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866年首先由Ebstein描述,故文献上称为Ebstein氏三尖瓣畸形。目前诊断本病主要依靠选择性造影,但此项检查操作比较复杂,非一般医疗机构所能进行,  相似文献   

2.
Ebstein 畸形较少见,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少于1%,能存活至高龄的Ebstein 畸形患者更属罕见。我们应用二维超声显像发现一例75高龄的 Ebstein 畸形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病于1945年首先由 Bennet 氏及Virchow 氏几乎同时于剖验上,以巨大脾肿及血液中有异常的白血球增多而被认知。并命名为白血病。其后1957年 Freidreich 氏及 Ebstein 氏最初报告了急性白血病,1870年 Neuman 氏指出,骨髓检查对于本病诊断上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从1891年Ehrlich 氏发现血球染色方法以来,区别了白血病的骨髓型与淋巴型。此间由于各种染色法不断的发展,使本病临床诊断益臻完善。  相似文献   

4.
三尖瓣下移畸形较为罕见,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0.5~1%。1866年Ebstein氏首先从患者尸解中发现本畸形,故又称为Ebstein氏畸形。此后世界各地陆续有报道,1974年Watson收集505例,对病理血液动力学及临床表现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5.
Ebstein畸形又称为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其发病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仅占0.5~1%.近年来,由于综合影像学诊断的不断提高,对该病的漏诊和误诊大大减少.先就我院31例经手术证实的Ebstein畸形患者的综合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Ebstein畸形的诊断提出新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肱骨下端全骺分离是幼儿少见的肘关节损伤。Welson氏在500例小儿肘关节损伤中未发现一例。(1)国外文献仅见个案及少数病历报告。(2.3)北京积水潭医院曾报告13例,只有8例手术前作出了正确诊断,(4但此8例无一例作到早期诊断,说明这是一种较少见的、不易早期诊断的损伤。总结本院近二年的病例共发现12例,现就有关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4例报告综述了Ebstein畸形的临床、心电图、X线、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表现。右心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三尖瓣下移和“房化”右心室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Ebstein畸形又称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病,国内早有报道。一般说来,此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易与心肌病或心包积液等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现将我院临床诊断失误而最后经右心造影确诊的一例Ebstein畸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在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诊断Ebstem畸形11例.结果 Ebstein畸形除了瓣叶起始部位下移和发育不良外,瓣叶末端附着异常也是其重要的病理学及形态学特征.结论 TTE能明确诊断Ebstein畸形并提供详细的形态特征,可为外科手术和内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是一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1%,由于其病理解剖变化大,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有一定困难。我们于1982年4月~1999年12月共手术治疗2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36  相似文献   

11.
膈膨出症就是膈肌位置的上升。文献上首次记载膈膨出症者,是法国的外科学家Petit氏,故又名Petit氏病。Keith氏于1920年报告一例患膈膨出症的17岁男孩。Lord氏于1921年报告膈膨症的X线发现率为0.002%。1922年WoodburnMorison氏始对膈膨出症作出比较全面的叙述。Eggers氏于1931年报告一例四周之婴儿。1935年Maurice Feldman氏报  相似文献   

12.
Potter 氏综合征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例 Potter 氏综合征,均先天性无肾,并伴发羊水过少及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其中1例子妊娠24周时由 B 超诊断,引产后尸检证实。作者认为在中孕时常规作 B 超检查,可提前作出 Potter 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B型超声心动图诊断Ebstein畸形21例,其中3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由于三尖瓣下移畸形在形态及功能上变异,临床表现大不相同,故诊断较为困难,往往误诊为其他心脏病.B型超声心动图具有特征表现,能清晰显示三尖瓣叶的大小、下移程度及房化左室大小,为本病提供了无创、简便、正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痴呆又称Binswanger氏痴呆。随着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高,影象学的进展,多数病例已能在生前作出诊断(Stroke1987.18:3)。现将我们所见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易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对曾就诊于我院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Ebstein畸形较为少见,在我区尚未见报道。早期确诊并及时手术医治能改善其预后。现将我院近期确诊并经手术治愈的一例先心—Ebstein畸形报告如下,以供参考。患者系女性,23岁,农民。住院号163760。因劳力性心悸气短18年、加重5年于86年8月15日入院。患者自幼劳力性心悸气  相似文献   

17.
<正> 自1886年Wilhelm Ebstein 首次描述了三尖瓣下移畸形以来,直到1950年由Engle 和Reynolds 提出从临床症状作出诊断,此后陆续有大组病例报道从而引起人们重视。本文10例住院病人,均进行了详细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9例做了超声心脏扇形扫描,8例进行右心导管(7例同时造影)检查,4例得到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13例Ebstein心脏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2002年7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13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其中予行三尖瓣置换术1例、房化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12例。结果无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示三尖瓣关闭良好5例、轻微~轻度反流8例。随访3个月~5年,心功能恢复到正常7例,心功能Ⅰ~Ⅱ级6例,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 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诊断明确后,根据不同病情在适当的时机选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病由Ebstein氏在1866年首先提出,故又称艾泼斯坦畸形(Ebsten’s anomaly).国内文献报道,在108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此畸形有7例;我们所观察的623例先心病中,此畸形有6例,均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通常累及左心室。自1974年Cohn等报告6例右心室梗塞(RVI)的血液动力学测定结果并作出临床诊断以来,已引起临床注意。RVI的临床、血液动力学、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均具有与左心室梗塞不同的特点。本文报告临床诊断RVI3例,其中1例经尸检证实。一病例资料(附表) 二讨论Cohn氏复习RVI文献,14%左心室梗塞病人同时有右心室游离壁受累及;24%左心室下壁梗塞病人有右心室受累;弧立性右心室梗塞仅占3%。Isner等分析236例穿壁性梗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