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人群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稍有不慎,服务态度不好,法制观念淡溥,很容易发生护患纠纷。尤其是医院门诊部,是病人药物治疗的主要场所,具有流动性大和服务性强的特殊性。因此,门诊便成为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的部门。为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参考有文献,笔者对易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医学知识水平普遍提高,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健康需求亦不断增加,对就医环境、医疗护理质量、服务水平等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儿科,由于患儿具有年龄小、认知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繁琐等特点,属护患纠纷高发科室[1].现将儿科常见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慧 《全科护理》2013,(30):2866-2867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的宣传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病人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众多医学科室中,儿科因其医疗群体的独特性和医护程序的复杂性,护理纠纷更容易发生,给医院的工作及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由于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护理学生由课堂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过程,所以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必须从临床实习生抓起.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寻找儿科临床实习生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让临床实习生掌握预防和正确处理儿科护理纠纷,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非常有必要.现将儿科护理实习生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和新的医疗体制的建立,使得就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地增强。因而,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医院门诊表现更为突出。通过几年门诊护理工作的实践,笔者发现许多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交流缺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而导致的纠纷却是微乎其微。因此,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良好的护患交流,达到患者满意的高质量护理服务,把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门诊护理工作者乃至医院护理工作者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德芹 《全科护理》2010,8(4):348-349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护患纠纷在逐年上升。儿科是特殊性的人群,静脉穿刺难度较大,所以静脉输液是儿科护患纠纷的高发环节。近年来为了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逐渐下降。现将儿科因输液而发生的护患纠纷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服务需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医疗护理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在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一旦发生患者认为损害其个人利益时,则产生投诉行为,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服务中,如何发现护理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减少护患纠纷。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认识护理风险的存在,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规范护理风险告知,融洽护患关系,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798-8798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预防和处理儿科护患纠纷的措施。方法:针对儿科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分析近2a来的护患纠纷的原因,包括护士工作量大、压力大,沟通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等。通过加强护士法律意识,管理者切实有效的培训,改变服务流程,提高护理专业水平,确保安全护理。结果: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根据儿科门诊的护理特点,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患儿的安全护理需求,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8.
柯玲 《当代护士》2013,(12):182-183
总结了儿科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主要护理纠纷类别包括护患沟通不足、护士服务态度淡漠、护理操作技术不过关、就医环境欠佳等,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完善医院管理、改善输液室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护患沟通等。认为护理工作中只有不断总结、分析采取防范纠纷对策,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满意度,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相似文献   

9.
影响儿科补液室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诊是医院对外开放的窗口,病人多,工作量繁重,护患容易引起摩擦。儿科补液室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场所之一。笔者通过对儿科补液室影响护患矛盾的因素的剖析,认为加强门诊护士的素质教育,注重护患沟通的艺术性,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是预防矛盾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浅析儿科门诊护患纠纷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科门诊护理工作针对的是未成年群体,且多数为独生子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儿科门诊屡屡发生一些护患纠纷,如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护患关系,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就儿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人群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稍不慎,服务态度不好,法制观念淡薄,很容易发生护患纠纷。而频繁的护患纠纷令护患关系日趋恶化,并成为社会、媒体广泛关注的热点。如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故笔者对易发生护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院护理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医疗护理知情权越来越重视。护理人员稍有不慎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甚至引起护理纠纷。一旦引起纠纷不仅影响护理人员的声誉,而且所耗费的精力、物力、财力也是不可低估的。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增加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有效避免护理纠纷,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改善医院整体形象的有效途径。所以如何有效地防范、避免护理纠纷是一个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护理风险防范,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现将基层医院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杜绝护患纠纷是提高医院声誉的最好方法。如何强化护理群体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对于确保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的分析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医疗和护理知识的普及,使人们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们作为护理工作者如何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尽可能地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力求做到护理服务“零投诉”。我认为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各级各类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护患沟通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改革,病人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应该改善医院住院环境,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服务质量,沟通技巧,技术水平,改善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结果护理人员素质提高,注重和病人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理纠纷。结论护理人员增加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沟通意识,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提高病人满意度,使护患关系融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家属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操作水平及服务质量等要求不断提高,若沟通不当常可导致纠纷发生.现将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维权意识增强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儿科由于患者年龄小、认知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工作琐碎等特点极易产生护患纠纷,因此在儿科病房如何进行管理、减少护患纠纷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护患巧沟通     
高华 《全科护理》2008,6(12):1077-1077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制度的改革,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医疗保健需求越来越高,使护患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确保护理安全,杜绝护理纠纷发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如何与病人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将工作中掌握的沟通技巧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20.
急诊科护患冲突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各医院越来越重视医疗服务质量, 病人也更关注自已的医疗权利。护患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急诊科是护患冲突高发地,为了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改善护患关系,本人2003年1-12月对本科发生的护患冲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