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 L  Wang SZ  Zhang ZY  Zhai Y  Jiang HC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35-173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治疗后发生妇科良性疾患的特点.方法 采用随访性研究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间确诊并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或未辅助三苯氧胺治疗并且经过妇科检查及妇科随访的163例乳腺癌患者的妇科疾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12~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乳腺癌患者术后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发生率9.20%,其子宫肌瘤的发生同服用三苯氧胺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未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子宫肌瘤的发牛率明显高于服用者(32.72%比17.59%),生育期服用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用者(P<0.05),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三苯氧胺无相关性(P>0.05).绝经后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服用者(P<0.05).生育期服用三苯氧胺的患者附件囊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者(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应用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生育期附件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是生育期患者子宫肌瘤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70岁以上绝经后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96例70岁以上原发性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资料,肿瘤性质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是ER阳性,其中57例接受三苯氧胺资料,39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经行ER、PR和HER2检测。随访时间15~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结果: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组完全临床应答率35%,部分应答率为16%,疾病稳定为81%,3年生存率为78.3%;三苯氧胺治疗组完全临床应答率28%,部分应答率11%,疾病稳定为69%,3年生存率为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70岁以上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3.
近日从“国际乳腺癌临床治疗最新进展通报会”上了解到,中国将加入有50多个国家组成的国际乳腺癌临床试验协作组,开展大规模三苯氧胺国际临床试验,探讨三苯氧胺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最佳期限。   三苯氧胺是一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作为辅助性治疗,它可以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的风险。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已有约100万乳腺癌患者接受辅助性三苯氧胺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特别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减少复发、改善长期生存率效果显著。但是,患者究竟服用多长时间疗效最佳,而不会因为服药时间不足贻误治疗,或造成不必要的长期服用?一项对服用三苯氧胺10年人群的观察结果显示,由于副作用引起的超额死亡率仅有2‰,而使用三苯氧胺3年乳腺癌死亡率下降90‰,相比之下,由上述副反应引起的危险性很小。英国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术后每日服用三苯氧胺连续5年,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疗效优于只服用2~3年者。另一项研究证明,三苯氧胺对提高患者10年生存率具有肯定效果。   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现的乳腺癌患者超过100万,各国科学家正联手用最科学的研究方法探明服用三苯氧胺的最佳期限。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作为此次国际乳腺癌临床协作组中国地区协作中心,将联合国内多家医院参与此次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70岁以上绝经后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96例70岁以上原发性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资料,肿瘤性质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是ER阳性,其中57例接受三苯氧胺资料,39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经行ER、PR和HER2检测。随访时间15~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结果: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组完全临床应答率35%,部分应答率为16%,疾病稳定为81%,3年生存率为78.3%;三苯氧胺治疗组完全临床应答率28%,部分应答率11%,疾病稳定为69%,3年生存率为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70岁以上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来曲唑和三苯氧胺治疗绝经后Ⅰ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5例绝经后Ⅰ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其中32例患者给予来曲唑;另33例给予三苯氧胺共5年。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来曲唑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三苯氧胺组(P=0.035),复发率明显低于三苯氧胺组(P=0.03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来曲唑用于绝经后Ⅰ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疗效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监测应用三苯氧胺治疗的乳腺癌妇女卵巢变化情况。方法: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于SSK爱琴海妇产医院就诊的,共51例乳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回顾了这些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医疗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三苯氧胺治疗,但用药持续时间各异。每例患者均行妇产科检查和经阴道超声(TVU)检查。记录可发现的任何卵巢囊肿或包块及血清CA125水平。结果:参加此项研究的51例患者均在乳腺癌确诊后开始三苯氧胺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乳腺囊肿情况,治疗时24例仍有月经,27例已绝经;平均年龄53.7岁(极差31~64岁),三苯氧胺治疗平均用药时间2…  相似文献   

7.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3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TAM)3~5年,随访5年,记录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发生子宫内膜癌2例,卵巢囊肿1例,18例月经量减少,周期紊乱,1例原子宫肌瘤明显缩小.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每日20mg,服用时间2年,宜与孕激素合用,服药期间应进行子宫内膜B超监测及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三苯氧胺是一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是对晚期乳腺癌有效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一般认为,三苯氧胺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比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好,Jordan等发现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者有效率为50%~60%,而雌激素受体阴性者有效率仅为10%。近来发现,三苯氧胺除了治疗乳腺癌外,在非抗癌性临床应用方面也有不少进展,现介绍如下: 解除乳腺痛 英国某医院乳腺疾病门诊报道,把60名年龄为20~70岁且至少有6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来曲唑与三苯氧胺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93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来曲唑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情况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来曲唑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疗效更为满意,安全性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对胃癌化疗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39例胃癌化疗患者同时并用三苯氧胺作为治疗组,另外39例单纯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三苯氧胺辅助治疗患者的客观疗效、生存时间、KPS和体重等指标均高于单纯化疗的患者.结论 三苯氧胺作为化疗的辅助用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有效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1982年,NSABP(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启动的一个随机临床试验(B-14)评价三苯氧胺辅助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的疗效,初步结论认为,接受三苯氧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接受安慰剂治疗组。1988年,NSABP义启动了另一个随机临床试验(B-20)同样对雌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评价三苯氧胺加化疗的疗效是否优于单药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12.
三苯氧胺序贯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苯氧胺序贯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2例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三苯氧胺10 mg,每天2次口服,5~8个月后改为来曲唑2.5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1~3年,评价疗效并记录毒副反应.结果 22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11例,CR+PR总有效率为31.8%,CR+PR+SD>6个月为临床获益,其所占比例为81.8%,进展(PD)4例占18.2%,治疗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三苯氧胺序贯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且毒副反应轻,内分泌治疗是治疗晚期乳腺癌十分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三苯氧胺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 据《Metab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1994年43卷第5期报道 三苯氧胺属抗雌激素类药物,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癌。作者观察了6例乳腺癌患者用三苯氧胺(200mg/d)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三个不同阶段的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血清LP(a)水平从12.3±9.5mg/d1分别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刚  牛媛媛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574-2575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对乳腺癌的效果.方法:1998年3月至2004年5月间,太原市人民医院对104例乳腺癌妇女行改良根治术,辅助化疗,AC方案和CMF方案4疗程,辅助内分泌治疗,口服三苯氧胺20 mg/d 5 a,辅助放疗,剂量每5周50 Gy/25次~60 Gy/25次.结果:104例妇女行改良根治术,93例应用AC方案和CMF方案4疗程,97例口服三苯氧胺20 mg/d 5 a,19例放疗,剂量为每5周50 Gy/25次~60 Gy/25次,5 a总生存率达90.38 %.结论:对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患乳腺癌妇女服用三苯氧胺超过 5年时间 ,对患者身体并无益处。研究者将 1 1 72名已服用三苯氧胺 5年的妇女随机分配为两组 :一组继续服药 ;一组服用安慰剂。随机化 7年后 ,可观察到停用三苯氧胺的妇女比继续用药的妇女有轻微的优势 (无病生存率 82 %比 78% ;P =0 .0 3 ,无复发生存率 94%比92 % ;P =0 .1 3)。额外的三苯氧胺治疗并无益处 ,且与年龄或其他特征无关 (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2 0 0 1 ;93 :684 90 )。该试验由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全国外科辅助乳…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规范化治疗对乳腺癌的效果。方法 :1998年 3月至 2 0 0 4年 5月间 ,太原市人民医院对 10 4例乳腺癌妇女行改良根治术 ,辅助化疗 ,AC方案和 CMF方案 4疗程 ,辅助内分泌治疗 ,口服三苯氧胺 2 0 mg/ d5 a,辅助放疗 ,剂量每 5周 5 0 Gy/ 2 5次~ 6 0 Gy/ 2 5次。结果 :10 4例妇女行改良根治术 ,93例应用 AC方案和 CMF方案 4疗程 ,97例口服三苯氧胺 2 0 mg/ d5 a,19例放疗 ,剂量为每 5周 5 0 Gy/ 2 5次~ 6 0 Gy/ 2 5次 ,5 a总生存率达 90 .38%。结论 :对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可以大大提高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率 ,延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江泽飞  廖宁 《循证医学》2005,5(1):12-14
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病人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是口服三苯氧胺5年,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出现。三苯氧胺的金标准地位受到了挑战.肿瘤界提出了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三苯氧胺与芳香化酶失活剂序贯应用5年比单用三苯氧胺5年疗效更好且能改善预后吗?  相似文献   

18.
李今  雷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130-130
乳腺癌细胞中的ER、PR表达用于指导辅助内分泌治疗和评价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三苯氧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出现使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绝经后雌激素受体和催乳素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5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0.6%。来曲唑的疗效明显高于三苯氧胺,起效时间更短且不受Cerb B-2的影响。结论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来曲唑疗效明显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20.
曹镇洋  宋东明 《中外医疗》2010,29(20):121-121
目的观察乳腺癌及瘤样增生性病变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乳腺癌患者及350例瘤样增生性病变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后,随访3~5年,记录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乳腺癌组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有子宫内膜癌、卵巢内膜样癌、卵巢囊肿等;瘤样增生性病变组多数患者疗效明显,无不可控不良反应。结论长期使用三苯氧胺的乳腺肿瘤患者,其在妇科方面所产生的副作用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