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00例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30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30例采用化疗治疗(化疗组),30例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治疗(联合治疗组),另10例采取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其他方法治疗组)。比较各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化疗组、联合治疗组、其他方法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77±1.44),(11.95±1.60)(17.26±1.44),(2.89±1.4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其余各组(χ2=45.96,P=0.000);联合治疗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26.67%),化疗组(30.00%),其他方法治疗组(30.00%)(χ2=8.178,P=0.04)。结论:应根据胰腺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静脉营养治疗是否可以通过逆转营养不良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方法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法对65例MHD患者进行评分,按照得分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同时测定与营养不良相关的血生化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b6)水平,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周3次在血液透析中给予肠外营养治疗(IDPN),共4周,治疗期结束后再次进行MIS评分及以上指标检测,对照组不接受IDPN治疗。结果治疗期末,治疗组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比例(17.14%和2.86%)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MIS评分下降[治疗前为(13.92±2.18)分,治疗后为(8.48±1.32)分,P〈0.05)];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升高,铁代谢和贫血指标改善;治疗后CRP和IL-6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RP治疗前为(6.82±2.71)mg/L,治疗后为(3.05±1.86)m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治疗前为(82.65±22.38)ng/L,治疗后为(33.19±12.50)n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PN可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减轻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红景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对照组(对照组)和氯沙坦联合红景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2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②两组均能显著改善早期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P〈0.05),而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③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血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红景天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CHC)治疗有较大进展,以抗病毒治疗为中心从标准干扰素(intefferon,IFN)单治疗发展到以IFN/RBV(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近2年来由于pgeylated(PEG,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开发,提倡PEGIFN/RBV联合治疗,这种方法使持续病毒应答(SVR)率提高,复发率降低,是当今最好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各自的适应证,优缺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4年6月至2001年7月收治颅内动脉瘤278例,其中手术治疗173例,血管内治疗105例。手术治疗组包括前交通动脉瘤(AcoAA)65例,后交通动脉瘤(PcoAA)60例,大脑中动脉瘤(MCAA)20例,颈内动脉瘤(ICAA)20例,胼周动脉瘤(ACAA)2例,后组循环动脉瘤8例。血管内治疗采用机械可控式弹簧圈(MDS)或电解可控式弹簧圈(GDC)栓塞疗法,栓塞的动脉瘤包括AcoAA22例,PcoAA42例,MCAA13例,ICAA9例,后组循环动脉瘤4例。采用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25例。结果:手术治疗组出院时治疗结果为优者157例(90.8%),中度残疾5例(2.9%),重度残疾4例(2.3%),死亡9例(5.2%),其中I,Ⅱ级病人无死亡。血管内治疗组出院时治疗结果为优者96例(91.4%),中度残疾1例(1.0%),重度残疾4例(3.8%),死亡4例(3.8%)。结论: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治疗同属微侵袭治疗范畴,各自有其优缺点。对于大部分颅内动脉瘤来讲,二种方法均可选用,并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影响我国PHC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我国PHC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有:(1)诊断不及时,致使大多数亚临床期病人未及时确诊,丧失了手术良机;(2)观念陈旧,认为肝癌是“不治之症”,治疗态度消极;(3)治疗方法选择不当,使一些本来可以切除的PHC病人错过了手术时机;(4)手术医生技术不熟练,术中出血多,增加了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5)对PHC合并门静脉癌栓,胆管癌栓,门静脉高压症等合并症缺乏积极治疗态度;(6)不重视或不合理应用综合治疗措施等,。因此,要提高PHC的治疗效果,必须作好以下几点:(1)提高全民保健意识,加强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2)及时更新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诊断,治疗和手术技术水平;(3)加强PHC的基础研究,以期能获得PHC治疗效果的根本性突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菌群移植(FMT)联合肠内营养对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71例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评分、营养指标等,给予菌群移植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后对上述指标进行随访。结果 经6个月随访,FMT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度腹泻伴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治疗腹泻的有效率为95.8%,其中治愈53例(74.7%),缓解15例(21.1%),无效3例(4.2%),复发6例(8.5%)。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8.3±2.2)次减少至1个月后(5.3±1.3)次,3个月后(3.2±0.8)次,6个月后(1.9±0.6)次。Bristol粪便评分由治疗前(6.6±0.3)分,减少至治疗后1个月(4.8±0.7)分,3个月后(4.6±0.8)分,6个月后(4.3±0.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病人体重指数(BMI)为15.3±1.3,经治疗1、3、6个月分别增加至17.4±2.4、19.0±3.2、19.3±3.8。总蛋白由治疗前(48.6±4.7)g/L,经治疗后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55.4±5.7)g/L、(60.3±5.4) g/L、(68.4±6.9)g/L。白蛋白由治疗前(22.4±1.7 )g/L,治疗后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31.7±2.4) g/L、(35.8±2.7) g/L、(37.5±3.7)g/L;纤维蛋白原由治疗前(1.6±0.4) g/L,治疗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2.0±0.7)g/L、(2.4±0.8)g/L、(2.4±0.7)g/L;前白蛋白由治疗前(82.0±18.6) mg/L,治疗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178.3±25.3)mg/L、(235.7±28.2) mg/L、(259.6±33.5) 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6个月随访,FMT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减少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腹泻次数、改善粪便性状,并明显增加BMI、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和对胰外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6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130例)和常规治疗+LMWH治疗组(LT组,135例),对比两组的有关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加用LMWH治疗后与C组比较,LT组APACHE11评分明显降低(P〈0.05),肝、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P〈0.01),血钙升高显著(P〈0.05),胰腺损害的CT评分显著降低(P〈0.05),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而器官衰竭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中转手术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能有效提高SAP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盆底痛的治疗方法,将78例盆底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脾肾同治法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和多塞平口服治疗。经30d治疗观察,治疗组治愈率51.3%(20/39),总有效率92.3%(36/39),髂骨尾骨肌痛性结节消失率15.4%(6/39);对照组治愈率7.7%(3/39),总有效率35.9%(14/39),髂骨尾骨肌痛性结节消失率2.6%(1/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dO.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疼痛症状复发率为35.0%(7/20),对照组为66.7%(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医脾肾同治法治疗盆底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28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早期DN患者尿白蛋白(MA)、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③对临床DN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血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治疗组均改善显著,而对照组除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改善显著外,其余指标改善均不明显。结论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银离子敷料(SID)治疗难愈性创面(RW)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难愈性创面(RW)病历资料,均于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与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均30例。治疗组采取SID+VSD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VSD治疗。比较两组细菌培养(+)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愈合后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1、2周,治疗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RW患者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周,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RW患者VS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30.00%,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6.67%,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 VSD联合SID治疗RW的抑菌效果好,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和瘢痕增生程度,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性腺功能低减的青少年男性,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对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共纳入33例性腺功能减退青少年男性。行短期(9个月)雄激素替代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睾酮水平、第二性征发育程度、身高、握力、血红蛋白、血脂和hsCRP的差异。结果 (1)替代治疗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第二性征明显发育,身高、握力、血红蛋白显著增加(P值均〈0.05);(2)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甘油三酯(TG)部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5)。超敏CRP显著下降(P=0.025)。结论 (1)性腺功能低减的青少年男性,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以促进第二性征发育,增加身高、握力和血红蛋白;(2)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对血脂无显著性影响。但是,可以使hsCRP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丁胜  赵湜  王中京  张旭艳 《骨科》2015,34(6):762-765
目的 评价硫辛酸注射液对糖尿病下肢周围动脉病(PAD)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的影响。 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动脉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4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浆EMP水平,并记录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ABI)。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EMP为(1 032.4±117.2)个.μL-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 179.8±120.1)个.μL-1(P<0.01);治疗组治疗后ABI指数为(0.68±0.10),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0.58±0.11)(P<0.01)。 结论 硫辛酸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糖尿病下肢PAD患者循环血中EMP水平,对糖尿病下肢PAD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高频热疗(HFH),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兔肝VX2肿瘤的作用。方法将兔肝VX2肿瘤模型分为:RFA+TACE+HFH治疗组(A组),RFA+HFH治疗组(B组),RFA+TACE治疗组(c组)和TACE+HFH治疗组(D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谷丙酸转氨酶(ALT),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及脾脏树突状细胞(DCs)表达。结果(1)ALT:在治疗组第1天均明显升高,A组升高幅度最大,14d内恢复最慢;B组上升幅度最小,恢复最快(P〈0.05)。(2)HSP70表达:A组治疗后明显上升,14d时仍为最高;D组上升幅度最小,14d时夷达值最低(P〈0.05)。(3)DCs表达:A,B组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组内14d和7d时两者差异无显著性。C,D组明显低于其余两组,且下降较快(P〈0.05)。结论RFA+TACE+HFH能更好地激活HSP70和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增加机体抗肿瘤免疫的能力,但同时损害肝功能最明显。联合运用时须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水蛭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肾的机理。方法将44例SLE患者分为常规激素治疗组(20例)及常规治疗加水蛭干预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结果治疗前血浆ET、sIL-2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水蛭能更有效地改善SLE患者血浆ET、sIL-2R水平,从而减轻肾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右归丸对绝经后骨量减少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绝经后骨量减少肾阳虚型患者81人,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口服碳酸钙维D3片及行温针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右归丸,总疗程为12周。对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3、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变化、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健康总评分(PCS)、左髋关节和L1~4的骨密度(BMD)、中医证候评分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 %、86.84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D、LH、E2、FSH水平、P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8)7.89 %,对照组为(2/38)5.26 %(P>0.05)。结论 右归丸治疗绝经后骨量减少肾阳虚型患者疗效较好,能够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增加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提高PCS评分,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治疗尿毒症致肾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速立菲2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右旋糖酐铁100mg,每周1次,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0周,并同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9000U/周。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但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FT)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Hb、Hct、TSAT、FT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01)。两组治疗后的Hb、Hct、TSAT、FT对比,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01)。结论静脉注射铁剂能有效补充EPO治疗中所需要的铁储备,疗效优于口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盐酸阿罗洛尔对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酸阿罗洛尔对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CAPD高血压患者38例,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盐酸阿罗洛尔10mg/次,每天1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的变化。对照组患者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变,分别于实验前后检测相应指标。结果4周后,治疗组患者血压、心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LDL、Apo—Al、Apo—B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盐酸阿罗洛尔对CAPD高血压患者有治疗效果,同时短期内不影响CAPD患者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拟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为其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以任务导向性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通过手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手功能,通过肌电图(EMG)检测周围神经的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手功能实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治疗前,且桡神经MC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M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潜伏期(LAT)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LA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波幅(AMP)均高于治疗前,且正中神经、尺神经AM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AMP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明显提高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肌肉兴奋度,改善手功能,为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30例急危重症患者在标准肠外营养(PN)中加入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并联合肠内营养(EN),营养支持治疗时间持续7~15d。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及前清白蛋白(PA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白细胞计数(WBC)和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提出急危重症患者应用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安全性好;护理中注意掌握谷氨酰胺治疗及EN的时机,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科学配制谷氨酰胺是保证效果的可靠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