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地屈孕酮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地屈孕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探讨两种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253例,分为三组,A组给予地屈孕酮片10mg口服,2次/d;B组给予HCG 2000 IU肌内注射,1次/d;C组为对照组,仅予卧床休息。治疗截止日为阴道出血停止后维持用药1周。追踪随访观察对象的妊娠成功率、足月分娩率、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畸形率、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体重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在妊娠成功率及流产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新生儿体重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畸形率、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屈孕酮与HCG均能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预后,且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体酮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先兆流产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探讨两种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279例,分为三组,A 组给予黄体酮20mg 肌内注射,1次/d ;B 组给予HCG 2000IU 肌内注射,1次/d ;C 组为对照组,仅予卧床休息,阴道出血停止后维持用药1周。追踪随访观察对象的妊娠成功率、足月分娩率、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畸形率、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体重等指标。结果:A 组与 B 组在妊娠成功率及流产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同 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A 组、B 组新生儿体重高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畸形率、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与 HCG 均能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预后,且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最佳流产方式。方法120例患者分为人工流产组(A组)40例、药物流产联合负压吸引术组(B组)和药物流产组(C组)各40例,对各种流产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组完全流产率、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7d内阴道流血百分比分别为:A组:95.0%、(6.5±2.7)min、(21.3±5.3)mL、97.5%;B组:100%、(2.8±2.0)min、(10.2±4.6)mL、100.0%;C组:完全流产率92%,阴道流血平均15d。在完全流产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上相比较显示,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联合负压吸宫术终止剖宫产术后早孕,手术易于操作,术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曹小秋  顾猛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91-1192
目的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孕酮(P)及雌二醇/孕酮(E2/P)在早期鉴别异位妊娠、先兆流产和难免流产中的价值。方法对105例疑诊为异常妊娠患者作血清E2、P及β-HCG测定,根据妊娠结局分异位妊娠组(D组)、先兆流产组(B组)、难免流产组(C组),65例正常宫内妊娠组,为对照组(A组)。结果D组P值明显低于宫内妊娠组(A、B及C组)(P〈0.01);异常妊娠(B、C及D组)E2均低于A组(P〈0.01)。48h血清β-HCG动态测定,异常妊娠各组较A组上升斜率减低,倍增时间延长(P〈0.01)。D组E2/P比A组高,B组及C组E2/P比A组低(P〈0.05)。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β-HCG、E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2/P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β—HCG、E2、P联合测定并结合E2/P比值来鉴别孕早期异常妊娠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邓昌宁  杨义凤 《广西医学》2007,29(7):1022-1023
目的 探讨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对流产的完全性及阴道流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462例妊娠≤50 d,要求药物流产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A组255例,米非司酮首剂50 mg,12 h后服25 mg,服用2 d,第三天晨服米索前列醇600 mg.B组207例,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法相同,第三天肌注甲氨喋呤50 mg.结果 A、B两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83.5%、94.2%,不完全流产率16.5%、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流产者阴道流血天数A组为(10.23±3.68)d,B组(6.07±2.43)d,A组阴道流血天数长于B组(u=67.56,P=0.00).B组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A组(x2=57.125,P=0.000).结论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可明显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阴道流血量及缩短阴道流血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HCG及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6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HCG肌注及地屈孕酮片口服;B组除给予HCG 2000U肌注,隔日1次及地屈孕酮片口服,另给予患者间苯三酚80mg加入250ml的5%葡萄糖连续静脉滴注,每天滴入总量≤200mg.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及完全消失时间比较,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安胎结局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HCG及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能够较快使患者腹痛及阴道流血症状得到缓解,并仅有较少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继续妊娠率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2月2007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295例患者随机分为6组。A组:51例,应用阴道超声引导下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杀胚术并口服米非司酮;A0组:51例,单纯应用阴道超声引导下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杀胚术;B组:46例,肌肉注射甲氨蝶呤0.4mg/kg(患者甲氨蝶呤用量20~25mg),每日1次,共5日,并口服米非司酮;B0组:49例,肌肉注射甲氨蝶呤0.4mg/kg(患者甲氨蝶呤用量20~25mg),每日1次,共5日;C组47例,患者肌肉注射甲氨蝶呤1mg/kg,一次性,及米非司酮口服;C0组:51例,患者肌肉注射甲氨蝶呤1mg/kg。结果(1)六组治疗成功率比较:A组成功率为100.00%,A0组成功率为9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成功率为93.48%,B0组成功率为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成功率为91.49%,C0组成功率为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六组血β—HCG降至正常的平均天数比较:A组为(14.33±2.86)天,A0组为(24.37±4.1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23.11±4.43)天,B0组为(32.67±3.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为(25.74±4.57)天,C0组为(34.71±2.9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氨蝶呤联合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孕酮水平检验对早期先兆流产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40例单胎孕妇,孕龄5~12周,根据孕妇妊娠结局分成A组(112例,正常妊娠组)、B组(76例,先兆流产组)、C组(52例,难免流产组),检测3组孕妇血清内孕酮、血清HCG水平,探讨血清孕酮和HCG水平对早期先兆流产的诊断价值.结果 正常妊娠组血清孕酮水平与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对比显著提高(P<0.05);正常妊娠组血清HCG水平与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孕酮联合HCG检测显示敏感性为84.62%,特异性87.23%,准确性为84.62%.结论 血清孕酮联合HCG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早期先兆流产的诊断率,具有较为明显的敏感性、特异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阴道超声检查卵巢黄体形态、血流对早孕流产的诊断价值。方法:早期妊娠妇女298例行阴道超声检查,比较正常早孕(A组,223例)、流产后继续妊娠(B组,47例)和难免流产(C组,28例)间卵巢黄体形态、大小、血流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结果:A组黄体均为厚壁圆环形(100.00%),B组可出现点形(6.38%)和棒形(23.40%)黄体,C组点形(25.00%)和棒形(32.14%)黄体的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72.34%黄体大小正常,高于C组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RI值为0.45±0.04,分别低于B、C组的0.51±0.03和0.6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PSV值为34.62±4.51,分别高于B、C组的19.57±3.26和12.18±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正常早孕者比较,早孕流产孕妇黄体形态、大小及血流情况发生异常变化,与先兆流产后继续妊娠孕妇比较,难免流产孕妇异常改变更明显,阴道超声检查早期妊娠妇女黄体形态及血流情况对早孕流产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子宫瘢痕妊娠是严重的孕早期并发症,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子宫瘢痕妊娠发病率增高。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12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44例CSP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A组(n=16)选择子宫动脉栓塞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B组(n=14)选择经阴道妊娠物清除及子宫瘢痕修补术,C组(n=14)选择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杀胚后B超引导下清宫术。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停经时间、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HCG水平降至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CSP患者的年龄、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停经时间、术前血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HCG水平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发生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的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早期妊娠期间,出现先兆流产症状且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早期妊娠期间,仅有先兆流产症状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β-HCG、P、E2,施以相同治疗方案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所需时间、症状基本消失所需时间,并追踪两组患者是否继续妊娠至13周末。结果研究组有73%的患者继续妊娠至13周末,对照组有90%的患者继续妊娠至13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β-HCG、P、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G、黄体酮、间苯三酚、止血三联等药物的使用,可缓解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期间出现的先兆流产症状。但存在绒毛膜下血肿的患者再次流产的风险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7月间于该院就诊并治疗的先兆流产妊娠期妇女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采用苯三酚联合黄体酮及单纯黄体酮肌注治疗,统计两组妊娠期妇女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血孕酮水平、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均较黄体酮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后,两组妊娠期妇女的血孕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联合治疗组较黄体酮组的升高程度更加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的保胎成功率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的血清孕酮、促绒毛膜性腺激素(HCG)水平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经常规B超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病例110例作为为研究组,并根据超声提示血肿大小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及重度组。选取同期确诊的单纯先兆流产者9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测定其血清孕酮及HCG水平,并对其术后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在安胎治疗前研究组的孕酮及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胎治疗前相比,安胎治疗后的孕酮及HCG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且轻度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较低,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且绒毛膜下血肿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早孕妇女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先兆流产住院保胎治疗的15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保胎的结局分为保胎成功组(A组)124例与保胎失败组(B组)34例,比较两组间导致早孕妇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的因素。结果 A组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孕酮(P)水平分别为(5 140.53±920.92)mU/ml和(49.76±11.09)ng/ml,明显比B组的(3 643.65±762.29)mU/ml和(36.13±6.64)ng/ml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孕妇年龄、孕周、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82±2.50)岁、(7.88±1.33)周和10.48%;明显比B组的(30.71±2.77)岁、9.21±0.93周和55.88%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的孕次、产次分别为(1.77±0.73)次和(1.31±0.80)次,与B组孕妇的(1.68±0.96)次和(1.06±0.76)次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引起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孕妇年龄、孕周、β-HCG、P和抗子宫内膜抗体,而与孕妇的孕次、产次无关,其中β-HCG、P与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的风险呈正相关(r1=0.569,P=0.000;r2=0.478,P=0.000),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与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的风险呈负相关(r3=-0.513,P=0.000)。结论对早孕妇女早期监测β-HCG、P和抗子宫内膜抗体能够早期预测先兆流产的风险,为提高保胎的效果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值对早期异常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附属医院135例孕龄6~8周伴阴道出血的病例进行血清P及β-HCG值动态监测,按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难免流产组、输卵管妊娠组。结果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动态血清P及β-HCG值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及输卵管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动态血清β-HCG值呈上升趋势,难免流产组动态血清P及β-HCG值呈下降趋势,输卵管妊娠组血P及β-HCG值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及难免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及β-HCG值对早期异常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喜红  李晓丽 《中原医刊》2011,(8):29-30,33
目的探讨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G—HCG)联合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用于诊断早期畀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对168例异位妊娠疑似患者采用血B—HCG联合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并将随访结果、孕龄、血β—HCG、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9例资料完整,其中89例(59.73%)确诊为异位妊娠,46例(30.87%)宫内孕,14例(9.40%)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及正常宫内孕初诊测定血B—HCG分别为(842±434)IU/L、(1824±329)IU/L;子宫内膜厚度(10.2±1.4)mm、(14.5±1.7)mm;孕龄(6.1±0.4)周、(6.2±0.6)周。两组孕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B~HCG≤1500IU/L、子宫内膜厚度≤10mm为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界值时,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敏感性为87.64%,特异性为73.33%,假阳性率为26.67%,假阴性率14.17%,阳性预测值为82.98%,阴性预测值为80.00%。结论当血β—HCG≤1500IU/L、子宫内膜厚度≤10mm对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黄体酮对习惯性早期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习惯性早期流产患者按照黄体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大剂量组25例和小剂量组25例,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统计并比较差异性。结果:大剂量组体内血清HCG平均值为(22 199±208)IU/L,E2平均值(1 098±75)pmol/L,P平均值(135±27)nmol/L,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统计结果(P<0.05),保胎治疗结束后,大剂量组保胎成功率为96%(24/25),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40 mg剂量黄体酮加2 000U剂量HCG在治疗习惯性早期流产方面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式宫颈环扎术及术后应用间苯三酚保胎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例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于孕16~24周施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应用间苯三酚行保胎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延长妊娠至足月分娩18例(85.7%),早产2例(9.5%),流产1例(4.8%),胎儿成活20例(95.2%)。结论改良式宫颈环扎术联合间苯三酚应用于宫颈机能不全,可以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足月新生儿分娩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hFSH)(金赛药业)与果纳芬(雪兰诺公司)对排卵障碍的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的疗效,评价国产rhFSH的治疗作用,了解卵泡生长速率及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的规律。方法:将排卵障碍不孕患者54例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20例,进行促排卵治疗,A组给予国产rhFSH促排卵,B组给予果纳芬促排卵,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的用药总量、平均每日用药量、平均促排卵天数、HCG日≥18mm卵泡数目、优势卵泡平均生长速率、HCG日血E2、LH、P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后6d的P值、排卵率、妊娠率、分娩率分别为(1062.5±505.7)(375~2175)IU和(1157.5±470.6)(375~2325)IU;(105.8±28.2)(75~150)IU和(114.9±30.3)(75~150)IU;(10.0±4.3)(5~20)d和(10.4±4.0)(5~20)d;(1.3±0.7)个和(1.3±0.6)个;(1.7±0.2)mm/d和(1.5±0.2)mm/d;(2283.1±2350.0)pg/mL,(6.9±5.4)pg/mL,(1.4±1.2)ng/mL和(2098.2±2454.2)pg/mL,(8.4±5.8)pg/mL,(1.3±0.8)ng/mL;(10.7±0.4)mm和(10.3±0.7)mm;(31.7±37.8)ng/mL和(33.3±29.1)ng/mL;82.4%和90.0%;17.6%和25.0%,66.7%和80.0%(P>0.05)。结论:国产rhFSH具有良好的促排卵疗效,身体反应过程一致,作用不弱于果纳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