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并谈谈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患儿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各有34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留置针,观察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观察两组留置针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堵管及回血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护士冲管次数显著较少,留置时间明显较长,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防逆流留置针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可有效减少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结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当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入院治疗的患儿72例,根据留置针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采用常规留置针以及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以及采用防逆流留置针和优质护理模式的实验组,每组36例。一段时间之后,对比两组患儿回血、堵管、留置时间、冲管次数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留置针的应用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采用防逆流留置针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说明这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儿静脉输液中防逆流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使用留置针和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对照组(200例,使用普通留置针及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200例,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和优质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结果对两组患儿分别应用相应留置针与护理方法后,通过对比可看到观察组患儿的回血率、堵管率、留置时间与冲管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使用防逆流留置针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率,同时还可以结合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该方法具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健康宣教对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患儿568例,时间为2016年5月18至2017年11月30,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健康宣教;对照组—常规护理,对2组家属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及穿刺成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患儿家属对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98.59%,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将健康宣教应用于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中,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家属对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住院患儿1 000例,上述患儿在治疗期间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均为首次使用静脉留置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2例、无意拉出3例、外渗4例、堵管0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14例、无意拉出12例、外渗8例、堵管7例。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应用失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不满意不接受静脉留置针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实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老年患者浅静脉输液留置针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搜集老年浅静脉输液留置针62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研究组31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3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研究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穿刺疼痛度较低,并发症较少,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浅静脉输液留置针的优质护理效果较好,对减少穿刺疼痛及并发症具有较大作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应用与小儿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输液治疗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输液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小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平 《吉林医学》2013,(28):5884-588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不同的退针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7月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患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进针边退内芯,双手同时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静脉分布情况,采用右手边进针边退内芯的单手操作方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单手进针法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患儿家属乐意接受,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有利于提升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依从性及穿刺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满意度,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对肥胖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较头皮和四肢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在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输液并发症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肥胖患儿按首次来院输液日期单双号分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32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用静脉留置针在头皮及四肢部位静脉穿刺输液,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提高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贴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作用与副作用。方法:选取2015.5.1-2015.7.31期间我科接收使用静脉留置留置针输液的患儿400名,将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一次性输液贴,对照组使用透明贴膜。结果:研究组穿刺部位发生皮疹及搔痒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χ~2=42.37,P0.01。结论:一次性输液贴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605-260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共30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专门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出现输液外渗、是否出现透明贴产生的粘贴伤,观察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针头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贴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专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弹力网帽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需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留置针在头皮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固定留置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固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弹力网帽进行外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故障发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输液故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网帽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输液故障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颖华 《吉林医学》2014,(34):7708-7709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的小儿静脉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患儿接受骨缝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60例接受浅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留置针存留时间、留置针堵管、静脉炎、外渗等并发症的状况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留置针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对留置针使用并发症和留置时间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共185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等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效利用率,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堵管,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仁莲  严雪诊  梁锦娣 《海南医学》2012,23(24):152-15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66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根据经验总结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风险种类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在新生儿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加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保留肝素帽。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发生肉眼可见回血情况、留置针拔除原因以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回血例数、堵管例数、静脉炎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留置针加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形成的密闭式防针刺伤系统,在保证患儿输液安全和有效性的同时,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防逆流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人次使用防逆流留置针为观察组,100人次使用普通留置针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使用期间发生堵管的情况.结果 两组使用后发生堵管情况存在明显差异,防逆流组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 应用防逆流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防止堵管现象,减少封管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在神经外科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季云 《吉林医学》2014,(36):8180-8181
目的:研究自粘弹性绷带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住院采用留置针输液的小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加用自粘弹性绷带,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弹性绷带固定可增强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