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乳糜样品对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分析.方法 以载脂蛋白B(ApoB)免疫透射比浊法为例,用两点终点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脂肪乳剂的不同浓度混合血清,观察其结果变化.结果 本次实验中当空白吸光度<0.1A,对测定结果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当空白吸光度>0.1A时,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高乳糜样品进行测定时,应对样品进行一定比例稀释,以消除脂浊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透射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对同一临床实验室采用透射比浊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结果偏差进行评估。方法按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EP9A文件,以散射比浊为比较方法,透射比浊为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及偏差评估,将测定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两分析系统之间的预期偏差进行评估。结果IgA、IgG两法各浓度值测定结果的预期偏差均可以接受;IgM浓度为1.0g/L时,两法测定结果的预期偏差不能接受,其余浓度值测定结果的预期偏差可以接受。结论在使用性能较好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的前提下,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和IgM的结果与散射比浊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全血糖化血红蛋白A1c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建立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全血中的糖化血红蛋白A1c.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并对其重复性、准确性、线性范围、相关性实验和干扰实验加以评价.结果高、低浓度的糖化血红蛋白A1c批内CV为3.2%和4.1%;批间CV为4.6%和5.8%,总CV分别为6.7%和4.6%.线性范围为2%~1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6.7%和102.4%.与微柱法测定结果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一定程度脂浊和黄疸对测定无明显干扰,抗坏血酸对测定无影响.结论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具有较好精密度和准确度,并且快速、灵敏和可靠,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4.
三种方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结果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克劳斯(vonClauss)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凝血酶原时间(PT)演算法(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结果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以上三种方法分别测定40例一般患者(Ⅰ组)、2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Ⅱ组)、20例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患者(Ⅲ组)的纤维蛋白原(Fib),并对高、中、低值Fib分别作批内、批间精密度及黄疸、溶血、脂血分析,结果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重复性实验中,vonClauss法精密度最高,免疫透射比浊法精密度良好。PT—Der法精密度高值较差,中、低值良好。Ⅰ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PT—Der法Fi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脂血PT-Der法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onClauss法测定Fib精密度高,与免疫透射比浊法均不受黄疸、脂血、溶血标本的影响。PT—Der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对高、低值Fib测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可用于手术前常规检查或健康人体检筛查。对高、低值标本最好采用vonClauss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的定标方式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补体结果的影响。方法使用OLYMPUS AU640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立德曼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采用不同的定标方法对40例血清的IgG,IgA,IgM,C3和C4进行测定。结果使用多标准POLYGONAL和SPLINE方法拟合定标曲线后测定结果表现良好的一致性,多点定标与单点定标测定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测定,应当根据仪器情况,选择适当的非线性曲线拟合方式建立标准工作曲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载脂蛋白 ( Apolipoprotein,apo) A1和 B测定中的一点标准以及多点标准进行评价。方法 :以免疫透射比浊法 ( Immunoturbidimetry)中的一点法及二点法测定低、中、高值样品共 1 0 0例 ,比较采用不同方法标准曲线所得结果的差异。结果 :使用不同试剂及方法测定 ,单一试剂的一点法与二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 ;国产试剂用一点法一点定标 ,一点法多点非线性定标、二点法多点线性定标 ,均与进口试剂有统计学差异 ;而单一试剂二点法多点非线性定标结果与进口试剂的测定接近一致。结论 :多点标准优于一点标准 ;在单一试剂测定中 ,二点法好于一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评价方案,客观地对近红外颗粒速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液中胱抑素C(CystatinC,Cys C)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利用IMMAGE800特定蛋白仪的近红外颗粒速率免疫透射比浊法(以下简称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方法进行精密度、线性、干扰试验及与AU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仪免疫透射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ys—C浓度的低值,高值两者分别为:批内CV为2.3%、2.09%;批间CV为3.31%、2.42%;日间CV为3.93%、2.48%:总CV为4.85%、2.85%日均值为0.891mg/dl、5.381mg/dl。样本在F—Bil干扰物试验中。浓度为0.11~1.13μmol/L,测定结果无干扰;在C—Bil干扰物试验中,浓度在0.12~1.16μmol/L,测定结果无干扰。在Hb干扰物试验中,浓度在0.4858~4.858g/L测定结果无干扰。在乳糜浊度干扰物试验中.浓度在155~1550度.测定结果无干扰。与AU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仪的免疫透射比浊法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Y=0.992X+0.186,γ=0.990,P〈0.01。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略低,两种方法的平均偏差为0.1720mg/L;多于95%的测定值落在0.1073mg/L到0.2367mg/L。结论建立在IMMAGE800特定蛋白仪上用国产免疫透射试剂的近红外颗粒免疫透射比浊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证明该方法的重复性、准确性是符合临床检测要求的。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颗粒速率免疫透射法测定血胱抑素C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评价方案,客观地对近红外颗粒速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液中胱抑素C(CystatinC,Cys C)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利用IMMAGE800特定蛋白仪的近红外颗粒速率免疫透射比浊法(以下简称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方法进行精密度、线性、干扰试验及与AU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仪免疫透射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ys—C浓度的低值,高值两者分别为:批内CV为2.3%、2.09%;批间CV为3.31%、2.42%;日间CV为3.93%、2.48%:总CV为4.85%、2.85%日均值为0.891mg/dl、5.381mg/dl。样本在F—Bil干扰物试验中。浓度为0.11~1.13μmol/L,测定结果无干扰;在C—Bil干扰物试验中,浓度在0.12~1.16μmol/L,测定结果无干扰。在Hb干扰物试验中,浓度在0.4858~4.858g/L测定结果无干扰。在乳糜浊度干扰物试验中.浓度在155~1550度.测定结果无干扰。与AU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仪的免疫透射比浊法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Y=0.992X+0.186,γ=0.990,P〈0.01。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略低,两种方法的平均偏差为0.1720mg/L;多于95%的测定值落在0.1073mg/L到0.2367mg/L。结论建立在IMMAGE800特定蛋白仪上用国产免疫透射试剂的近红外颗粒免疫透射比浊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证明该方法的重复性、准确性是符合临床检测要求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定蛋白开放检测系统在Beckman Coulter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钩状效应的监测方法。方法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测量范围及最大稀释倍数确认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RF样品的检测,比较不同浓度RF样品时间-吸光度反应曲线中特定时间段吸光度上升速率及绝对差值的差异,选择合适的钩状效应识别参数。结果确认RF分析测量范围为13.8~135.8U/mL,最大稀释倍数为10倍,剂量-反应曲线平衡点浓度为133.3U/mL;当RF抗原过量时,时间-吸光度反应曲线吸光度峰值出现在6min(13~15读点)前后,选择15读点减去11读点吸光度与25读点减去11读点吸光度的比值0.800 0作为抗原过量判断标准,并以15读点到0读点吸光度差值0.300 0作为低浓度样品的排除标准。结论 Beckman Coulter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可通过充分的性能确认及正确的参数设置,避免特定蛋白检测过程中由于钩状效应引起的结果偏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铁蛋白(FER)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评价方法,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FER的精密度、线性范围、比对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参考范围验证等进行评价。结果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FER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5.0%,精密度良好;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FER水平在10~1 000ng/mL,检测线性良好;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FER与化学发光法比较,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98 1),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率为96.02%~102.74%;当标本中BIL≤498.40μmol/L、TG≤9.90mmol/L、Hb≤500mg/dL时,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无干扰,参考范围验证通过。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法用于定量检测血清FER,精密度良好,线性范围广,结果准确,干扰因素小,操作简单,能直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1.
测定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lOO(APOB100)多采用单向扩散法和火箭免疫电泳法,近年来利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在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比浊测定,这些测定方法较繁琐.时间长,且影响因素多,不适应临床上大批量测定,我们根据免疫透射比浊法的原理,应用BPC-216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终点法测定APOAI和APOBl00.本法省时简便,结果准确,可同时检测大批标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的检测结果在不同方法间的可比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EP9-A3文件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倚评估,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40份标本的PCT水平,通过广义极端学生化偏差(ESD)法检验离群值点,选用最佳回归模型拟合回归方程,并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结果在散点图中未见异常值点,ESD法检验未发现离群值点;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5);在PCT的医学决定水平处(0.50、2.00、10.00ng/mL),试验方法和参比方法的偏倚均小于可接受标准。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PCT的偏倚可接受,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PCT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乳糜血标本对比色终点法、速率法以及透射比浊法三种常见类型生化检测方法所造成影响的差别。方法 选取外观正常的混合血清标本20份,每份分成A,B,C,D,E,F和G 7个1 ml血清的实验组与1个对照组,实验组从A~G依次加入脂肪乳液10,20,40,80,160,320 μl和640 μl配制成浊度呈递增式的模拟乳糜血清标本。各血清均进行以葡萄糖(Glu)、尿酸(UA)、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A1(apoA1)、β2微球蛋白(β2-MG)作为代表的比色终点法、速率法以及透射比浊法三种常见反应类型生化项目的检测,各实验组换算后结果与对照组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透射比浊法中三个生化项目所有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229.465,P值均<0.05)。比色终点法中除了Glu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5,P=0.068>0.05)外,其它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4213.884,P值均<0.05)。速率法中除了GGT实验组B,C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和5.006,P值均<0.05)外,其它可检测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21.619,P值均>0.05)。结论 三种常见类型生化检测方法中乳糜血标本对比色终点法和透射比浊法影响较大,对速率法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糜血样的脂浊程度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Hb)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分析,对乳糜血样采取血浆置换的方法,使血液分析仪能够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方法健康体检者75例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血浆置换等量的25μl,50μl,75μl脂肪乳,模拟不同程度的乳糜标本,观察脂肪乳对血液分析仪测定Hb的影响;临床输入脂肪乳住院患者乳糜血样70例,分别直接上机测定和低速离心后进行血浆置换后上机测定,观察血浆置换等量生理盐水的方法,消除乳糜因素对血液分析仪测定Hb的影响。结果本次实验中75例健康体检者加入不同量的脂肪乳后引起Hb假性增高,置换后增加比为3.77%、6.41%、1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脂肪乳含量的增加,对Hb的影响也增大。70例乳糜血样患者,低速离心进行血浆置换前后检测Hb,降低比例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测定乳糜血样血红蛋白假性增高,随着脂肪乳含量的增加对Hb的影响也增大,可用生理盐水置换等量血浆的方法消除脂浊影响,保证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SO、RF的方法。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SO、RF,并对其重复性、准确性、线性范围、相关性实验、干扰实验加以评价。结果高、中、低三种浓度ASO和RF批内CV分别为2.8%,2.9%,3.1%和3.0%,3.2%,3.3%;批间CV为3.9%,4.1%,4.1%和4.1%,4.3%,4.4%;线性范围分别为30~800U/L,10~90U/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和100.1%。与特种蛋白仪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一定程度的溶血、脂血、黄疸对ASO、RF的测定无明显干扰。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法的精确度好,快速,灵敏,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测定ASO、RF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的确认方法。方法采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选取3种非配套免疫透射比浊法IgG试剂盒(试剂A、试剂B、试剂C),通过对不同浓度IgG样本进行检测,绘制Heidel-berger曲线,确定平衡点及安全范围。比较不同IgG试剂从抗原适量到过量的过程中,快速反应期内吸光度(A)值变化速率、达到峰值时间及上升幅度的差异,确认3种非配套IgG试剂钩状效应的识别参数。结果 3种非配套IgG试剂(试剂A、试剂B、试剂C)的Heidel-berger曲线平衡点浓度分别为49.0、42.0、105.0 g/L;安全范围分别为35.0~90.0、20.0~75.0、33.0~120.0 g/L。试剂A、试剂B、试剂C钩状效应报警的浓度范围分别为49~350、28~70、42~350 g/L。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可通过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建立相关识别参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样品中存在的一些内源性干扰物(结合胆红素、溶血血红蛋白及乳糜)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的干扰。方法选取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捕获法、间接法4种ELISA中具有代表性的4个项目,采用实验添加法将结合胆红素、溶血血红蛋白及乳糜3种内源性干扰物添加到新鲜混合血清中配制成极限浓度(结合胆红素浓度为344μmol/L、溶血血红蛋白浓度为4.95 g/L、乳糜为1460FTU)样品与正常对照组,共24组同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吸光度(A值)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上述浓度的内源性干扰物样品ELISA 4种方法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竞争法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的福尔马肼浊度小于或等于1460FTU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样品中干扰物浓度未超过以上浓度时,不对ELISA的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但检验工作中仍需注意含有大于以上浓度干扰物质的样品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对其应采取前处理或重新采血检测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多点标准非线性校准在免疫透射比浊法β2-MG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定标方式对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单点定标和五点定标方式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A、B、C、D、E五组不同浓度标准血清各30次。结果单点定标方式下A、B、C、D、E五组β2-微球蛋白测定结果(mg/L)分别为0.39±0.10,0.97±0.13,2.51±0.10,5.35±0.11,12.7±0.25;而五点定标方式下测定结果(mg/L)分别为0.66±0.13,1.37±0.11,2.59±0.12,5.19±0.12,10.35±0.19。结论不同定标方式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素锂对单克隆抗体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的影响因素,确保测定脂蛋白(a)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58例样本分别使用普通真空管(血清)及肝素锂抗凝真空管(血浆)抽血,同时以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对测定脂蛋白(a)的两组结果作比较。结果血清组均值x±s(0.355±0.261),血浆组均值x±s(0.992±0.624),相关γ=0.902,线性回归方程Y=2.519X+0.225,t=11.979,P0.001,即两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肝素锂抗凝的血浆可使检测LP(a)结果严重偏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两种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结果偏差及其纠正措施.方法 参考EP9-A文件,对两种方法检测系列血清标本IgG、IgA、IgM的结果进行对比及偏差评估;并将透射比浊法使用的校准品分别用IMMAGE免疫化学系统重新定值,透射法量值溯源而构成新的检测体系,其检测结果与散射法的结果进行偏差评估.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IgG,在一定线性范围内,预期偏差可以接受;IgA测定结果透射比浊法均低于速率散射比浊法,两方法的预期偏差尚可以接受,但低于0.6 g/L时,预期偏差可达15.6%;两种方法测定IgM的结果差异很大,在给定值范围内相对误差平均为42%,预期偏差不能接受.新的透射比浊检测体系中,测定IgM的系统偏差得到纠正,但IgA的预期偏差明显增大.结论 建立良好的检测体系及其准确度性能评价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