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为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417名放射工作人员和135名非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分别为1.14‰和1.02‰及0.39‰和0.37‰。2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评价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和细胞遗传学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用培养、MC法分别测定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阳性率为15.2%,微核阳性率为9.3%,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染色体畸变与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4.9%、11.0%;小型密封源操作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7.1%、5.2%;工业X射线探伤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0、21.4%;工业X射线探伤者比小型密封源操作者微核阳性率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均随工龄的增加显著增长;放射工作人员男性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与射线种类、能量、工种、工龄、性别及累积剂量是密切相关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越高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累积越多,慢性放射性损伤细胞遗传学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放射工作人员在小剂量外照射作用下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旨在评价职业外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以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T)对611名放射从业人员和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测定。结果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6.99‰),与对照组(4.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1,P0.05);女性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34,P0.05);不同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各工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小剂量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在细胞遗传学上有一定的损害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期小剂量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无血清全血培养法,常规制片,镜检计数。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工种、不同工龄、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接触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细胞遗传学的损害效应。  相似文献   

5.
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长期小剂量受照者辐射损伤细胞遗传效应.方法用微量全血法培养检测X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CB法)及染色体畸变率.结果 X射线诊断组与介入放射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分别为0.38%、0.62%、12.80%、20.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X射线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现剂量累积效应,可作为检测细胞遗传学辐射损伤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方法 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 4 5 3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和微核阳性率分别为 13.91%、14 .13% ;医用X射线诊断操作者染色全畸变和微核阳性率显著高于工业用含密封源仪表操作者 ;染色体畸变和微核阳性率随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乡、县、市级医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和微核阳性率随级别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效应有一定影响 ,应进一步加强防护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女性医用放射工作者细胞遗传学效应的影响。方法了解个人剂量;观察微核及染色体畸变的阳性率,比较不同工龄组间女性医用放射人员微核及染色体畸变阳性率的差异以及相同工龄组间女性医用放射人员微核及染色体畸变阳性率与男性的差异。结果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阳性率及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均有随着放射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5 a工龄组女性微核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效应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进行监测,分析职业性低剂量受照人群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甲基纤维素法。结果:414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48%和3.92%;染色体平均畸变低于正常值0.14%;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423‰和23.43%,平均微核率在正常范围(0-3‰)之内;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工龄、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强度及放射人员工龄、个人累及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为当前放射人员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检测215名放射工作人员及86名健康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医务组与工业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发生率分别为0.43%、0.64%、1.69%。、3.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现剂量累积效应,可作为检测细胞遗传学辐射损伤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放射性工作人员外周血,探讨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遗传系统的生物效应。方法 依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放射性从业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省级和县级、市级和县级放射性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淋巴细胞微核率逐年下降。结论 长期接触小剂量照射对放射性从业人员健康在细胞遗传学上有一定的损害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3年的结果动态分析,探讨微核与工龄、工种、累计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培养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微核检测并按工龄、工种、累积吸收剂量等分类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的比较。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种、累计吸收剂量等因素有关。结论: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产生的辐射效应导致的微核率增加与个人累计吸收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和医用电离辐射放射工作者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γ、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了解长期小剂量健康的影响,为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 放射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45%,微核细胞率为1.38‰,明显高于对照组(0.15%,0.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工龄组、不同放射工种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强度及放射人员工龄、个人累积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 染色体畸变、微核测定采用常规的静脉微量全血培养法。结果 放射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在不同性别、工种、工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放射防护工作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马永志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43-2144
目的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接触者的细胞遗传学效应。方法抽取静脉血进行常规培养和制片。结果接触组不同工种染色体畸变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不同工龄的染色体畸变率较上岗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微核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放射人员细胞遗传学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效应。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率测定,可以作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和评价慢性小剂量受照人员远期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射线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与剂量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射线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与剂量关系的初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新港西路165号,510310)郑巧玲李来玉张杏坤陈润涛梁丽燕黄建勋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是评价职业受照者群体辐射效应的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细胞遗传学指标[1]。微核检测的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在急...  相似文献   

16.
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是细胞遗传学方法之一,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率有密切关系,此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靠的特点。淋巴细胞微核作为对放射工作者所受辐射损伤的评价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指标。为评价我市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损伤情况,进一步搞好健康监护工作,我们对430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微核检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广西河池市290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河池市放射工作人员低剂量率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全血培养法,以放射组与对照组做对比,取静脉血约0.3~0.5m l于无菌条件下接种无血清培养液中,于培养箱内培养,72h后收获细胞,低渗液处理、固定液固定、常规制片,G iem sa染色。然后进行阅片和计数。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高于对照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者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放射源工业与应用、X射线放射诊断、工业X射线探伤;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除15~25 a之间的工龄组外),平均微核率和平均细胞微核率均呈上升趋势;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细胞率高低与性别无关。结论 加强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8.
日照市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措施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指标变化,了解放射防护措施和质量控制的实施效果,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放射人员就业前后参加培训班;监测改造的医用诊断X线机,动态观察工作人员外周血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 随着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剂量下降其外周血中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逐渐下降。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中染色体的畸变率和微核率与接触放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扬州市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方法 对扬州市648例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368例未明显接触放射源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检测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结果 放射人员与对照人群相比,其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不同工龄及工种间染色体和微核的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防护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20.
白红英 《职业与健康》2007,23(12):994-995
目的探索职业性慢性小剂量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莱芜市485名放射工作人员和88名非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检测。结果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为0.39%,微核率为0.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