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C-myc基因和P16基因表达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检测不同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C-myc基因和P16基因表达产物。结果C-myc基因表达产物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P16基因表达产物则在正常肝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肝癌组织(P<0.05)。C-myc基因的表达与HCC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UICC分期无关(P>0.05),而与HCC的转移有关(P<0.05);P16基因的表达与HCC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HCC的转移和UICC分期有关(P<0.05)。结论C-myc基因表达增强与P16基因表达障碍能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并可用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影响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基因,对比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肿瘤组织中关键基因水平,探索关键基因作为新型标志物判断HCC患者生存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索GEO和TCGA数据库中HCC数据,通过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GEPIA生存验证,在Cytoscape筛选关键基因模块,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在PBMC中分析得到DEGs 225个,其中上调基因105个,下调基因120个;通过关键模块筛选和验证,得到6个关键基因,即GPSM2、PPIL1、POLR2H、CRNKL1、U2SURP和TRA2B,这些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高水平与总体生存率显著相关;应用TCGA数据库临床数据行预后分析,结果表明GPSM2高水平与III期HCC总体生存期缩短独立相关(HR=1.556,95%CI:1.153~2.100);最后,通过比对PBMC与肿瘤组织中这6个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其中GPSM2、TRA2B和U2SURP在两者中的表达水平趋势相同。结论 GPSM2在HCC肿瘤组织和PBMC中的高水平与III期HCC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可能是HCC筛查和判断预后的新型标志物,甚至可成为治疗HCC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本文拟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CCNA2基因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为HCC患者预后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CCNA2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目的探讨CCNA2在HCC中的表达,相关信号通路及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比对TCGA数据库中CCNA2基因m RNA在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CCNA2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对相关蛋白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根据CCNA2表达水平分为高低表达组,比较CCNA2高低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是否不同.回顾性分析72例手术治疗的HC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CCNA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HCC中, CCNA2中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与CCNA2蛋白相互作用较为紧密的蛋白10个,蛋白间相互作用关系edge=50,区域聚类指数为0.931,与CCNA2蛋白相互作用较为紧密的10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富集显著(P 0.05); TOP2基因m RNA与CCNA2正向相关表达(r=0.85, P 0.05),而CCL14基因与CCNA2负相关表达(r=-0.54, P 0.05).CCNA2基因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病毒致癌、乙型肝炎、p53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预后分析提示CCNA2基因m RNA高表达患者OS(HR=1.7, P=0.0037)和DFS低于低表达组(HR=1.6, P=0.0037).免疫组化显示CCNA2蛋白在HCC患者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4.7%(25/72). CCNA2蛋白高表达与HCC患者肿瘤直径(P0.05)、DC浸润(P 0.05)、术后2年复发/转移(P 0.05)有关.结论CCNA2基因在H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并可作为HCC预后不良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从分子水平探讨HCC可能的发病机制,并预测对HCC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候选药物。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HCC的转录组数据及其临床记录信息。分别对其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选取两个数据集中与疾病正相关性最高的模块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作为关键基因。利用GO和KEGG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对关键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核心基因。使用R语言程序包K-M进行生存分析明确核心基因与HCC患者预后关系。利用在线数据库DGIdb、DREMIT联合进行HCC潜在治疗药物的筛选,依据药物靶点匹配数量、优选得分、特异性得分对预测结果进行排序,选择排名靠前的药物作为可能的候选治疗药物。结果 最终共得到64个关键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与分裂、DNA复制和损伤修复、病毒感染、P53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小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mRNA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简易"降落"PCR(stepdown RT-PCR)方法检测小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mRNA表达,并将SSX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等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79.5%(31/39)的小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存在SSX基因mRNA的表达,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为阴性.外周血标本中,28.2%(11/39)的病例可检测到SSX基因的表达.癌组织不表达SSX基因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也不能检测到其表达.小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和HB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随访16.7±5.1月,在11例外周血中表达SSX基因mRNA的患者中6例出现了复发和(或)转移,而20例阴性的患者仅有3例出现了复发和(或)转移,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38),提示外周血中SSX基因表达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结论SSX基因可作为小HCC患者循环肝癌细胞的标志基因,并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6.
腺病毒载体因其独持的优势,在肝细胞肝癌(HCC)基因治疗的研究中应用广泛。HCC基因治疗包括自杀基因、免疫基因、抑癌基因、反义基因和多基困联合治疗等。本文就腺病毒载体的结构、特点、构建、在HCC的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为HCC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鉴定HCC样本与癌旁组织样本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与mRNA。通过miRDB、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与差异mRNA取交集确定目标基因。使用FunRich软件预测在HCC差异表达miRNA中的潜在转录因子。利用Bioconductor中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注释和途径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前20个枢纽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和生存分析。结果 对375例HCC样本、50例癌旁样本进行差异miRNA分析,共鉴定出300个差异表达的miRNA。对374例HCC样本、50例癌旁样本进行差异mRNA分析,共鉴定出1 106个差异表达的mRNA。分别在上调的和下调的miRNA中选择20个差异表达最显著的miRNA预测其靶基因。对131个候选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与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碳代谢以及催乳素信号通路等途径有关。结论 在肝细胞癌中异常表达的miRNA-mRNA通路可能成为肝...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按病理分型发病率占肝癌75%。该病起病隐匿,预后差。HCC患者在病程中,其血清及肿瘤组织会出现多种蛋白和基因的异常表达,通过对这些蛋白及基因的研究不仅为HCC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而且为抗HCC药物的效果评估提供指标。因此,本文对HCC近年来的相关标志物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行概述。1 HCC血清标志物1.1 甲胎蛋白(AFP) AFP是传统的HCC标志物,是分子  相似文献   

9.
谷化平  尚培中  倪灿荣 《肝脏》2004,9(3):180-181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细胞癌(HCC)组织进行CD44v6及p16基因检测,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探讨其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及两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之间的关系以及HCV可能的致癌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肝细胞癌标本癌及癌周组织中的HCVNS3抗原、ras基因的P21及抑癌基因P53蛋白。结果 肝细胞癌及癌周肝组织中有HCVNS3抗原检出,支持HCV与HCC之间有关联。在HCC的癌及癌周组织中P21呈致密的过量表达,提示ras癌基因的激活在HCC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P53的阳性率较P21低,但p53的突变似乎也是肝癌发生的协同因素之一。组织中P21的过量表达与HCVNS3抗原阳性检出呈正相关。结论 HCV感染作为HCC的密切相关因素之一,可能通过激活某些癌基因或使某些抑癌基因突变而致肝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atched(Ptc)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ABC-HRP)法对150例HCC手术切除标本进行Ptc检测,评估Ptc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50例肝癌组织,脱片9例,141例中39例有高表达(26.6%);25例癌旁肝组织无脱片,阳性表达3例(12.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tc阳性表达与HCC的转移、淋巴浸润、包膜形成及细胞分化密切相关(P<0.05)。结论Ptc检测对估计HCC的转移、复发及预后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腺病毒载体因其独特的优势,在肝细胞肝癌(HCC)基因治疗的研究中应用广泛。HCC基因治疗包括自杀基因、免疫基因、抑癌基因、反义基因和多基因联合治疗等。本就腺病毒载体的结构、特点、构建、在HCC的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癌症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预后很差。叉头框(FOX)转录因子家族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组织发育,在肿瘤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综述了FOX家族分子表达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分析了FOX在HCC进展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提出FOX家族分子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在肝细胞癌(HCC)中的预后价值并构建风险模型,及其在HCC中突变负荷及相关药物的选择,为提出新的HCC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从癌症基因组谱(TCGA)数据库下载并整合了HCC患者转录组数据、临床数据及突变负荷。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CC预后相关的LncRNA。然后使用多因素Cox分析对模型进行构建。通过R软件对肝细胞癌铜死亡预后模型进行分组,并且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使用R语言对铜死亡预后模型进行风险曲线、生存分析、无进展生存期及主成分分析图的绘制,以此来对最佳预后模型进行验证。并使用了ROC曲线、C-index曲线和列线图对模型的预后因素进行了评估。随后进行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我们计算了泛癌数据中TMB状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免疫功能相关性分析以及筛选出对HCC潜在药物治疗的敏感。结果: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共筛选4个铜死亡相关基因LncRNA构建预后模型。使用预后模型对样本进行生存分析发现高低风险两组患者明显存在生...  相似文献   

15.
肝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这些基础研究向肝癌研究领域的渗透,研究发现其病因与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摄入有关。主要涉及到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在许多肝癌细胞中可检测到重要的抑癌基因-P53基因的异常,说明基因突变与HCC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RUNX3基因甲基化与杂合缺失的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筛查肝细胞癌(HCC)RUNX3遗传学和表遗传学异常,拟明确RUNX3基因在HC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杂合缺失(LOH)分析、测序以及DNA甲基化特异的PCR技术对90例HCC RUNX3基因突变、LOH及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对RUNX3基因缺失、甲基化结果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未发现突变病例;但发现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存在于外显子1和4;LOH分析表明30.6%(11/36)的病例存在LOH;54.4%(49/90)的病例存在RUNX3基因高甲基化;RUNX3 LOH与HCC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和微血管受侵差异有显著性(x~2值分别为4.729、4.581、4.581,P值均<0.05)。结论 HCC RUNX3基因存在高频率的LOH和高甲基化;RUNX3基因的异常可能在HC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这些基础研究向肝癌研究领域的渗透,研究发现其病因与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摄入有关.主要涉及到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在许多肝癌细胞中可检测到重要的抑癌基因-Ρ53基因的异常,说明基因突变与HCC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肝细胞肝癌(HCC)、癌旁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的荧光指数(FI)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与分化程度、预后有关,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无关,与bcl-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高表达促进HCC的发生、发展,与bcl-2起协同作用,可作为判定HCC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邱双健 《肝脏》2012,17(9):651-655
虽然肝细胞癌(HCC)的诊断和治疗均取得巨大进步,但其准确的肿瘤生物学仍然知之甚少,从而整体上限制了患者的预后。对分子机制的详细分析和特征鉴定以及因此对应的预后特征而进行的个体化预测既会彻底改变HCC的诊断和治疗,也是现代个体化用药的重要目标。近年来,肿瘤全基因组和转录组以及表观基因的系统分析方法在转化研究中已成为  相似文献   

20.
肝癌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综合治疗方案仍然需要补充新疗法,其中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最有前途和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之一。现主要就肝癌治疗相关目的基因选择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