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吴凤芝  宋瑰琦 《现代护理》2002,8(2):146-146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局部破损引起的一种血管并发症 ,多与各种创伤有关。一般不能自愈 ,并可能出现压迫、栓塞和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而不要等待侧支循环形成[1 ] 。 2 0 0 0年 5月 30日我科为 1例左颈部假性动脉瘤的患儿进行了假性动脉瘤切除 +颈内静脉移植 +颈总动脉吻合术 ,经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 ,男 ,1 8月 ,于入院前 1 8天不慎摔倒 ,被地上的碎瓦片刺伤颈部 ,当即血流不止 ,在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抗感染、补液治疗。 7天后伤口拆线 ,愈合良好。但伤口周围出现一包块 ,…  相似文献   

2.
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很低,往往由外伤、感染、吻合口缝线断裂、既往主动脉手术插管引起[1].由于某种原因,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很难发现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CT和动脉造影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假性动脉瘤易于破裂并伴有致命的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破入纵膈、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声带麻痹和疼痛等.脑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上,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和缺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2].本科2012年6月收治1例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伴赘生物形成合并脑动脉瘤术后的患者,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总结1例冠心病患者行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警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重视前哨出血;落实肝动脉假性动脉瘤保守治疗期间护理;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术后78 d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假性动脉瘤(PSA)成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穿刺部假性动脉瘤为少见的血管并发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0.3%~8.0%.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入我院诊疗的20例主脾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扫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为据,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显示脾动脉假性动脉瘤,本组患者中发生脾门处假性动脉瘤8例,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7例,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合并脾门处假性动脉瘤5例.结论:在脾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支架治疗37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了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37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术后护理。术后严格穿刺肢体制动,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观察穿刺肢体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对于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死的患者,还要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同时注意做好并发症(动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的观察与护理。本组1例术后患肢肱动脉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  相似文献   

7.
假性动脉瘤是指血流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1].经皮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为常见血管并发症[2].迟发型假性动脉瘤易被临床所忽视,其临床表现为拔管后12~48 h自觉右腹股沟区疼痛,并出现包块,查体包块有搏动感,局部可闻及血管杂音,经彩超显示特征性血流往复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进行各种心脏介入检查及治疗时共发生假性动脉瘤21例,经护理人员早期床边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是四肢创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前臂掌侧和小腿.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创伤、感染等原因造成血管局部破口,血液溢至血管外被周围组织纤维包裹形成的局限性搏动性瘤腔,其内血液通过破裂口与动脉相通,此种病变并非动脉真性扩张所致[2].我院收治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愈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部分破裂,血流溢至血管外被局部周围组织纤维包裹形成的囊性搏动性血肿,此种病变并非动脉真性扩张所致,没有完整的动脉壁结构,不是真正的动脉瘤,故称假性动脉瘤[1] .通常好发于肢体的动脉.多由外伤、特别是钝性损伤引起,少数由医源性动脉检查或穿刺引起.复杂的假性动脉瘤可有多个瘤颈和瘤腔.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广泛应用,医源性因素已成为其主要病因.本文对我院诊断与治疗的36 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超声改变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高龄、心房颤动病史10余年且长期口服华法林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经股动脉采集血标本致动脉血管分支破损、假性动脉瘤形成,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从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形成原因分析、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股动脉探查术后护理与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总结护理经验。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住院14 d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临床工作中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假性动脉瘤一般继发于介入诊断或治疗后腹股沟大血肿。动脉与周围组织有异常的交通,动脉血液经异常通道流入血肿内,通常表现为有压痛的搏动性肿块。据文献报道,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作为导管介入性检查或治疗后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3%~0.8%[1]。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通常可以用局部压迫、超声指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以及外科手术方法闭合[2],现将1例复杂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58岁,体重50 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创伤性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护理。方法采用GDC栓塞或注射NBCA胶灌注假性动脉瘤腔、可脱式球囊或弹簧栓子闭塞载瘤动脉及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等方法治疗创伤性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22例,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观察术后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肢体感觉运动。结果除1例载瘤动脉闭塞后因严重贫血发生脑梗塞而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外,21例假性动脉瘤均取得治愈的效果。结论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性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壁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后向外膨出形成的与破裂血管相通的囊性改变[1],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脾脏假性动脉瘤非常少见,常由急慢性胰腺炎和外伤所致,少数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通常会逐渐增大或破裂出血,破裂后病死率高。我院收治1例脾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胸内大出血,现将治疗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例复杂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临床工作中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假性动脉瘤一般继发于介入诊断或治疗后腹股沟大血肿。动脉与周围组织有异常的交通,动脉血液经异常通道流入血肿内,通常表现为有压痛的搏动性肿块。据文献报道,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作为导管介入性检查或治疗后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3%~0.8%。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通常可以用局部压迫、超声指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以及外科手术方法闭合,现将1例复杂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假性动脉瘤(PPA)是血管外科常见病,是动脉损伤较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四肢,多与各种创伤有关,我们从1994年1月~2001年1月(包括2000年7月~2001年6月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12例)共收治假性动脉瘤41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17~76岁,平均34.6岁。病程3天~4.5年。其中锐器伤23例;枪弹伤3例;钝性损伤6例;医源性4例;注射吸毒致假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位于腋动脉1例;肱动脉6例;桡动脉2例;髂外动脉2例;股总动脉8例;股浅动脉10例;腘动脉8例;胫腓干动脉3例;臀大肌动脉1例。其中假性动…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较少见,可并发致命性大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治疗头颈部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我院于2011年1月20日为一例外伤性左侧上颌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致鼻腔大出血患者成功实施了血管内栓塞术,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2d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血液透析后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5年6月136例行血液透析患儿,通过规范穿刺技术、准确使用抗凝剂治疗、切实有效压迫动脉穿刺处、积极控制高血压、勤观察同时做好家长、患儿的心理支持等措施来加以预防。结果:136例患儿中有5例并发假性动脉瘤,其中4例治愈,1例行外科手术修复。其余均顺利实施血液透析,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预防护理对防范小儿血液透析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研究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全组男35例,女15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受损动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将其分为三类:(1)单纯假性动脉瘤;(2)单纯动静脉瘘;(3)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痿.介入治疗采用三种方式:(1)球囊导管经血管腔内阻断血流后再行血管重建术;(2)覆膜支架植入术,可取代血管再植术;(3)固体栓塞材料栓闭裁瘤动脉,可取代动脉结扎手术.结果:血管造影:单纯假性动脉瘤35例,单纯动静脉瘘4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11例.全组共有56个假性动脉瘤,最小0.3 cm×0.3 cm,最大13 cm×11 cm.介入治疗:用球囊导管经血管腔内阻断血流后再行手术20例.用固体栓塞材料栓塞载瘤动脉29例.覆膜支架置入1例.全组无并发症,无致残、死亡病例.结论:对主要动脉干或(和)解剖结构复杂区域内的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的患者,一定要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部位及早治疗.用血管内介入的方式较手术治疗有创伤小、安全、血管复通快等优势,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治下肢假性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下肢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结果:所有病例中,3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其中1例合并腘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出髂、腘动脉、胫后、胫前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11例经压迫止血等保守治疗10~18d后追踪观察彩流消失,瘤体稳定、缩小。病因主要是导管介入后、吸毒者穿刺股动脉后并发症以及外伤后或自发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假性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高,并可作为下肢假性动脉瘤压迫止血治疗定位以及术后疗效观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开永  代红燕 《全科护理》2014,(21):2013-2014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创伤之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外伤、动脉硬化或医源性等原因所致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回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所以称之为假性动脉瘤。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3%~0.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