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K—ras和C—myc在肺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中K—ras和c—myc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53例肺癌标本及19例正常人的肺组织中K—ras和c-myc的表达。结果:肺癌细胞中K—ras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肺组P〈0.01);K-ras和c—myc在不同病理类型(确切p=1),和不同大小的肺癌组(P〉0.05)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在三组不同分化程度的肺癌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K—ras和c—myc在淋巴结有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K—ras和c—myc蛋白的过度表达参与了人肺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傅震  周明卫 《江苏医药》1998,24(5):320-321
研究胶质瘤中癌基因c-myc的扩增、H-ras的突变及抑癌基因p53的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以及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的关系。采用差异性PCR(DPCR)及PCR-SSCP、PCR-RFLP等方法检测22例脑胶质瘤的基因突变情况。22例胶质瘤中c-myc扩增率为63.6%(14/22),H-ras的突变率为36.4%(8/22),p53的突变率45.5%(10/22)。结论:癌基因c-myc的扩增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P<0.05),而癌基因H-ras的突变则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似乎无关(P>0.05)。  相似文献   

3.
王丹薇  赵伟等 《天津医药》2002,30(6):328-329
目的:观察死胎肝脏组织中HBV DNA的表达,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肝脏组织中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采集40例乙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肝脏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 DNA;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死胎肝脏组织中HBV DNA的检出率为87.5%(35/40)。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复制状态时,肝脏组织中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5.0%(3/4),85.0%(17/20)和93.8%(15/16);高、低、无复制者之间相互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BV DNA颗粒分布在肝细胞浆内,毛细胆管上皮和管腔内,少数分布在肝细胞核上,结论:死胎肝脏组织中有DNA复制;死胎肝脏组织中HBV 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4.
c-met原癌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人肝细胞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actin为内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c-metmRNA在32例肝癌组织、26例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32例肝癌组织、26例癌旁肝组织中均有c-met基因表达(表达率100%),但肝癌c-met基因的表达值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46.75%±13.03%对2531%±11,03%,P<0.001)。32例肝癌中c-met基因过度表达者有14例,统计分析发现c-met基因过度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及肝内转移有关。结果提示c-met基因在人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并可能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HBV前C区1896位G→A突变株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关系,采用错配引物PCR(m少PCR)扩增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了83例HBsAg阳性HCC患者血清样本中的HBV前C区突变株,并与66份HBs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对照。结果发现:HCC组有47例检出HBV前C区基因(56.6%),其中16例存在HBV前C区突变株(34.0%);慢性乙肝组有33例检出HBV前C区基因(50.0%),其中仅4例存在HBV前C区突变株(12.1%),两组HBV前C区突变株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为进一步研究HBV前C区突变株在HCC患者中的状况,同步检测了8例HBsAg阳性HCC患者肝癌组织和血清中HBV前C区突变株,发现在HBV前C区基因阳性的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和血清中HBV前C区突变株分别为3/8(37.5%)、3/7(42.9%)和1/5(20.0%),均比慢性肝炎组高,提示HBV前C区1896位G→A突变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循环HBV—DNA和HBV血清学标志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正府  徐克成 《江苏医药》1994,20(12):663-665
用PCR法检测HBV-DNA,研究HBV-DNA与HBV-M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90例HBV-M阳性者血清中有32.6%HBV-DNA阳性。后者的阳性年在①HBSAg(+)/HBeAg(+)/抗HBc(+)组为734%(47/64例);②HBBAg(+)/HBeAg(+)组为100%(10/10例);③HBsAg(+)/抗HBc(+)组为185%(5/27例);其它组HBV-DNA均阴性。①②组间HBV-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①②组与③组的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V-DNA是HBV感染的直接指标。资料显示HBV.DNA与HBeAg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染色体是否存在HBV的整合及整合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制备肝细胞染色体标本,以地高辛标记的HBV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16例患者中,5例(31.25%)肝细胞分裂期染色体上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HBV呈低频率整合(1.00%~1.50%),整合位点呈随机分布。结论应用FISH技术可检测肝细胞染色体上整合型HBV。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染色体上存在整合型HBV,使HBV感染可能发展成为一种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并成为肝癌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肝癌病人HCV感染及其核心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建群  姚登福 《江苏医药》1998,24(6):390-392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分析了肝癌患者HCV第二代抗体阳性率,并将HCV-RNA纯化,经随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后进行基因分型,并对核心基因进行表达和测序分析。肝癌患者中HCV抗体阳性率为10.3%,HBV与HCV重叠感染率为4.8%;基因型表现84.2%为Ⅱ型,5.3%为Ⅲ型及10.5%为Ⅱ/Ⅲ混合型。被克隆及序列分析的HCV-N6株与已报道的该病毒Ⅰ型和Ⅱ型的序列比较,其核心基因的核着酸及氨基酸同源性都较低。研究资料提示在南通地区肝癌患者HCV感染率较低,但核心蛋白基因的核着酸置换具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病因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34例江苏启东地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分癌、癌旁(距癌肿ICM处)及癌外(距癌肿2CM以外)肝组织做HBVDNA点杂交和电泳转移杂交。结果:癌组织点杂交阳性率为58.5%(20/34);癌旁肝组织阳性率为41.2%(14/34);癌外肝组织阳性率为38.2%(13/34)。电泳转移杂交试验未见HBVDNA整合,癌、癌旁、癌外肝组织均显示游离的呈复制状态的HBVDNA。本实验表明:乙肝病毒DNA在肝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整合不是乙肝病毒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丹薇  赵伟  刘伟  罗婵  刘兰侠  王兰 《天津医药》2002,30(6):328-329
目的:观察死胎肝脏组织中HBVDNA的表达,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肝脏组织中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肝脏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DNA;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 HBV的检测结果。结果:死胎肝脏组织中 HBV DNA的检出率为 87.5%(35/40)。产妇产前静脉血 HBV呈高、低和无复制状态时,肝脏组织中 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75.0%(3/4)、85.0%(17/20)和93.8%(15/16);高、低、无复制者之间相互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BV DNA颗粒分布在肝细胞浆内、毛细胆管上皮和管腔内,少数分布在肝细胞核上。结论:死胎肝脏组织中有HBV复制;死胎肝脏组织中HBV 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VEGF-C和COX-2与结肠癌发病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62例结肠癌(肠癌组)、22例结肠腺瘤(腺瘤组)和22例正常结肠黏膜(正常组)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环氧化酶2(COX-2)mRNA,以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光镜下记录微血管计数(MVD).结果 VEGF-C在肠癌组的阳性率为74.19%(46/62)明显高于腺瘤组(36.36%、8/22)和正常组(36.36%、8/22)(P<0.01).VEGF-C表达阳性者中高表达占82.61%,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阳性表达率也有升高,淋巴结有转移组表达阳性率略高于无转移组.COX-2 mRNA在肠癌组、腺瘤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74.19%vs.36.36%,P<0.01;72.73%vs.36.36%,P<0.05);COX-2 mRNA在高分化组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P<0.05);VEGF-C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肠癌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P<0.01).进展期癌组的MVD高于早期癌组(P<0.01);淋巴结有转移组MVD高于无转移组(P<0.01);有血管侵犯组高于无血管侵犯组(P<0.05).结论 COX-2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在结肠癌肿瘤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58例抗一HBs阳性者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筛查,对检测出HBVDNA的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生化、影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分析。结果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部分患者有慢性肝病的特征,影像学检查13.64%有终末期肝病表现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者达68.18%HBVDNA大多(86.36%)在1×102~103IU/mL之间;对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的病例肝组织穿刺活检63%有炎症活动,有纤维化表现者这81.8%。结论隐匿性乙型肝炎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是终末期隐匿性肝脏疾病的原因之一。抗-HBs与HBVDNA同时存在是由HBV变异等多因素的结果,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3.
8-Br-cAMP对膀胱癌细胞中c-erbB-2 c-myc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环腺苷酸(cAMP)类似物8-溴-环腺苷酸(8-Br-cAMP)对人原代培养的膀胱癌细胞中c-erbB-2、c-myc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膀胱癌细胞,采用完整细胞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膀胱癌细胞中c-erbB-2、c-myc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8-Br-cAMP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中c-erbB-2、c-myc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处理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Br-cAMP可抑制膀胱癌细胞中c-erbB-2、c-myc蛋白及mRNA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相似文献   

14.
陈乃玲  刘晓彬  白玲  张昶 《华北国防医药》2002,14(4):229-231,I00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性肝病肝损伤时TNF-α、TNFR及Bcl-2家族对肝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慢性乙型肝炎、2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Fas、FasL、Bax、Bcl-2、Bcl-α及Bcl-XL的表达,用分子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mRNA、TNF受体(TNFR) 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程度。结果:各种凋亡蛋白在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别,但促凋亡因子与抑凋亡因子相比,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TNF-α、TNFR阳性表达率在肝硬化组为90.9%、95.5%,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P<0.01)。结论:抑制促凋亡因子、阻止肝细胞大量凋亡对防治慢性肝炎重症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d,服用1年。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及症状体征总有效率86.67%,HBV-DNA转阴率86.7%,HBeAg转阴率56.7%,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提高HBV-DNA及HBeAg转阴率,改善肝功能失代偿的症状,使病情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nail mRNA及环氧化酶-2(COX-2)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①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ripto-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对60例食管鳞癌及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Cripto-1蛋白和mRNA的检测。结果(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ripto-1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3.33%,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ripto-1mRNA的表达的阳性率(8-33%),两组之间Cripto-1mRNA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Cripto-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8.33%,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的阳性率(6.67%),两组之间Cripto-1蛋白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6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ripto-1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但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6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Cripto-1 mRNA阳性表达的38例患者中,Cripto-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占31例。而Cripto-1mRNA阴性表达的22例患者中,Cripto-1蛋白阴性表达占18例。Cripto-1 mRNA和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7=0.600,P=0.000)。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Cripto-1 mRNA和蛋白均呈现高表达,表明Cripto-1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34在人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HCC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进行了CD34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对CD34标记的阳性血管进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CD34呈棕黄色染色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在HCC组织内显示弥漫的阳性表达;而癌旁肝组织多为阴性。HCC组织MVD值(46.23±16.12),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18.15±5.92)(P<0.01)。HCC中CD34表达与EdmonsongradeⅢ+Ⅳ、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肝硬化有关(P<0.05)。结论 HCC中CD34异常高表达,且与部分侵袭转移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伟  李芳  张飞燕  李璐  高颖红  周炳娟 《河北医药》2012,34(9):1288-1290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钙黏附素-E(E-cad)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7和E-cad在2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68例浸润性导管癌(IDC)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Control)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MP-7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E-cad的表达明显减低(P<0.05),且MMP-7与E-cad间无相关关系(χ2=0.00,P=1.00);MMP-7及E-cad均与乳腺癌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MMP-7和E-cad与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环氧化酶-2基因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2例乳腺癌中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65.4%)、(15.0%、57.7%),差异有显著性(P<0.01);COX-2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年龄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1)COX-2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COX-2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提示COX-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