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究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DD)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最佳药物治疗并接受DD指导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既往研究中接受常规CRT心衰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术后CRT影像资料获取:二维影像上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位时心脏横径(L),分别在正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时测得DD并取最大值,计算DD/L;记录左前斜40°、右前斜30°投影下左心室和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参照《心血管系统疗效评价指标》和meta分析疗效评价标准,CRT临床效果分为显效应答、有效应答和无应答。分析两组患者随访期因心衰再入院次数、全因病死例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CRT应答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94.1% 对89.3%,P=0.721),CRT显效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9.4%对9.3%,P=0.007)。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随访期因心衰再入院次数分别为2次、13 次,全因病死例数分别为0例、5例。观察组DD、DD/L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左心室电极位于基底部位比例高于对照组(70.0%对18.0%,P<0.05),位于前外侧壁比例也高于对照组(46.7%对19.7%,P=0.007)。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右心室时,左心室电极位于前外侧壁和基底部可获得较高的DD、DD/L;右心室室间隔中部起搏右心室时,左心室电极位于后外侧壁与较高的DD相关。结论 DD指导CRT安全性高,可提高CRT总体应答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W-TDI在评价血压正常及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DM)24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DMHT)22例及正常对照组(NC) 30例,应用常规二维超声和PW-TDI技术分别对以上3组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测值在DM和DMHT组间及与NC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左室Ea、Aa、Ea/Aa、Sa、IVV、IVA在DM和DMHT组与N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a、Ea/Aa、Sa、IVV、IVA在DM和DMHT组间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E/Ea及Tei指数在DM和DMHT组间及与N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心室Ea、Aa、Ea/Aa、E/Ea、IVA及Tei指数在DM和DMHT组与N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Ea及Tei指数在DM和DMHT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VA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及IVV在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IVA与Ea/Aa呈正相关(r=0.31,P<0.01),与RVE/Ea呈负相关(r=-0.44,P<0.05),与RVTei指数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PW-TDI技术可以早期无创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变,并能早期反映出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减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人工耳蜗术后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的形态及位置进行评估,探讨电极角度植入深度的影响因素、电极-蜗轴距离与临床调机参数听反应阈值的相关性。方法:29例(共33耳)行MED-EL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于术后一周内行MSCT高分辨率扫描,观察电极对数目、植入圈数及位置;测量电极角度植入深度及线性植入深度、耳蜗底转直径及底转周长、电极-蜗轴间距离。记录术后每例患者人工耳蜗开机时听反应阈值。结果:所纳入的33耳植入电极数目均为12对,植入圈数1.0~2.5。电极角度植入深度在植入耳侧(左、右)和不同年龄(≤3y、>3y)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角度植入深度略大于男性组(t=2.516,P=0.018);角度植入深度与线性植入深度(LID)呈正相关(R2=0.328,P=0.001);电极角度植入深度与耳蜗底转直径及底转周长呈负相关(R2=0.437,P<0.001;R2=0.170,P=0.017)。电极-蜗轴间距离与听反应阈值THR呈正相关(R2=0.013,P=0.026)。角度植入深度(Y)与线性植入深度(X1)、耳蜗底转直径(X2)所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725.863+20.317X1-67.537X2(P<0.001)。结论:HR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是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耳蜗大小及线性植入深度对术后电极角度植入深度有一定的预估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左心室电极导线(LVL)起搏部位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早期因扩张型心肌病(DCM)行CRT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心室电极起搏的部位将患者分为心尖部组(n=15)和非心尖部组(n=67)。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LVEDD、QRS时限及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非心尖部组LVEF及LVEDD较术前及心尖部组均明显改善(P<0.05);心尖部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LVEF、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尖部组术后QRS时限较术前明显缩窄,NYHA分级改善明显(P<0.05),与心尖部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尖部组术后QRS时限、NYHA分级与术前比较,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室电极导线起搏非心尖部较心尖部CRT疗效更佳,应尽量避免左室心尖部起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注入空气后CT扫描对判断肝脏位置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06至2022-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行气腹术后CT扫描患者36例,观察不同体位肝脏位置变化,测量肝脏在不同体位其边缘与腹壁间的距离。结果 36例行气腹造影术后,肝脏位置变化显示清晰,仰卧位: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前腹壁平均距离(4.95±1.28)cm,无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前腹壁平均距离(4.64±1.11)cm,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4,P=0.456)。左斜位: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右前腹壁平均距离(5.62±1.05)cm,无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右前腹壁平均距离(5.44±0.53)c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9,P=0.547)。右斜位: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左前腹壁平均距离(5.62±1.50)cm,无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左前腹壁平均距离(4.95±0.80)c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8,P=0.124)。俯卧位:肠粘连组肝脏后缘距离后腹壁平均距离(4.18±0.89)cm,无肠粘连组肝脏后缘距离后腹壁平均距离(4.03±1.28)cm,两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时,针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患者术中42个圆形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每个ROI对应的无植入针、有植入针拔针芯、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的CT值和CT值噪声标准差(SD).得到3组CT值、SD,其中无植入针组为A组、有植入针拔针芯组为B组、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组为C组,以A组数据为基准,分别计算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SD的差值百分比.结果 A、B、C3组CT值的平均数分别为(17.09±39.40)、(106.86±52.28)、(120.05±73.47)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0.19,P<0.05);A、B、C3组SD的平均数分别为(41.42±38.71)、(106.86±52.28)、(239.88±112.08) 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5.26,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的差值百分比分别为(121.34±160.35)%、(438.00±44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SD差值百分比分别为(251.53±240.25)%、(785.67±766.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6,P<0.05).结论 CT成像参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粒子植入针明显影响图像质量,拔出一定距离的针芯可明显减少该影响,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粒子的准确布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代谢标志物N端骨钙素(N-MID)、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在肿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4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骨显像结果分为无骨转移组26例(0级)、骨转移组58例(1,2,3和4级分别17,12,16和13例),测定血清N-MID、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D)、降钙素(CT)、Ca水平.结果 骨转移组β-CTx水平的中位数为0.42 μg/L,较无骨转移组(0.27 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784,P<0.05);2组N-MID、25-OH-D、CT和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骨显像所示转移灶级别增加,β-CTx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0.24 4-0.17),(0.31 4-0.11),(0.56 4-0.19),(0.81 4-0.13)和(1.10 4-0.22)μg/L,除0和1级、1和2级外,其他各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1=1.602,F1,2=3.890,P均>0.05;F0,2=5.429,F0,3=9.625,F0,4=16.413,F1,3=8.796,F1,4=13.687,F2,3=4.167,F2,4=9.124,F3,4=5.128,P均<0.05);N-MID水平有逐渐上升趋势,但各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OH-D、CT和Ca水平在各级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B-CTx水平对骨转移的诊断和监测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尚需作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在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中评估肝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7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肝病患者98例,根据有无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n=45)、非肝硬化组(n=53),所有患者均行肝脏MR动态增强检查,测量并比较组间及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间肝脏相对强化率(RE)、增强20min肝脏-脾脏信号强度比率(L/S)、肝脏、竖脊肌信号强度比增加百分率(IS_(L-M)%)以及肝脏、脾脏信号强度比增加程度(IS_(L-S)%)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组患者的RE指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L/S、IS_(L-M)、IS_(L-S)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间RE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间L/S、IS_(L-M)、IS_(L-S)指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E与肝功能分级无明显相关性(r=0.193,P0.05),L/S、IS_(L-M)、IS_(L-S)与间Child-Pugh分级肝功能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705、-0.659、-0.719,P均0.05)。结论 Gd-EOB-DTPA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可以通过肝脏信号强度对肝功能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全方位M型(free angle motion mode,FAM)超声测量左心室Tei指数及等容收缩指数(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射血时间,ICT/ET)、等容舒张指数(心室等容舒张时间/射血时间,IRT/ET)等相关参数,评价早期酒精性心肌损害左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45例不饮酒健康男性作为A组(正常对照组);另收集91例饮酒者分为3组:B组36例,每日饮白酒80~150g或啤酒1 000~1 500mL,每周3~5d,饮酒史10年;C组30例,饮酒史10年,其他条件同B组;D组25例,每日饮白酒≥150g或啤酒≥2 000mL,每周3~5d,饮酒史10年,饮酒量符合酒精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对4组行常规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比值(E/A)及FAM参数,获得左室Tei指数及ICT/ET、IRT/ET等相关参数。结果:各常规超声参数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LVDd、LVDs、IVSTd、LVPWTd、LVEF与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E/A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组各常规超声参数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ei指数在A组及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D组与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D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B组间ICT/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C、D组ICT/ET、IRT/ET值均大于A、B组(P均0.05),同时D组ICT/ET、IRT/ET值亦大于C组(P均0.05)。结论:应用FAM技术测量左室Tei指数并结合ICT/ET、IRT/ET等相关参数可作为全面评价早期酒精性心肌损害左室功能变化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速度矢量成像(X-Strain)技术评价不同程度肺高压(PH)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PH患者(sPAP≥40mmHg,1mmHg=0.133KPa),根据肺动脉收缩压(sPAP)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PH组及中重度PH组,同期选取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获得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右心室横径(RVD)、右心房横径(RAD)、收缩末期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右心室室壁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应变率(LSR),将各参数行组间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中重度PH组RVAW、RVED、RAD、MPA较对照组及轻度PH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及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较对照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较轻度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R较对照组及轻度PH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仅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心尖段LSR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右室壁基底段、中间段LSR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患者右心室室壁各节段收缩功能依照PH分级有不同程度的损害,X-Strain技术可定量评价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在整体右心室功能出现改变之前敏感反映右心室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正常志愿者的上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探讨CO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气管指数(TI)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COPD患者和5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检查.按照COPD GOLD分期将COPD患者分为Ⅰ~Ⅳ级,根据COPD高危因素(吸烟>10包年)将健康志愿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测量主动脉弓上缘1 cm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的前后径(APD)和横径(TRD),并计算TI(TI=TRD/APD).分析CO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同时评估TI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和对照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和对照组在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在主动脉弓上缘1 cm水平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COPD组和对照组的右主支气管TI分别与FEV1(r=0.345,P=0.000),与FVC(r=0.277,P=0.002),与FEV1/FVC(r=0.339,P=0.000)有一定的相关性.左主支气管TI与FEV1 (r=0.233,P=0.008)、FVC(r=0.184,P=0.039)、FEV1/FVC(r=0.218,P=0.014)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主动脉弓上缘1 cm水平TI与FEV1、FVC、FEV1/FVC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OPD各级主支气管TI、左主支气管TI、右主支气管TI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主支气管TI,左、右主支气管T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组左、右主支气管T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COPD左、右主支气管的TI值与肺功能参数(FEV1、FVC、FEV1/FV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TI可作为评价COPD肺功能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照分析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与先天性巨结肠(HD)的钡灌肠(BE)表现,以提高对HAD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HAD(HAD组为研究组)的BE表现,并与22例HD(HD组为对照组)的BE表现进行对照,分析两组间痉挛段、移行段出现概率、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之间肠壁夹角、24h后钡剂残留位置及概率的差异。结果:HAD组与HD组间移行段出现概率、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之间肠壁夹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0);而痉挛段出现概率、24h后钡剂残留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185)。结论:HAD与HD的BE表现类似;移行段较少出现、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之间肠壁夹角较大,可能有助于HAD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WBC减少患者131I治疗后WBC的变化及其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57例临床确诊格雷夫斯甲亢并行131I治疗的患者,其中并发WBC减少者119例(WBC减少组),WBC正常者138例(WBC正常组).2组间年龄、甲状腺质量、24 h摄131I率、服131I剂量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t<0.972,均P>0.05).WBC减少组为在131I治疗前WBC连续2次<4.0×109/L,而正常组WBC在正常范围.测定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WBC,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同时用临床治愈、好转、无效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评价131I治疗效果.用SPSS 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数据.结果 ZWBC减少组治疗前、治疗后1、3、6及12个月WBC分别为(3.49 ±0.43)×109/L、(4.06 ±0.98)×109/L、(4.20±1.04)×109/L、(4.37±0.93)×109/L和(4.88±1.20)×109/L;WBC正常组分别为(5.70±1.08)×109/L、(5.50±1.14) ×l09/L、(5.74 ±0.99)×109/L、(5.95±1.14)×109/L和(6.07±1.17)×109/L.正常组WBC计数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2,P>0.05),而减少组WBC计数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16,P<0.05).WBC减少组131I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中性粒细胞治疗前(1.59±0.46)×109/L,而治疗后1、3、6和12个月呈上升趋势(F=40.583,t=1.468~11.264,均P<0.05);而血小板治疗后6和12个月分别为(187.80±36.03)×109/L和(206.88±26.04)×109/L,高于治疗前(F=9.735,t =2.604和4.892,均P<0.05).WBC正常组淋巴细胞除治疗后1个月[(1.79±0.37)×109/L]低于治疗前[(1.99±0.63)×109/L,F=12.868,t=3.284,均P<0.05)]外,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效判断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39,P>0.05).结论 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合并WBC减少患者,与WBC正常组疗效相似,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WBC可恢复到正常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智能精确胸部解剖定位CT检查用于筛查发热门诊时,相对常规胸部CT是否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低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我院发热门诊227例行胸部CT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图像资料。其中,8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动胸部定位扫描,为手动组(A组); 147例患者采用全智能精确胸部解剖定位扫描,随机分为半自动组(B组) 83例和全自动组(C组) 64例。比较各组检查流程的不同。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并观察图像是否符合临床诊断要求。测量扫描视野(FOV)边缘距离肺组织上、下、左、右的最短径(L上、L下、L左、L右)。记录剂量报表中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扫描长度(Ls)和有效剂量(E)值。测量乳头平面前后径(AP)和左右径(LR),计算有效直径(ED)和转换因子(fsize),并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和体型特异性有效剂量(ESSDE)值。比较患者L上、L下、L左、L右、Ls、E、ED、fsize、ESSDE的组间差异。结果 B组和C组检查流程实现医患零接触。A、B和C三组患者年龄、性别、BMI、ED和fsiz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扫描要求符合率均为100%。从A组至C组,L上、L左、L右、Ls、E和ESSDE均呈逐渐减小趋势(P 0. 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L上、E和ESSDE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L左、L右和Ls仅在A组与另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全智能精确胸部解剖定位CT在筛查发热门诊可能特殊感染患者时,避免了医患接触,并且胸部解剖定位更精确,辐射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丘脑的代谢变化特点,了解其与认知障碍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34例CSVD患者和26例志愿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通过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两侧丘脑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磷酸肌酸(Cr)的含量进行检测,记录NAA/Cr、Cho/Cr比值.比较2组间两侧丘脑NAA/Cr、Cho/Cr比值的差异,并对CSVD组内两侧丘脑NAA/Cr、Cho/Cr比值与MoCA总评分及各子项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CSVD组MoCA总评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记忆、注意力、语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SVD组两侧丘脑NAA/Cr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左侧1.57±0.18、1.68±0.17、t=2.46、P=0.02;右侧1.66±0.21、1.78±0.19、t=2.23、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侧丘脑Cho/Cr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③CSVD组内,两侧丘脑NAA/Cr比值与MoCA总评分(左r=0.83,右r=0.79, P<0.05)、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左r=0.65,右r=0.46,P<0.05)、记忆(左r=0.59,右r=0.50, P<0.05)、注意力(左r=0.42,右r=0.52,P<0.05)、语言(左r=0.52,右r=0.41,P<0.05)、抽象(左r=0.47,右r=0.40,P<0.05)、定向力(左r=0.48,右r=0.42,P<0.05)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Cho/Cr比值与MoCA总评分及各子项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SVD患者丘脑存在神经元损伤或功能降低,这种代谢异常可能与患者广泛的认知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131I及131I联合保肝药物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120例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应用131I+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131I治疗.所有患者采用个体化剂量口服131I治疗,并于131I治疗后1、3和6个月复查FT3、FT4、TSH、ALT、AST及总胆红素(TBIL),观察患者Graves甲亢及肝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TSH水平;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ALT、AST水平,重氮盐法检测血清TBIL水平.计算并比较2种方法治疗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2组患者131 I治疗后1、3和6个月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分别为:治疗组FT3≤(17.13±5.22)pmol/L、FT4≤(51.26±20.60)pmol/L、TSH≥(0.11±0.09) mU/L;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为≤(17.41±5.18) pmol/L、≤(50.60±20.45) pmol/L、≥(0.12±0.09) mU/L(t=5.1843~14.8564,P均<0.01),而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78 ~0.3902,P均>0.05).治疗组服131I后1、3、6个月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080~13.8795,P均<0.01).对照组服131I后1个月患者肝功能指标开始降低,但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62~1.9700,P均>0.05);3个月和6个月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0144~10.5171,P均<0.01).131I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Graves甲亢的治愈率分别80.0%( 48/60)和78.3% (47/60),有效率为98.3%( 59/60)和95.0%( 57/60),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505和1.0344,P均>0.05);2组患者肝损害恢复正常率分别为88.3%( 53/60)和65.0%( 39/60),有效率为96.7%( 58/60)和88.3% (5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1304和8.1067,P均<0.05).结论 131I治疗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疗效良好,联合应用保肝药物可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结构的测量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33例,以正常妊娠孕妇胎儿119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后处理获得M型图像,比较两组胎儿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心室缩短分数、心室壁和室间隔收缩和舒张末期厚度。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与正常妊娠胎儿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2392、2278、2344、2218,P>0.05);左、右心室壁收缩和舒张末期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2103、2142.5、2041.5、2113.5,P>0.05);室间隔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2183、2336,P>0.05);左、右心室缩短分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W=2218.5、2071,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良好,胎儿的心脏结构和收缩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王克扬  贺文  赵丽琴   《放射学实践》2012,27(8):875-879
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探讨肝硬化(LC)门脉高压症(PH)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临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对183例LC患者行CT检查,其中并发PVT者109例,无血栓者74例,应用MIP、MPR、CPR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构和侧支循环,测量血栓范围和狭窄程度。分别比较PVT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CP)分级亚组间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脉系统血管宽度、侧支循环、脾脏大小的差异,分析PVT组各影像特征之间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PVT组与对照组间的血清总胆红素、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脾面积、脾/胃-肾分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P=0.005;t=3.576、P<0.001;t=0.780、P=0.043;t=3.491、P=0.001;χ2=5.350、P=0.021),PVT组平均值均较高,且在CP的B和/或C级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腹壁静脉曲张在各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PVT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肠壁水肿有一定的相关性(r=0.227,P=0.018);脾静脉与胃左静脉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371,P<0.001)。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与门脉高压症病情密切相关,可能为促进肝硬化临床病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6):509-509
本刊2018年第4期《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右心室电极位置间距离与临床效果分析》一文,系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60047、81660359)支持,特予补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探讨肝硬化(LC)门脉高压症(PH)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临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对183例LC患者行CT检查,其中并发PVT者109例,无血栓者74例,应用MIP、MPR、CPR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构和侧支循环,测量血栓范围和狭窄程度.分别比较PVT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CP)分级亚组间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脉系统血管宽度、侧支循环、脾脏大小的差异,分析PVT组各影像特之间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PVT组与对照组间的血清总胆红素、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脾面积、脾/胃-肾分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P=0.005;t=3.576、P<0.001;t=0.780、P=0.043;t=3.491、P=0.001;χ2= 5.350、P=0.021),PVT组平均值均较高,且在CP的B和/或C级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腹壁静脉曲张在各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PVT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肠壁水肿有一定的相关性(r=0.227,P=0.018);脾静脉与胃左静脉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371,P<0.001).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与门脉高压症病情密切相关,可能为促进肝硬化临床病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