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燕燕  张晓东  李瑛  李辉 《河北医药》2013,35(7):1013-1015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进行分类,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治疗情况,并根据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89例患者中死亡23例,占25.8%。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37.1%),其次为巨细胞病毒(16.9%)及真菌(12.6%)。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感染发生时间低于3个月,应用OKT3治疗,APACHEⅡ评分超过20,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预防性使用更昔洛韦(GCV)和3种或以上抗生素治疗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给予GCV预防性治疗,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应早期联合多种抗感染药物治疗并及早做病原学检查以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98例肾移植患者进行随访,对其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3例(23.5%),发生感染的平均时间为术后(82.2±5.4)d。23例肺部感染患者中有7例(30.4%)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4例(17.4%)。细菌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术后1个月白蛋白水平及术后1个月泼尼松总用量是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3个月易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细菌。术后1个月白蛋白水平及术后1个月泼尼松总用量是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早期足量联合抗生素治疗、减少术后1个月泼尼松总用量及补充白蛋白等措施,有助于防治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部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措施率。方法对8例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肾移植术后CMV肺部感染均在术后3~4个月出现,其中3例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细菌和真菌)。4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合并CMV肺部感染早期表现隐匿,病原体抗体检测是其重要检查手段,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住院期间感染的发生率、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及抗感染治疗方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肾移植术的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8.48%(34/184),包括泌尿系感染(21例,61.76%),肺部感染(8例,23.53%),伤口感染(3例,8.82%)。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和病毒,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16例,占47.06%,革兰阳性菌感染7例,占20.59%,巨细胞病毒感染5例,占14.71%,真菌感染2例,占5.88%。经验性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结论:肾移植术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须引起重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提高感染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赵杰  明英姿  牛英  叶启发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78-308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2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确诊细菌感染47例次(47%),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23例次,真菌17例次,结核杆菌5例次,卡式肺囊虫2例次,6例次未找到明确病原菌.感染的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79.50 d,平均时间为移植术后84.64 d;感染时间分布为:术后3个月之内14例,3~6个月10例,6个月之后4例.28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其中1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12例治愈.本组28例患者中,共治愈24例,死亡4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半年尤其是3个月内,病情发展迅速,发展为ARDS后治疗难度加大,预后差,感染病原体多样,确诊困难,影像学检查意义非常必要.早期联合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及抗支原体治疗,及时调整免疫治疗方案,有低氧血症表现时需无创鼻导管/面罩吸氧,加强营养及患者自身抵抗力,适时予以呼吸机辅助砰吸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与分析肺部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30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收治的未发生感染的肾移植术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6个月、1年及3年时临床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痊愈后6个月、1年及3年后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血清肌酐(Scr)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的肺部感染能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及时采用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时间、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及抗感染治疗方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来某院就诊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6个月内,占88.14%。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和病毒,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42例,占65.63%,革兰阳性菌感染11例,占17.19%,巨细胞病毒感染8例,占12.50%,真菌感染3例,占4.69%。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结论: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肾移植术后感染的治疗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治疗的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14例(15次)感染的病历作临床资料调查和分析。结果感染率为2381%.死亡率为0%:肺部感染为12例,占感染比例的80%;尿路感染为3例.占20%;感染出现的时间从2个月到12年不等,混合病原体感染1例.细菌感染4例,病毒感染7例.不明病原体感染3例。结论为提高肾移植患者的存活期,患者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并积极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9.
章毅  范礼佩  孙星慧 《海峡药学》2010,22(5):144-145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抗生素的使用,以取得理想的疗效。方法对85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5例患者中,12例(14.1%)最终因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而死亡,3例(3.5%)放弃治疗。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肾功能维持正常。结论肺部感染多发生在移植术后6月内,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发生,抗生素及时正确使用是关键,应早期、足量、广谱、联合使用抗细菌、病毒、真菌、原虫或囊虫"四联"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抗生素选择及使用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的肺部感染时间:术后3~6个月17例,术后7~15个月5例,术后6年9个月1例。发热是早期的主要症状,其他呼吸道症状轻微。病原体检查,以细菌感染为主,真菌次之,进展期常为混合感染,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如治疗不及时或不正确,进展迅速。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尽早确定诊断、明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非常重要,未明确诊断前选用广谱强效抗生素治疗。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de-escalation therapy,DET)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刘航  梁思敏  吴小候 《中国药房》2009,(14):1100-1101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雷帕霉素(RP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同种尸体供肾移植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与对照组(30例),免疫抑制方案分别为环孢素A(CsA)+RPM+强的松(Pred)、CsA+霉酚酸酯(MMF)+Pred。观察2组在移植术后6月内的疗效、并发症及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同时监测血脂水平、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分析2种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观察期内均移植肾带功存活。试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4/28,14.3%)稍低于对照组(5/3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发生血脂异常11例(39.3%),切口感染4例(14.3%),腹泻3例(10.7%),白细胞减少1例(3.6%);对照组中血脂异常3例(10.0%),切口感染2例(6.7%),腹泻8例(26.7%),白细胞减少5例(16.7%)。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CsA+RPM+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会产生更强的免疫抑制效果,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其主要副作用是血脂升高和切口感染,但腹泻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服用吗替麦考酚酯(MMF)和硫唑嘌呤(Aza)导致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策略。方法肾移植术后白细胞减少症31例;服用MMF22例,Aza9例。将白细胞减少症分为4度:轻度:WBC〈4×109/L;中度:WBC〈3×109/L;重度:WBC〈2×109/L;极重度:WBC〈1×109/L,根据不同程度采取不同处理措施:(1)轻、中度白细胞减少(21例):MMF和Aza减量到1/2或停用MMF或Aza,换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口服升白细胞药物。(2)重度白细胞减少(5例):停用MMF或Aza;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3)极重度白细胞减少(5例):停用MMF或Aza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大剂量应用rhG-CSF;预防感染、加强支持治疗等。结果轻、中度白细胞减少21例:治愈21例(100%)。重度减少5例:治愈5例(100%)。极重度减少5例:治愈3例(60%),死亡2例,死于多部位感染1例,死于伤口感染大出血1例。结论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后绝大多数白细胞减少可被逆转,最有力的手段是大剂量应用rhG-CSF,停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方案与环孢素A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对15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他克莫司方案与环孢素A方案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他克莫司方案与环孢素A方案,显效率分别为93.2%、80.8%(P<0.05),住院例均总费用分别为85713、96257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1966.74、119129.95,例均他克莫司方案较环孢素A方案节省成本10 544元。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急性排斥反应、术后肾功能衰竭、住院天数和感染对费用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方案优于环孢素A方案,是更有效、更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尸体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多种外科并发症治疗效果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2007年1月—2012年9月实施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的398例患者,采用原位低温灌注改良切取法取肾,进行肾移植手术。移植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结果发生各种外科并发症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5%。2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尿瘘6例,占27.3%。其中输尿管膀胱吻合VI瘘4例,占18.2%,肾盂输尿管坏死1例,占4.5%,输尿管坏死1例,占4.5%。切口及手术局部出血和血肿5例,占22.7%;动脉吻合口狭窄4例,占18.2%;切口感染3例,占13.6%;淋巴瘘2例,占9.1%;移植肾破裂1例,占4.5%;肾动脉血栓形成1例,占4.5%。结论强调修肾及移植过程中手术操作的技术要求和围手术期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或脑炎患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影像学表现:脑实质占位表现27例(77.1%),其中小脑占位1例(2.8%),单纯脑白质小斑片状低密度5例(14.3%).脑膜炎表现7例(20.0%)。增强检查:不规则强化20例,脑脓肿样强化8例,环状强化3例,花环样强化2例,可见壁结节2例,合并有脑回样强化7例,脑积水9例,可见钙化灶1例。所有患者均不同范围地出现低密度水肿带。27例行头颅MRI检查,均见异常信号。结论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大多数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其诊断需要完善脑脊液或脑组织病原学检查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总结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41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测定该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41例中,老年患者37例(90.24%),患有基础疾病患者41例(100%),其中,11例(26.83%)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25例(60.98%)存在低蛋白血症;院外感染14例(34.15%),院内感染27例(65.85%)。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41例(100%),咳痰41例(100%),发热26例(63.41%),呼吸困难28例(68.29%);胸部X线均呈现程度不等肺部浸润阴影。药敏检测表明,除了对阿米卡星、高剂量的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比较敏感外(58.49%-41.94%),该菌广泛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好发于老年、有基础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早选择可能敏感的抗生素及进行细菌药敏检测将有益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感染的病原学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肾移植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各例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前3个月,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伴真菌混合感染。肾移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存在用药时间长、剂量大、档次高等问题。结论:感染是肾移植患者不可避免的问题,高耐药性细菌与真菌的混合感染是导致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K506(他克莫司)在肝移植患者血药浓度的控制情况及其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应用TAE法检测99例肝移植患者362例次FK506全血浓度,观察他克莫司理想的治疗窗并分析异常血药浓度形成的原因,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我院肝移植患者术后一个月内检测107例血样,FK506血药浓度为(8.6±3.0)ng·mL^-1,术后2—3个月血药浓度为(10.4±4.0)ng·mL^-1。以后血药浓度逐渐减低。与参考值相比,52.2%的患者血药浓度在参考值范围内,27.3%的患者血药浓度低于参考值,20.4%的患者血药浓度高于参考值。血药浓度的异常可能与合并用药及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关,FK50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少见,主要有感染、肾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等。结论:我院肝移植患者术后FK506血药浓度基本维持在推荐参考值范围低限,发生不良反应较少,可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治疗肺部感染、肺不张107例。观察对比治疗前后X线胸片或胸部CT、临床表现、经皮血氧饱和度(SPaO2)、心率及呼吸等指标。结果:107例中93例治疗前后摄胸部X线(胸片)或胸部CT:肺全部复张,炎症吸收86例(92.47%),部分复张5例(5.38%),未复张2例(2.15%);96例查经皮血氧饱和度(SPaO2),由术前0.84±0.04上升至0.95±0.0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和呼吸均有所下降。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治疗肺部感染、肺不张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所施行的163例肝移植患者中细菌感染病例,通过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细菌感染特点。结果:86例患者术后发生细菌感染,共分离出166株病原菌,患病率为52.7%。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呼吸道(68.2%),其次为血夜(9.6%)和中段尿(8.4%),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1月内,前两周最常见(81.9%)。感染的细菌中G-菌76株(46.2%),G+菌68株(39.3%),真菌24株(14.5%),其中以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53.2%)。其中40例病人合并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恶唑烷酮类分别对G-菌和G+菌高度敏感。结论: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应加强肝移植术后患者细菌的鉴定和耐药监测,争取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