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 2 3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占同期膀胱肿瘤的5 .5 % ,其中良性肿瘤 8例 ,恶性肿瘤 1 5例 ,治疗以膀胱全切除及部分切除为主。结论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至今存活1例,行膀胱全切3例,均存活。结论: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治疗上以膀胱全切为主,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膀胱移行细胞癌CK20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候  罗春丽  梁鲁南 《重庆医学》2002,31(12):1169-117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角质蛋白20(CK20)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你膀胱非移行细胞癌以及对照组13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CK20的表达。结果: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63.3%(19/30),膀胱非移行细胞癌和正常膀胱粘膜均为CK20阴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CK20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有正相关关系。结论: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型抗原Lewis A和Lewis 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病理标本取1981-2001年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病理科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共83例及非肿瘤移行上皮标本68例。试剂选用Lewis A、Lewis X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进行染色。并收集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人的尿脱落细胞标本进行Lewis X免疫染色。结果Lewis A和Lewis 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9%(68/83)和83.1%(69/83),非肿瘤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36/68)和11.8%(8/68)。Lewis A和Lewis X的表达强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Lewis A和Lewis X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非肿瘤黏膜(P〈0.05)。20例尿脱落细胞标本中,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Lewis X表达阳性,10例正常对照全部阴性。结论Lewis X免疫标记应用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及随访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法。Lewis A抗原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价值低于Lewis X。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yclooxygenase(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3例膀胱肿瘤、18例良性膀胱组织中COX-2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分析COX-2在膀胱肿瘤和良性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COX-2蛋白主要表达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细胞浆中,其阳性例数为27例,阳性率为62.8%,但在正常良性膀胱组织(n=18)中均为阴性表达。在43例膀胱肿瘤中COX-2表达与肿瘤分级和分期有关,恶性程度高的肿瘤阳性表达高于恶性程度低的肿瘤,浸润性癌高于浅表性癌(P〈0.05)。结论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膀胱肿瘤恶性程度相关.COX-2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术前未经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的膀胱移行细胞肿瘤和20例膀胱非肿瘤性病变的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膀胱病变的肿瘤与非肿瘤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P〈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HIT与膀胱肿瘤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望成为一种新的预后指标用于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膀胱鳞状细胞癌和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患者10例,与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浸润性移行细胞癌患者34例的症状、生化指标、肿瘤形态、预后等情况.结果 10例膀胱鳞癌患者与34例浸润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在首发症状为血尿、病程中出现肉眼血尿、病程中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病程中是否出现贫血、尿中白细胞是否明显增多、肿瘤形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尿程度、肿瘤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一年内死亡率及一年后存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鳞状细胞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5例膀胱肿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肿瘤绝大多数为移行上皮癌,有一例罕见的成人横纹肌肉瘤。临床症状以血尿最为常见,45例均出现血尿。膀胱镜检查可以确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应慎重选择手术方法,对多发及三角区的较大肿瘤更应慎重,必要时可行全膀胱切除术。行噻(口替)哌膀胱内灌注,对预防复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青年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病率为8.7%,无痛性肉眼血尿是其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75%,治疗同老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一样,随访0.5-9年,2例复发,复发率为10%,所有患者均健在。结论:对青年人无痛性肉眼血尿应引起高度重视,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好于老年膀胱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26,Cx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非肿瘤膀胱上皮组织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Cx26蛋白的表达。结果Cx26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10例非肿瘤膀胱组织中Cx26蛋白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100%),而在40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x26的阳性表达率为27.50%,而且细胞质中也有少量表达,其中G1期、G2期、G3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30.00%、36.36%;T1期、T2期、T3、T4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18.75%、37.50%和50.00%。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与非肿瘤膀胱上皮组织相比间隙连接蛋白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下调p〈0.001,但未发现Cx26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及细胞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Cx2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下调,Cx26蛋白的下调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x26蛋白可作为一种有用的肿瘤标记物,并可应用于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990年6月至2004年8月我院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膀胱混合癌占同期230例膀胱恶性肿瘤的6.9%,移行、腺细胞混合癌3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4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1例,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以膀胱刺激症和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和部分切除为主,其1、3和5 a的生存率分别为81.3%、56.3%和12.5%.结论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膀胱类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33~49岁.临床症状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无面色潮红、心悸、腹泻等类癌综合征表现.均经膀胱镜下活检病理证实.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1例患者术后6月复发,再次手术后3月复发,最终死于肿瘤转移;1例术后随访1年复发,再次手术6月后原位复发,最终行膀胱全切术,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和转移;1例随访3年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膀胱类癌发病率较低,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侵袭性强,预后差,播散和转移较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中注意切口及周围组织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了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术前评估,选择临床分期T2~3期、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瘤体位于膀胱顶部/侧壁/后壁/前壁、有安全外科切缘、切除肿瘤后有足够膀胱容量的患者接受治疗。男性78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63岁。膀胱部分切除术中用羟基喜树碱浸泡膀胱及切口,11例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肿瘤中位直径2.3cm,病理分期为T2期41例、T3期61例、T4期3例,病理分级为高级别67例、低级别38例。76例(72.3%)接受了综合治疗,其中20例肿瘤较大的患者行新辅助治疗,56例病理为T3~4期/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接受了辅助治疗。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的患者,1例(1.0%)外科切缘阳性,未见切口种植。20例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总反应率50.0%。95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期34个月(9~70个月)。29例(30.5%)局部复发,其中16例行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本组5年生存率53.5%。结论选择合适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较为满意,患者需严密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并总结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我院收治的14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方法.结果 14例患者平均年龄(40±5.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下腹痛,尿频、尿急、尿痛及周期性肉眼血尿;13例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辅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治疗,全部患者症状得以缓解,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超声、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治疗是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颐性分析1991年1月-2003年6月19例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9例中17例获得随访。17例随访1-12年,平均5.5年,五年生存率64.7%。结论 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结果对比并联合膀胱癌的病理学分级,对膀胱癌的临床分期进行准确率评估。方法将32例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TURBT术后结果、CT扫描等结果与最终病理报告进行对比。结果其中7例女性及25例男性患者,双合诊诊断膀胱外受累患者,敏感性为46%,特异性为82%。通过肿瘤大小判断膀胱外受累患者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41%。CT扫描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周围脂肪侵袭的敏感性为46%,特异性为70%。结论临床分期在浸润性膀胱癌并发膀胱周围脂肪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时没有显示较高的敏感性。肾积水为肿瘤肌层转移较敏感的一个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史彦彬  陈志文  诸禹平 《重庆医学》2015,(6):755-757,760
目的:比较膀胱全切术后行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与传统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全切术后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治疗42例及传统回肠膀胱术46例),对比分析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肿瘤进展情况。结果两种术式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远近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组术后控尿生活质量较之传统手术组明显提高(P <0.05)。结论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对于不适合原位新膀胱术且要求控尿者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癌肉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复习我院自1999年~2009年收治的3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均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IVP提示膀胱充盈缺损,CT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1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左输尿管再植术,1例行膀胱血块清除术+膀胱肿物等离子电切术,其中1例术后辅以膀胱灌注治疗8周。术后病理检查均呈双重形态,由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两种不同恶性成分组成,免疫组化结果:2例Vi mentin(++),CK(++),1例CK(++)、Vi mentin(++)、MyoD1(+)、Moglobin(+)、Desin(-)、SMA(-)、S100(-)。3例均诊断为膀胱癌肉瘤。1例术后存活12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特殊异常,后失访。1例术后随访已满6月,无异常,仍在随访中。结论:膀胱癌肉瘤临床罕见,其组织分化低,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付成军  臧光辉徐彦 《吉林医学》2006,27(11):1328-1328,1330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2例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期进行手术治疗,分别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1例,膀胱全切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术+前列腺摘除术12例,经尿道行膀胱肿瘤和前列腺电切术(TUR)15例。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康复,无并发症,随访3 ̄61个月,肿瘤复发5例,但均未在前列腺窝。结论: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期手术效果显著,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大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在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87岁老年男性,膀胱前壁病变,范围5.5 cm×2.5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病情分级Ⅲ级。病例2,77岁老年女性,膀胱右前壁病变,范围5.2 cm×4.0 cm,ASA Ⅱ级。患者采用膀胱大部分切除生物补片膀胱扩大的手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手术资料及术后膀胱镜及尿动力学随访情况。结果: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5.0±35.4)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患者均在术后8 d出院。术后随访10~14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随访尿动力结果:最大尿流率16.5 mL/s,最大膀胱容量303 mL。白天3~4次,夜尿0~3次,排尿间隔2 h,每次尿量200~300 mL,美国泌尿外科协会症状评分(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symptom score, AUASS) 2~5分。对于高龄、合并症多、手术麻醉风险大的患者可以行膀胱部分切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肿瘤体积小的患者,膀胱部分切除后能够保留足够的正常膀胱壁,并逐渐恢复膀胱容量。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残余正常膀胱组织较少的患者,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膀胱扩大术有助于恢复膀胱容量。结论:膀胱大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保留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适用于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