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总结毛德西教授从水饮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通过对《伤寒杂病论》胸痹心痛的根本病机即"阳微阴弦"原义的分析,提出水饮是胸痹心痛的主要标实因素.临床从水饮论治胸痹心痛,当以温阳化饮为基础,兼以行气、活血、散寒、逐水,采用苓桂术甘汤为基础加减治疗,具体治法可分为温阳化饮、行气化饮、活血利水、散寒蠲饮、逐水祛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温阳法在膜性肾病治疗中的现实意义。方法从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亲诊病历四方面着手,整理温阳法在膜性肾病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形成综述。结果膜性肾病,是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本虚以肾阳虚最为重要。临床中治以温阳法为基本治法,兼以祛除邪实,可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均表明温阳法治疗膜性肾病疗效显著,故采用温阳法治疗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虽病因复杂,但在临床应用时,抓住重点,随证治之,便可提高疗效。胸痹心痛一病,总不离"阳微阴弦",应把握好这个病机,按虚实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治。仲景治疗胸痹的方法有益气温阳法、活血化瘀法、豁痰开痹法、温阳散寒法、化痰逐饮法等5法,疗效卓越,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现在,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已经进入新的时期,融合了现代医学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点,正在逐步向"临床科研一体化"靠拢。  相似文献   

4.
周国锐 《光明中医》2016,(18):2634-2635
根据《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对胸痹心痛病临床症状的描述,结合临床实践过程中对胸痹心痛的理解应用,并应用中医古文献来阐述现代医学对"胸痹心痛短气病"的临床运用体会,将胸痹心痛短气病的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相结合,达到更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的,从而为胸痹心痛短气病的定性、定量、客观化作出一定的贡献,为临床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治疗胸痹5法     
治疗胸痹5法赵慰庭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院(066000)本文所谈的胸痹,是指胸痛和真心痛而言。但也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在内。笔者在临床上常用的有通阳化痰法、祛寒温通法、理气遁络法、扶正温阳法、回阳升陷法五法,用之得当,疗效比技满...  相似文献   

6.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也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内科介入手术虽然发展较快,但其治疗胸痹心痛并不能彻底消除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且其对多发性的冠脉病变和细小血管病变并不适用。中医学者和临床工作者做了许多关于胸痹心痛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其中很大一部分医家认同从脾论治本病。笔者通过总结刘中勇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为从脾论治胸痹心痛提供临床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阳气的传统,历代医家无论在理论还是临床上都十分重视胸痹心痛发病过程中阳气的作用,五脏阳虚均可致胸痹心痛;由于阳虚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治疗心绞痛,必须重视扶阳,根据临床症状可采取温阳散寒、补气助阳、通阳宣痹、回阳救逆、宣阳解郁等具体治法。  相似文献   

8.
陈香涛  张有为 《河北中医》2011,33(9):1327-1328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相当。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明确提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其对于胸痹心痛的治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后世医家所认可,对现代冠心病的治疗仍有指导意义。1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圣济总录》中胸痹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探讨与之相应的病机学说和证治规律。方法搜集整理《圣济总录》中胸痹心痛相关方剂,对搜集到的方剂和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核心药对、高频药别和高频药别组合。结果共收录方剂242首。《圣济总录》胸痹心痛方剂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肉桂、当归、干姜、甘草、木香、陈皮等;最常用的药对有肉桂-干姜、肉桂-当归、肉桂-人参、甘草-干姜、肉桂-甘草等;药别里出现频率前5位的有温阳药、理气药、补气药、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主要的3组药别组合是温阳药-理气药、温阳药-补气药、温阳药-补血药。结论《圣济总录》中"阳微阴弦"是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其属本虚标实之证,治法强调标本兼治,以温阳通脉、疏通气机和补益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10.
古代胸痹心痛方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芳 《山西中医》2011,27(2):39-40
胸痹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该病有逐年增加及年轻化的趋势。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古代很多医家都对其做过阐述并留下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剂。有鉴于此,笔者收集清代以前古代文献中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共370首,经过统计分析,初步探索其用药规律和特点,以期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1.
胸痹指胸阳不振,气血痹阻而言,症以咳喘憋闷、胸背痛为主;心痛则由心之阴阳气血亏损、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形成,症以心胸疼痛为主,因两症常相兼出现,故概称为胸痹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瘀血的形成,多由正气亏损,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而致,加之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的特点,属单纯血瘀实证者甚微,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或痰瘀交阻等夹杂证候[1].在临床治疗胸痹心痛过程中,发现气虚血瘀证占很大比例,我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中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胸痹心痛气虚血瘀证6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伤寒论》始,温阳法在辨治肺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近20年各种温阳法治疗COPD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被称为"冠心病",主要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中医学多称之为"胸痹""心痛"。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明其病机是"阳微阴弦",为心阳不足导致阴寒凝滞心脉而出现胸痛、心痛症状。治疗胸痹心痛,根据其病机采用温阳散寒的治则。仲景治疗胸痹用瓜蒌薤白白酒汤系列方;治疗心  相似文献   

14.
芪丹蒌芎汤加味治疗胸痹98例广西玉林地区中医院(537000)韦丽贞【关键词】胸痹,中医药疗法,芪丹 芎汤胸痹又名心痛、真心痛、厥心痛。主要是指现代医学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以胸前痹痛为主要表现者。笔者自拟芪丹芎汤,治疗胸痹9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80-2082
主要论述风邪是导致胸痹心痛的重要因素,故可用风药治疗;风药治疗此病的主要机制即疏风散火;活血通络;畅气通阳;升清降浊;宣肺燥湿,从而丰富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说,为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开阔了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温阳法为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及临床表现特点出发,分析和探讨温阳法在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提出老年急性白血病归属于祖国医学“虚劳”范畴,其形成的病理机制为“阳化气”的功能衰退,“阴成形”的功能过盛,温阳法则是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大法。  相似文献   

17.
陆武俊  方显明  黄华贺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081-1084
中医理论研究显示,七情内伤、情志异常是冠心病(胸痹心痛)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亦从流行病与病理机制研究方面阐明了情志异常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西医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选用相应的抗情志药物.中医选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药物治疗,并施以精神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的形成与阳气的虚衰密不可分,阳虚是其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中医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需标本兼顾,灵活应用温阳法辨病辨证施治,故将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阐明温阳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阳郁是人体阳气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常见状态,阳气的升降出入大多受寒湿痰瘀等影响,在胸痹心痛的发病机制中占据着主导作用,是辨治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一个重点。作为病机,阳郁是导致阳虚诸多疾病的机制,作为证型,阳郁的出现与胆府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胆为中正之官,亦为中清之腑,所以当胆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会出现阳郁化火。阳郁化火(相火上炎)是除血瘀、气滞、痰饮、阳虚之外导致心脏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胆囊疾病与心脏疾病有密切的相关性,并将这种疾病定义为胆心病。不管是从病机的角度还是证型的角度,阳郁在胸痹心痛病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防治胸痹心痛病症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分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之范畴,传统中医多从"行气活血、通阳宣痹、散寒活血、益气活血、养阴活血、温阳活血"等角度出发进行治疗。现代研究表明,冠脉痉挛是老年冠心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解痉止痛可做为基本治法之一,目前中药"解痉止痛"法则仅在个别文献中略有提及,尚未明确将其作为治痛基本法则,对解痉止痛中药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结合现代医学对老年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阐述了解痉止痛法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思路,并对解痉止痛中药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