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在老年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8年1—12月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就诊行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老年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 =5.086,P=0.024;χ2 =4.396,P=0.036);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t=5.913,P=0.016)。结论 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可以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预防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应用护理程序前手术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护理程序后手术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照护理程序方式实行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结论护理程序应用于泌尿外科全身麻醉腹腔镜下手术的老年患者,可减少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专项持续改进小组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成立五大护理质量专项持续改进小组,并利用免责网络信息化直报系统,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比较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相关情况的变化。结果观察实施前(2013年)、实施后第1年(2014年)和实施后第2年(2015年)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及发生不良事件级别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98,P=0.000);2013年-2015年三年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58,P=0.000);2013年-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处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038,P=0.000)。结论护理专项质量持续改进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贯穿于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全程的管理方法,能有效提升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不良事件处理时间,改变不良事件构成,利于为患者和护理人员营造安全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我院产科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下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产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下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P=0.00);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P=0.00);同时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0)。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初产妇可有效降低下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消化道出血和心血管事件效果。方法选择76例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仅实施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均有变化,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0,P=0.167),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χ2=8.296,P=0.004)。结论 PCI术后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加奥美拉唑,可有效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不会对血小板聚集率造成影响,不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位一体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肿瘤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五位一体模式干预,即医生、护士、康复师、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康复锻炼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肢功能活动角度达优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率为71.4%,明显高于对照组38.1%(χ~2=15.92,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6%,明显低于对照组35.55%(χ~2=52.4,P0.01);观察组患肢功能活动角度达优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χ~2=42.48,P0.01)。结论采用五位一体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肢功能活动角度达优率,降低患肢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舒适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8月31日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随机编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穿刺口出血、肠道损伤、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妇科腹腔镜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手术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循证护理的手术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循证护理的手术护理路径在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降低术中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组织化医疗管理模式下康复护理对患重度颅脑损伤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组织化医疗管理模式下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良好率、护理满意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3周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病人预后良好率为61.67%,高于对照组的43.33%(χ2=4.280,P=0.039);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χ2=7.912,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1.67%(χ2=14.591,P=0.000)。[结论]组织化医疗管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高龄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切除并发症预防与术后康复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高龄老年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0例和循证护理组46例。建立循证护理小组,进行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和实施。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指标(如肛门排气、排便、下床活动、进食和住院时间)和主要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腹腔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皮下气肿、胃瘫、下肢静脉血栓)有无差异。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指标如肛门排气、排便、下床活动、进食、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护理的患者(t=1.139,P0.05;t=2.601,P0.05;t=1.021,P0.05;t=2.735,P0.05;t=3.323,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皮下气肿、胃瘫、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χ2=6.413,P0.05;χ2=1.653,P0.05;χ2=5.478,P0.05;χ2=3.124,P0.05)。结论:个体化的循证护理模式能够降低高龄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对于高龄老年患者手术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拟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比82.85%,χ2=13.125,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5%比11.42%,χ2=3.877,P〈0.05);住院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围术期的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8年3月7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多学科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学科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康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利于缓解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提高手术配合度,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治疗性沟通对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80例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治疗性沟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对比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性。结果在表征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焦虑、抑郁方面,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睡眠质量方面,观察组的PQ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表征患者恢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停止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出现5例恶心呕吐病例,2例出血病例,2例切口感染病例,2例皮下气肿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例(12.22%),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9例,出血5例,切口感染4例,皮下气肿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例(24.44%),组间差异显著(χ~2=4.490,P=0.034)。结论将治疗性沟通干预措施应用于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而且在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燕 《全科护理》2014,12(1):43-44
[目的]探讨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在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将98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根据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观察病人3个月,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肺部感染、再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62.0%,高于对照组的37.5%(χ2=5.88,P0.05)。[结论]并发症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提高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Orem自理模式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实施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7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6例和观察组1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焦虑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Z=-7.024,P=0.000)。术后8d时,观察组焦虑状况轻于对照组(Z=-4.836,P=0.000)。术后观察组压疮、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肌肉萎缩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偏低。术后对照组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26.823,P=0.000)。结论 Orem自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有效降低焦虑程度和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98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11月13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质量护理持续改进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0例;观察组及时上报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仅能够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风险意识,能够做到积极主动的上报,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心脏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心脏手术常规护理。采用VAS评价两组术后24、48、72h疼痛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72h疼痛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在心脏手术后镇痛管理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明显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20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法。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和皮下硬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4.083,P=0.000;P=0.000),皮下出血面积小于对照组(t=7.267,P=0.000)。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能明显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300例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可缩短LC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室不良事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