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明确肌肉注射的深度.方法以臀大肌注射为研究对象,通过B超测量600例患者皮肤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以确定针头进入的深度.结果 消瘦组的平均厚度为1.27cm,正常组的平均厚度为2.51cm,肥胖组的平均厚度为3.86cm,三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教科书上的进针深度标准,目前只适用于正常组.所以在执行肌肉注射时,首先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粘稠度,选择不同的针头进行注射,同时要考虑患者的胖瘦程度,进一步选择不同的针头以及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和左房构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状动脉正常者26例为对照组,冠状动脉3支及3支以上病变组28例;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左房内径(LAD)、左房容积(LA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体表面积标化出左房内径指数(LADi)和容积指数(LAVi)。比较两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及左房构型指标的差异,观察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左房构型之间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值分别为(8.96±1.62)mm和(3.91±1.14)mm,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LAV、LAVi增大(P<0.05),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LAV、LAVi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显著增加,并且能够反映左房构型改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134-136
目的:探讨不同BMI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住院的7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BMI值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比较各组空腹血糖。结果:体重过低组空腹血糖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组空腹血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过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体重指数正常的患者;体重指数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体重指数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指数(BMI)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结果 肥胖组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发病率明显高于超重及正常组患者,且血脂代谢异常较超重及正常者严重.结论 随体重指数升高,血脂异常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葫芦岛市巨大儿发生率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于我院产检并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孕妇587例进行调查.专人询问孕妇孕前身高、体重,计算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前一周内测量体重,计算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按照孕前体重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及肥胖组三组,分析各组巨大儿发生率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及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孕前正常体重组,随着孕期体重增长的升高,三组的巨大儿发生率均呈升高趋势.结论 随着孕期体重增长的升高,巨大儿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和体重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经 B超诊断为NAFLD患者500名,将ALT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划分为正常组,ALT高于正常值者为异常组,分析不同ALT水平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的相互之间 的关系.结果 ALT异常组患者体重指数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异常组单中,单独进行ALT与体重指数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ALT水 平与体重指数有相关性.结论 高BMINAFLD患者ALT水平高于正常水平BMI患者,BMI与ALT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ADC比值(rADC)对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78例EC患者作为EC组,同期选取4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病灶、子宫肌层、臀大肌和闭孔内肌进行ADC值测量,计算相应的rADC臀大肌、rADC子宫肌层和rADC闭孔内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EC患者病理等级与ADC值和rADC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值和rADC单独或联合诊断EC的诊断效能.结果 EC组患者ADC值和3种rAD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与ADC值、rADC臀大肌、rADC子宫肌层和rADC闭孔内肌均呈负相关(r=-0.552、-0.567、-0.491和-0.541,P<0.05).单独诊断时,ADC值对EC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P<0.001,95%CI:0.817~0.927).联合诊断时,ADC值+rADC臀大肌对EC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956(P<0.001,95%CI:0.928~0.985).当ADC值<0.95×10-3 mm2/s、rADC臀大肌<0.76时,为判断EC的最佳截断点,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89.74%.结论 ADC值及rADC可作为EC诊断的有效指标,并与组织病理分级具有明显相关性,ADC值联合rADC臀大肌对EC的鉴别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民航飞行员人群体重指数、高脂血症与劲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某民航40岁以上飞行员320例年度大体检人群,测量其体重指数以及血脂水平,并将其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高脂血症组,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以及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比较体重指数、高脂血症与劲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均分别高于消瘦组、正常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均分别高于消瘦组、正常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高于消瘦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脂血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分别高于消瘦组、正常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分别高于消瘦组、正常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高于消瘦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重、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校教师不同体重指数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体重指数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对不同体重指数人群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结果 高校教师体质量偏低比例为3.75%,正常体质量比例为69.62%,超重比例为18.77%,肥胖比例为7.85%;男性教师超重和肥胖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教师;总人群及正常体质量人群中平和质比例最高,低体质量人群阴虚质比例最高,超重和肥胖人群痰湿质比例最高.结论 高校教师体重指数呈正态分布,不同体重指数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7例正常体重者和42例超重及肥胖患者,常规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胰岛索、IL-6、CRP。结果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收缩压、甘油三酯、IL-5及CRP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血清IL-6、CRP水平均与肥胖相关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在超重及肥胖人群中,血清IL-6、CRP水平增高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超重及肥胖与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皮下注射胰岛素选择脐周部位进行疗效观察。方法监测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层厚薄不一,导致治疗效果差异显著。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选择注射部位时应注意皮下脂肪层的厚度,以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2.
臀部肌内注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目前,临床上以臀大肌最为常用,其次为臀中肌和臀小肌。由臀部肌内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报告时有发生,笔者经过多年的总结,对臀部肌内注射的部位进行了选择。从而减少了病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部位肌肉的选择1.1臀大肌注射部位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中超重或肥胖因素对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6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32例。根据体重指数将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超重或肥胖组(体重指数≥24)和正常体重组(体重指数<24)。采清晨空腹静脉血,测量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血压组血浆内皮素浓度、一氧化氮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或肥胖组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较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较正常体重高血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超重或肥胖对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及其内中膜厚度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北方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4例,按照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41例)和三支病变组(38例),另选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超声检测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及其内中膜厚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P<0.05),其中三支病变组为最高。2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右侧颈总动脉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692,0.635,0.674,0.778,均P<0.05),与血管顺应性呈负相关(r=-0.685,P<0.05)。3当心外膜脂肪层厚度超过6.29 mm时,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1%,76%,57%;当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超过0.82 mm时,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0%,77%,57%。结论冠心病患者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及其内中膜厚度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三者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燕蕊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52-2154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颈部血管弹性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镇平县中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39例),另选取同期41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行超声检查,比较4组受检者颈部血管弹性指标[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弹性模量、脉搏波传导速度、僵硬度、顺应性、膨大指数]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检测结果及相关性。结果 4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弹性模量、僵硬度、顺应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心外膜脂肪层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弹性模量、僵硬度呈增加趋势,顺应性呈下降趋势。IMT、脉搏波传导速度、弹性模量、僵硬度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呈正相关(均P<0.05),顺应性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部血管弹性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骶尾部皮下脂肪厚度、体重指数与压疮Brade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5例未发生压疮的脑卒中患者,应用入院评估单、Braden评分表对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同时测量所有患者骶尾部皮下脂肪厚度以及计算体重指数,分析皮下脂肪厚度、体重指数与压疮 Braden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骶尾部皮下脂肪厚度与压疮 Braden 评分具有相关性(r=0.2196,P<0.05);体重指数与压疮Braden评分具有相关性(r=0.2302,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骶尾部皮下脂肪厚度和体重指数均与压疮Braden评分有相关性,认为骶尾部皮下脂肪厚度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体质指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法 收集资料.从生物因素、生活方式、脊柱负荷大小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对524名调查对象进行了询问与调查,并通过身高与体重计算BMI值(体重/身高2),根据BMI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BMI<24,超重组BMI≥24,肥胖组BMI>28.结果 体质指数增高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14.056,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体质指数正常为基准,体质指数超重(OR=1.800)和肥胖(OR=3.001)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过高,即体重超重、肥胖可能额外地增加了腰椎间盘的负荷,从而加速了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人群中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明确肌肉注射的深度。方法以臀大肌注射为研究对象,通过B超观察524例皮肤到臀大肌之间的距离,以确定针头进入的深度。结果男性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平均厚度为1.34±0.63cm,女性组平均厚度为3.41±0.98cm,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教科书上的进针深度标准,目前只适用于男性。故在执行肌肉注射时,除了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黏稠度选择不同的针头外,还要根据性别、胖瘦选择合适的针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血清肌联素(myon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myonectin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6例T2DM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糖尿病正常体重组(60例)、糖尿病超重组(65例)和糖尿病肥胖组(61例)。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且BMI正常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各组血清myonecti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BMI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血清myonectin水平,并分析血清myonec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正常体重组、糖尿病超重组和糖尿病肥胖组的血清myonecti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正常体重组比较,糖尿病超重组和糖尿病肥胖组的myonectin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20.
史蕙青   《中国医学工程》2013,(3):141-141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和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头颅核磁结果分为脑微出血组44例和对照组70例,按体重分为低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分析各组体重指数。结果低体重水平与CMB发病率有相关性(P<0.05),其余体重水平与CMB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体重水平是CMB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