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至今仍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最神秘的精神疾病.本体心理学流派经过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40年成功的临床实践,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证明了它能够运用有效方法 来治愈精神分裂症.文章描述了心身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并从本体心理学的三个发现,即:偏差屏、语义场和本体自在分析了疾病生成过程,从而澄清和解决了许多有分歧的观点,并围绕着疾病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以本体心理学的方法 进行了深入、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的改变及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生物力学功能,二是本体感觉功能.良好的本体感觉是获得准确高效的功能性运动的基础.前交叉韧带损伤使感受和传入信息受阻,对完成运动和日常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前交叉韧带功能的完全康复,不仅仅依赖于其力学结构的康复,本体感觉功能的康复同样重要.因此提出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功能的重建,不仅应包括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建,而且还应有本体感觉的重建.文章从前交叉韧带本体感受器的分布及本体感觉的功能出发,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本体感觉的改变,探讨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康复的因素及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康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损伤对本体感觉的影响及其康复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膝关节的控制和稳定性,姿势的校正及平衡功能通常由关节囊、韧带、肌肉及其本体感觉神经反馈共同维持。各种关节损伤均可导致本体感觉的减退,使神经肌肉反射控制能力下降而加重关节损伤。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康复训练可通过恢复本体感觉反馈作用而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稳定性、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使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到最佳水平。康复训练强调对患者膝关节进行本体感觉再适应训练、功能训练、及特殊运动再训练,具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误差的程度和分布,并且评价膝关节本体感觉与膝OA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在Biodex等速系统上用复位测试法测试28例膝OA患者(其中女19例、男9例)和27名同年龄正常人(其中女20例、男7例)的膝关节本体感觉。OA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的评定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Lequesne指数。结果膝OA患者产生的本体感觉误差比正常人增加了79%(P〈0.05),并以伸膝位的差异百分率最大。在膝关节本体感觉误差和功能障碍之间存在中度的相关关系(r:0.55,P〈0.05),在膝痛和本体感觉误差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膝OA患者本体感觉受损,改善其本体感觉可能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这对膝OA患者的功能评价和康复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维持膝关节的前向稳定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提供85%的静态阻力,以阻止胫骨前移.故ACL损伤将引起膝关节不稳。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虽经手术或保守治疗恢复了膝关节的力学稳定.但仍存在膝关节不稳症状,使运动水平难以恢复,有研究认为这可能与损伤后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改变有关。本体感觉在关节活动过程中提供关节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肌肉疲劳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本体感觉的降低将导致身体不能对失衡的状况迅速做出反应,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目的:观察股四头肌和胭绳肌肌肉疲劳状态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14名受试者参加测试,在肌肉疲劳前先对受试者膝关节关节角度位置误差进行测试,然后在90(°)/s速度下重复进行等速向心运动直至肌肉疲劳,在肌肉疲劳即刻、疲劳后每隔10 min分别进行关节位置觉误差的测试.结果与结论:肌肉疲劳前关节位置觉误差为(2.85±1.46)°,肌肉疲劳后误差升高为(6.32±2.54)°,肌肉疲劳后40 min,关节位置觉误差恢复到疲劳前水平.因此,肌肉疲劳可造成膝关节本体感觉的降低,使关节受伤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明,电刺激家兔坐骨神经可使肱二头肌的自发肌电增多,由此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诱发的肌电反应持时延长。表明本体性刺激对不同脊髓节段的骨骼肌均有易化作用。切断皮层感觉区运动区的纤维联系后发现上述现象消失。提示本体性刺激的易化机理在皮层和层下中枢二个层次水平进行。对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背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在康复医学领域研究广泛,最近几年应用在体育运动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目的:全面了解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拉伸法对肢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在体育领域应用.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79/2009收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拉伸法的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其对肢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相关文献43篇.目前针对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拉伸法对肢体柔韧性的影响观点比较一致,即可明显提高肢体的柔韧性,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损伤患者.而对其改变肌肉力量的作用结论却存在不同意见.多数研究支持提高最大肌力和肌肉耐力,提高肌肉运动能力,但也有研究发现对肌肉力量无影响或者略有降低,说明还需要更多对肌纤维的微观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训练路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进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一般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在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患膝和健膝关节位置重现偏差与本体感觉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健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5);在患者的本体感觉恢复程度上研究组同样好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用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尽快使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可以加快患者自主行走这一目标的实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晓婕  鲁楠  张爽 《护理研究》2013,27(11):1013
关节本体感觉是一种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感受肢体空间位置的感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肌肉收缩反射和肌张力的调节能力。机体主要通过韧带、关节囊、肌腱、肌肉、皮肤内的力学感受器提供关节位置和运动的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关节本体感觉。肌肉和关节的感受器是关节本体感觉的主要来源。膝关节韧带损伤、骨性关节炎、手术等原因会使本体感觉减弱,年龄也是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因素之一。现将197例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证明,电刺激家兔坐骨神经可使肱二头肌的自发肌电增多,由此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诱发的肌电反应持时延长。表明本体性刺激对不同脊髓节段的骨骼肌均有易化作用。切断皮层感觉区运动区的纤维联系后发现上述现象消失。提示本体性刺激的易化机理在皮层和层下中枢二个层次水平进行。对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应用具有指导眭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67例脑卒中患者按有无本体感觉障碍分为A组(32例,有本体感觉障碍)和B组(35例,无本体感觉障碍),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入院时及8周后评定患者的ADL.结果本组病例本体感觉障碍发生率48.6%;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MBI均有提高( P〈0.05~0.01),但B组的平均分提高幅度大于A组( P〈0.05).结论本体感觉障碍对脑卒中后的ADL恢复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应早期进行本体感觉障碍检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针刺治疗组、本体感觉结合针刺治疗组。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调查问卷评分、简化疼痛量表评分(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本体感觉功能评定。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后,3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NDI评分、简化MPQ评分、本体感觉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显示结合治疗组较单纯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在NDI评分、简化MPQ评分降低幅度更大,本体感觉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和针刺治疗均可促进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恢复,二者结合可更有效的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减轻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促进患者颈椎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丧失对膝反张影响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本体感觉丧失程度来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反张的机制,从而确定其临床康复治疗的对策。方法: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本体感觉丧失程度分为2组,即第1组(踝关节本体感觉存在)49例,第2组(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丧失)15例。分别在入院当时、入院后3个月和6个月测定腿部肌群肌力、关节位置觉、振触觉,并记录初次站立时间,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膝反张的发生与初次站立时间的早晚有关(P<0.05),3个月时在腿部肌群肌力对膝反张发生的比例影响方面,本体感觉存在组和本体感觉丧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的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分别比较3个月和6个月时肌力变化,本体感觉存在组的肌力均从2—3级恢复到4级,且其中原有的15例膝反张全部矫正。本体感觉丧失组的肌力均从2—3级恢复到4级,原有的10例膝反张患者仅1例得到矫正,合计有6例无膝反张,且本体感觉全部恢复。卒中6个月以上膝反张很难矫正与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的丧失有显著的关系(P<0.01)。结论:CVA偏瘫患者早期由于肌力太弱过早站立是膝反张形成的重要因素;肌力的改善,可使膝反张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是本体感觉丧失的患者不如本体感觉存在的患者,尤其在患病后期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丧失可能是膝反张难以矫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体感觉与软组织损伤的康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本体感觉与相应的软组织损伤本体感觉,又称肌肉运动感觉、躯体感觉系统。位于韧带或关节囊中的本体感觉感受器损伤,会影响神经肌肉系统的保护反馈机制,使关节发生功能性的不稳定,从而对关节及附近的软组织产生继发损伤[1] 。1.1肩关节损伤与本体感觉 上肢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必需使用的肢体,对上肢运动较多的运动员,如游泳、球类等项目,维持肩部活动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更为重要。Smith等使用自制电动肩轮机器检测8位有盂肱关节脱臼史患者与10位正常人的肩部本体感觉,研究者们分别测试角度再现的正确性、动作感觉的阈值及终端角度的再现性,结…  相似文献   

16.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与否是衡量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总结了对53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与护理,重点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直腿抬高训练,终末伸膝锻炼,视知觉下的膝关节角度、位置训练,以及功能协调性训练和心理护理等.经8~24个月随访,本组有49例(占92.5%)本体感觉恢复良好,病人满意.认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有利于促进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本体感觉康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着关节运动的方向和位置 ,并通过影响肌肉收缩产生力、速度和加速度。这种精确的控制所致运动的发生与完成过程离不开外周传入中枢的感觉信息。其中关节本体感觉对于关节的控制、姿势的校正和平衡的维持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关节损伤导致的本体感觉减退对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已被人们所认识。创伤对关节本体感觉的损伤机制及其康复问题是关节创伤康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就关节本体感觉的基本概念 ,膝关节本体感觉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康复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1 关节本体感觉的基本概念关节本体感觉是一种自…  相似文献   

18.
运动损伤、退行性关节病变或外科手术造成的膝关节本体感觉缺失与不稳,成为运动医学与矫形外科治疗和康复的难点和重点。笔者就膝关节本体感觉概念、膝关节本体感觉测定方法、不同因素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膝关节本体感觉缺失后的重建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肥胖成年男性与正常成年男性的膝、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共计43例健康成年男性受邀参加此次测试,其中肥胖成年男性27例(BMI 32.6±2.4kg/m~2),正常体重男性16例(BMI 22.9±2.4 kg/m~2);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分别采用自制的踝、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装置对受试者的踝、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肥胖成年男性表现出膝关节屈(P=0.02)、伸(P=0.04)及踝关节背屈方向(P=0.02)上本体感觉能力的显著下降。结论:肥胖成年男性表现出膝、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显著下降,而这会严重削弱其姿势控制能力并导致跌倒及损伤的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本体感觉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但易被忽视,本体感觉障碍可加重患者的上肢运动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预后。本文从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障碍、临床采用的简易和成套评估工具以及机器人评估等方面,对上肢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上肢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