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胆胃舒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6例谢文英冯明秀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胆胃舒胶囊/治疗应用胆汁返流/中药疗法胃炎/中药疗法自1992年以来,笔者应用胆胃舒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66例病...  相似文献   

2.
陈伟刚  冯昭明 《新中医》2007,39(6):60-6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胆胃双调法治疗慢性胃扭转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慢性胃扭转患者,先以纤维胃镜充气复位,然后内服以胆胃双调法组成的中药方剂。结果:治愈率为91.67%,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中西医结合胆胃双调治疗慢性胃扭转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胆胃同病197例治疗体会扬州市中医院(225002)陈涛[关键词]胆胃同病,胆热扰胃型,胆失疏泄型,寒凝气滞型胆胃同病综合症是临床多见的病证。本病运用胃镜检查可见胃腔内有胆汁返流,引起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糜烂。由于胆所受邪的不同及胃体虚实的不同,本人运...  相似文献   

4.
和胃泄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李保华笔者自1988年以来,以自拟和胃泄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0例,治愈24例占80%,总有效率达90%。现介绍如下:一方药组成及用法柴胡、黄苓、半夏、炒川楝子、白芍、炒白术、茯苓各12g,山药、代赭石各24g,甘草6g...  相似文献   

5.
利胆和胃汤治疗胆胃综合征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胆囊炎、胆石症伴有胃十二指肠炎及溃疡病的患者呈逐渐增多趋势,这种胆胃疾患的因果关系已开始在国内受到重视,被称之为“胆胃综合征”[1]。由于临床上症状交替出现故在诊断上往往忽略了另一种病的存在,导致治疗上多针对单一病种而忽略了另一病种,并且本综合征多为慢性疾病,患者虽然在急性发作期经西药治疗后症状和体征上得到缓解,但以后症状又会反复出现,若长期服用西药,易导致各种副作用的出现,因此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自拟利胆和胃汤治疗70例胆胃综合征患者,并与常规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6.
胆附于肝,内藏“精汁”,下注于肠,以助消化。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主腐熟受纳水谷。在饮食的消化、吸收与捧泄过程中,除胃的腐熟、肠的传导外,还有赖于胆汁的疏泄作用。所以胆胃二腑在功能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只有充分了解二者的关系,才能在治疗上根据病在胆在胃而各施其法。现就胆胃相关之理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于1985年2—3月,用胆胃通降片,治疗50例具有中焦阻滞,升降失调属实证者,效果较好,现介绍于下:临床主要表现:胁痛、胃痛、呕恶、口苦、脘闷、腹痛、股胀和便秘等。治疗方法及效果:胆胃通降片,每次4—6片,一日三次,饭后分服,可连服3—6天。50例中除2例发生腹胀外(停药后腹胀止),其余均无任何不良反应,有效率达96%。按:胆胃通降片是一种新的中成药,它的适应证和治疗范围比较广泛。根据辨证论治,本品具有疏肝和胃,科胆攻里作用,为治疗中焦阻滞,气机升降失  相似文献   

8.
前人有“治肝安胃”之说,后人运用这一名言,治疗脾胃疾病取得一定疗效。但笔者从临床体会到,肝病多及脾,胆疾常恶胃,胃病多由胆邪引起。因此,治胆可以安胃,其理有三: 一、肝胆主疏泄,脾胃司升降肝胆的疏泄功能与脾胃气机升降密切相关。肝脾主升,胆助胃降,升  相似文献   

9.
通胆调胃法的临床应用崔东祥,阳易通胆调胃法是针对胆气疏泄通降郁闭,致使脾胃功能失和而设。它的作用是通降郁闭的胆气,祛除胆中蕴结之留邪,促使胆汁疏泄循其常道,寓升清于通降之中,使胆气条达,精气升发,胆道通畅,气机升降复常,达到治疗由于胆胃不和所引起的病...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省中医院朱曙东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脾胃病研究三十余载,消化内镜操作内颇具盛名,对于胆胃同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辨证基础上,善用通胆腑法治疗胆胃同病屡见良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陈宝贵教授运用胆胃双诊理论治疗胆胃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进行总结。结果:陈宝贵教授从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两个方面论述胆胃疾病的相互影响,提出胆胃双诊理论,认为调畅气机是治疗胆胃系统疾病的关键,常用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温胆汤加减等。结论:胆胃双诊理论治疗胆胃综合征确有实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永贵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74-2274
目的观察自拟方胆胃康合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胆胃康合剂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8例,并与同期用西药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4%,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胃康合剂是一首较为理想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处方。  相似文献   

13.
胆胃康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合并胆系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胆胃康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合并胆囊炎、胆石症45例,与吗丁啉、熊去氧胆酸对照,并进行实验研究,观察中药对人工胆酸胃液三羟胆酸、PH值、总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胆胃康能明显缓解、消除临床症状,改善幽门功能抑制返流,治疗胃粘膜炎症病变,并有明显消炎利胆排石作用,临床总有效率93.3%,胃粘膜炎症好转率66.7%,明显优于西药。实验结果提示,该中药尚有降低三羟胆酸浓度,增加胃内酸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辨证治疗胆胃同病1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安  季哲生 《新中医》1993,25(5):28-30
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疗胆胃同病116例,其中胃病有效率94.8%,胆病有效率95.3%。本文结果提示胆胃相关,治疗应根据胆胃见证的孰轻孰重而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5.
<正> 胆胃同居中焦,其气以降为顺。胃受纳腐熟水谷,胆疏泄排泌精汁,二者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起重要作用。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胆郁则胃滞,胆逆则胃反,今谨浅析胆胃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卫芳 《吉林中医药》2004,24(11):16-17
慢性胆病多伴结石,但临证之时应着重改善临床症状,不能一味追求排石效果。治疗中应遵循胆病多实,治宜疏通;胆胃相关,胆胃同治;术后多瘀,兼顾活血的原则,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7.
胆胃相关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胆胃相关的研究,在《灵枢经》中就有许多论述,惜未能引起普遍重视。现代医学由于纤维胃镜和B型超声诊断仪的普遍使用,大量发现胆囊炎,胆石症及胆汁返流性胃炎,进而开始重视胆胃相关和胃胆同病。本文温习先贤有关胆胃相关的论述,以研究胆胃同病的辨证规律和施治法则,寻找胆胃同治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胆胃清解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胆胃清解汤加减,对照组口服西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胃粘膜征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临床疗效、胃镜下胃粘膜征象的变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胃清解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总结屠庆祝主任治疗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经验;屠庆祝主任认为,肝气郁滞,胆失疏泄,胆邪犯胃是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之本,治疗当以疏肝利胆清热,和胃降逆为主要法则;自拟柴连降逆汤辨证加减运用于临床之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附临床医案一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分别予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和奥美拉唑加达喜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内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I临床症状,中药组改善口苦咽干、烧心、咽部不适及便干4项症状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在改善食管黏膜炎症方面与西药组作用相当(P〉0.05);在改善内镜下胃内胆汁反流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