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严晓慧  严隽陶  龚利 《河南中医》2009,29(5):515-518
"一指禅"原系佛教禅宗派的用语,意为万法归一。一指掸推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临床操作的主要手法。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一指禅推法的源流仍不明确,有待于考证。②关于一指禅推法的实验研究较少,尤其是欠缺能够精确控制手法刺激量的实验研究。③关于一指禅推法的临床研究属于临床观察者较多,缺乏严谨科学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④缺乏关于一指禅推法作用机理的研究。然而,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指禅推法缺乏量化,对包括一指禅推法的中国推拿手法实行量化、标准化,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推拿界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推拿(滚)法是(滚)法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由(滚)法推拿流派创始人丁季峰先生在继承家传一指禅推拿手法的基础上首创.该手法既继承了一指禅手法均匀柔和的特性,又增加了治疗面积大,刺激力量强的优点,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有独特疗效,目前已成为推拿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法,是推拿手法中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推拿[扌衮]法是[扌衮]法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由[扌衮]法推拿流派创始人丁季峰先生在继承家传一指禅推拿手法的基础上首创。该手法既继承了一指禅手法均匀柔和的特性,又增加了治疗面积大。刺激力量强的优点,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有独特疗效.目前已成为推拿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法。是推拿手法中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膝阳关穴一指禅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门诊60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纽30例运用膝阳关穴一指禅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法)和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两组内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疼痛症状,一指禅推拿手法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程度优于常规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用摩法与传统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为临床推拿治疗痛经提供依据。方法:将47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手法组23例与多手法组24例,单手法组仅用摩法治疗,多手法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综合运用摩法、一指禅推法、揉法等手法,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CM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项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用摩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疗效,其止痛效果与传统推拿疗法相当。  相似文献   

6.
一指禅推法是《推拿手法学》课程中主要手法之一,笔者从一指禅推法的历史传承、动作要领分解以及传承创新实训三个方面阐述一指禅推法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指禅推拿流派传人曹仁发教授特色推拿手法经验。曹教授提出一指禅推拿手法操作时的技术核心在于"松";继承发扬手法特色一指禅推法操作"十六字"要求并总结提出于手法用劲"四种劲"。在继承的基础上首创"拇指跪推法"和"加压法";强调需重视基本功练习,临诊灵活应用。并以小儿厌食症治疗为例,进行了特色推拿手法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俞与承山穴预针刺联合推拿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对外周血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推拿组及针推联合组,每组40例,针推联合组予以肾俞、承山一指禅推,频率为100~120 r/min,连续5 min,结束后在肾俞、承山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每天1次,连续5 d;推拿组仅予以肾俞、承山一指禅推,频率为100~120 r/min,连续5 min,每天1次,连续5 d;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3组受试者运动前、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的变化。结果:3组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较运动前升高(P 0.05);运动后推拿组及针推联合组的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均低于对照组(P 0.05);针推联合组血清乳酸、血肌酸激酶及血氨低于推拿组(P 0.05),心率、乳酸脱氢酶及血尿素氮较推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肾俞与承山预针刺联合推拿或单纯推拿均能有效降低运动性疲劳患者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水平,从而改善运动性疲劳,针刺与推拿对运动性疲劳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联合应用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9.
一指禅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建立手法治疗本病的疗效量化标准。方法:于2004.1-2005.3自本院骨科及推拿科门诊、住院部及欧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以一指禅推拿为主手法治疗,对照组以非甾类抗炎药辅以关节止痛膏治疗。均治疗两月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以JOA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判断标准为疗效量化标准用SPSS11.0行成组设计两样本资料t检验,配对资料t检验以α=0.01为检验水准结果:治疗组一指禅推法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指禅推拿及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有效,但两者疗效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长期推拿教学和临床实践中结合传统一指禅推法及拇指交叉按压法,提出双手拇指交叉一指禅推法,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在推拿手法教学中传授给推拿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评价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对腰椎后关节紊乱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控制时间和治疗时间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痊愈3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痊愈23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5.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时间为(15.7±2.5)d,对照组为(23.2±2.1)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为(16.3±1.5)d,对照组为(26.87±1.9)d,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中有13例复发,复发率为3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与单纯手法治疗相比,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控制时间和治疗时间,同时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扳机点阻滞治疗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72例斜方肌肌筋膜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扳机点阻滞治疗组及物理治疗组,扳机点阻滞治疗组的36例患者只接受1%利多卡因2ml、泼尼松龙0.5ml扳机点阻滞;物理治疗组的36例患者行局部推拿配合中频电疗治疗。结果:治疗后第1周,治疗组所有病例和物理治疗组大部分病例的斜方肌肌筋膜疼痛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第4周,所有病例的斜方肌疼痛、伴随的头痛、头晕、牵涉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迭93%以上;治疗后第6周,治。疗组和物理治疗组在VAS指数的评分分别为(9.4±0.1)分和(6.4±0.2)分,二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明显好于后者,治疗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疗效。结论:扳机点阻滞是治疗斜方肌肌筋膜扳机点疼痛的有效疗法。远期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胡英 《四川中医》2013,(7):137-139
目的:对比针灸加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与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加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47例),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47例),两组均使用ATA-ⅡD型腰椎自动牵引床行间歇牵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在4个疗程后观察评定疗效。结果:针灸加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3%,推拿正骨手法配牵引组总有效率为80.8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加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较推拿正骨手法配合牵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葛根素0.2~0.4g,加5%500mL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治疗20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眩晕消失时间为(3.3±1.5)天,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为(4.1士1.1)天,对照组眩晕消失时间为(6.6±2.8)天,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为(9.9±2.9)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症状缓解迅速,费用低廉,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2例,治疗组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为单纯手法治疗,2天1次,3次为1疗程,共治疗6次,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化McGill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4%,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简化McGill量表评定示:每组患者治疗后PRI、VAS和PPI均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两组间PRI、VAS和PPI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较单纯手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指按摩手法辅助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PF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PF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髌股关节清理术,术后1周开始于髌股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每次注射2 mL,每周1次,连续治疗5周,同时三指按摩手法组采用刘氏伤科三指按摩手法治疗,传统康复手法组采用传统康复手法治疗,均每3 d治疗1次,连续治疗20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测定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血清含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膝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膝功能;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PFOA复发情况。结果:①炎症因子血清含量。治疗前,2组患者IL-1β、IL-6、TNF-α血清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3.85±7.25)pg·mL-1,(35.02±8.79)pg·mL-1,t=-0.782,P=0.436;(27.65±4.85)pg·mL-1,(26.68±5.93)pg·mL-1,t=0.964,P=0.337;(38.45±8.26)pg·mL-1,(40.14±9.56)pg·mL-1,t=-1.019,P=0.310];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IL-1β、IL-6、TNF-α血清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三指按摩手法组:t=13.436,P=0.000;t=16.468,P=0.000;t=13.598,P=0.000;传统康复手法组:t=8.170,P=0.000;t=8.312,P=0.000;t=8.038,P=0.000),三指按摩手法组患者IL-1β、IL-6、TNF-α血清含量均低于传统康复手法组[(18.74±4.56)pg·mL-1,(23.48±6.20)pg·mL-1,t=-4.690,P=0.000;(14.38±3.76)pg·mL-1,(18.34±4.82)pg·mL-1,t=-4.933,P=0.000;(20.46±5.77)pg·mL-1,(27.38±7.40)pg·mL-1,t=-5.616,P=0.000]。②膝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膝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8±0.83)分,(5.33±0.92)分,t=-0.922,P=0.359];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膝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t=23.535,P=0.000;t=14.693,P=0.000),三指按摩手法组患者膝部疼痛VAS评分低于传统康复手法组[(2.12±0.54)分,(3.04±0.75)分,t=-7.581,P=0.000]。③Lysholm膝关节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4±9.25)分,(63.64±8.86)分,t=-0.535,P=0.594];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10.592,P=0.000;t=-5.457,P=0.000),三指按摩手法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传统康复手法组[(80.43±8.73)分,(73.44±10.42)分,t=3.916,P=0.000]。④复发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三指按摩手法组PFOA复发3例,传统康复手法组PFOA复发10例,三指按摩手法组患者PFOA复发率低于传统康复手法组(χ2=4.245,P=0.039)。结论:采用三指按摩手法辅助治疗PFOA,与传统康复手法辅助治疗相比,能够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膝部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任颖 《河南中医》2014,(4):684-686
目的:观察地锦草合方足浴辅助推拿辨治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锦草合方足浴辅助推拿辨治。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81%,观察组有效率为95.3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轮状病毒转阴率为62.5%,观察组转阴率为84.37%.两组轮状病毒转阴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泄时间为(3.04±1.23)d,大便次数为(O.47±0.73)次,住院时间为(5.26±0.64)d,症状缓解时间为(2.93±0.63)d,;对照组止泄时间为(5.384-1.46)d,大便次数为(1.35±0.78)次,住院时间为(8.05±0.42)d,症状缓解时间为(4.62±0.7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锦草合方足浴辅助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龙氏治脊手法结合圆利针斜刺阿是穴对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综合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通过临床观察龙氏治脊手法结合圆利针斜刺阿是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临床体征积分和中医伴随症状积分的变化,并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腰背部推拿+针灸阿是穴+拔罐、腰背部推拿+干扰电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龙氏治脊手法结合圆利针斜刺阿是穴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临床体征积分均明显少于腰背部推拿+针灸阿是穴+拔罐、腰背部推拿+干扰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前后对比,龙氏治脊手法结合圆利针斜刺阿是穴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临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伴随症状积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外治法,龙氏治脊手法结合圆利针斜刺阿是穴能更好地改善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时,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探讨此法对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及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按中医理论对个体进行辨证后,采用穴位按摩法给予镇痛;另100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比较两组对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及镇痛方面的影响。结果:穴位按摩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按摩前(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分娩后,观察组静脉血强啡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进行穴位按摩可以增强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并减轻分娩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推拿治疗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探讨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的发病机理 方法: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区组随机和单盲法分成:牵引组(对照组)40例、推拿治疗组40例进行治疗 结果:牵引组(对照组):治愈:12例 好转:21例 未愈:7例 显效率:82.5%.推拿治疗组:治愈:18例 好转:20例 未愈:2例 显效率:95%.两组的显效率比较:推拿治疗组优于牵引组.2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McGi11疼痛评分分值的比较,显示治疗前2组的疼痛分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疼痛分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McGi11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McGi11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颈神经后支、肩胛背神经受卡压,小圆肌缺血受损伤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颈、肩、背上可触诊到的痛点进行手法松解、关节复位,就可以使疼痛、肌肉痉挛、小关节错位、神经卡压的恶性循环打破,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