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91例胃癌患者,患者术前给予SGA营养状况评估,对比不同营养状况患者术后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GA(A)级患者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与SGA(C)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营养不良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中显示,SGA(A)并发症发生率在14.7%,显著低于SGA(B)组(30.4%)及SGA(C)组(35.5%),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提高术前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易顺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507-508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与营养状况。方法案例分析法。对60例HP感染血透患者进行人体学测量与实验室检查,对其营养情况予以评价,并予以相应护理支持。结果60例中有44例(73.3%)出现营养不良;通过精心护理,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血透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程度不一,应重视对其营养状况的监测与评估,做好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途径延续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21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14例患者分到观察组(n=112例)和对照组(n=102例),观察组患者施以多途径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采用主观全面评价法(SG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营养状况良好74例,轻中度营养不良34例,重度营养不良4例;对照组营养状况良好50例,轻中度营养不良42例,重度营养不良10例;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施以多途径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8例脑卒中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收入院的20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血清白蛋白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分入院时和入院后20天两次评估,其中3项中1项或多项减少至正常值的20%为营养不良。分析发生营养不良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8例患者中发生营养不良的有69例,占33.1%。其中脑梗塞62例,脑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0例。与脑卒中后营养不良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大、吞咽困难、发病前营养状况、发病部位、伴发的消耗性疾病、运动减少、抑郁、严重并发症等。同时发现,并发营养不良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慢。结论脑卒中尤其重症患者易于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加重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刘爱平  黄鹏  张慧敏  薛伟 《河北医药》2024,(4):578-580+584
目的 探讨2种不同营养评估法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对比。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治的8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取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对患者预后营养状况评估,以膳食回顾、人体测量(BMI<18.5 kg/m2)和体成分分析(或白蛋白<35 g/L)等营养评定指标作为评定营养不良的标准作为金标准,并对NRS2002、MNA-SF量表与金标准评估情况进行对比,明确适合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后营养状况的筛查方法。结果 80例患者经金标准评估,其中49例判定为营养不良;NRS2002判定45例为营养不良,MNA-SF量表评定49例营养不良,与金标准对比,2组评估结果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种营养评估方案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简表对患者预后营养状况评估结果显示,2种评估方案与传统血液检验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NRS2002评分对...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5,(5):359-36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及预后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旨在提出合理可行的营养干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6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时营养不良筛查评分(STAMP)将其分为无或轻度营养不良组(无或轻度组)(STAMP为0~1分)112例,中度营养不良组(中度组)(STAMP为2~3分)78例,重度营养不良组(重度组)(STAMP≥4分)72例,对比分析三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重度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高于无/轻度组及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及病情预后与患儿营养状况关系密切,尽早对患者营养状况风险进行评估,将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并对其实施有效的干预及管理。  相似文献   

7.
王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393-394
<正>不卧床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是治疗终末期慢性肾衰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CAPD可引起患者营养不良、高脂血症、肾性骨病等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1]。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是CAPD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自2007年以来对38例CAPD患者进行了具体的饮食指导,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abPG-SGA评估的分级饮食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胃癌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abPG-SGA)评分的分级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摄入,营养状况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后营养摄入,营养状况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实施基于abPG-SGA评估的分级饮食干预,能够增加患者营养摄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NRS-2002评分对392例术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对营养不良患者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结果NRS-2002评分结果显示,392例患者中,385例(98.21%)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潜在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年龄及肿瘤分期有关。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较差,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针对性实施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术后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营养状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4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与9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研究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不同营养状况COPD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COPD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各项指标低于轻、中度COPD患者(均P<0.05).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而营养状况可影响COP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早期营养支持与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危重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连续治疗7天后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通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危重病治疗中,提高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对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症状,缩短在ICU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衰住院患者蛋白质营养状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确诊的150例患者的综合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3d膳食调查、SGA营养状况评价、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等考察其总体改善率。结果优质低蛋白饮食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后,营养不良率部分改善、总体改善率提高。结论慢性肾衰患者蛋白质摄入的质与量与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研究营养不良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21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依入院前是否有卒中病史分为两组。结果入院2周后各组均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6%。其中首次卒中组22例,发生率为23%;非首次卒中组54例,发生率为47%,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差异。结论非首次卒中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首次卒中组。脑卒中尤其重症患者易于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加重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应重视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4.
宋艳红  解华  王卉  李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29+132-129,132
目的:对98例普外科患者手术后放置引流管,强化引流期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98例普外科手术后放置引流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精心的临床护理98例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护理工作对普外科术后放置引流管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调查行CAPD治疗半年以上患者60例,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评价,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CPA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3.3%;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为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腹膜炎症状态、代谢性酸中毒、社会心理因素及未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结论 CAPD患者营养不育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术后行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SGA结合有关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标和饮食评估,对90例MH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90例患者中营养良好者50例,轻中度营养不良24例,重度营养不良16例,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4.4%。各营养状况组之间血清ALB、PA、肌酐、饮食蛋白摄入量和蛋白质分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间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炎症、血液透析过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SGA结合有关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标和饮食评估,对90例MH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90例患者中营养良好者50例,轻中度营养不良24例,重度营养不良16例,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4.4%。各营养状况组之间血清ALB、PA、肌酐、饮食蛋白摄入量和蛋白质分解率差异显著,而三组间Kt/V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炎症、血液透析过程本身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定简法(MNA-SF)调查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观察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65岁以上住院患者400例,对他们进行MNA-SF评估。入组患者按营养不良、有营养不良风险及正常营养状况分组,并对营养不良组进行营养干预。结果 MNA-SF调查显示,营养不良72例(18.0%),有营养不良风险206例(51.5%),正常营养状况122例(30.5%)。其中营养不良组白蛋白、总蛋白及前白蛋白低于正常营养状况组和有营养不良风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通过MNA-SF可较早发现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并尽早进行干预。MNA-SF是一种适合于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4,(15):121-121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8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方法对其3个月内的营养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185例患者中,营养正常患者68例,占36.8%,潜在营养不良患者36例,占19.5%,营养不良患者81例,占43.7%。结论营养不良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常见问题,因此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时,应将其作为纳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