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钛表面接枝十八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后在SBF溶液中的矿化行为。方法:钛表面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再作三乙氧基氨丙基硅烷处理,与十八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反应,然后将表面的酸酐基水解,形成含羧基的共聚物表面,浸入SBF溶液中,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表征材料表面矿化物的形貌和结构。结果:浸入SBF溶液1周后,在十八烯-马来酸酐改性的钛片表面沉积了颗粒状羟基磷灰石。随着矿化时间的延长,钛片表面沉积的羟基磷灰石增多。结论:在钛片表面接枝十八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能促进羟基磷灰石在钛片表面的形成,提高钛表面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仿生溶液(SBF)检测种植体生物活性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宏观形貌一致的两种商用种植体Osseotite和NanoTiteTM分别体外浸泡于仿生溶液及DMEM+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14天,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镜(SEM)检测其表面磷灰石形成情况。结果:SBF中的两种样本表面无明显晶体形成;DMEM培养基中Osseotite表面无明显晶体形成,NanoTiteTM表面磷灰石晶体成球状簇集,并伴大量有机分子附着;XPS显示NanoTiteTM经DMEM浸泡后表面磷灰石晶体为碳酸羟基磷灰石。结论:SBF作为材料表面生物活性的检测模型,可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有机大分子对生物矿化层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以DMEM培养基作为体外生物活性研究模型的检测结果可信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阳极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管(TiO2nanotube)以及TiO2纳米管诱导羟基磷灰石(HA)沉积的能力。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钛片在不同氧化时间和电压下,在含0.1mol/LNaH2PO4和0.1mol/LNH4F的电解液中阳极氧化后的表面形貌。经阳极氧化后的样本在SBF溶液中进行体外矿化处理,矿化后的试样用S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观察分析羟基磷灰石(HA)的形貌和晶形。结果:在20V电压下,氧化2h,钛表面形成孔径均一、排列规整的纳米二氧化钛管;在20V电压下氧化2h的试样(实验组)与末经阳极氧化的试样(对照组)在仿生体液中浸泡7d后,实验组表面沉积的HA晶体更多。结论:阳极氧化时间、电压对钛表面的TiO2纳米管形貌及结构产生影响,TiO2纳米管可以加速诱导HA在其表面沉积。  相似文献   

4.
《口腔医学》2015,(10):822-825
目的钛种植体表面应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的矿化胶原涂层的生物学性能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了矿化胶原涂层,应用模拟体液(SBF)浸泡表征其诱导羟基磷灰石骨性结合能力,利用MTS法检测涂层的细胞粘附及增殖性能。结果制备的矿化胶原涂层能在SBF中稳定存在并继续矿化,能促进植入成骨前体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增殖和分化。结论钛种植体表面进行矿化胶原涂层修饰可以有效促进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7,(5):408-412
目的研究碱热处理加紫外光照后钛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在模拟体液中诱导羟基磷灰石沉积的能力。方法将纯钛分组处理:SLA组:喷砂酸蚀;AAH组:SLA组加碱热处理;UV组:AAH组加紫外线辐照处理。测试各组理化性质,对其进行模拟体液浸泡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沉积物。结果碱热处理加紫外光照的钛具有多级孔洞的微观粗糙结构,同时引入钙、钠元素,并有最佳的表面润湿性;模拟体液浸泡后,试样表面矿化物质量最多,沉积速度最快,X射线衍射仪分析沉积物为羟基磷灰石。结论碱热处理加紫外光照后纯钛种植体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电压阳极氧化对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形貌的影响及不同形貌TiO2纳米管体外沉积羟基磷灰石能力的差异。方法控制阳极氧化的电压(10V、20V、30V和40V),在钛基底表面制备不同结构TiO2纳米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管的形貌。配置模拟体液(SBF),将未经阳极氧化处理的对照组及各试验组试件分别浸泡在SBF中3d、7d和14d,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试件表面羟基磷灰石沉积状况,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钛试件表面沉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随着氧化电压的增加,TiO2纳米管管径逐渐增大。随着在SBF中浸泡时间增加,沉积物增多。浸泡相同时间,60nmTiO2纳米管(氧化电压为30V)表面羟基磷灰石沉积物最多。结论阳极氧化的电压可以影响TiO2纳米管的形貌,浸泡模拟体液的时间与钛试件表面形貌均会影响羟基磷灰石的沉积。提示纳米管管径为60nm时,钛试件在模拟体液中促进羟基磷灰石沉积的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碱处理和仿生溶液在多孔钛表面制备类骨磷灰石涂层,观察人牙周膜细胞(PDLC)在碱处理前后多孔钛表面的黏附生长,评价多孔钛类骨磷灰石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松装烧结法制备多孔钛片,60℃下行碱处理,在模拟体液中沉积类骨磷灰石涂层.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表面形貌、物相和结构,能量散射光谱测定仪分析其表面成分...  相似文献   

8.
纯钛表面酸碱处理及生物矿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的酸、碱处理条件下纯钛表面生物矿化沉积磷灰石层的差异。方法:对商用纯钛分别采用磨光处理、酸处理、酸碱处理或酸碱及热处理,然后放入模拟体液(SBF)中矿化处理7天;采用SEM观察试样表面的形貌,采用XRD分析试样表面沉积层的相组成。结果:经酸碱处理后纯钛形成微粗糙表面,随着碱液浓度的升高和采用热处理,试样表面的粗糙度增加且更均匀;经碱液处理的试样矿化后其表面出现磷灰石沉积层;而未处理组未发现磷灰石沉积层;XRD图谱分析发现矿化表面沉积物为HCA,钙磷比为1.37。结论:碱液处理有利于磷灰石层的形成,而改变碱液浓度和是否采用热处理对磷灰石沉积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种植体用钛合金酸碱热处理后的表面性能及诱导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酸蚀加碱热处理后种植体用钛合金(H6A14V)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及在模拟体液中诱导钙磷沉积的能力。方法对钛合金表面分别采用打磨抛光、大颗粒喷砂酸蚀(SLA)、碱热、酸蚀加碱热处理,测试其表面理化性质变化,然后对其进行模拟体液(SBF)浸泡实验,采用带能谱分析的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观察分析沉积物。结果经过酸蚀加碱热处理的钛合金表面形成了多级孔洞的微观粗糙结构;经SBF浸泡实验后,其表面出现羟基磷灰石沉积,钙磷原子数百分比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酸蚀加碱热处理的钛合金表面同时具有良好的表面形态和生物活性,在模拟体液中浸泡可诱导羟基磷灰石形成,有利于骨结合的早期形成。  相似文献   

10.
纯钛表面快速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纯钛种植体表面快速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新方法。方法20片纯钛片均分为A、B两组。A组用H2SO54与HCI混合液酸蚀;B组用H2SO4与HCI混合液酸蚀,再用5mol/L NaOH溶液60℃处理24h后,600℃热处理1h。然后两组试件同时置于仿生液A液和B液中各1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涂层的形貌。结果两组试件表面均可沉积致密的羟基磷灰石涂层,涂层由1—3μm的小球组成。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其为碳酸化的羟基磷灰石。结论在纯钛表面可以快速沉积碳酸化的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11.
Surface energy and hydrophilicity of implant surfaces have been know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bsequent cellular responses on the implant surfac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biomimetic deposition of anodized surfaces on surface wettability, surface energy, and osteoblast responses. Ti discs with 2 different surface topographies (machined and anodized) were immersed in Hanks' balanced salt solution (HBSS) and modified simulated body fluid (SBF) solution for 2 weeks at physiologic conditions of 37 °C, initial pH of 7.4, and p(CO(2)) of 0.05 at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EM) observation and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ic (EDS) microanalysis showed the deposition of calcium phosphate (CaP) onto anodized Ti surfaces immersed in modified SBF. Surface energy, surface wettability, and osteoblast responses, including cell attachment capacity,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and cell differentiation leve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 anodized Ti surfaces immersed in modified SBF. The effects of biomimetic deposition with modified SBF on physiochemical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cell biological responses were greater on anodized surfaces than on machined surfac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iomimetic deposition with effective SBF may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odized Ti surfaces and their bi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quently improving bone healing of dental Ti implants.  相似文献   

12.
羟磷灰石骨水泥固化液组成变化对压缩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羟磷灰石骨水泥材料压缩强度的途径。方法 彩和磷本 、碳酸钙和磷酸氢钙为起始原料,通过固相反应合成制取仅含有羟磷灰石和α-磷酸三钙两晶相成的粉剂;以丙烯酸/衣康酸共聚液为基本组成添加柠檬酸盐试剂,调制不同浓度配比的固化液。结果固化液采用单一丙烯酸/衣康酸共聚液(32wt%浓度)时,压缩强度为33.96MPa;当液剂中添加36wt%柠檬酸盐时,显示较高强度,压缩强度达116.98MP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一步微弧氧化法处理钛合金(Ti6Al4V)的体外生物学性能,为下一步临床应用微弧氧化法处理钛合金种植体提供前期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一步微弧氧化法在Ti6Al4V表面生成膜层并表征膜层形态(实验组),设置对照组为未处理的Ti6Al4V和喷砂酸蚀处理的Ti6Al4V,3组分别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以及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COL-Ⅰ)、骨钙素(osteocalcin,OC)的mRNA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微弧氧化处理后Ti6Al4V表面含有大量的陶瓷烧结颗粒,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为主要成分。3组试样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经微弧氧化处理的Ti6Al4V表面的细胞增殖高于其他两组,细胞内的ALP活性、COL-Ⅰ、OC的mRNA相对表达也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通过微弧氧化法在Ti6Al4V表面生成的陶瓷膜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医用钛合金Ti-24Nb-4Zr-7.9Sn(TNZS)经过阳极氧化(AD)技术处理后体外诱导活性及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早期附着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极氧化处理TNZS合金,对其进行模拟体液(SBF)浸泡实验,分析其表面元素成分及相结构的变化;并将人成骨样MG63细胞接种于Ti6Al4V、TNZS、AD—TNZS表面,观察细胞的早期附着及形态学变化。结果:AD—TNZS在SBF中浸泡6d后,材料表面有羟基磷灰石形成。在MG63成骨样细胞接种60、120min时,人成骨样MG63细胞在AD—TNZS表面的附着率均明显高于Ti6Al4V和TNZS表面附着率(P〈0.05),并表现出良好的形态。结论:阳极氧化后的新型医用钛合金在模拟体液中可诱导羟基磷灰石形成;对成骨细胞的早期附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釉基质蛋(EMPs)对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磷灰石涂层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法提取猪EMPs。纯钛片碱热处理后,在含不同浓度EMPs(0、50、100、150、200μg/mL)的模拟体液中浸泡1周、2周后取出。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分析晶相结构。结果:各组试件表面均有类骨磷灰石(CHA)生成。EMPs浓度为50、100μg/mL时,钙磷涂层的沉积受到抑制;EMPs浓度为150、200μg/mL时,钙磷涂层的沉积增强,且涂层粗糙度增加,有直径约300~600nm孔隙生成,晶体呈(002)方向择优取向生长。结论:EMPs对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磷灰石生成的影响与浓度密切相关,较高浓度EMPs可促进钛表面生成CHA,并改变磷灰石晶体的形态与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表面直接生成含羟基磷灰石的陶瓷膜。方法:通过微弧氧化技术,采用双相脉冲电源,以0.4mol/L醋酸钙和0.2mol/L磷酸二氢钠为电解液体系,设定脉冲频率为60Hz,正相电流密度为20A/dm^2,处理时间分别为5rain、10min、20min、30min、60min,在纯钛表面制备陶瓷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膜层的表面形貌,能谱仪分析氧化膜的元素组成,X射线衍射仪分析膜层的相组成,电涡流涂层测厚仪测量膜层的厚度。结果:以0.4mol/L醋酸钙和0.2mol/L磷酸二氢钠为电解液体系,经微弧氧化处理后,在纯钛表面形成含有Ti、O、Ca和P元素的微孔结构的氧化膜,该膜由锐钛矿型TiO2、金红石型TiO2及羟基磷灰石组成。随微弧氧化反应时间的延长,膜层增厚,膜层表面微孔孔径增大,数量减少,粗糙度增大。钛元素的相对含量减少,Ca、P元素相对含量增加,O元素变化不明显。钛、锐钛矿型TiO2和金红石型TiO2的衍射峰逐渐减弱,羟基磷灰石的衍射峰逐渐增强。结论:应用微弧氧化技术,以0.4mol/L醋酸钙和0.2mol/L磷酸二氢钠为电解液体系,在纯钛表面能直接生成含有羟基磷灰石成份的微孔结构的陶瓷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