病居全死因第1位;早死人口占全死亡人数的34.04%,恶性肿瘤在各死因潜在寿命损失中居第1位,10岁以前居第1位原因是损伤中毒;损伤与中毒导致早死EYPLLx与龄增长呈负相关,而恶性肿瘤、循环系病、呼吸系病等导致早死权重日趋显著。  相似文献   

9.
绍兴市恶性肿瘤死因及减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绍兴市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对寿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上虞、新昌、越城县(市、区)居民的恶性肿瘤死亡数据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早死指数、潜在工作损失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年中绍兴市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161.85/10万,居全死因的首位,男女死亡率比为1:0.5。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胃、肺、肝、食管和肠癌,不同地区死亡率有显著差异,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至45岁组的死亡率已达全人群平均水平(177.09/10万)。去恶性肿瘤死因平均期望寿命为79.73岁,比全死因期望寿命增长3.3岁,潜在寿命损失年数40995.96年,占总损失年数的40.56%,早死指数16.29,减寿率19.89‰。潜在工作损失年数10.97年。结论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加强肿瘤防治是我市今后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各类死因对四川省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就提高期望寿命、促进居民健康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athReg2005软件收集、整理2012年四川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采用Excell软件、SPSS软件编制蒋氏简略寿命表、去死因寿命表,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等。结果 2012年四川省居民粗死亡率621.78/10万,标化死亡率621.49/10万,平均期望寿命校正值75.22岁;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显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期望寿命损失年居前5位,去掉该死因,分别可增加4.51年、3.42年、3.34年、1.13年、0.39年。去单病种死因期望寿命分析,增值前5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心脏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潜在寿命分析,减寿率顺位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其导致每千人寿命缩短的人年数分别为18.67人年、12.21人年、10.35人年、5.44人年、2.55人年。不同性别和城市与农村间各类分析顺位略有差异。结论四川省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需要加强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及意外伤害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9-2016年玉溪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情况和主要死因的潜在减寿情况,为疾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导出玉溪市居民死亡数据,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采用SPSS17.0、Excel 2003和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软件计算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及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6 年玉溪市共报告死亡病例109 575例,男性61 461例,女性48 114例,粗死亡率分别为527.78/10万、592.57/10万、644.22/10万、635.98/10万、679.26/10万、666.56/10万、673.76/10万和679.8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39.06/10 万、721.13/10 万、784.43/10 万、778.87/10 万、842.86/10 万、836.24/10 万、856.31/10 万和866.26/10 万,2009-2016年玉溪市居民死亡率逐渐增高(x2=182.62,P<0.05),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x2=182.62,P<0.05。慢性病是玉溪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占80.00%以上,粗死亡率为530.60/10万;玉溪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中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心肿瘤、心脏病和伤害,造成玉溪市居民潜在减寿年为688 436.1年。伤害造成潜在减寿年最高,为292 601.60年,潜在减寿率为17.03‰,平均减寿年数为22.66年。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严重影响玉溪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应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找到影响居民健康和死因最主要的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使用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来计算和分析居民各主要死因的构成比、顺位、潜在减寿年数及潜在寿命损失率.结果 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死亡人口总数为11 366人,全人群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为6.13‰,女性死亡率为3.69‰;全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脑血管病,肿瘤,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居民全死因PYLL为89 903.30人年,PYLL减寿率为3.91%.全死因PYLL构成比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其他慢性病.结论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研究结果 显示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依旧是今后工作的重心所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慢性病的教育与防治,根据疾病发生的规律制定有效的疾病干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探索健康素养与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在重庆 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6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2例。观察组采用综合 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干预结果和行为改变情况,监测并比较两组 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干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谨遵医嘱、控制饮食、定期体检、戒烟酒等行为改变执行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观察组患者监测血压水平的正常水平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381,犘=0.021)。健康素养联合运动干预可提升患者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认知,加强其自我管理 控制能力,使患者血压能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健康素养;运动;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2 0148 03  相似文献   

1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7~1999年居民期望寿命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世纪末的居民期望寿命和与寿命有关的指标。方法:采用分层胡机抽样方法,获得期望寿命,死亡率,死因顺位,去死因寿命,潜在减寿年数(YPLL)及人口长寿水平等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简要分析。结果:新疆生产兵团(兵团)1997-1999年期望寿命为75.61岁,男为72.73岁,女性为80.02岁;农牧团场的期望寿命为73.97岁,相对较低;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期望寿命较高较高;北疆地区期望寿命高于南疆和东疆,年平均粗死亡率为5.17‰(标化死亡率为4.53‰)。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以及围产期情况。7种死因中,去除呼吸系统疾病和围产期情况寿命增幅较明显。主要死因的潜在减行率和标准化潜在减寿(SYPLL)率顺位的第1位均为意外死亡。经济水平较高地区长寿水平也较高,结论:兵团人均期望寿命水平较高,但不同地区相差较大,为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既要加强自然环境的治理和扶贫力度。也要重视呼吸系统(尤其是婴儿)、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和提高围期产期保健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环境,降低损伤中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provide an assessment of the mortality burden in Serbia (excluding Kosovo and Metohia). METHODS: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using data for Serbia, excluding Kosovo and Metohia, for the year 2000. Years of life lost (YLL), the mortality component of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at each age of death while discounting future years by 3% per annum. YLL was calculated using life expectancy at that age based on standard life tables, with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fixed at 82.5 years for females and 80.0 years for males. RESULTS: Premature mortality was responsible for 814,022 YLL, after discounting future years at 3% per annum and weighting for age. Males lost 462,050 years and females lost 351,972 year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cancers dominated the burden of premature mortality.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was the leading single cause of YLL for males, followed by stroke, lung cancer, inflammatory heart disease, self-inflicted injuries, road traffic accidents, colorectal and stomach cancer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ach contributed over 10,000 YLL. For female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as the leading cause of YLL, followed by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breast and lung cancer, and diabetes mellitus. YLL due to premature death gives greater weight to those conditions that affect younger people. Consequently, a ranking of diseases by YLL differs from a ranking based on unadjusted numbers of deaths. In comparison with data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00) for the world population and the EURO-A region, the mortality burden in Serbia is closer to that in developed than developing countries. Standardiz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direct method, with the world population used as the standard. CONCLUSIONS: The national health priority areas, relevant to the mortality burden, should includ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ncers, diabetes mellitus, self-inflicted injuries and road traffic accid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武汉市2009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潜在工作损失年等指标对武汉市2009年居民病伤死亡监测资料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武汉市伤害的粗死亡率为45.50/10万,标化率为33.01/10万,男性(54.77/10万)明显高于女性(35.77/10万),农村(49.66/10万)明显高于城市(42.63/10万),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交通事故、溺水、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和他杀,0-岁人群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溺水,15-岁人群则是交通伤害,65岁及以上人群则以跌落为主,其次为交通事故和自杀。因伤害导致的YPLL,SYPLL和WYPLL分别为73 470年、84 734年和50 073年,分别占全死因的24.01%、30.36%和31.62%,远远高于伤害占全死因的比例7.46%。结论伤害是导致"早死"和寿命损失的重要疾病负担,由于伤害死亡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应引起相关卫生部门更多的重视,根据伤害的死亡谱和危险人群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所致的死亡与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