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老伯患糖尿病15年.一直口服降糖药。平时他很重视血糖控制,还特意买了血糖仪随时监测血糖。因为自觉病情稳定.王老伯好长时间未去看专科门诊。1个月前.王老伯晨练时突感心脏异常难受.家人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检查显示,王老伯血糖正常,但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医生诊断王老伯患的是“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近年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也就是说,吃对种类远比控制摄入量更有效。膳食纤维能帮助人们预防许多疾病,如降低胆固醇、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防治便秘、控制体重、减肥或预防肠癌。  相似文献   

3.
运动篇 运动有助降"三高" 糖尿病患者控糖的"五驾马车"中,其中一驾就是运动(其余四驾为饮食、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患者坚持规律的运动,除了能收获强身健体、改善心理健康等益处外,还能降低血糖、减少体脂含量,改善糖尿病的病情.对于合并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等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还有助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又称"坏"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又称"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而且还能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城乡结合部健康体检人群血糖和血脂状况.方法 对2011年1416名在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者的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检者血糖、胆固醇平均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6.38%、49.08%、27.47%,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异常检出率逐渐增加.血糖和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而胆固醇异常检出率女性(52.69%)显著高于男性(41.79%).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异常检出率男性40~5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女性50~60岁年龄组明显增加,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结论 城乡结合部健康体检者血糖和血脂的异常检出率较高,尤其是胆固醇.所以,必须加强相关项目的定期检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之友》2014,(12):67-67
徐奶奶患糖尿病有三年了,平时她非常关心自己的血糖,而且能很好地根据医生的嘱咐用药,时常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她发现每到寒冷的冬季时,自己的血糖就变得比较高,甚至血压升高、冠心病会复发;相反,每到天气暖和的春夏之季病情则会好转,血糖、血压较平稳。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6.
该患者今年38岁,3年前做过乳腺癌手术.复查结果良好。近期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血压140/90mmHg.血脂正常.血糖控制的尚可。甘油三酯1.8mmol/L,总胆固醇5.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mmol/L。  相似文献   

7.
当医生告诉你有高胆固醇(被称为高胆固醇血症)时,还会告诉你,应该通过改变你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降低胆固醇及患心脏病的风险。即使医生开出降胆固醇药物,您仍然需要通过改变饮食,来确保心血管的健康。身体需要少量的胆固醇就可运行;但实际上,我们摄人了太多的饱和脂肪胆固醇;从而导致了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水平升高,它可在血管内堆积,  相似文献   

8.
张明(化名)今年50岁,身高1.73米,体重85公斤,4年前患了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二甲双胍、优降糖、拜唐苹等药物。测血压160/100毫米汞柱、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7mmol/L、血胆固醇6.9mmol/L、甘油三酯2.7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5mmol/L、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糖的变化规律.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束缚应激组及对照组,各60只,两组分别于1周、2周、4周、6周、8周时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水平.结果 束缚应激组1周时,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束缚应激组大鼠除血糖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在慢性束缚应激第4周后均出现下降趋势,甚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所引起的血清脂质水平改变呈各自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于急性应激.  相似文献   

10.
李先生48岁,身高176厘米,体重86公斤,从事管理工作,平时体力活动较少,经常有应酬。5年前查出患有高血压,3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服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及调脂降血压药物治疗,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均不理想。就诊时测血压150/100毫米汞柱、空腹血糖7.9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2.3mmol/L、血胆固醇6.5mmol/L、甘油三酯2.3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7mmol/L、  相似文献   

11.
现已证实,患冠心病的危险性随着血清胆固醇水平增加而递增。通过饮食疗法及/或药物疗法降低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将会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张璐芳 《糖尿病之友》2011,(1):I0012-I0013
郭女士阴道瘙痒反反复复一年多了.用各种药物治疗了好多次,可依然时好时坏。让医生建议她说:”你去内分泌科查查血糖吧.可能与糖尿病有关。”郭女士满脸疑惑,这阴道瘙痒与糖尿病有何关系?可当她拿到化验结果时,不得不面对现实:空腹血糖13.0mmol/L,医生告诉她:你患了2型糖尿病合并阴道念珠菌性阴道炎。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在血脂化验指标中有一种“好胆固醇”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血管的清道夫”。“好胆固醇”太低或“坏胆固醇”等其它血脂化验指标太高,均对人体不利。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糖尿病的诊断、筛查、监测和疗效评估的化验指标中也有一个指标与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呈明显的负相关,换句话说就是,血糖等指标升高时它下降,血糖等指标下降时它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广西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的关系。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统一项目进行 ,对广西 5 5 1例 6 0岁以上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 ,高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 (R >1.33)人群的血糖、舒张压、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高于正常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P <0 .0 5 ) ,其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也高于正常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 (P <0 .0 5 )。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提示 :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因素与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多因素逐步回归法提示影响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主要因素有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及体重指数 (P <0 .0 5 )。结果提示 ,血脂代谢紊乱与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 ,空腹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是反映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危险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O的研究发现:在糖尿病(DM)患的死因中,冠心病(CHD)占75%。CHD已成为DM患的首位致死原因,而且资料表明2型DM患CHD的发病率是非DM普通人群发病率的2~3倍。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第三次报告(ATP1)中DM被列为CHD的等同病变。2型DM合并CHD发病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血糖增高、糖耐量受损外,还和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增  相似文献   

16.
在2009年我杂志社举办的“世界糖尿病日”活动上.记者见到了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能跑能跳,89岁的姜凤兰奶奶,她当时在专家咨询区咨询如何通过饮食控制好糖尿病的问题。看到她老人家的第一眼,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患糖尿病已有28年。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2002年6月11日空腹血糖为9.5mmol/L并查出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也都相应超标,医生告诉我要控制饭量,并给我开了降糖和降血脂的西药。后来也到过好几家医院检查,不断吃药、换药,血糖还是时高时低。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血糖控制得较为理想,餐前血糖为4.7mmol/L,餐后血糖为6.8mmol/L,血压稳定在120/80mmHg,总胆固醇4.49mmol/L,甘油三酯1.7mmol/L。很多病友问我是如何把血糖血压控制这么好的,其实我的健康秘诀就是:管好嘴巴,吃出健康。  相似文献   

19.
胆汁酸(BA)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构成胆汁的重要成分,胆汁酸的合成是体内胆固醇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对脂类吸收和胆固醇代谢平衡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胆汁酸在糖代谢平衡中也起到重要作用.2008年考来维纶(一种胆汁酸螯合剂)被批准用于控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Ⅲ期临床试验表明,考来维纶可以改善接受二甲双胍、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基础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的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循证依据显示,经目前标准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血糖等传统危险因素得到控制后,血脂异常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心血管事件的剩留风险。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特别是升高的甘油三酯(TG)和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肥胖患者中很常见,与患者大血管事件和微血管事件的剩留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