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强骨膏治疗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强骨膏对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MO)的疗效及对实验性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自然绝经5年以上,骨密度(BMD)低于同性别峰值骨量13%以上且不伴合并症,未经治疗的118例PM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观察组78例连服6个月强骨膏,对照组21例连服6个月葡萄糖酸钙化,空白对照组19例不服用任何药物。各组治疗前后检测股骨颈BMD和骨代谢相关指标,实验选用健康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模型组)和强骨膏组,并以葡萄糖酸钙片及龙牡壮骨冲剂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对骨密度,生物力学、血E2、Ca水平的影响,另选50只小白鼠,以阿斯匹林作对照,观察强骨膏对疼痛的影响。结果:临床研究表明,强骨膏能显著缓解PMO患者的骨痛,治疗前后BMD平均提高5.93%,E2,ALP,Ca增高,PYD下降,总有效率为94.87%,以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研究发现各剂量组组强骨膏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的BMD(P<0.05)及E2,Ca水平(P<0.05,P<0.01)中,高剂量组显著提高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和屈服点值(均P<0.05,均P<0.01),强骨膏还具有镇痛作用。结论:强骨膏治疗PMO疗效较好,提示其具有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改善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RIF)的机制。方法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2K1C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RGL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比较三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SBP)、尿β-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纤维化半定量评分以及BMP7、CTGF的表达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①治疗前,2K1C组及RGL组的SBP与尿β2-MG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自第4周起,RGL组SBP和尿β2-MG较2K1C组也明显降低。②2K1C组及RGL组RIF程度较SHAM组明显加重,RGL组较2K1C组减轻。③与SHAM组比较,2K1C组及RGL组BMP-7表达减少,CTGF的表达显著增加。④RGL组较2K1C组BMP7表达升高,CTGF的表达减少。⑤BMP-7及CTGF与RIF程度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上调高血压大鼠肾问质BMP-7的表达、下调CTGF的表达,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儿外手术中应用丙泊酚靶控麻醉复合单次硬膜外麻醉的过程,并与氯胺酮全麻相比较,评价丙泊酚靶控加单次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儿外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施手术年龄2~12岁的患儿42例,随机分为两组:K组(n=21)为氯胺酮组,P组(n=21)为单次硬膜外加丙泊酚靶控输注组,观察两组基础麻醉后入室时R、切皮时T0、结束时T2各时点患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肢动挣扎、肌松满意度、苏醒时间、苏醒延迟等指标。结果K组SBP、DBP、HR在T1、T2与T0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P组SBP、DBP无明显改变,但在T1、T2均较K组低(P〈0.05),P组HR在T1、T2较T0降低(P〈0.05),较K组同时点显著降低(P〈0.01)。P组肢动挣扎例数明显少于K组(P〈0.01),肌松满意度好于K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苏醒延迟等指标明显少于K组(P〈0.01)。结论单次硬膜外加丙泊酚靶控用于儿外手术麻醉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具有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和丙泊酚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氯胺酮、丙泊酚在体外对佛波酯(PMA)刺激后人中性粒细胞(PMN)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健康人静脉血(n=5),分为对照组(C组),氟胺酮1、2、3组(K1、K2、K3组),丙泊酚1、2、3组(P1、P2、P3组),氯胺酮、丙泊酚终浓度分别为0、3、30、300μg/ml和5、50、500μg/ml,以全血法测定PMN呼吸爆发强度(DHR标记,流式细胞法)。结果:氯胺酮、丙泊酚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MA刺激后PMN的呼吸爆发强度,P2、K3、P3组呼吸爆发强度均非常显著地低于C组(P<0.01),丙泊酚的抑制效应又强于对应浓度的的氯胺酮(P2 vs K2,P<0.05;P3 vs K3,P<0.01)。结论:氯胺酮、丙泊酚抑制PMN呼吸爆发的作用,可能会影响到围术期病人的免疫状态,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5.
对150例男性不育者进行了精液解脲支原体培养、精液常规及血清、精浆抗精子抗体(ASAb)检测。结果表明,血清ASAb阳性为26%,精浆ASAb阳性为31.2%,血清和精浆均阳性8.3%。其中有解脲支原体感染的ASAb阳性率40.8%,其他非特异性感染的ASAb阳性为10.7%。精液常规分析,精浆ASAb阳性与ASAb阴性的精液中有明胶样凝块分别占45.7%和18.4%(PMO.of),有显著性差异。ASAb阳性与ASAb阴性的精子活率分别为(50.6124.4)%、(62.4士22.4)%(P<0.01);前向运动率分别为(25.7士16.3)%、(37.7士18.2)%…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或氯胺酮预先给药对成人静脉血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集22名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20ml。进行全血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每一份血样均用于下列各组研究:空白对照组(C组)、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组[0.05ng/ml(S1组)、0.5ng/ml(S2组)、5ng/ml(S3组)]及不同浓度氯胺酮组[100ng/ml(K1组)、500ng/ml(K2组)、2500ng/ml(K3组)]。培养的全血和PBMCs在体外均用相应浓度药物预先作用24h,然后加入相应的刺激剂(全血:氟波醇乙酯、离子霉素及蛋白质转运抑制剂,刺激4h;PBMCs:植物血凝素,刺激48h)。刺激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全血及PBMCs中20000个淋巴细胞中Th1及Th2亚群比例,并计算Th1细胞与Th2细胞的比值(TM/Th2)。结果 与C组比较,S2组及S3组Th1亚群比例下降,Th2亚群比例升高,S3组Th1/Th2下降;K2组及K3组Th1和Th2亚群比例均下降,K3组Th1/Th2升高(P〈0.05)。S1及K1组两种药物的上述作用均不明显。结论 舒芬太尼可促使111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氯胺酮则对Thl和Th2细胞的分化均有抑制作用,且以抑制Th2的程度更明显,以上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对谷氨酸致大鼠神经元样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培养6-7d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培养18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谷氨酸组(G组),0.1、0.5、1.0mmol/L氯胺酮组(K1组-K3组),1、5、10、25、50μmol/L咪达唑仑组(M1组~M5组),0.1、0.5、1.0mmol/L氯胺酮混合10μmol/L咪达唑仑组(KM1组-KM3组)。应用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评估细胞活力及细胞损伤程度;RT-PCR法测定c-fos mRNA表达水平;细胞免疫组化法测定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C组比较,除K3组外,其余各组细胞活力均降低(P〈0.05);与G组比较,K1组。K3组、M1组-15组细胞活力均增强(P〈0.05或0.01),LDH漏出率均降低(P〈0.01);与K1组比较,KM1组细胞活力增加,LDH漏出率降低(P〈0.05);KM2组与K2组比较,细胞活力、LDH漏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K3组比较,KM3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率升高(P〈0.01)。(2)与C组比较,除K3组外,其余各组c-fos mRNA的表达均上调(P〈0.05)。与G组比较,K1组-K3组、M3组、KM2组c-fos mRNA的表达均下调(P〈0.05);与K2组、M3组比较,KM2组c-fos mRNA的表达上调(P〈0.05)。(3)与C组比较,除K3组外,其余各组Fos染色阳性胞核数目增加,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1)。与G组比较,K1组-K3组、M3组、KM2组Fos染色阳性胞核数减少,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或0.01)。与K2组、M3组比较,KM2组Fos染色阳性胞核数增加(P〈0.05),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结论 氯胺酮对谷氨酸损伤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咪达唑仑也有神经保护作用;低剂量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混合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增强,而高剂量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和MELD评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和MELD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4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B、C三级;利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图象分析仪(DDG)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血浆清除率(K)和15分钟滞留率(R15),同时计算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递增,K值下降,而R15和MELD评分则增加,各级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与MELD评分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K值与MELD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901);而R15与MELD评分则成明显正相关(r=0.864)。结论1.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K值、R15)是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其K值、R1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递增而变化;2.K值和R15与MELD评分关系密切,其中,K值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提示K值有可能成为评估终末期肝病简便、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落新妇甙对心脏移植效应性T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BALB/C小鼠心肌细胞(2×10s/m1)和C57BL/6小鼠的脾细胞(1×10^6/ml),前者作刺激细胞,后者作反应细胞,进行混合细胞培养,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体外模型。实验分4组:对照组,心肌细胞与脾细胞混合培养;3个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落新妇甙组加入落新妇甙(15μg/ml);落新妇甙加P13K激动剂组加入落新妇甙(15μg/ml)和P13K激动剂IL-8(20μg/ml);落新妇甙加P13K抑制剂组加入落新妇甙(15μg/ml)和P13K抑制剂LY294002(20μmol/L)。TUNEL法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T细胞P13K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T细胞PKB mRNA表达情况。结果落新妇甙组T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4.2±11.7)%对(34.2±9.6)%,P〈0.01],P13K、PKB、Bcl-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落新妇甙加P13K抑制剂组T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落新妇甙组,P13K、PKB、Bcl-2显著低于落新妇甙组(P〈0.01)。落新妇甙加P13K激动剂组T细胞凋亡指数和Bcl-2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落新妇甙诱导心脏移植效应性T细胞凋亡与其抑制PI-3K/PK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微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SAP组和甘遂治疗组(K组),每组40只。检测各组手术后2,6,12,24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TXB2和6-Keto-PGF1α含量、COX-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组织结构,以及术后72h死亡率。结果:(1)胰腺组织TXB2,6-Keto-PGF1α水平及TXB2/PGF1α比值:SAP组在各时间点均较S组显著升高(P<0.01);K组TXB2及TXB2/PGF1α比值在6,12,24h点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S组(P<0.01)。(2)COX-2mRNA和蛋白表达:S组COX-2mRNA和COX-2蛋白表达均极弱;SAP组表达均明显;K组COX-2mRNA表达6,12h明显弱于SAP组(P<0.05),COX-2蛋白表达6,12,24h均显著低于SAP组(P<0.01)。(3)胰腺组织TXB2/PGF1α比值与COX-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67,P<0.01)。(4)光镜和电镜观察:S组胰腺组织结构正常;SAP组胰腺组织有出血坏死,微血管内大量血栓形成;K组胰腺组织损害较SAP组减轻,微血管内血栓明显减少。(5)72h死亡率:S组为0%,K组为12.5%,两者均明显低于SAP组(62.5%)(均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有COX-2 的高表达和TXA2/PGI2之间的失衡,甘遂可以下调COX-2的表达,纠正TXA2/PGI2之间的失衡,而改善胰腺微循环。这可能是其治疗大鼠SAP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