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抑郁症并发不安腿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0例抑郁症并发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应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治疗全程。于治疗前后采用不安腿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不安腿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普拉克索治疗抑郁症并发不安腿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不安腿症状。  相似文献   

2.
不安腿综合征伴睡眠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且难以根除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文将穴位埋线与常规针刺联合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以说明穴位埋线在症状改善及远期疗效上的作用和优势。结果表明,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穴位埋线在腰膝酸软、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方面较普通针刺的改善程度方面更优,且疗效维持时间更久。穴位埋线治疗在不安腿综合征伴睡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发掘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悦琳  张红梅  翁宁  童孟立 《护理与康复》2016,15(4):317-319+324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不安腿综合征的患病率、知晓率,为正确诊断和后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不安腿综合征患病率调查,筛选高危人群,再经专科医师确诊,并与既往(前3个月)患病率比较。同时,对血液透析室护士和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疾病知晓率调查。结果 185例患者中39例确诊,不安腿综合征患病率为21.1%,与既往比较共6例患者漏检。70名护理人员中52名表知晓不安腿综合征,知晓率为75.7%,但涉及具体内容得分不理想;19例患者听说过不安腿综合征,知晓率为10.3%。结论不安腿综合征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容易漏检可能是原因之一,提高护患双方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集束化中医护理干预在伴发不安腿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伴发不安腿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集束化中医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不安腿综合征严重程度、睡眠质量、临床疗效及焦虑情况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不安腿综合征严重程度自评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发不安腿综合征患者采用集束化中医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睡眠质量,增强临床疗效,减轻焦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β2-MG和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109例尿毒症并发不安腿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2-MG和iPTH水平的影响、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患者的血清β2-MG、iPTH水平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降低SAS及SDS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集束化护理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积极性,治疗尿毒症并发不安腿综合征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β2-MG及iPTH水平,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基于五音疗法辨证护理对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不安腿综合征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五音疗法辨证护理。护理实施3个月后比较两组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病情量表(IRL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护理后观察组IRL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以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音疗法辨证护理能有效提升不安腿综合征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睡眠时间,改善不良情绪,有助于减轻不安腿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安腿综合征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非常普遍,常可导致患者失眠、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深入研究慢性肾脏病与不安腿综合征的关系及发病机制可能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安腿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慢性肾脏病伴不安腿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不安腿综合征(RLS)和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D)与抑郁和焦虑的共病率很高。本文从病理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标准、与精神障碍共病、精神科药物对RLS和PLMD的影响及治疗等六个方面对RLS和PLMD进行了论述。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以探索共病精神障碍,特别是焦虑和抑郁患者的RLS和PLMD的最优化治疗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抑郁与躯体症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82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抑郁程度患者躯体症状的差异及抑郁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结果:老年脑血管疾病抑郁患者占54.9%,SDS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本组患者SSS得分为(50.39±3.75)分;相关分析显示,抑郁与躯体化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情绪是影响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躯体症状的因素,因此,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重视心理因素在老年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并分析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不安腿综合征诊断标准量表(IRLS)、严重程度评定量表(IRLSSG)、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等七家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有36.6%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安腿综合征,其中轻度39(9.2%)例,中度81(19.1%)例,重度28(6.6%)例,非常严重7(1.7%)例,患者在各方面的生存质量较低,不安腿综合征得分与生存质量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结论不安腿综合征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目的研究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D情绪自评表,对我科1995~1999年10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研究心理问题与躯体及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39%的血透患者存在抑郁状态,25%的血透患者存在焦虑状态。血管痛、头痛、疲劳、不良反应频繁以及朋友减少、经济负担加重、住院日延长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女性焦虑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不良反应频繁、不安腿综合征及朋友减少患者其焦虑发生率高(P<0.01)。结论对长期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患者,应充分重视抑郁和焦虑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用于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RLS)患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D+HP)、高通量透析组(HPD)、血液透析组(HD)三组,每组15例。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2周、4周后血甲状旁腺激素(PTH)、补体(C3、C4)、清蛋白(Alb)、血小板(Plt)等的变化及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各组指标进行比较。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TH水平。结果:(HD+HP)组透析前与首次透析后及透析2周、4周后患者的PT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安腿综合征缓解率为86.67%(13/15)。HPD组透析前与首次透析后及透析2周、4周后PT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不安腿综合征缓解率为73.33%(11/15)。HD组治疗前后胛H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安腿综合征缓解率为13.33%(2/15例)。三组在不同阶段补体、血红蛋白含量、清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和高通量透析能有效地清除PTH。能有效缓解不安腿综合征症状。高通量透析治疗无效者改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可能有效。而血液透析不能有效地清除PTH,也不能有效缓解不安腿综合征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VIP门诊就诊的28例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其中23例给予普拉克索治疗,5例给予普拉克索加口服铁剂联合治疗,持续1个月,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结果 28例患者顺利接受治疗护理配合良好。 结论 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及时诊治和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称不安腿综合征、多动腿综合征。该疾病最早是由英国的Willis于1685年提出,其临床特征为患者在夜间睡眠或静息状态下出现双下肢难以名状的不适感,常被迫捶打或运动双腿或下床走动才能缓解,一般认为与局部缺血、代谢障碍及精神、遗传等因素有关~([1])。该综合征大多并发于尿毒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贫血等,也常为尿毒症出现前的先兆~([2])。目前国内对肾移植术后  相似文献   

15.
不宁腿综合征8例赵吉超马庆海于长生不宁腿综合征(RLS)又称不安腿综合征,多动腿综合征,不宁肢综合征。其病因不明,治法不一,各家报道疗效差异。笔者应用肌醇和卡马西平治疗RLS各4例,疗效较显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患者男、女各4例。其中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脚踏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并发不安腿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脚踏车运动干预。采用不安腿综合征病情量表(international restless legs syndrome,IRL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价,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IRLS评分低于对照组(t=5.393,P=0.021),PSQ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脚踏车运动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伴发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俊红  刘宇  肖顺贞  王阳  刘冰  白颖 《现代护理》2006,12(17):1571-1573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老年抑郁量表(GD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作为测量工具对61例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2.62%,有生活事件创伤、自评失去对现实的控制能力、丧偶、自理能力差、文化程度低、病程长者抑郁量表得分高(P<0.05);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较少使用面对的应对方式;面对应对方式与抑郁呈负相关,面对的应对方式使用越少的患者越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屈服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屈服的应对方式使用越多则患者的抑郁情绪越重(r=-0.456,0.619;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注意评估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的易发生因素,对于更多地采取屈服应对方式的患者也要加强评估和监测,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疏导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称为不宁腿综合征或Ekbom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静息状态下双下肢或其他部位,甚至全身出现虫爬感、麻木、烧灼、疼痛、酸、胀、困等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不断被迫敲打下肢或活动以减轻痛苦,傍晚或夜间休息时加重[1].近年国内外有不安腿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及研究,而家族性不安腿综合征的报道罕见.本文报道河南1个家族8例不安腿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肝住院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慢性乙肝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相关性,为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调查表(PSSS)对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且焦虑、抑郁情绪和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普遍呈负相关,其中抑郁情绪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及焦虑情绪与朋友支持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提示加强社会支持能够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应重视社会支持与慢性乙肝患者心理状态的交互影响,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负性情绪与疾病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及疾病认知评分量表对入选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患者负性情绪与疾病认知水平的关系。结果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个人控制、疾病控制、疾病理解及情绪表征与焦虑呈正相关(P 0.05),疾病严重后果、疾病控制、疾病理解及疾病认知总分与抑郁呈正相关(P 0.05),疾病病程和疾病相关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P 0.05)。结论临床应时刻关注患者疾病症状变化及情绪状态,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重视患者对疾病认知的评价和执行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和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