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间期(QTc) 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测量心电图中QT间期,并计算QTc,按QTc分为两组:QTc>440 ms组36例和QTc≤440 ms组20例,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组36例患者中有30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QTc≤440 ms组20例患者有11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X<'2>=5.263,P=0.022,两组相应的LVEF分别为(31.17±4.607)%、(35.80±8.250)%(P=0.029).分析QTc与LVEF的相关性,r=-0.320,P=0.016.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心功能显著降低,QTc与LVEF呈负相关,随着QTc的延长,LVEF逐渐降低,心功能减低.QTc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心功能变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史永堂 《临床荟萃》2008,23(5):337-338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引起中青年心力衰竭的常见疾病.此类患者常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 T离散度 (Q Td)的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 12 0例扩张型心肌病按合并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分为两组 :Ⅰ组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Ⅱ组无或偶发室性心律失常 ;健康体检者为Ⅲ组。结果 :Ⅰ、Ⅱ、Ⅲ组Q Td分别为 (6 5 8± 11 5 )ms,(46 2± 9 5 3)ms,(2 0 9± 11 2 )ms ,校正心率的QT离散度 (Q Tcd)分别为 (6 8 9± 12 7)ms,(48 8± 10 9)ms,(2 1 2± 9 0 7)ms,显示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组Q Td ,Q Tcd值最大 ,健康体检组Q Td ,Q Tcd值最小 ,三组间相比 ,均P <0 0 1。结论 :Q T离散度可间接反映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 ,也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碎裂ORS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85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碎裂QRS组41例和非碎裂QRS组44例,随访2~33(16.5士9.4)个月,比较2组患者全因病死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8例死亡,5例室性心律失常;碎裂QRS组全因病死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碎裂QRS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碎裂QRS组生存率低于非碎裂QRS组(P〈0.05);多变量C0z回归分析显示,碎裂QRS是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全因死亡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OR=1.182,95%CI:1.036~2.910,P=0.038)。结论碎裂QRS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不良预后有关,碎裂QRS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全因死亡和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王西凤①华琦②陈秉良①扩张型心肌病又称充血性心肌病,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其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有其独特的表现,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97例,...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7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随着心功能的恶化,低血钾水平更易发生室性早搏(P<0.001);扩张型心肌病对低血钾高度敏感,与其它病因组(冠心病、高血压和风心病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建议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密切注意电解质的动态平衡,适量的补充钾盐和镁剂可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对4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观察,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与后壁厚度之比(D/T)和室性心律失常程度显著相关。按D/T将患者分为过度扩张型、混合型和肥厚扩张型3组,过度扩张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91.76%)显著高于混合型(37.5%)和肥厚扩张型(16.7%)。过度扩张型住院病死率50%,显著高于混合型(18.75%);肥厚扩张型无住院死亡。因此,D/T对判断扩张型心肌病易发室性心律失常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院内心脏性猝死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6例院内心脏性猝死(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心电图改变。结果导致SCD的最常见病因是冠心病(43.8%),其次为扩张型心肌病(20.8%)、风湿性心脏病(15.6%)、高血压性心脏病(11.4%)、肥厚型心肌病(7.3%)等;导致冠心病猝死的最常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脏骤停时,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主要包括心室颤动(53.1%)、室性心动过速(28.1%)、窦性停搏(15.6%)等。防治院内SCD事件的重点对象是心力衰竭较严重、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中老年患者,而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是其高危因素。尽早除颤是提高SCD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左/右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损害,产生心力衰竭,80%~90%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是本病患者常见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β-受体  相似文献   

10.
心肌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随时有猝死的危险。我院于2001年11月收治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预激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伴室性逸搏、多源性室早、短阵室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冠状动脉与左室造影、心肌活检、射频消融及 DDD 起搏器植入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离散度(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DCM,24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DCM和43例非心脏疾病患者,测定QTd,QTcd。结果: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及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结论:QTd及QTcd可能是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方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8例,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和观察组(38例,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动态心电图改善的情况以及LVEF和LVED改善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小剂量胺碘酮+美托洛尔方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问题。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与心肌功能不全的严重度呈正相关。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60%~90%心衰病人有频发或复杂的室早,40~60%有非持续性心动过速。一组654例心衰病人(心功能Ⅱ~Ⅳ级)在随访2~3年期间有非持续性室速病人的死亡率较无心动过速者高1倍,这种死亡率的差别经用心脏病病因和左室射血功能修正后仍旧存在。在扩张型心肌病人中,猝死常由缓慢型心律失常或电机械分离所触发。  相似文献   

14.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1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扩张型心肌病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其主要特征为左 右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损害 ,产生心力衰竭 ,80 %~ 90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 ,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是本病患者常见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如 β -受体阻滞剂和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等[1,2 ] ,但长期药物治疗 ,面临较重的经济负担和依从性等问题。最近 ,国外有人作了自体骨髓干细胞 (h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3 ,4] 。我院借鉴国外的经验 ,对 2 0 0 3年 6月~ 2 0 0 4年 1月 10例扩…  相似文献   

15.
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12导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血管X片检查。结果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100%,室性心律失常占76.5%,最多。房性心律失常占58.8%,传导阻滞38例,占55.7%。结论左房内径≥45 mm与心房颤动有相关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相关性,病程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原因不明、病死率颇高的心肌病,病理上以心肌变性、纤维化、心脏扩张、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最为突出,同时易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栓塞。伴发多种心律失常乃其重要特征之一,而室性心律失常又为重中之重,也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不容乎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则是心律失常检出率最高的检查项目,通过此项检查可及时了解患者心律失常情况,进而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江维岩  陈振华 《临床荟萃》1995,10(14):636-637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疾病。其中最突出的是心脏扩张及心力衰竭。现将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6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QTc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60例DCM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d、QTcd变化,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QTd、QTcd比较,DCM组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猝死组高于存活组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组(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显著高于室性早搏组(P<0.05)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而室性早搏组又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NYHAⅢ~Ⅳ级患者高于NYHAⅠ~Ⅱ级患者.QTd>110ms组室速、心源性猝死和NYHAⅢ~Ⅳ级发生率显著高于QTd≤110ms组(P<0.01或P<0.05),而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QTd、QTcd与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不相关.结论DCM患者存在QTd、QTcd变化,QTd、QTcd的增加可作为预测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QTd与NYHA分级相关而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100例并发VA的CHF住院患者,均按心衰常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伴心功能Ⅱ~Ⅲ级者均应用美托洛尔,心功能Ⅳ级或肺源性心脏病用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则用利多卡因或电击复律。结果:治疗后显效48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90%。无效10例(10%)均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结论:CHF发生VA与心肌肥厚相关。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功能恶化程度相关。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CHF发生VA的一级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吕家瑞  滕玉红 《临床荟萃》2001,16(17):784-785
室性心律失常 (VA)在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中十分常见 ,且可能是以后出现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前兆。我们采用即时心电图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技术来获得 CHF时 VA的发生情况 ,以探讨 CHF时VA的临床影响因素。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30例 CHF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6~76岁 ,平均 (5 2± 11)岁。基本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 10例 ,冠心病 9例 ,扩张型心肌病 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5例 ,按 NYHA心功能分级为 ~ 级。1.2 观测项目1.2 .1 记录每例患者即时心电图及 Holter。1.2 .2 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