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奥美拉唑预防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凝集,最终导致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而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因而血小板的激活、聚集是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关键.故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明显减少高危患者的动脉血栓.近年来,在调脂及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阿司匹林易引起胃肠道出血,特别是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时,出血倾向更明显.基于这一点,笔者采用奥美拉唑预防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时的消化道出血,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凝集,最终导致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而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因而血小板的激活、聚集是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关键。故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明显减少高危患者的动脉血栓。  相似文献   

3.
陈飞  崔炜 《临床荟萃》2009,24(3):274-27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他们共同的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各种因子刺激下失去稳定性,导致斑块破裂或糜烂,诱发血栓形成^[1]。在ACS的治疗中,抗血小板以及抗凝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目前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剂的疗效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4.
郑小芳  范林  吴黎明  陈良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58-2060,2062
目的 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s)能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所致胃肠道出血以及可能性支架血栓的发生产生影响,并进一步筛查PCI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及可能性支架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62例在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最终发生胃肠道出血的患者,并按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等为配比条件选取最终未发生胃肠道出血的患者123例进行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PCI术后1个月及6个月内发生胃肠道出血的情况,并用同样方法从该人群中选取41例在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最终发生可能性支架血栓的患者及82例最终未发生支架血栓的患者进行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PCI术后1个月及6个月内发生可能性支架血栓的情况.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表明,与未使用PPIs相比,PCI术后联合使用PPIs发生胃肠道出血的相对危险度(OR)明显降低[OR=0.120,95%可信区间(CI)为0.055~0.262];使用PPIs治疗1个月与6个月相比,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PCI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还与既往胃肠复合疾病史关系密切(OR=3.520;95%CI为1.253~9.889).在可能性支架血栓方面,PCI术后有无联合使用PPIs治疗及治疗时间的长短,与发生支架血栓的危险无明显差异(P>0.05); 而肾功能不全、既往心肌梗死病史、血小板计数增高等与支架血栓的发生关系密切(OR=9.765,95%CI为3.083~30.928;OR=5.243,95%CI为2.442~11.260;OR=1.014,95%CI为1.006~1.021).结论 PPIs可以明显减少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所致胃肠道出血的危险,使用PPIs时间长短对该保护作用无明显影响,既往胃肠复合疾病史可能是PCI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PPIs对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者可能性支架血栓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肾功能不全、既往心肌梗死病史、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任利辉  彭建军  贾凯英 《临床荟萃》2008,23(18):1326-1327
目前,虽然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规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性并发症[1-2],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复发缺血事件[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不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成功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4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替格瑞洛治疗组(n=71),氯吡格雷治疗组(n=72),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行CAG术并予支架植入治疗(亦称为PCI)术后给予标准剂量90毫克/次,1天2次,记为替格瑞洛组(n=51),氯吡格雷治疗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行CAG术并予支架植入术后给予标准剂量75毫克/次1天1次,记为氯吡格雷组(n=56),仅行CAG术未予支架置入术后停用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记为对照组(n=36)。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术后(24 h、48 h、72 h)的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估测CIAKI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间术后48 h SCr与术前、术后(24 h、72 h) S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替格瑞洛组及氯吡格雷组术后SCr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替格瑞洛组术后SCr的平均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三组间术后24 h Cys C与术前、术后72 h Cys 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间术后48 h Cys C与术前、术后72 h Cys 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替格瑞洛组及氯吡格雷组术后Cys C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替格瑞洛组术后Cys C的平均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三组间术后48h e GFR与术前、术后(24 h、72 h) e GF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替格瑞洛组及氯吡格雷组术后e GFR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替格瑞洛组Cys C与对照组Cys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氯吡格雷组Cys C与对照组Cys 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时间和药物在SCr、Cys C指标变化上存在交互作用(P 0. 05)。三组间术后CIAKI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替格瑞洛组CIAKI发生率稍高于氯吡格雷组(5. 88%,5. 36%)。结论对于行PCI尤其术后需使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应尽可能予以保护肾功能及预防CIAKI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不同时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PCI术后...  相似文献   

8.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后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处理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男,63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3个月,持续胸痛1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a,糖尿病史3a,无吸烟史。查体:T36.5℃,P45次/min,R20次/min,BP100/60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扩大,HR45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不肿大。ECG1Ⅱ、Ⅲ、avF、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4mv,Ⅴ4~Ⅴ6、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使用不同剂量的达肝素钠对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小剂量达肝素在PCI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设计,连续入选拟行择期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共294例,分为达肝素钠10 000U、5 000U组和120U/kg剂量组。术后20~24小时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浆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水平,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情况。结果 PCI术后cTnI及MYO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07及0.078)(P〉0.05),住院期间均无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紧急血管重建等临床事件发生。结论在择期PCI术中,与术中给予10 000U达肝素比较,术中给予达肝素120U/kg及5 000U同样安全有效,值得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1]成功行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初步验证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检查与治疗的可行性.1993年,Kiemenij等[2]报道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确立了TRI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地位.现TRI技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Bagger等[3]研究显示,经桡动脉穿刺是进行介入性和诊断性冠状动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换途径.相对股动脉穿刺,TRI易于接受,具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4-5].TRI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康复.现对经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TRI术后患者止血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及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入院时均查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血小板聚集率(分别由AA或ADP诱导的),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10d后重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及治疗后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程度.结果:入院时冠心病各组的PAC-1、CD62p阳性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AMI组最为显著.治疗10d后各组CHD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除SAP组患者CD62p对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组CD62p及各组PAC-1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1、CD62p、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观察病情变化、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接受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391例联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双抗组)为研究对象,以502例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单抗组)为对照,回顾性总结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AS9.0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双抗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抗组(7.1%vs.3.4%,P<0.01).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年龄≥65岁、服药时间≥3月、既往有消化道病史是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联用PPIs或胃黏膜保护剂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显著降低(OR:0.415,95% CI0.226~0.762,P=0.0035).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明显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患者高龄、长时间服药、既往消化道病史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促进因素,应用PPIs或胃黏膜保护剂可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内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现状,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的实施,分别于2007年及2009年在14个城市的51家医院进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利用电子问卷采集临床资料,对经临床试验证实明确推荐用于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调查的13078例冠心病患者中87.6%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心肌梗死患者服药率为89.2%。既往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比例较高(94.0%)。各种抗血小板药物中,阿司匹林使用最为广泛,氯吡格雷次之,服药率分别为86.1%和24.6%。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1年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治疗率为81.0%(2058/2543),其中2009年较2007年有显著增加(86.0%vs.75.9%,P<0.001)。结论本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国内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与欧美国家使用情况相当,然而在女性及老年人群中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尚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能否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acutecardiacevents,ACE)。方法依据随机数字法将30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3例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151例在此基础上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随访3年,观察ACE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149例完成研究,观察组144例完成研究,完成研究的293例中ACE总发生率为32.4%。观察组ACE时间分布区曲线较低且相对平缓,对照组曲线在出院9个月后有随着时间延长而上升趋势;到观察终点时,观察组累计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9%比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8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较少(8.3%比18.8%,x^2=6.101),住院次数减少(20.1%比35.6%,x^2=8.652),平均住院时间缩短[(8.83±3.43)比(11.36±3.13)d,t=-3.381],总病死率降低(3.5%比9.4%,x^2=4.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出院后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冠心病患者ACE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CHD合并2型糖尿病并行PCI的患者,输血科收集患者资料,按照是否服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n=45)和非二甲双胍组(n=75),男86例,女34例,年龄(62.55±11.71)岁,年龄范围为36~87岁。二甲双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非二甲双胍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及氯吡格雷抵抗率、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和阿司匹林抵抗率。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ADP抑制率[(46.18±21.75)%]高于非二甲双胍组[(37.68±11.90)%],MAADP[(35.91±10.98)mm]、氯吡格雷抵抗率[24.4%(11/45)]低于非二甲双胍组[(44.35±11.71)mm、42.7%(3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花生四烯酸抑制率[(66.86±21.09)%]、阿司匹林抵抗率[17.8%(8/45)]与非二甲双胍组[(69.91±23.25)%、22.7%(17/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改善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敏感性,根据病情口服一定剂量的二甲双胍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连续性护理干预,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我管理水平、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BMI达标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达标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血栓弹力图(TEG)和光学比浊法(LTA)在监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中的相关性;观察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方法回顾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PCI并接受规范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77例;回顾分析其TEG测定的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后MPV,以及其中99例患者LTA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ADP、ARA诱导的LTA血小板聚集率与TEG血小板抑制率无相关性(P均0.05)。氯吡格雷低反应性LTA和TEG检出率分别为30.3%和45.5%,阿司匹林低反应性检出率分别为19.2%和31.3%,低反应性检出率LTA低于TEG法(P0.05)。177例患者中,氯吡格雷低反应组和敏感组、阿司匹林低反应性组和敏感组服药后MPV均较服药前降低(P均0.01);服药前及服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组MPV均低于敏感组(P均0.05);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低反应组服药后PLT高于服药前(P均0.05)。结论 TEG和LTA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差,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检出率均较高,值得临床医生注意;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MPV降低;服药后PLT上升患者更易发生药物低反应性;MPV偏低患者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发生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0例)和试验组(2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后,...  相似文献   

19.
Antiplatelet therapy is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ischemic stroke, especially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 However, this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bleeding complications such as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Early endoscopy is recommended for most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successful endoscopic hemostasis, immediate resumption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proton-pump inhibitors(PPIs)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further ischemic events. PPI prophylaxis dur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reduces the risk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he potential negative metabolic interaction between PPIs and clopidogrel is still unclear.  相似文献   

20.
蒲娟娟  李涛  贾玲  杨国杰  杨俊敏 《临床荟萃》2007,22(23):1675-167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无相关性。方法13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mg>4周,检测分别由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根据PAG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随访观察终点是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和短暂脑缺血,比较两组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20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AR(14.5%);观察(318±200)天,老年冠心病患者中AR组发生不良临床事件的几率较AS组明显增高(17.8%vs6.7%,P<0.001)。结论阿司匹林抵抗增加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