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国内外研究证明,HBsAg、HBeAg均阳性母亲的婴儿约70 %~90 %发展为慢性HBV携带者,这部分高危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70 %~80 %能得到保护,但仍有2 0 %~30 %的新生儿得不到疫苗的有效保护而免疫失败[1] 。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人类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题旨在探讨HBV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与HLA DR区域基因的关联性,以及HLA DR控制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机制。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7年1月~1998年6月于山东大学…  相似文献   

2.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从无症状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母亲传播到其婴儿是造成大量HBsAg携带者的重要因素,约40%HBsAg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所致。各地人群的母婴传播率可有较大差异。Beasley在台湾对105例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进行了平均17.5个月的随访,发现40例(38.1%)有HBV感染的证据,尤以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母亲的母婴传播率最高,已超过90%。国内患乙型肝炎或携带HBsAg母亲的婴儿1年  相似文献   

3.
庄辉 《肝脏》2016,(12):1013-1015
母婴传播是HBV的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高地方性流行地区。婴儿出生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并随后完成全程接种,可预防约95%HBsAg阳性母亲将HBV传播给其婴儿,但仍可有5%~10%高水平病毒血症母亲的婴儿为免疫预防失败。现已证明,在孕晚期给予高病毒载量孕妇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可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本文讨论了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标准,包括孕妇HBV DNA的阈值、开始治疗时间、停药时间、用药种类,以及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途径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婴儿,大多演变为持续感染的慢性携带者。母婴传播可能是HBV在人群中周转循环的重要环节。乙肝疫苗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可达90%左右,这项成就使乙型肝炎的控制,得以在不远的未来付诸实现。然而,各种疫苗的效果不尽相同。本文试对影  相似文献   

5.
正【据BMC Medicine 2021年7月报道】题:慢性HBV感染母亲所分娩婴儿增加乙型肝炎疫苗剂量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免疫应答情况: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队列研究(作者Zhang XH等)母婴传播是我国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阻断HBV母婴传播和预防婴儿感染HBV的主要策略,婴儿联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然而,即使出生后及时完成了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联合免疫,仍有约5%婴儿发生阻断失败,还有部分婴儿会表现为无(低)应答。  相似文献   

6.
美国每年20万人患乙型肝炎,目前已发现60~80万HBV携带者,其中约25%发展为慢性肝炎,每年约4000人死于肝硬化,还有1~2%死于肝细胞癌。为此,选用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对预防HBV感染当有价值。乙肝疫苗具有灭活HBsAg的生化、生理特征。第一、二次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株感染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在我国是感染HBV的主要途径。围产期或幼龄期感染后90%以上将发展成HBV慢性携带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但对于HBV慢性携带者母亲的婴儿尽管接受主动免疫或被动-主动联合免疫,仍有5%~15%免疫失败。1990年Carman等[1]首先报道疫苗诱导的HBV变异株,HBVS区“a”决定簇145位甘氨酸被精氨酸取代而使变异株不能被抗HBs中和[1]。以后发现其他与乙肝疫苗免疫失败有关的“a”决定簇变异,位于144、129、126等氨基酸残基[24]。我们分析了106例免疫失败儿童中S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母婴传播是我国人群感染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婴儿或儿童感染HBV,约15%~25%将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儿童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Ӷ��������͸��׵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人。我国HBV携带者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为3000万人,如无正确治疗,5年后,约10%~20%慢性乙肝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约15%肝硬化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5%~20%肝硬化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而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55%,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14%。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性肝病约为30万~50万人。此外,HBV携带者的母亲可以通过垂直传播使新生儿感染HBV,其中90%以上受染儿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要想根…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的国内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行病学研究(一)母婴传播及其阻断:北京医学院肝病研究所等报告,HBsAg滴度高、HBeAg阳性及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P)活性增高者,其婴儿100%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HBsAg阳性,且90%可成为慢性携带者。由此可见,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十分重要。北京市肝炎协作组于1982年开始对部分HBs AgHBe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1.
李爱华 《传染病信息》2004,17(3):124-125
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联合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新生的婴儿,抗HBs产生率高达97.18%.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HBIG,采用北京天坛生物制品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零传播"的可行性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进行HBV母婴阻断治疗病例,总结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采取的有效阻断措施和阻断结果等。结果HBV感染孕妇不论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还是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只要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0×10^6拷贝/ml,均未发现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病例;HBVDNA≥1.0×10^6拷贝/ml的孕妇,自孕28周左右口服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行抗病毒阻断治疗者,亦未发现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病例;HBV母婴传播仅发生在HBVDNA>1.0×10^6拷贝/ml且孕期未进行抗病毒阻断的病例;HBV感染孕妇的婴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在2月龄、7月龄、12月龄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若<100U/ml,给予加强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可达到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结论HBVDNA载量是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关键预测指标;对于HBV DNA高载量孕妇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效;正规及时的联合免疫,以及对乙型肝炎疫苗低应答婴儿加强疫苗接种阻断母婴传播;上述3项措施联合进行可以实现HBV母婴"零传播"。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斯崇文 《胃肠病学》2006,11(4):193-194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性、进展性传染病。全球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为3.5亿人,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根据2002年全国HBV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9.09%,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人,如无正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后约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20%-23%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6%~15%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而5年存活率,代偿期肝硬化为55%,失代偿期肝硬化为14%。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者约30万人。此外.母亲为HBV携带者可通过垂直传播使婴儿受染,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以上将成为慢性HBV携带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反复发作肝炎.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疫苗自动免疫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疫苗自动免疫的若干问题顾长海十余年前起,以HHsAg携带者血浆研制的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称为第一代疫苗;1987年又从含HBsAg基因的重组酵母获得第二代疫苗。这些疫苗的免疫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预防乙型肝炎的实践中得到旺明,但也发现许多实...  相似文献   

15.
正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约有30%~40%的HBV感染者是经此途径传播所致。若不给予阻断措施,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婴儿中,约30%~40%会转变成慢性HBV感染者,而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分娩的婴儿,约85%~90%可发展成为HBV感染者~([1])。其中10%~25%的感染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2])。因此,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预防乙  相似文献   

16.
<正>【据《Gut》2019年8月报道】题:HBV"a"决定簇准种特征是预测母婴传播免疫阻断失败风险的潜在指标-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队列研究(作者Xiao Y等)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HBV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但迄今母婴传播仍然是HBV新发感染的主要来源,目前全球约1/3慢性HBV感染源于母婴传播。尤其在HBV中高流行地区,育龄期女性HBs Ag携带率较高,HBV母婴传播的风险增加。如我国育龄期女性中HBs Ag流行率仍较高(6. 0%~8. 0%),40%~50%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育龄妇女HBV携带率高,在没有任何阻断措施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婴儿自然感染率可达90%[1].并且宫内感染与孕母HBV DNA正相关,当孕母HBV DNA≥108拷贝/mL时,宫内感染率>80%,而当HBV DNA<104拷贝/mL时,宫内感染低至6%以下[2].当前,HBV母婴阻断措施主要是婴儿出生后实施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疫苗(Vaccine)及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尽管联合免疫已经使我国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下降了2.57%,然而主、被动免疫并不能完全阻断HBV母婴传播,尤其对HBV载量高的孕母.当孕母HBV DNA> 108拷贝/mL时,单用乙型肝炎疫苗婴儿免疫失败率为40%,即使和HBIG联用免疫失败率也达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且HBV DNA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接种后的母婴阻断效果及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HBeAg阳性且HBVDNA≥106拷贝/ml孕妇127例,婴儿出生后即刻及第15天于臀大肌注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出生时与第1、6个月于右上臂肌肉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μg,随访其婴儿至12个月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婴儿出生时及第1、7、12个月时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观察婴儿出生时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母婴传播率、疫苗接种后的HBV宫内感染率、抗-HBs阳性保护率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动态变化.结果 127例孕妇分娩婴儿均为单胎,出生时29例婴儿HBsAg为阳性,其中11例合并HBV DNA阳性,母婴垂直传播率为22.83%.随访至1个月,10例婴儿合并HBV DNA阳性从而发生HBV宫内感染,表现为HBsAg、HBeAg及抗-HBc均为阳性.2例婴儿HBsAg弱阳性,伴有抗-HBs滴度的产生,后续随访中均转阴,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率为7.87%.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eAg及抗-HBc阳性率分别为96.58%和98.29%,免疫接种后婴儿HBeAg及抗-HBc逐步转阴,均未产生抗-Hbe.非宫内感染婴儿均产生有效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乙型肝炎疫苗及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接种后,婴儿抗-HBs滴度从出生至12个月龄逐步上升,母源性HBeAg滴度逐步下降以至转阴.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联合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免疫接种能明显降低HBV母婴传播,增强婴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保护性抗体,体内母源性HBeAg及抗-HBc亦随之降低甚至转阴.  相似文献   

19.
张群  庞国进  丛敏 《肝脏》2013,(11):772-77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作为全世界感染HBV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HBV携带者虽然已由9.75%降至7.18%,但仍有9 300万慢性HBV携带者,其中约有2 000~3 0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1]。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传播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日本曾作调查HBsAg 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有26%变为 HBs-Ag 携带者,母亲 HBsAg 滴度高合并 HBeAg阳性者,其婴儿HBV 感染率可高达88.2%~94.7%;北医人民医院肝病研究室也曾调查,母亲 HBsAg 滴度高、HBeAg 阳性及 DNAP 活性增高者,其婴儿100%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