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相关性。方法对153例MS患者和153例体格检查的健康人进行PWV检测,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MS组动脉弹性指标PWV平均值(11.3±2.85)显著高于对照组(9.6±3.28,P0.05);MS组血压、脉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WV升高是M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对MS高危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8 884名体检者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的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5.89%,其中男性和中年组患病率较高(P<0.01);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是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结论深圳市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总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医务人员应及早对该人群进行干预,以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健康体检人群的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脂、血糖及脂肪肝的关系,为其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的患病率。方法对2014年3月~4月来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882例女性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升高、脂肪肝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超重肥胖组的血压、血脂及空腹血糖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血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升高及脂肪肝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超重肥胖者BMI降至正常范围,对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升高、脂肪肝等的发生及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代谢综合征对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分别计算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血压等指标。据代谢综合征有与无分为两组,分析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脂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1)。代谢综合征组积分值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23),多支病变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08 7)。结论:代谢综合征加重冠心病冠脉病变进展,尤其是多支血管受累明显。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年龄(68.1±6.3)岁]冠心病诊断当年、前一年、前二年及前三年的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与300例老年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年龄(68.2±8.3)岁]相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上无明显差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组各年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甘油三酯(TG)诊断当年及前一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后者。冠心病组MS的发生率(诊断当年为22.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1.22%)及(1.7%)低HDL-C的发生率均非常低。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常伴多种严重代谢异常,重点加强对高血压及血脂的控制,可望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44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配法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所有患者随访到2015年7月,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质量指数水平分别为(5.91±3.42)mmol/L、(6.14±0.98)%、(3.75±1.35)mmol/L、(2.01±0.54)mmol/L、(24.9±2.7)kg/m2,与护理前的(6.87±4.25)mmol/L、(7.27±1.36)%、(4.55±1.41)mmol/L、(2.65±0.89)mmol/L、(26.9±3.8)kg/m2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6例,对照组发生13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心脑血管死亡2例,对照组心脑血管死亡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减少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性康复训练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连续跟踪随访,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活习惯干预、饮食指导和晚饭后散步运动,30例干预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及腹围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腹围均显著改善(P 0. 05)。结论针对性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状况,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莉  褚璇 《临床荟萃》2021,36(7):616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52例,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n=26)与观察组(n=26)。对照组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糖代谢指标、胰岛功能指标、体重指数、腰围、血压及血脂代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改善肥胖状态,调控血压和血脂代谢,同时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驻川部队离退休干部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现状,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进行健康体检的驻川部队离退休干部血尿酸、血脂、血糖、血压、体质量等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际检测人数为2 785例,其中男性2 582例,占92.7%;女性203例,占7.3%。HUA及MS的患病率分别为25.9%、28.5%;高尿酸血症组的体质量指数(BM I)、血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尿酸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离退休干部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与BM I、血压、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血脂、血压异常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方法及疾病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目标管理,建立患者目标管理档案,制定饮食、运动计划,血糖监测方案、频率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控制目标。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糖监测频率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管理可有效 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有效控制各项指标达标,显著提高糖尿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及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脑卒中组,其中脑梗死86例,脑出血32例)和67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hs-CRP水平,分析hs-CRP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卒中组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CRP值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年龄、体质指数、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值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hs-CRP与急性脑卒中患病显著相关;血压、空腹血糖与血脂是影响hs-CRP的主要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龄≥90岁的超高龄老人血镁水平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年龄≥90岁的超高龄老年患者的血镁水平,比较患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及非心脑血管病患者血镁水平,并分析不同血镁水平患者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情况。结果总血镁浓度为(0.839±0.144)mmol/L,不同年龄、性别组组间患者血镁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总发生率为60.7%,其中发生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分别为52.0%、39.3%、30.7%。除发生脑血管疾病患者血镁水平与未发生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P>0.05),发生心血管疾病者血镁水平低于未发生心血管疾病者、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血镁水平低于未发生心脑血管者,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低镁血症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正常血镁水平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要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90岁的超高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镁水平低于未罹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此,血镁可能参与年龄≥90岁的超高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血糖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糖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小时内测空腹血糖及CRP,将血糖值按死亡组与成活组进行比较;将CRP值分为大中面积脑梗死组(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及腔隙性脑梗死组进行比较,同时按死亡组与成活组进行比较。结果:血糖值比较,死亡组高于成活组(P〈0.01);CRP值比较,脑梗死与脑出血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脑出血组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提示血糖及CRP值高则预后不良。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早期血糖及CRP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在24 h内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05例,选9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NSE浓度,按SSS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出血量以入院时CT显示计。结果急性脑出血组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清NSE水平[少量出血(13.81±3.95)μg/L、中量出血(18.74±4.32)μg/L、大量出血(25.19±3.0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8.62±2.64)μg/L],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量成正比(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清NSE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926,P<0.05)。结论血清NSE能够反映神经组织的损害程度,可作为老年急性脑出血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脂质代谢和体重的影响。方法2003-2005年连续3年对深圳地区部分体检人群进行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餐后2h血糖(OGTT2hPG)、血压(BP)、血脂测定,计算体质指数(BMI),调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以及成分组合特点,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采取饮食、运动干预,观察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质代谢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连续3年调查,患者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从2003年的23.00%下降到2004年的20.57%,2005年为9.60%;血脂异常患病率从2003年的18.0%下降到2004年的13.1%。结论饮食、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体重、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脂质代谢和体重的影响。方法2003—2005年连续3年对深圳地区部分体检人群进行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餐后2h血糖(OGTT2hPG)、血压(BP)、血脂测定,计算体质指数(BMI),调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以及成分组合特点,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采取饮食、运动干预,观察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质代谢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连续3年调查,患者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从2003年的23.00%下降到2004年的20.57%,2005年为9.60%;血脂异常患病率从2003年的18.0%下降到2004年的13.1%。结论饮食、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体重、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脂盾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安徽省安庆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方法:2005—08/2006—02在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农村地区选择年龄在50~75周岁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37例。569人完成了4周随访。利用569人的基线资料,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结果:①安庆市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为7.7%。②其主要组分的检出率分别为:肥胖11.1%、高血糖9.5%、高三酰甘油10.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③经分层分析发现,随着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的增加,代谢综合征、高空腹血糖、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检出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安庆市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高血压人群中患有代谢综合征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3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病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38例和轻症急性胰腺炎组360例,分析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与Ranson评分、Balthazar CT分级等的相关性。再依据体质量指数将398例患者分为肥胖组88例,超体质量组140例,体质量正常组170例,比较3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入院时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P〈0.05);肥胖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高于体质量正常组与超体质量组(P〈0.05);Ranson评分≥3分、BalthazarCT分级为D或E级者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均高于Ranson评分〈3分者、Balthazar CT分级为A,B或C级者(P〈0.05);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与Ranson评分、Balthazar CT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老干部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干部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5年度我院所属医疗单位的老干部体检人群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压、体重、血糖、血脂等项目,并对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作出诊断和分析。结果:老干部体检共2 926例,其中908例患代谢综合征,占31.0%。与之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紊乱及超重/肥胖单病种患病比例分别为27.2%、45.6%、54.1%及49.1%。结论:本组资料提示,老年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Adiponectin is a serum protein secreted by adipocytes and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0.01% of total plasma protein. In healthy patient populations adiponectin can be found in concentrations of 7-12 mg/l. Unlike other adipocyte products, adiponectin correlates with decreased free fatty acid blood concentrations and reduced body mass index or body weight. Adiponectin protects from vascular diseases by inhibiting local proinflammatory signals, preventing preatherogenic plaque formation, and by impeding arterial wall thickening. Proinflammatory state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re nominator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 complex set of risk factors including vascular and metabolic insulin resistance with hyperglycemia,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 Over the past years, thiazolidinediones, like rosiglitazone or pioglitazone, became known as a therapeutic option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t is considered that insulin sensitizers exert their benefit through indirect induction of adiponectin expression. Clin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treatment with thiazolidinediones may increase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dependent from improvements in blood glucose control or parallel treatment with insulinotropic drug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diponectin may have a diagnostic value and can be used especially for monitoring treatment succes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data indicating that adiponectin may be the molecular link between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may serve as a biomarker for the metabolic syndr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