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国名中医王坤根主任医师的中医临证思维模式。[方法]通过跟随王坤根主任医师侍诊、访谈及聆听其授课,观察分析其中医临证特点,从辨病与辨证的关系、辨证论治的方法、专病专药等方面,总结提炼出王坤根的临证思维模式,并结合其具体临证经验加以阐释。[结果]王坤根认为临证首当辨病,不仅要辨中医病名,还要辨西医病名,通过辨病不仅能了解疾病的病因、转归和预后,还可以防止误诊、判断疗效。强调辨病为基础的辨证论治,并提炼“三步法”使辨证论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尤其适合初入临床的中医工作者。倡导针对基层及辨证论治有困难的初学者建立专病通治方,并提出专病专药应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吸取前人实践所总结出的经验。[结论]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有助于提高年轻中医师的临证水平。  相似文献   

2.
“形神”概念及其关系,是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生命认知中的基本问题。中医学的形神观,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形神”思辨的继承与发展;“形神一体”的形神观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以金元四大家对于中医“形神观”的阐发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发现他们的学术创新与其儒医身份及经典研习之间存在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3.
双心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治疗效果显著。赵明君教授基于中医五神藏理论及形神一体观认为双心疾病总的病因病机为形神失调、情志为病。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主张心肝同治,治以活血通络、调肝定魂;对心血管神经症主张双心同治,治以调和营卫、养心安神;形神同调,遵从以“情”为因、以“神”为源,以神治脏、以脏养神。本文总结赵明君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的经验,并佐以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始于农耕文明,直至当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国民健康提供着有力的保障。作为国学重要分支的中医药学能绵延至今,在于它囊括国学的精髓,符合国人的思维。因此,弘扬原创思维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前提。结合国学理论对中医原创思维之"意象思维"溯源和梳理,重新认识意象思维启发下司外揣内的思维方法,目的不在比较中医学与他学之间的优劣,重在阐释"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中医证候理论的本源。同时以中医学形神共俱、君相互感心身医学模式为切入,阐释意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实践体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姚新苗教授的骨伤科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以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对姚新苗教授著作、论文的研究,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临证思路、辨证规律的探究,总结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结果]姚新苗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中体现在七个方面:注重理论探讨,强调中医思辨能力;重视基础与临床研究,提升科学理念;科学与经验相结合,求因论治;以针刀技术、中药为核心,强调中医综合治疗;练功导引治未病--古今相融、中西交融;树立中医骨伤疾病的筋骨平衡观;继承与发扬,积极创新等。[结论]姚教授在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治上理论功底深厚,临证经验丰富,学术颇有创新,已形成了相对缜密的诊疗思维,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值得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对生命的绝妙概括,也是诊释心理现象生理基础的重要理论依据,形神整体调治是中医特有的诊疗思路。本文从“形神一体观”解读“鼻病治心”理论,探析鼻鼽的形神整体调治思路:辨证时要注重辨情志证候;注重心肝两脏的调理;采取积极手段干预患者精神情绪障碍,并举临床病案,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8,(4):598-603
中医学是包含哲学与科学思维的独特学科,若想确实掌握其内涵,绝不能忽视其哲学属性。形神观乃中医原创思维之一,认为人是形神协调统一的整体。《黄帝内经》中已具备形神理论之雏型,其哲学内涵主要有:(1)天地之气,形神相合成人;(2)形神(魂魄)可离,并具相守以长生;(3)神为精气,神可化分入五脏(五神脏理论);(4)形具神生,形体为神之基础;(5)神居于心,神为形体之主宰。因此,若能深入探究《黄帝内经》形神理论的哲学内涵,对提升理论高度与临床疗效,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是包含哲学与科学思维的独特学科,若想确实掌握其内涵,绝不能忽视其哲学属性。形神观乃中医原创思维之一,认为人是形神协调统一的整体。《黄帝内经》中已具备形神理论之雏型,其哲学内涵主要有:(1)天地之气,形神相合成人;(2)形神(魂魄)可离,并具相守以长生;(3)神为精气,神可化分入五脏(五神脏理论);(4)形具神生,形体为神之基础;(5)神居于心,神为形体之主宰。因此,若能深入探究《黄帝内经》形神理论的哲学内涵,对提升理论高度与临床疗效,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调神与调形针法"是马铁明教授基于传统中医整体观念的"形神一体观"提出的针刺方案,在调节患者精神状态的"神"的同时,也调节由组织结构改变的"形",从而达到形神共调、内外和谐、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符合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文章旨在对马铁明教授从"形神一体观"角度用针灸治疗疾病的思路及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细毫针调神,粗毫针调形,将"形神一体观"在针具针法的应用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综合治疗方案,对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以及指导临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程锦国基于“肾络”学说的认识,对局灶节段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在分子细胞层面进行新的诠释,并阐述该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转归、辨病辨治、临证经验的认识。[方法]通过临床跟师、收集病例,查阅相关古籍文献,对程锦国主任中医师运用肾络理论探讨FSGS进行分析及总结,并举以临床医案验证体现。[结果]程师认为,肾小球形态、功能上与络脉类似,其中肾络空虚是肾络病的发病基础,肾络瘀痹为其主要病理改变,风湿热邪入络化瘀是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治疗上多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解毒清热、祛湿化浊为要,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名中医程锦国将肾络理论与FSGS临床相结合,在控制疾病进展、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上疗效显著,为FSGS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形神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神理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言论宏远,文义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坚持整体恒动观系统思维的原则。它运用直觉思维模式,经过意象思维的程序,辨证论治指导临床选方用药,使主观认识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辩证过程。对后世中医临证,养生等诸多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马振华老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经验。[方法]整理马振华老中医临证论治脾胃疾病的验案,并遴选验案3则,结合《内经》等中医经典论著及其理论,并结合吴门医派学术思想,阐释马老治疗脾胃疾病的验案,分析阐明马老注重调理全身气机、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以及遣方用药的特色。[结果]烧心、胃胀、腹泻3则验案显示,马老在治疗脾胃疾病时,尤其注重全身气机的调理,从脾胃气机的升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以及肝气的疏泄3个方面论治。辨证与辨症相结合,因时因地制宜。擅长配伍运用调理气机、芳香化湿与辛开苦降之品。[结论]马振华老中医治疗脾胃疾病辨证论治、对全身气机调理的主张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范绍荣老师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学习,收集、整理、归纳范师临证心得,初步探析其学术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范绍荣名老中医从医30余载,擅长内科及妇儿科疑难杂症的诊疗,主张"西医断病、中医治病、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理念,探求病机根本,注重脏腑辨证,重视阴阳变化,临证时重视脾肾的调治,治养结合,临床疗效卓著。所举胸痹心痛、腹痛、乳癖病案,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范绍荣老师的学术经验和临证心得值得积极整理和学习,挖掘和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对年轻一代名中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系统研究背景 目前已出现的对中医医案的相关系统,如肝病诊疗系统、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中医电子医案系统等,都只是基于中医临床病案或文献检索的研究.局限于对名老中医选方用药的临床经验总结。本系统以名中医医案研究为主线.侧重于学术思想和临证思维的研究。中医医案与中医病案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医案中附有按语,按语是对病案诊疗过程进行点评,充分体现医者的临证思维和学术思想,是中医临证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临证思维可归纳为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平衡思维、共性思维、模式思维。平衡思维是5种思维的核心,平衡思维可用于健康和疾病的阐释、人体平衡态模型的构建、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的确定、具体治法的实施等诸方面。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基础上,中医的辨证、证候和理论模式,都是围绕着恢复整体平衡而展开。平衡思维贯穿在探索证候共性、实施辨证论治、实现整体和谐的全过程,是中医临床的核心思维。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康复医学之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也是中医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出发点 ,中医康复医学对于疾病的康复治疗、养生康复以及病后的摄生调养都主张从整体出发。整体观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指导作用反映在中医康复学之“全面康复”的思想 ,即利用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达到人体形神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恢复。具体体现在 :人与自然一体观 ,人与社会一体观 ,形神康复一体观方面。1 天人相应观中医康复医学以天人相应观为指导 ,强调天地自然的规律对人体康复进程的影响 ,顺应自然 ,因时因地制宜也是中医康复医学的重要法则。《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圣人治病 …  相似文献   

17.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方法由传统的总结分析临证经验、学术思想演变成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方法也存在诸多不足,除显性知识的传承之外,还必须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与传承。探索如何将基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两性”知识传承延伸至中医院校规模化教育中,以期为今后的传承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五脏一体观探讨双心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以《黄帝内经》及古代众医家关于五脏一体相关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心与神志、心与其他四脏的关系,并分别从肝、脾、肾、肺相关的病因病机以及情志与五脏的关系入手论治双心疾病。[结果]心与情志变动密切相关,在情志与五脏关系中起核心作用。双心疾病与肝、脾、肾、肺四脏的关系密切。情志失调促进双心疾病的进展。故临证治疗双心疾病时,要根据其临床证候特点从肝、脾、肾、肺论治,并需结合情志的疏导与调节。[结论]以五脏一体观为基础对双心疾病进行辨证施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双心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双心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介绍杨骏教授针灸治疗慢性耳鸣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临证学习,查阅古籍及文献,记录杨教授运用调神通窍法治疗慢性耳鸣的临证经验,对其学术观点、选穴思路、特色疗法加以总结归纳,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 杨教授认为慢性耳鸣与情志内伤关系密切,情志不调、气血不畅、经脉不通导致耳窍失养从而发为耳鸣,治疗上以“通督调神、活血开窍”为治则,调神与通窍并举,妙用冰片灸,增强宣通耳窍之力。所举验案中患者诊断为气滞血瘀型慢性耳鸣,治疗上以调畅情志、理气活血、通络开窍为总则,使瘀血得化、耳窍得养,耳鸣声息。[结论] 杨教授针灸治疗慢性耳鸣,注重形神一体同治、调神通窍方法并举,善于通督调神、启闭开窍,针药并用,妙用冰片灸,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名老中医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随诊,通过归纳案例,对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 宋康教授将风咳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治以宣肺祛风,药用前胡、苏子,蝉蜕、僵蚕等;缓解期治以益肺健脾补肾,药用太子参、茯苓;制黄精、制玉竹等;并根据四时节气随证加减。[结论] 宋康教授认为风咳是表现为“风”性的一类疾病,以“风邪犯肺,肺失宣降”为主要病机,治疗上以“祛风”为主,辅以调理脏腑,临证善用药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