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往往行桡骨小头切除术。本研究目的是分析桡骨小头粉碎骨折伴尺骨冠突骨折时行桡骨小头切除前后肘关节的稳定性。[方法]选取骨密度值相近的上肢标本20对,经X线片证实无风湿、结核、肿瘤、骨折、畸形等。剥离上肢所有的皮肤、肌肉和筋膜,完整保留肘关节囊、内外侧副韧带、环状韧带及尺、桡骨骨间膜。调制好的牙托粉与标本两端固定后,将标本伸直侧位自由放置于生物力学机,关节轴与水平面垂直,肱骨外髁向上,于肱骨外髁处垂直向下载荷,记录肘外翻位移。将标本竖直固定于生物力学机,尺桡骨向下,肘关节伸直位,做肘外旋扭转,记录肘关节的转角。[结果]桡骨小头粉碎骨折伴冠突无骨折、Ⅰ型骨折、Ⅱ型骨折在桡骨小头切除后较切除前肘外翻位移及外旋角经统计学比较各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伴冠突Ⅲ型骨折时在桡骨小头切除后较切除前肘外翻位移及外旋角显著增大。[结论]桡骨小头粉碎骨折伴冠突Ⅰ、Ⅱ型骨折行桡骨小头切除前后肘关节均稳定,可行桡骨小头切除术,Ⅲ型骨折不稳定,应修复桡骨小头或假体置换,并修复冠突及尺桡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2.
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桡骨小头切除术与桡骨小头置换术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26例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14例行桡骨小头切除术,12例行桡骨小头置换术。对两组患者的肘、腕关节的疼痛、运动、肌力、X线表现以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分别平均随访5.2年和2年,切除组平均肘关节痛觉及视觉模拟(VAS)评分为18.7分,置换组为23.5分(P〈0.01);切除组肘关节伸直角度平均-12.4°置换组平均5.8°(P〈0.01);切除组肘关节屈曲度、前臂旋转活动度与置换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伸肘、旋前以及旋后肌力减弱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切除组提携角平均增大8.7°、桡骨移位2.1mm,置换组分别为1.3°和0.3mm,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切除组Brod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0.3分,置换组为91.3分(P〈0.01)。结论与桡骨小头切除术相比,桡骨小头置换术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关节活动范围、得到较大的肌力恢复以及良好的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Mason Ⅲ型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比较研究桡骨小头切除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83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58例MasonⅢ型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28例行桡骨小头切除术,3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的肘、腕关节的疼痛、运动、肌力、X线表现,以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分别平均随访10年和5.5年,切除组平均肘关节痛觉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18.7分,内固定组23.5分(P<0.01);切除组肘关节伸直角度平均-12.4°,内固定组平均-5.8°(P<0.01);切除组肘关节屈曲度、前臂旋转活动度与内固定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伸肘、旋前以及旋后肌力减弱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切除组提携角平均增大8.7°、桡骨移位2.1mm,内固定组分别为1.3°和0.3mm,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切除组Brod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0.3分,内固定组91.3分(P<0.01)。结论与桡骨小头切除术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关节活动范围、得到较大的肌力恢复以及较好的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文摘     
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切除与内固定的比较 /IkedaM... //JBoneJointSurgAm,2005, 87(1): 76~84.  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比较困难,不适当的固定无法恢复和保持关节面的平整,导致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因此,桡骨小头切除被广泛应用。然而,其远期并发症如:疼痛、桡骨向近端移位、力量下降、关节炎、肘外翻等亦有报道。作者分析了 28例Mason Ⅲ型桡骨小粉碎性骨折, 15例一期行桡骨小头切除术, 1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医师肘关节分析表进行远期随访分析,结果显示:内固定组保持较好的关节…  相似文献   

5.
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赵继军  杨述华 《中国骨伤》2006,19(7):440-441
桡骨头骨折是成人肘部最常见的骨折,占肘关节骨折的33%,在成人所有骨折中占1.7%~5.4%。桡骨头骨折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如内侧副韧带或骨间膜破裂,当这些组织损伤后,桡骨头就成为维持肘关节轴向和外翻稳定的主要结构。对于不稳定的肘关节,切除桡骨头可发生许多远期并发症,包括桡骨向近端移位,外翻不稳定,肘关节僵硬,肘和腕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肘、前臂和腕关节慢性疼痛。因此,对伴有内侧副韧带和(或)骨间膜损伤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通常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6.
段骏  段萍 《骨科》2012,3(2):95-96,113
目的 探讨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选择62例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其中保守治疗2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8例;桡骨小头切除7例,桡骨小头假体置换3例.结果 随访6~36个月,按照Broberg-Morrey 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肘关节预后,保守治疗优良率87.5%;切开复位内固定优良率85.7%;桡骨小头切除优良率71.4%;桡骨小头置换优良率100%.结论 对不同分型的病例选折合适的治疗方法,Mason Ⅰ型适用保守治疗;Mason Ⅱ型、Mason Ⅲ型,部分Mason Ⅳ型适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部分MasonⅣ型适用桡骨小头切除或桡骨小头假体置换.  相似文献   

7.
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桡骨小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肘部骨折,且为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容易引起肘关节功能受限,从而影响生活质量.桡骨小头骨折通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如内侧副韧带或骨间膜破裂,当这些软组织损伤后,桡骨小头就成为维持肘关节轴向和外翻稳定的主要结构.对于成人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桡骨小头切除或置换,但术后出现肘关节不稳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修复桡骨小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桡骨小头切除晚期并发症的原因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桡骨小头切除后晚期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8例桡骨小头切除术后进行2年以上随访。同时对20例新鲜上肢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发现桡骨小头切除术后的晚期并发症有肘外翻畸形、创伤性关节炎、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等。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骨间膜撕裂伤和桡尺关节远侧脱位是桡骨小头切除术后引起或加重晚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论:桡骨小头切除时,应考虑上述三种组织损伤是否存在及对预后的影响;桡骨小头切除在青少年患者应视为禁忌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种常见的成人肘关节损伤,桡骨小头骨折约占所有肘关节骨折的30%~[1]。对于严重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无论是钢板内固定还是桡骨头切除术,均无法取得满意的预后效果。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此类骨折的较好方法,本文介绍目前业内行桡骨小头置换术的治疗思路、手术时机和假体选择。1桡骨小头骨折分型及手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是因桡骨头和肱骨小头发生碰撞而导致的桡骨头、颈骨折,主要发生在前臂旋前  相似文献   

10.
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报告双极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严重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5年6月采用双极人工桡骨小头假体(浮动杯假体)置换的方法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10例,新鲜骨折9例,陈旧性骨折1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0个月,平均14.9个月,肘关节屈伸平均133.5°/9.0°,前臂旋前/旋后平均78.5°/84.0°,3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1例肘关节轻度外翻不稳,3例肘关节轻度乏力。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3分,优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0%。结论双极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难以重建的桡骨小头骨折的近期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肱骨小头骨折对肘关节的稳定性和当它因骨折被切除的后果存在争论。作者通过40个尸肘的研究和临床17例的分析,评估肱骨小头及不同的损伤和治疗方法对肘关节稳定性所起的作用。尸肘的上肢置于一大木板上,在上臂固定和前臂可移动的情况下,肘关节屈曲10°~15°时平均外翻3.5°,切除肱骨小头平均增加外翻2.5°(达6°),切除肱骨小  相似文献   

12.
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生物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尺骨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肘关节的稳定性。[方法]选取上肢尸体标本8对,测试各种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肘外翻位移及外旋角。[结果]肘关节稳定性在冠突无骨折、Ⅰ型骨折、Ⅱ型骨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冠突Ⅲ型骨折时显著不稳定。[结论]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在冠突Ⅰ型、Ⅱ型骨折时肘关节稳定,可行桡骨小头切除术,Ⅲ型骨折不稳定,应修复桡骨小头或假体置换,并修复桡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6岁。不慎摔倒,左前臂旋前外撑、手掌着地致伤。伤后4小时来我院就诊。检查:左肘关节及前臂和左腕关节中度肿胀,肘、腕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肘关节稍下和腕关节稍上有骨擦感,肘外侧可摸到脱位的桡骨小头。X片示左尺骨上端粉碎骨折,远端向掌外侧成角移位,桡骨小头向外脱位,左桡骨下段粉碎骨折,向掌内侧成角,尺骨小头向掌侧移位。伤后5小时在臂丛麻醉下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肘关节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疾病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73~2002年106例肘关节疾病患者进行肘关节叉状成形术,获得随访53例56肘,男16肘,女40肘,其中类风湿关节炎39肘,结核9肘,骨关节炎4肘,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4肘,平均病程(11.36±5.30)年(6~30年),手术时平均年龄(39.43±11.01)岁(18~62岁)。手术指征为严重疼痛、关节僵硬或畸形。手术采用肘后正中纵切口或S形切口。游离显露尺神经,并加以保护,切除后关节囊、滑膜及病变组织。先于桡骨颈部切除桡骨小头,再切除部分鹰嘴突和冠状突,扩大鹰嘴突的滑车轨迹。凿除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保留肱骨内外上髁,肱骨下端呈叉状。用2枚细骨圆针交叉穿过尺骨鹰嘴,再进入肱骨下端行内固定,并使两者之间保留1~1.5cm的空隙。术后平均住院14d,随访平均(12.63±6.47)年(4~34年)。以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肘关节屈曲畸形全部消失,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13.66±5.30)°增加到术后(91.07±12.01)°(P<0.05)。HSS评分:术前(25.71±11.30)分,术后(84.00±7.97)分,差别有显著性(P<0.05),其中优15肘(26.9%)、良24肘(42.8%)、可13肘(23.2%)、差4肘(7.1%),优良率69.7%。35肘无疼痛,21肘轻度疼痛。各病种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肘关节叉状成形术是治疗肘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兔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评价桡骨小头切除后用自体髂骨与尺骨冠突桡侧面融合再造桡骨头的骨愈合效果。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实验组切除单侧桡骨头颈,取自体髂骨块行桡骨头再造。对照组在麻醉后行传统单侧桡骨小头切除术。2组在术后第4、8、12周分别处死4只白兔,通过大体标本测量肘关节外翻角的变化,进行影像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观察骨愈合的效果。结果 2组肘关节外翻角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对照组增加幅度相对较大,而实验组增加幅度相对更小。大体标本肘关节外翻角测量(肘伸直位):术后12周时,对照组桡骨小头切除侧为(19.6±2.8)°,实验组桡骨头切除重建侧为(5.6±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4,P=0.028)。对照组术后均未见明显骨痂形成,实验组术后8周骨痂面积X线评分显著高于术后4周(t=5.175,P=0.014),术后12周显著高于术后8周(t=8.891,P=0.003)。实验组术后4周骨融合面部分软骨痂形成,术后8周再造骨融合面有较多骨痂形成,骨板排列无规律,术后12周再造骨融合面有大量新生骨痂形成;对照组桡骨小头切除后缺损处仅为纤维组织填充。结论改良桡骨头切除自体髂骨再造重建手术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安全可行,自体髂骨块再造桡骨头能与尺骨冠突桡侧面牢固愈合,术后稳定性及融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切除与内固定治疗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对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行桡骨小头切除与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1950-2007.4)、OVID数据库(1950-2007.11)、PUBMED(1950~2007.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1978—2007.11),万方数据库(1981~2007.11),手工检索《中华骨科杂志》、《骨与关节损伤》、《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5种中文骨科核心杂志(截自2007年10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查到相关文献56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后,有53篇因研究目的与本系统评价不符,而被排除。有3篇文章系临床对照试验(chrane controlleel trails,CCT)。3个CCT均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高度可能性。结果共纳入3篇CCT,包括131例患者。3篇比较了切除与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由于纳入的研究及病人太少,且结局评价指标差异较大,不能进行Meta分析,只能进行描述性系统评价(仅并发症一项指标进行了Meta分析),有三项研究支持切除组,原因系桡骨头切除后,缺少桡骨小头的支撑,导致肱桡关节、肱尺关节、上下桡尺关节不匹配,使肘关节伸肘肌力、前臂的旋前、旋后肌力术后均比内固定组明显减弱;有三项研究、支持VAS疼痛评分、Broderg和Morrey评分内固定高于切除组;有三项研究支持桡骨近端移位距离增大、提携角增加的度数、肘关节异位骨化及创伤性关节炎切除组明显增高;有两项研究支持切除组握力减弱;有三项研究支持切除组屈肘度数、屈肘肌力减弱与内固定组相似,内固定组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切除组。结论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内固?  相似文献   

17.
桡骨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在肘部骨折中约占17%~19%。随着对桡骨小头在肘关节外侧柱稳定性作用重要性的认识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肘关节功能恢复要求的提高,对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以前的石膏外固定及桡骨小头切除,而主张尽量采用手术内固定来保留桡骨小头及颈部。我科自2002年6月~2004年6月,对11例成人桡骨小头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6~48岁,平均37岁。左侧桡骨头骨折6例,右侧5例。骨折类型按Mason分型:Ⅱ型4例,Ⅲ型7例;均为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MasonⅢ型骨折进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根据患者肘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和肌力情况,依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0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肘关节平均评分58分(30~90)分,其中优1例,良4例,差5例,优良率50%。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果要获得较好的肘关节活动和早期康复,可考虑桡骨小头切除或置换。  相似文献   

19.
评论:桡骨小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桡骨小头为盘状,上面为桡骨小头凹,与肱骨小头构成肱桡关节,其周围镶有一层软骨,构成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骨切迹对合,是前臂旋转活动的重要结构。桡骨小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如果有移位,理应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解剖位置,早期活动,以恢复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如果骨折粉碎无法复位和固定,只要有条件就应当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维持桡骨长度,重建前臂旋转功能,因为切除桡骨小头会导致桡骨上移,尺骨小头相对过长,在腕关节尺侧发生撞击,引起疼痛和无力。不过,桡骨小头置换仅适用于较年轻的患,肱骨小头关节面损伤也不适宜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如果合并肘关节内侧不稳,还必须同时修复损伤的内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组配式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组配式假体置换的桡骨小头骨折1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获得随访9~45个月,按照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一般2例。结论组配式桡骨小头假体置换可以提高肘关节的稳定性,适用于治疗成人不稳定的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