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评分量表得出临床疗效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判断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病变累及部位、截骨长度和假体类型等临床资料是否为影响因素。结果 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经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体有效率为76.9%(40/52)。临床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病变累及部位和假体类型均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肿瘤分期、截骨长度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肿瘤分期为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截骨长度不是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2例患者出现3例感染、1例假体松动、2例关节挛缩,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肿瘤局部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15.4%(8/52)。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与肿瘤进展有关,越早进行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对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3例行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3例均进行了人工关节重建,观察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达到90.7%,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8例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其中骨肉瘤13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7例.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93个月,平均35.0个月.局部复发3例,假体松动1例,无假体断裂.假体3年生存率85.5%,5年生存率81.0%.术后6-12个月后采用MSTS功能评分为16.0-28.0分,平均24.0分. 结论: 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非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Neer评分情况、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Ne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如脱位、头坏死、关节感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虽存在一些并发症,但其较常规非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好,患者Neer评分情况好,具有一定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治疗的82例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4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非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临床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预后良好,可以作为优选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人工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东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护理前焦虑量表评分与抑郁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护理干预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配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6例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其中骨肉瘤11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83个月,平均35.5个月。局部复发3例,假体松动1例,无假体断裂。假体3年生存率87.5%,5年生存率83.2%。术后6~12个月后MSTS功能评分为16.0~28.0分,平均24.0分。结论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瑶  贺景国  宋慧敏 《癌症进展》2018,16(8):1048-105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情况,提高技术配合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术中配合情况和对其手术前后的访视结果.结果 102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术后1 h的疼痛评分为(3.31±0.03)分,术后1 d的疼痛评分为(2.78±0.10)分,术后3 d的疼痛评分为(2.40±0.23)分,患者术后1、3 d的疼痛程度均较术后1 h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1.10±3.11)分、(33.25±3.07)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7.10±2.86)分、(49.36±2.27)分(P﹤0.01).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52例,占51.0%(52/102);良50例,占49.0%(50/102);中0例,占0(0/102);差0例,占0(0/102);优良率为100%(102/102).结论 术前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术后综合护理,可缓解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膝部骨肿瘤人工关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是骨肿瘤的好发部位。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对各种骨肿瘤(特别是恶性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放、化疗等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保肢手术已成为骨肿瘤手术治疗的最常见选择,其中人工关节重建能达到早期临床效果,即刻恢复肢体功能,早期并发症少,无需担心骨折及骨不愈合,是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配式人工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15例,行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瘤段骨广泛切除术+组配式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结果 15例患者经1.5~5年随访,1例死亡,10例无瘤存活,4例带瘤存活。多数患者术后获得了较好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论组配式人工膝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原位微波灭活术后下肢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原位微波灭活治疗后下肢功能。方法2006年7月~2007年11月采用微波原位灭活方法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18例,其中骨肉瘤12例,骨巨细胞瘤6例;男10例,女8例;位于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4例,腓骨近端2例;Enneking肿瘤分级ⅠB期8例,ⅡB期10例;平均随访10.7个月。结果18例均存活,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病例,术后未发生灭活骨段骨折、肿瘤广泛转移,肿瘤局部复发1例(术后4个月),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下肢功能:优14例,良2例,中1例,差1例。结论原位微波灭活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可获得优良的肢体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绞链式与非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式将95例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接受非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Neer评分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异化骨位、感染、坏死及脱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提高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灭活瘤骨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下肢髋膝关节附近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骨病肿瘤科,2013 年至 2018 年诊治的 5 例下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病案资料。男 3 例,女 2 例;年龄 18~55 岁,平均 (35.40±15.96) 岁;操作流程:完整切除瘤段,部分瘤段采用恒温 65°、10% 高渗盐水灭活后 30 min,再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浸泡 5 min;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修复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其中自体灭活瘤骨-肿瘤髋假体复合物重建瘤段切除后骨缺损 3 例,自体灭活瘤骨-肿瘤膝假体复合物重建骨缺损 2 例。术后第 1、3、6、9、12 个月及每半年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及功能随访评估。影像学评估主要包括并发症及灭活瘤骨-骨端界面愈合情况;采用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 (MSTS) 行功能评估。结果本组 5 例随访 16~60 个月,平均 (32.0±17.65) 个月。病理学诊断:股骨软骨肉瘤 3 例,胫骨尤文肉瘤 2 例。5 例自体灭活瘤骨-骨端界面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 6~10 个月,平均 (7.40±1.67) 个月;1 例尤文肉瘤患者,术后 5 年出现肺部转移,原发灶处无复发及假体松动,其余 4 例至末次随访时,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自体灭活瘤骨-骨端愈合良好。5 例 MSTS 评分平均 91%。结论 65 ℃、10% 高渗盐水灭活 30 min,是有效的自体瘤骨灭活技术,灭活瘤骨回植与骨端能够实现稳定的骨性愈合,自体灭活瘤骨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下肢髋膝关节附近骨肿瘤切除后大段缺损是一种可选择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在膝部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及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8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回顾资料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术后2周、3和6个月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可提高患者依从性,能够促进膝部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致病理性骨折448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在四川地区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华西医院2003-2009年448例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导致的病理性骨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巨细胞瘤39例,骨的良性肿瘤41例,骨的恶性肿瘤226例,瘤样病变127例.男女之比为1.6:1.骨巨细胞瘤好发部位为膝关节周围,占76.9%.良性骨肿瘤以内生软骨瘤多见,占58.54%.恶性骨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及成骨肉瘤多见,分别占59.73%及21.68%.瘤样病变则以骨囊肿、纤维结构不良多见,分别为60.63%及31.50%.结论 本统计分析结果可为病理性骨折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月~2007年2月48例接受保肢治疗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27.3岁(11~67岁)。病理证实:高恶性肿瘤32例(A组),包括骨肉瘤2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尤文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2例;低度恶性肿瘤16例(B组),包括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骨巨细胞瘤15例。手术方式包括: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或灭活再植术、异体骨移植术、异体骨复合假体移植术、病灶刮除充填术保肢。A组术前、术后给予化疗。保留肢体功能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后功能评估标准评估。结果平均随访3.2年(0.5~8年)。A组中因局部肿瘤复发、感染等并发症截肢11例(34.4%),死亡13例,存活19例,3年存活率59.3%(19/32)。B组中因局部肿瘤复发和感染截肢2例(12.5%,2/16),死亡1例。肢体功能优良率A组71%,B组81%。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应掌握个体化原则,假体置换术及异体骨复合假体移植术保肢功能最佳,高恶性肿瘤患者若无法承受强力的辅助化疗则不宜行保肢术。  相似文献   

17.
正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较为常见的原发骨肿瘤,欧美报道约占全部原发骨肿瘤的5%[1],但来自亚洲的报道,其相对发病率似乎更高,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大宗病例报道GCT占该中心全部诊治原发骨肿瘤的13.7%[2],另外也有一些文献显示亚洲人种发病率较高[3],因此GCT的治疗在中国值得重视。GCT好发于膝关节等关节周围,尤其常见于股骨远  相似文献   

18.
四肢骨肿瘤以保肢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规范,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延长生存期、保肢、恢复功能的目标。本研究总结2001年7月~2006年6月我院应用同种异体半膝骨关节移植保肢术治疗6例膝关节恶性骨肿瘤,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冲  张辉  张爽 《中国肿瘤》2022,31(2):127-131
摘 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居民1999—2018年骨肿瘤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1999—2018年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覆盖全市人群的全死因监测数据,计算骨肿瘤的死亡数、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骨肿瘤死亡率分年龄组、性别、城乡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骨肿瘤死亡4 257例,世标死亡率从1.63/10万下降至0.90/10万,呈下降趋势(APC=-2.50%,P<0.05)。<35岁、45~54岁、55~64岁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骨肿瘤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男性和女性世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女性下降速度更快(男性APC=-2.16%,女性APC=-2.90%),且女性死亡中位年龄有升高趋势(P<0.05);分城乡分析显示城市地区粗死亡率和世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农村居民的骨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P<0.05)。骨肿瘤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农村地区骨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结论]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骨肿瘤世标死亡率明显下降,男性、女性、城市世标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女性下降更快,且死亡中位年龄后移,但农村居民的骨肿瘤粗死亡率呈升高趋势,提示应关注农村地区骨肿瘤死亡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骨肿瘤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腓骨近端侵袭性及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探索腓骨近端侵袭性及恶性骨肿瘤切除方式,及手术方式对膝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评价。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9年8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腓骨近端肿瘤患者15例。依据肿瘤性质及侵袭程度决定外科手术切除方式,根据术前及术中保留或切除腓总神经、关节内或关节外切除上胫腓关节设计手术分型,即腓深神经 上胫腓关节分型(DPN PTFJ分型)。手术分为4型,Ⅰ型:保留腓深神经、关节内切除上胫腓关节;Ⅱ型:切除腓深神经、关节内切除上胫腓关节;Ⅲ型:保留腓深神经、关节外切除上胫腓关节;Ⅳ型:切除腓深神经、关节外切除上胫腓关节。结果该研究中15例腓骨近端肿瘤手术均获成功,其中采用Ⅰ型、Ⅲ型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良好;Ⅱ型、Ⅳ型术后出现足下垂;Ⅰ型、Ⅱ型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较好;Ⅲ型、Ⅳ型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失稳状态。结论依据DPN PTFJ分型,可以较好地实施外科手术计划及术后功能评价,为依据区域解剖学施行个体化的腓骨近端侵袭性及恶性骨肿瘤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