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各有关专家: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中西医学汇通杰出代表人物张锡纯以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誉满全球,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之一,为中西医学的汇通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是植根于中医经典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四十  相似文献   

2.
<正>中会国[2012]016号各有关专家: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中西医学汇通杰出代表人物张锡纯以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誉满全球,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之一,为中西医学的汇通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是植根于中医经典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四十余年临床研究,广泛吸收各家所长而形成的系统中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慧  冯莎 《国医论坛》2013,28(2):16-17
张锡纯系汇通中西的杰出医家,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将中医学"升降相因"思想灵活地运用到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揭示张锡纯"升降相因"理论之精髓。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先驱,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开创中西医结合先河的一部巨著。书中有理论有实践,医案讲解深入浅出,实用性极强,对后世临床治疗用药产生极大影响。他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和用药经验充分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至今他创制的方剂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各科。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为近代名医,更是中西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被中医界誉为…"第一可法之书"。张锡纯临证非常重视对《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发挥运用,主要表现在药物气化理论、脏腑气化理论和整体气化理论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钟慧群  李萍  王迪 《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243-2244
张锡纯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流行于世之唯一一部医书。文章主要论述了此书贯通中西医理、合参中西药物、互释中西药性的"中西汇通"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惟恒 《家庭中医药》2007,14(10):10-10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传世。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并称"三张",为医界公认的名医。在他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用姜疗疾独具匠心,而且是每起沉疴,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补仲景之未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伤寒论》的阐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学者启发极大。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张锡纯的伤寒学术思想进行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翁銮坤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63-1265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补仲景之未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伤寒论》的阐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学者启发极大。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张锡纯的伤寒学术思想进行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锡纯是近代中医大家,其崇尚实证、重视实效、衷中参西、汇通中西的治学思想,完整地体现在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影响深远。研读《医学衷中参西录》,不仅要领会并坚持衷中参西的治学思想,更应该重视其方剂学成就,学习选方用药的经验,不断在临证中验证体悟,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对痿证的认识,奠定了痿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痿证的认识独到,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对《黄帝内经》理论有所继承,而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予以发挥。主要体现在以"肢体痿废"之名阐释痿证、立风寒痰涎三端致痿之说、从胸中大气论治痿证、衷中参西以论痿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恩庆  陈孝银 《陕西中医》2006,27(5):619-620
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传世,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多有卓见。对于内中风的论治更有独到见解,颇能指导临床,启迪后学。内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现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内中风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临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冲脉不治,取之阳明"起源于陈修远,近代中医泰斗张锡纯的"冲胃气逆"观是对"冲脉不治,取之阳明"临证发展与延伸,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继承《内经》《难经》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及临床实践,提出"冲胃气逆"的辨证论治理念,为后世冲脉病证从脾胃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冲脉气逆为病者甚多,医者知其从冲脉论治其病者甚多,然其效尽不以为然,知其从阳明论治者甚少,然其从阳明论治者效佳。本文主要对"冲胃气逆"观辨证的形成及"冲脉不治,取之阳明"在论治疑难杂症的运用体会论述。  相似文献   

14.
张锡纯“天人相应”思想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月 《光明中医》2009,24(2):223-224
张锡纯,字寿甫,系近代汇通中西的杰出医家,观其治学之道,远自农轩,近至清明,无不深究博览,笔者在学习《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过程中,发现其将中医学理论中的"天人相应"思想灵活地运用到疾病诊疗的过程中,故将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以揭示张锡纯对"天人相应"认识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余志波 《中医研究》2005,18(11):50-52
张锡纯是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汇通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首次提出"合中西医融贯为一"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为现代中西医结合工作树立了典范.本文就其中西医结合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在其丰富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前人经验并汇通中西,对消渴提出了很多创新和有效的观点,本文基于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从“升大气、助元气”、“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等理念,探讨了张氏论治消渴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为明末民初中西医汇通学派大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乃其一生临床经验和医学思想之结晶。张氏主张"取西医之所长,以补中医之所短""合中西医融贯为一"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并且认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在中西医汇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创造性的贡献。本文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临床探索几个角度对其中西医汇通思想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张锡纯(1860—1933)为我国近代著名中西汇通派医家,他潜心医学四十余年,遵古而不泥古,注重实践,疗效卓著,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他辨证严谨,谙练药理,选药立方,别具一格,不仅能化裁古方,还能独出新意,融会中西医之长,反映了他“师古不泥,衷中参西”的学术思想。《医学衷中参西录》收录张氏自制方剂160余首,  相似文献   

19.
袁泉 《中医研究》2001,14(2):16-18
文章参照张锡印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录辨治痢疾的有关内容,对其辨治理论进行分析,指出特点有四:1、论述病机,强调“蕴”热;2、论治分期,注重变通;3、选药独特,别有见地;4、衷中参西,融汇贯通。  相似文献   

20.
正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深研医理,精于药证,见解独树一帜,集毕生心血,著成《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对肠梗阻的论治较前人多有发挥,极具特色。肠梗阻属中医"腹痛"、"肠结"、"关格"、"便闭"范畴,治疗比较困难。张氏论治此病,虽然篇幅不多,却紧扣临床,多有创新,颇能启迪后学。1深究病机,立论气逆气结,立法镇摄降逆开结对于肠结一证,张氏将其归结为肠胃之气郁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