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与创伤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郑州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创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郑州市“120”指挥中心派急救车出诊情况和25家急救站的创伤急诊救治情况。结果 急诊出车逐渐增多,市内出车半径在5公里以内,平均8min到达现场。各种创伤是急诊出车原因的第一位。25家急救站中自主型模式一个,以内科为主的半自主型模式7个,通道型模式17个。严重多发伤可在自主型模式急救站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了受伤到确定性手术的时间。结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布局合理的急救站为急诊病人提供了快捷的院前急救,迅速转运危重病人到自主型模式急救站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自主型模式急诊科学科建设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主型模式急诊科的功能和发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临床资料,急诊出车3284次,急诊门诊接诊48350例次,急诊抢救660例,收住急诊病房1896例,收住其它专科病房3998例,急诊病房住院病人手术592例,其中危重病人手术54例。结果 距医院5公里以内的出诊,10分钟以内可到达现场。经现场急救后,转运途中无死亡,急诊抢救成功率92%,一般手术无死亡,危重病手术死亡7例,死亡率13%。结论 自主型模式急诊科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确定性急诊手术、重症监护治疗为一体,明显提高了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一支急诊医学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防御护理模式对减少危重急诊抢救风险事件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0月期间接收的50例危重急救抢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安全管理防御护理模式,分析不同护理后抢救风险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急诊抢救安全知识掌握评分等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急诊护士风险意识、急诊风险认知、风险行为规范、风险管理态度等急诊抢救安全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以及插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药物错误、病情观察不仔细、人工气道脱出、高危药物外渗、未严格执行急诊各项操作、运送意外事件等急诊抢救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P<0.05)。结论:安全管理防御护理模式对减少危重急诊抢救风险事件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整体护理安全性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7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实施常规管理,对观察组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结果 观察组出诊到场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误操作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急诊工作质量,进而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急诊服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的护理因素,提高急诊患者的输液安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纷.必须培养全能急诊护理工作者,建立完善的多科协急诊诊疗抢救体系.方法 由医生、护士、医务科、医技人员、总务科、设备科人员等共同完成急诊补液室患者的输液安全工作.结果 通过各部门参与安全工作,降低了急诊输液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结论 急诊输液工作涉及医院多个部门,只有紧密合作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急诊安全管理,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率,提高急救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设计一份符合急诊工作特点的出诊登记表,完整、客观、及时记录出诊工作的全过程,由医生和护士按内容逐项填写,共同完成.结果 登记表的各项内容有利于对出诊工作的总结、分析,在2010年期间出诊达2536次,无医疗护患纠纷的发生,无1例护理投诉发生.结论 规范文件记录书写,强化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护之间遇到摩擦问题相互推诿,全面提升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龙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361-1362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是实现医院救死扶伤使命的第一线,急诊科的布局是否合理,急救流程是否规范,医疗护理与服务的工作水平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整体形象、综合实力等多方面的集中反映。我院急诊室担负全市80%的抢救工作,近年来急诊出车、急诊抢救、输液量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电话回访的方式第一时间开展医患沟通,在提高院前急救医疗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救中心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急诊出诊流程中增加、强化电话回访环节前)出诊急救患者150例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急诊出诊流程中增加、强化电话回访环节后)出诊急救患者150例为实验组,对急诊出诊流程中增加、强化电话回访环节前后两年,患者满意度及患者转运准备时间(现场急救完成后将患者安全转运至救护车上的时间)两项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转运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电话回访的方式第一时间开展医患沟通,在提高院前急救医疗质量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明显提高院前急救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急诊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郑州市2003年1月到2004年12月急诊流行病学资料和对突发公共事件救治的效果。方法分析研究郑州市“120”指挥中心急诊派诊出车情况和病种分类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和救治方式.结果郑州市2003年急诊出诊34931人次。2004年出诊41246人次,年增长率为18%。2004年各种外伤18678人,占急诊出车总人数的45%。2004年发生较大的突发事件11次,现场死亡173人,受伤229人。经紧急医疗救治,伤员全部存活。结论创伤占郑州市急诊的第一位,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可提高急诊和突发公共事件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我院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 2年间 36 82例急救病人的发病规律及特点 ,并对如何提高院前急救 ,重视创伤急救 ,降低道路交通伤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资料来源于急诊科急诊病例登记、出车登记和抢救记录 ,36 82例病人中 ,呼叫 12 0出诊的30 96例 ,由交警或陪人送来急诊室的 5 89例。男2 5 30例 ,女 115 2例 ,年龄 4天~ 91岁 ,平均 4 7 5岁 ,以 31~ 4 9岁为最多。共出诊本区及周边地区2 5个乡镇、卫生院及保健站 ,接送基层医院急诊833例 ,占 2 1%。急诊疾病构成道路交通伤 2 2 4 5例 ,其中骨折14 30例 ,占总急诊病例 38 8% ,…  相似文献   

11.
杨海艳 《中国病案》2013,(10):36-37
目的 保证急诊各区域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调整急诊护理组织管理模式,实施副护士长24小时带班制.结果 急诊总体护理质量及安全得到有效提高.结论 副护士长24小时带班制在急诊护理管理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能确实保证急诊科夜间及节假日的医疗护理安全,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急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欧阳美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1):120-121,123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对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2010年1~12月间上报的医疗护理事故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护理管理情况进行探讨、总结经验,在2011年1月成立质控小组,并对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进行重点监督,对2011年1~12月间的医疗护理事故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本院2010年1~12月间上报医疗护理事故48例,本院2011年1~12月间上报医疗护理事故14例;本院2010年1~12月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71.21±8.43)分,本院2011年1~12月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90.12±10.21)分。两阶段医疗护理事故上报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质控小组可以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发现护理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并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纠正,避免重大护理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本院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探讨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在该院妇产科、儿科两个科室2011年9月—2012年3月住院期间的患者和在妇产科、儿科工作的6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安全量化评分标准的评价表,评价患者安全,比较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和护士考核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士考核优秀率、护士健康知识普及率、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士水平、有效及早发现患者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应急无菌包的有效管理与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在急诊科建立应急无菌包库前后急救物品管理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结果在急诊科建立应急无菌包库,备有全院急需的9种无菌包共27个,保证临床急需使用,满意度由2013年的69%提高到2014年的93%。结论在急诊科建立应急无菌包库,有效地解决了无菌用包数量基数有限问题,极大地方便临床工作,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加强医院管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通过设立应急医疗团队机制,采取有效的应急对策,实现了快速反应,宏观调控,统一管理。2007年-2012年,抢救成功率自86%升至95%,医疗纠纷数自2009年的80起降至50起左右。这种快速会诊、快速诊治、快速抢救的工作模式充分体现出医院应急处置能力及多科室协调合作能力,在提高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了危重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7.
刘汉  刘颖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300-130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医院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实施临床路径效果的文献,重点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起源与背景、制定过程、实施特点、最终结果等,并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国内外文献表明,临床路径可减少由于医护人员不同所造成的医疗护理差异;规范检查及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控制医疗成本;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符合当前卫生改革要求,是完善公立医院运行体制的重要举措,对医院急诊抢救有较好的运用价值,应通过推广应用,使其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8.
李磊 《中国医院》2010,14(9):47-49
复旦大学的各附属医院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从加强急诊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改善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规范临床护理服务,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减轻患者负担;加强投诉管理,积极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医院信息公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改革医疗收费服务管理与医保结算服务管理,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医疗费用实时结算;加强精细化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实施临床路径,探索单病种质量控制和单病种付费改革等九方面介绍了其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做法与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我院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64.44%优于对照组42.22%(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75.56%;优于对照组52.22%(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诊科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职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A、B疗区临床在岗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A、B疗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护士除接受护士长常规护理管理之外还要每天接受叙事护理专家叙事护理干预,为期3个月;对照组护士只接受护士长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管理,为期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抑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2组急诊科护士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护士在焦虑、抑郁、职业倦怠方面状况明显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干预效果显著(P0.05)。结论叙事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职业倦怠状况,有助于激发其潜力,提高工作积极性,稳定护士队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