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Pilon骨折是指涉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1/3骨折,又称胫骨穹隆部骨折。Pilon骨折常伴有关节面的嵌插和骨缺损,由于骨折移位明显且发生于关节内,复位固定均较困难。本科自1996年7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28例Pilon骨折,经切开复位、钢板及螺钉内固定、骨缺损处植骨治疗,疗效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21~52岁,平均36.5岁;车祸伤18例、高空坠落伤9例、扭伤1例;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性骨折2例。按Ruedi-Allgower分类法I型(裂纹骨折,关节面无明显移位)2例、Ⅱ型(关节面有明显移位,粉碎程度轻)24例、Ⅲ型(关节面严…  相似文献   

2.
Pilon骨折是指涉及关节面的胫骨下端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目前多按Ruedi—Augower分型,共分为3型:Ⅰ型:胫骨远端关节面劈裂骨折无明显关节面移位;Ⅱ型:关节面骨折有移位无粉碎;Ⅲ型:胫骨远端压缩和粉碎性骨折。由于复位,固定困难,病钱率高,属难治型骨折。我院自1996年11月~2002年8月共收治26例Ⅱ型和Ⅲ型Pilon骨折患者,其中18例应用AO三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17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按Colonna分类:I型2例;Ⅱ型7例;Ⅲ型5例;Ⅳ型3例。所有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其中I型,Ⅱ型及Ⅲ型中移位明显不稳定者复位后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并行皮牵引、丁字鞋固定4-6周;Ⅱ型及Ⅲ型中无移位者及Ⅳ型行皮牵引、丁字鞋固定4-6周。结果:临床及X线征象标准判定优者13例(64.70%),良者4例(23.53%),差者3例(11.77%)。结论:儿童股骨颈骨折,应基于解剖学分型、X线征象,及其它临床表现进行有限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胫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下肢损伤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由于复位、固定困难,术后皮肤坏死、切口感染、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较多,故病残率较高。治疗结果完全依赖于关节重建的质最和软组织覆盖的状况。Pilon骨折目前多按Ruedi—Augower分型,共分为三型:Ⅰ型:裂纹骨折,关节面无明显移位;Ⅱ型:关节面骨折,有明显移位,无粉碎;Ⅲ型;关节面严重粉碎骨折,并有明显移位。本院自1990年1月-2005年6月共治疗132例Pilon骨折患者,分别用5种方法治疗处理此类病人。本文就几类方法处理后的病人术后疗效的临床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Pilon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目前多按Ruedi——Allgower分型,共分为3型:Ⅰ型:胫骨远端关节面劈裂骨折无明显关节面移位,Ⅱ型:关节面骨折有移位无粉碎,Ⅲ型:胫骨远端压缩和粉碎性骨折。本院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22例Ⅱ型和Ⅲ型Pilon骨折患者,其中16例应用AO三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Pilon骨折是高能量损伤导致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 ,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临床上并不多见 ,约占胫骨折的 7%~ 10 % [1] 。我院 1996— 2 0 0 2年共收治Pilon骨折 18例 ,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31~ 5 8岁 ,平均39岁。右侧 10例 ,左侧 8例。致伤原因 :车祸伤 6例 ,高处坠落伤 12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 5例 ,闭合性骨折 13例 ,7例并发腓骨折。根据Ruedi-Allgower[2 ] 分型 :Ⅰ型 4例 ,Ⅱ型 9例 ,Ⅲ型 5例。伤后 4h内急诊手术 7例 ,择期手术 11例。1.2 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29例,按骨折是否波及关节面分为关节外骨折38例,关节内骨折91例,其中按Sanders分型:Ⅰ型42例、Ⅱ型31例、Ⅲ型17例、Ⅳ型1例。采用三种方法治疗;保守治疗(关节外骨折21例、关节内骨折SandersⅠ型42例、SandersⅡ、Ⅲ型10例SandersⅣ型1例),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12例(SandersⅡ、Ⅲ型),切开复位内固定26例(软组织条件较好的SandersⅡ、Ⅲ型)。以上分别为A、B、C组。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2个月),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之足踝临床评分标准,A组优49例、良17例、一般7例、差1例;B组优8例,良3例,一般1例,差0例,C组优10例,良13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正确判断跟骨骨折的类型及预后、根据分类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Pilon骨折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ilon骨折指胫骨远端干骺端累及踝关节的骨折,Rock-wood等[1]认为,Pilon骨折应包括:①踝关节和胫骨远端的干骺端骨折,通常伴有踝关节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②内踝骨折。③胫骨前缘骨折。④胫骨后面横形骨折。其特征是干骺端存在不同程度的粉碎和压缩、关节软骨及骨折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治疗困难,常导致不良后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31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例,交通事故伤17例,重物压伤5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23例。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22侧,Ⅲ型16侧。伤后至手术时间2h~10…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78例严重胫骨Pilon骨折,68例行切开复位胫骨三叶草钢板或T型钢板+腓骨1/3管型钢板和/或克化针固定,胫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10例行有限切开内固定并辅以石膏托外固定。探讨严重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8个月。骨愈合的时间13~38周,平均14.2周。采用Tenny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42例,良10例,可10例(Ⅱ型6例、Ⅲ型4例),差16例(Ⅱ型1例、Ⅲ型15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4例为开放性骨折出现表浅感染,2例为局部软组织坏死后继发感染;骨折延迟愈合4例;关节退行性变14例,其中2例出现较严重的踝关节内翻;关节僵硬9例。提示影响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有骨折类型、治疗方式、胫骨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和手术时机的选择、腓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弢  杨美中 《安徽医学》2007,28(6):546-546
Pilon骨折是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不包括单纯内外踝骨折,根据关节面及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目前最常见的分型,该分类方法将pilon骨折分为三型,作者从2001年以来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方法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21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1987年~1999年4月间,采用尺骨鹰嘴骨牵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法治疗重度肱骨髁间骨折15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2~73岁,平均43.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4例,坠落伤6例,压砸伤3例,生活伤2例。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4例(伤口不超过2厘米)。根据Riseborough和Radin的骨折分类[1],将髁间骨折分为四度:Ⅰ°骨折无分离及移位;Ⅱ°骨折块轻度分离移位;Ⅲ°内髁及外髁均有旋转移位,关节面不平;Ⅳ°骨折粉碎,肱骨髁碎成3块以上,且游离骨折片较大,关节面严重破坏。本组15例均为重度…  相似文献   

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12~77岁,平均4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5例,跌伤13例,其他10例。骨折按AO分型;A型27例,B型32例,C型19例。合并颅脑损伤8例,胸部损伤7例。新鲜骨折63例,陈旧性骨折15例(/a括感染及骨不连病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8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9例,Ⅱ型13例,Ⅲ型6例。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12~77岁,平均4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5例,跌伤13例,其他10例。骨折按AO分型:A型27例,B型32例,C型19例。合并颅脑损伤8例,胸部损伤7例。新鲜骨折63例,陈旧性骨折15例(包括感染及骨不连病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8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9例,Ⅱ型13例,Ⅲ型6例。  相似文献   

14.
Pilon骨折是一种累及胫骨下关节面的胫骨下端骨折,常伴有腓骨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占胫骨骨折的3%~10%,Pilon骨折分型目前临床上以Rtiedi—Allgower分类系统最为常用。Ⅰ型为累及关节面无移位的劈裂骨折;Ⅱ型为累及关节面并有移位的劈裂骨折,但骨折粉碎度较轻;Ⅲ型为累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严重粉碎性骨折。这种高能量损伤的胫骨Pilon骨折虽然治疗手段上不断修正和更新,但是仍存在并发症多、伤残率高等诸多问题,至今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本组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波及关节面的胫骨下端粉碎骨折称为Pilon骨折[1]。早在20世纪初,骨科医生就认识到一种胫骨远端骨折,骨折位置在踝上,胫骨关节面严重粉碎、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认为这种骨折关节面复位困难,不易进行手术治疗。1911年由Destot首先对此类型骨折进行了描述[2],并喻为Pilon(捣碎骨折) ,他把距骨比作象锤子一样高速冲击胫骨远端负重关节面,造成的损伤也叫锤子骨折。1950年Bonin[3] 应用“Plafond”描述为踝关节穹隆的破坏,因而称为“拱顶骨折”。1979年Ruedi和Allgower[4] 结合其创伤特点将骨折分为Ⅲ类,此3类分法是有代表性的,这种分法是根据关节内骨折的现状和粉碎块移位的程度而采用的Ⅲ度分类方法。I型,较小移位;Ⅱ型,明显的关节面移位,而粉碎程度较小;Ⅲ型,关节面粉碎移位及粉碎程度均较严重。Pilon骨折的发病率在骨折损伤里较低,约占下肢骨折的1 %及胫骨骨折的7 %~10 % [5]。Ovadia和Beals[6]的分类则又增加了两种类型,即:I型,无移位骨折;Ⅱ型,骨折移位较小的;Ⅲ型,关节面骨折移位伴有几个大骨折块;Ⅳ型,关节面骨折移位伴有几个骨折块,同时还有一个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二维重建技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按Lauge-hansen分型,22例三踝骨折患者中,13例为旋后-外旋Ⅳ度,6例为旋前-外旋Ⅳ度,3例为旋前-外展Ⅲ度。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行X线摄片及螺旋CT二维重建检查,并在术后进行Philips踝关节客观功能评分和0lerud-Molander主观功能评分。结果术前x线片漏诊5例后踝骨折,经螺旋CT二维重建技术确诊。术后X线检查示,1例患者关节面未完全复位(骨折移位3mm),21例患者关节面完全复位;但螺旋CT二维重建示,21例中6例仍残留关节面轻度移位。术后12个月,关节面完全复位的15例患者与关节面残留移位的6例患者的Phillips踝关节客观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关节面完全复位者的0lerud-Molander主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关节面残留移位者(P=0.043)。结论螺旋CT二维重建技术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提供踝关节骨折的信息,有利于术前诊断、指导手术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1997年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七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1)与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复位后关节面出现中心凹陷;(2)骨折块本身有压缩,但手术时未将压缩部分撬起;(3)植骨不实,且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4)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的碎骨块;(5)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6)手术中摄X线片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7)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中,如能注意避免以上七种造成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将可能提高手术的复位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00年-2007年我院收治股骨髁冠状面骨折(Hoffa骨折)8例,经手术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1~54岁,平均35.3岁。外髁骨折7例,内髁骨折1例;根据Letenneur等分类方法,I型骨折5例,Ⅱ型2例,Ⅲ型1例。伤后手术时间2~48小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国产T型或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大多解剖复位,桡骨关节面掌偏尺偏角恢复;临床疗效优20例,良11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6%。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物松动、骨折移位、肌腱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T型支撑钢板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很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主要方法之一 ,其手术效果与护理质量有直接关系。我院于 1996~ 2 0 0 0年对 5 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3例 ,女性 38例 ;年龄 70~ 90岁 ,平均 80岁 ;车祸伤 19例 ,滑跌伤 32例。根据正侧位X线片 ,按骨折移位程度 (Gar den)分型〔1〕:Ⅰ型 2例 ,Ⅱ型 13例 ,Ⅲ型 17例 ,Ⅳ型 19例。合并糖尿病 15例 ,高血压 2 1例 ,冠心病 7例。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即予患肢皮牵引 ,及时进行体检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