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厦门海港口岸鼠密度及种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15年来厦门港对“无鼠害港”成果的巩固情况。[方法]于2000年5月对厦门岛内厦门港码头、港区进行了1次鼠密度的调查。[结果]捕获鼠类87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种3属5种,鼠类种群有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小家鼠、臭鼩鼱,其中臭鼩鼱为优势鼠种。鼠密度:笼日法为7.72%,夹日法为2.09%;粉迹法为6.34%;鼠证法为5.00%。[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厦门港区鼠密度较1985年创建“无鼠害港”时有所回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鼠密度,以巩固“无鼠害港”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营口鲅鱼圈港在灭鼠中以抗凝血剂敌鼠钠盐为主要基饵配制多种剂型,实施药物和治理环境以及防鼠工程建设等综合措施控制鼠害,取得良好效果,使港区鼠密度大幅度下降。经粉迹法调查,室内鼠密度由灭前的17%降至2.24%。经夹夜法调查,室外鼠密度由灭前的3.5%~5%降至0.25%。港区鼠密度一直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无鼠害港”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3.
1985年10月19日,中央两部一委组织专家对厦门港进行了鉴定,鼠密度夹夜法及粉迹法分别为0.095%、1.40%,鼠洞为2.60%,被授予第八个“无鼠害港”称号。两年来,为巩固和发展灭鼠成果,厦门港和厦门卫生检疫所共同制订了《厦门港巩固和开创文明卫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展部队家属区鼠害调查与防治,检测鼠体表寄生虫及病原体,防止鼠媒疾病的传播。方法采用鼠迹法和夹夜法调查家属区鼠害,开展综合防治灭鼠工作,检视体表寄生虫,采用常规PCR方法检测鼠脏器中立克次体、巴尔通体、无形体、土拉弗朗西斯菌、贝氏柯克斯体、巴贝西原虫、恙虫病东方体等7种病原体。结果夹夜法调查部队家属区共捕鼠11只,经鉴定全部为褐家鼠,鼠密度为2.56%。综合防治后鼠密度明显降低,夹夜法监测鼠杀灭率为100%。采集鼠体表寄生虫3只,均为格氏血厉螨。鼠脏器检测立克次体、无形体、巴贝西原虫阳性。结论该区域有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等媒介传播疾病的可能,通过采取环境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部队家属区鼠密度,减少了鼠及其携带病原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湛江港创无鼠害港鉴定工作,由中央爱卫会、交通部、卫生部及有关部门专业科技人员组成了无鼠害港鉴定委员会,于1983年12月11日至12日,对湛江港进行了鼠情调查,在认真听取汇报,审查有关资料和进行现场调查后,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湛江港自一九八二年八月开创无鼠害港活动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灭鼠6604只,鼠密度由过去的7.14%下降到0.056%,基本上控制了鼠害,已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办法》中规定的基本无鼠标准。湛江港在学习大连港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泰州口岸的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指导制定有效的长期的鼠类防制措施。方法 于2001年5月1日起采用夹日法对泰州港高港港区和杨湾港区进行鼠情调查。结果 经过一年的调查,共捕啮齿动物131只,经过鉴定啮齿动物种群构成有2目2科4属4种,其中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62.6%。9月份鼠密度最高为2.3%。12月份最低为0.4%。全年平均鼠密度为1.2%。结论 做好口岸本底调查工作,在鼠类繁殖高峰期前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可降低口岸的鼠密度。  相似文献   

7.
南京新生圩港区鼠类本底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摸清新生圩港鼠类本底情况。[方法] 对该港鼠类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 发现新生圩港鼠类为3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全年平均鼠密度0.4l%,低于无鼠害港的标准(1.0%)。[结论] 建议进一步做好防制工作,并向有关部门申请“无鼠害”港验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驻济南部队营区鼠密度状况,考核灭鼠效果。方法采用饱和投毒法,0.005%溴敌隆小麦毒饵连续投毒4~5 d,粉迹法测定鼠密度确定营区鼠情和灭鼠效果。结果调查21个单位不同场所营区鼠密度,阳性房间率为2.5%,粉迹法阳性率为6.2%,有18个单位灭鼠前鼠密度超过国家除"四害"灭鼠标准。营区内以招待所(12.0%)密度最高,其次是食堂、伙房(9.2%),仓库、车库(8.4%)和围墙四周(8.2%)。通过0.005%溴敌隆大面积灭鼠,对10个灭鼠单位灭效考核发现,5个单位的灭鼠率达到100%,3个单位的灭鼠率在90%以上。结论通过多年灭鼠工作,济南部队营区鼠密度能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灭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部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情况和危害程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该病发生.方法:在各调查点捕鼠,调查鼠密度,鉴定鼠种;捕获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抗原;收集调查部队1990~2000年HFRS的发病情况.结果:某部1990~2000年共发生HFRS 69例,平均年发病率为69.69/10万,呈单峰型,以春季多发,以18-35岁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从事警卫巡逻、仓库保管、修理、野外测量四种工作的人发病较多;部队驻地鼠带毒率为6.28%,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HFRS地鼠肾(Ⅱ型)灭活疫苗的一年保护率为100%.结论:该部队须加强HFRS的防治,应扩大疫苗注射范围,加强防鼠、灭鼠工作力度,并对鼠情和鼠带毒率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湛江港在创“无鼠害港”中,发现进口粮仓鼠种多,鼠密度高。曾采用鼠夹捕打、翻堆捕捉、磷化铝堵洞和毒饵毒鼠办法,消灭了大量老鼠。杀灭效果很好,鼠密度用夹日法,由灭鼠前的24.66%下降为17.02%。但由于粮仓二十四小时连续作业,在仓内不能采取一般方法和投放毒饵灭鼠。小家鼠在货包间匿藏,又难以消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粮仓内,采用毒鼠箱投毒灭鼠,对消灭粮仓内的鼠类,尤其是小家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交通部、海军后勤部卫生部及民航总局,最近组成无鼠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对海口机场、八所港、三亚港及驻岛海口秀英军港进行“无鼠害”考核鉴定,结果均达到无鼠害标准。其鼠密度(夹夜法)从开创无鼠害活动前的4.95~13%,降至0~  相似文献   

12.
湛江港于1932年创“无鼠害港”,1984年1月24日通过中央受卫会、卫生部和交通部验收授予湛江港“无鼠害港”称号。鼠密度由灭鼠前的17.14%下降到0.06%.在十年巩固灭鼠成果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周而复始的运动。不断提高灭鼠质量,经多次的抽查和考核,鼠密度均控制在0.50%以下.本文还就各作业区的地理环境、生态特点及鼠种群演替进行了客观分析,为长期巩固灭鼠成果,改进灭鼠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镇江开放口岸鼠种和鼠密度情况,指导口岸鼠类的控制,防止传染病的传入或传出。方法镇江开放口岸有大港、谏壁、高资和扬中4个区域,每个区域选码头、草灌、仓库和生活4种不同环境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8年共回收有效鼠夹2 5 4 6 6只,捕获鼠形动物1 9 7只,密度为0.7 7%,经鉴定鼠形动物属3目3科5属7种。8年中2 0 0 2年鼠密度最高为1.4 7%,2 0 0 9年最低为0.3 2%。不同年份鼠密度有显著性差异(2=5 8.3 6,P<0.0 1),不同环境中鼠种构成有显著性差异(2=51.52,P<0.01),鼠密度与监测年份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57,P<0.01),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鼠密度调查,掌握了镇江市开放口岸不同环境鼠的种群和密度情况,镇江市开放口岸有外来鼠种的入侵。指导今后灭鼠活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鼠疫流行呈活跃状态下 ,为防止该病在我县发生 ,于 2 0 0 0年 1~ 12月进行了调查。1 材料和方法每月下旬 2 0~ 30日在历史疫区屏都镇八一、八二、八三及下吾村 ,按砖混、土木、猪圈等结构分层抽样法布放鼠笼 ,10 0笼 /d ,连放 3d。分类鉴定鼠种 ,计算鼠密度。解剖鼠体鉴别孕鼠情况。同时将 2 0只活鼠放入密闭的玻璃缸中 ,经乙醚麻醉后检蚤 ,放入 75 %酒精小瓶中 ,分类鉴定 ,计算蚤指数。2 结果与讨论2 .1 鼠种构成及密度 调查发现家栖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 3种 ,构成比分别为 5 1.74%、38.31%、9.95 %。雌雄比为 116∶1…  相似文献   

15.
驻京部队某部1986年冬季参加了北京市创建无鼠害城市活动,11月21日按全市统一规定,采用杀鼠迷10天5次饱和投饵法突击灭鼠后,某部营区鼠密度由原来的30.53%降至0.20%。为巩同灭鼠成果,嗣后又在室外修建毒鼠站650处,室内布放毒饵盒1,000个,进行常年灭鼠,使监测的鼠密度一直保持在2%以下,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无鼠害单位”标准。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湛江港是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商港,全港分一、二、三区,面积约190公顷,环境复杂,有不同程度的鼠害,开创无鼠害港,对于促进生产,保护职工健康,关系重大。一、鼠害基本情况调查这是部署灭鼠规划的基础,在开展灭鼠之前的我们用夹日法在不同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湛江港有鼠类五种和一种食虫目的臭鼱鼩。鼠密度家鼠最高为9.1%,野鼠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0. 005%溴敌隆毒饵对家栖鼠类的杀灭效果。方法在投药前采用粉迹法调查鼠密度,投放溴敌隆毒饵第21天后,在试验区采用粉迹法进行灭后鼠密度调查。根据灭前、灭后鼠密度,计算出该次试验的灭鼠效果。结果试验区粉迹法灭前鼠密度为28. 23%,灭后平均鼠密度为0. 79%,总体灭鼠率为97. 20%。在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对外公寓的鼠密度分别从灭前的48. 94%、21. 30%、28. 95%下降到灭后的0,密度下降率为100%,对外餐厅的灭鼠率为81. 98%。结论采用第二代抗凝血剂溴敌隆配制毒饵,可有效地控制鼠害,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和掌握镇江口岸鼠种和鼠密度情况,指导口岸鼠类控制,防止传染病的传人或传出。方法 镇江口岸有大港、谏壁、高资3个区域,每个区域选码头、草灌、仓库和生活区4种不同生境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3年共收回有效鼠夹10814夹,捕获鼠形动物133只,密度为1.23%,经鉴定隶属2目3科5属6种。3年间鼠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1);但3个不同区域中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P〈0.005)。结论 通过鼠密度调查,可在今后灭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顺德港客运口岸鼠类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情况及其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为制定有效灭鼠措施和建立鼠类地理分布和信息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和粘鼠板法,于2014年5月—2015年4月连续调查和监测鼠密度,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8只,经分类鉴定隶属2目2科2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鼠类种群构成的55.26%,其次为臭鼩鼱,占44.74%。本底调查和监测以垃圾存放点的鼠捕获率为最高,分别为44%和59%。本底调查平均鼠密度为0.18%,监测平均鼠密度为0.41%,鼠密度高峰出现在5月。病原体检出阳性数为4,阳性率为7.55%,且餐饮单位生境的病原体检出率最高,为22.22%。结论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法加强对口岸鼠类栖息繁殖地区的专项治理,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防城港灭鼠达标五年后鼠密度及种群组成的调查结果。防城港1988年3月灭鼠达标,1993年3月调查:鼠密度夹夜法17.34%、粉迹法90.26%。已恢复到达标前的密度(t=0.73 P>0.05);褐家鼠、小家鼠是该港的优势鼠种,与灭鼠达标前相同。作者就该港今后鼠防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