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经其他方法治疗未能解除胆道梗阻。按常规方法先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PTCD),1周后采用牵拉法完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及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PEJ)。在腹壁外将胃空肠造瘘管与PTCD引流管相连,经空肠造瘘管将外引流出的胆汁回输入空肠。观察所有患者胆汁引流情况、联合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结果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PEG/PEJ用时20~40min,平均35min。所有患者胆汁引流管通畅,黄疸明显消退,腹胀、腹痛、腹泻等减轻,进食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P〈0.01),未见有严重并发症。结论PEG/PEJ和PTCD联合应用是完全性恶性胆道梗阻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化疗栓塞术(TALE)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肝穿刺技术胆道内外引流管植入及Seldinger穿刺技术行肿瘤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相结合的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手术成功,留置内外引流管13例,外引流管16例,双侧引流外引流和内外引流2例,31例患者均行动脉灌注化疗术,9例患者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治疗中是比较理想的姑息性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正>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胆管外引流手段,与胆管内支架引流一同构成内科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1]。理论上,内引流符合生理需要,长期外引流因改变胆汁的生理排泄途径而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国内外相关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并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肝硬化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后并发症特点。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伴肝硬化患者25例,均行PTCD及胆管支架置人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个月内出现再梗阻及胆管感染1例,引流管移位并出血1例,引流管堵塞4例,腹水3例,严重低蛋白血症5例,电解质紊乱3例,经治疗后出院,无院内死亡患者。结论恶性胆管梗阻合并肝硬化患者PTCD术后腹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均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按胆汁引流途径分为外引流组13例和内引流组32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T细胞亚群分布,术后14d再次检测ALT。结果45例患者术后7d血清ALT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4d内引流组明显低于外引流组。术后7d内引流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外周血CD4、CD56-16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值明显低于术前,但外引流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PTCD是治疗MOJ的有效方法,内引流术的疗效优于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崔屹  李文欢 《山东医药》2005,45(10):65-65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一经发现,仅5%~20%患者可行外科切除和分流术,且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短期内减黄效果显著,配合胆道支架置入术,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ERCP下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具有微创、疗效可靠的特点,已被广泛使用。部分患者因胃肠胆道术后或肿瘤浸润等原因致ERCP失败,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可选择经皮肝胆管外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zahhy of the biliang tsact,PTCD),或选择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置入金属支架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和生存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肿瘤介入科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PTCD胆道引流为对照组(30例),PTCD胆道引流联合125I粒子条为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PTCD管留置时间、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总生存期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留置PTCD管时间为(89.77±33.77)天,对照组留置PTCD管时间为(108.40±36.00)天,治疗组留置PTCD管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23例因胆道通畅行PTCD管拔除,PTCD管拔除率76.67%,对照组有12例因胆道通畅行PTCD管拔除,PTCD管拔除率40.00%,治疗组PTCD管拔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CA242都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GT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主支支架植入加多侧孔引流管对1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多支胆管引流治疗.发现全部患者术后皮肤瘙痒症状消失,大便转黄,饮食改善,2周内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治疗前的(462.3±58.7)μmol/L降至(105.0±38.5)μmol/L,胆汁引流通畅维持时间平均达13周.认为胆道支架联合多侧孔引流管植入术的胆道疏通、引流效果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后体内胆汁缺失,常引起消化不良,而我院成功地实施了2例小肠造瘘回输PTCD外引流胆汁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FTCD)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病人42例,其中胆总管上段(肝门部)胆管阻塞(甲组)18例,多数行左路术+右路术的左+右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胆总管中、下段胆管阻塞(乙组)24例,行左路术或右路术的左或右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42例病人置管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胆漏。甲乙两组术后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8.9%、100%。并发症主要有肝出血4.8%(242)、右侧胸腔积液2.4%(142)。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是姑息性治疗手术,对不能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一种理想的有效、安全、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道梗阻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的病症,梗阻性黄疸病人过去常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达到减轻黄疸的目的,随着纤维内镜技术的发展,新的胆道引流方式: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临床处理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梗阻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院自2001-0l/2003-0l行ENBD共3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46例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体征、引流液,保持好导管,做好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 46例病人均一次穿刺成功,30例行外引流术,16例行内、外引流术。其中13例于术后行胆道内支架术,12例于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5例于术后行腹腔动脉灌注术,6例于引流术后7~10 d,黄疸明显消退后出院。结论 CT定位引导下PTC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正确合理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和介入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ERCP支架置入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并置入内支架(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ing,PTBS)是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胆胰管恶性梗阻,恢复胆汁、胰液引流,进而改善全身症状.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经ERCP支架置入和PTBS治疗胆管癌、胰腺癌及肝门部肿瘤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资料,分析比较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恶性梗阻性黄疸内、外科治疗均效果欠佳,目前通常采用经手术或介入方法进行各种内外引流[1].介入方法以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成功率高等优势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用方法.作为一种姑息疗法, 其对恶性原发病并无治疗作用,且如果不能控制原发肿瘤的发展,支架短期内会被肿瘤填塞,使支架失去功能.如何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成为现实问题.本研究将经皮经胆道引流术(PTCD)和辅以动脉插管化疗灌注或栓塞术(TAI/TAE)相结合,并与单纯行PTCD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新方法,以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DSA透视下经PTCD途径置入金属胆道支架。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黄疸、皮肤瘙痒均明显减轻,术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功能较前好转(P0.01)。术后3个月生存率94.6%,6个月生存率60.8%,12个月生存率20.3%。结论胆道支架联合PTCD可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予恶性胃出口梗阻合并胆总管梗阻者联合置入肠道和胆道支架是首选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目的:观察胆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胃出口梗阻合并胆总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镜和X线造影下予22例恶性胃出口梗阻合并胆总管梗阻者放置经内镜活检孔肠道支架,以及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放置胆道支架,胆道支架穿过肠道支架网孔,远端位于肠道支架内。结果:22例均成功置入肠道支架(24枚)和胆道支架(22枚)。术后造影示肠道和胆道均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生存期为124d。结论:胆肠联合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恶性胃出口梗阻合并胆总管梗阻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肝脏库普弗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分成梗阻性黄疸、胆汁外引流、内引流和假手术四组,每组12只.采用原位灌注消化肝脏及贴壁培养方法 分离并纯化库普弗细胞,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 检测库普弗细胞iNOS mRNA表达.用ELlSA方法 测定血清TNF-α含量.结果 梗阻性黄疸组血清TNF-α水平为(110.8±26.3)pg/ml,与假手术组的(88.4±17.9)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内引流组解除胆道梗阻后,血清TNF-α水平受到抑制,为(89.84±28.3)pg/ml,而胆汁外引流组却无此作用,为(118.6±22.7)Pg/ml,后者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胆道梗阻形成后,梗阻性黄疸组库普弗细胞iNOSmRNA表达增强(0.82±0.24),显著高于假手术组(0.38±0.35,P=0.005).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内引流术组的库普弗细胞iNOS mRNA表达受到抑制(0.59±0.35),但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外引流组iNOSmRNA表达并未受抑制(0.974±0.48),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但显著高于胆汁内引流组(P=0.016).结论 胆汁内引流术在逆转梗阻性黄疸大鼠升高的血清TNF-α水平和肝脏库普弗细胞iNOS mRNA的表达方面优于胆汁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联合区域性动脉化疗的方法进行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梗阻性黄疸患者6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术(PTCD)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观察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 PTCD成功率100%,Ⅰ期支架置入成功率78.6%(44/56),Ⅱ期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2/12).术后并发PTCD引流管脱落2例,腹腔出血2例.随访62例(6个月~3 a),平均生存时间为18.2个月.结论 采用PTCD联合TACE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而大量的文献报道[1,2],采用胆道内支架引流安全、有效,可获得甚至超过手术的存活期.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对68例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改良法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