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病变的常用方法,能有效缓解髋部疼痛,重建稳定的关节,恢复和改善髋关节的运动功能,我院1990年~2012年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2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配合中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后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46例老年髋部骨折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中药治疗组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前2d到术后2周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对照组仅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前术后均不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至术后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组无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未用桃红四物治疗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深静脉血栓。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后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股骨头置换术已成为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而术后及时康复训练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我院自2005年以来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均采用系统的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44例符合该研究条件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组,即观察组(PFNA,n=22)和对照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n=22),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符合老年患者实际需要,不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可控,同时可改善术后恢复效果,临床运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骨性关节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髋部疾患的一种方法。我院骨科于1996年以来开展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在临床辨证施护及整体护理上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1术前准备术前1天下病房采访病史,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5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病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随访。结果所有的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不等。全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2207年1月-2008年12月间21例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行相应性护理。结果:2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1例,余手术疗效显著,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切口全部Ⅰ/甲愈合。结论:人工全髋关节转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关节手术,但全面、细致的术后护理是促进疾病恢复,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6年7月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6例分两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整体组围手术期采取整体护理措施。就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和功能恢复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和焦虑心理。结果:整体组功能恢复总有效为22例(95.65%)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17例(73.91%)。两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1例无菌性松动脱位,2例假体远端骨折,1例下肢静脉血栓。整体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和焦虑心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整体组疼痛评分和焦虑心理更好,两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措施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感和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和出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和引流量,可加速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髋部骨关节病是髋部常见病之一,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多同时伴有双侧髋关节纤维性、骨性挛缩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重要方法。考虑到行单侧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十分困难,本院自1994年9月以来对11例(共22个关节)严重的髋部骨关节病患者进行Ⅰ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两种手术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置换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则明显少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以及总体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骨外科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全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min,平均住院时间18天,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各死亡1例,有2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8~12个月,18例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 8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少,能够早期下床活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患者采用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与治疗前后1周、1月、3月、6月Harris评分,观察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1月内能获得满意的髋部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后1周Harris评分即有明显上升,术后1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周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月Harris评分较术后1周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且未见重大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双侧人工全髋关节Ⅰ期置换治疗髋关节疾患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重要方法.髋部骨关节病是髋部常见病之一,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多同时伴有双侧髋关节纤维性、骨性挛缩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在考虑行关节置换术时,单一的全髋关节置换,对置换关节术后的功能康复十分困难。本院自1994年9月以来对11例(共22个关节)严重的髋部骨关节病患者进行Ⅰ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袁菊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71-17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达到减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是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环节,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所需遵循的原则[1].本科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对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了解患者情况,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住院平均是2周,无1例并发症发生,患者均恢复并痊愈出院。结论:给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精心有效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在患者肢体的功能康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78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祁开泽  吴涛 《中医药导报》2005,11(2):40-41,4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ibson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8例,术后随访2~96个月,平均32.8个月。用我国人工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198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X线评价标准进行术后评估。结果:全部患者髋关节畸形矫正,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肌力恢复良好,关节稳定、活动度增加。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积分评定良好率91%,且术后定期X线检查示假体无松动、下沉,髋臼未见明显磨损以及人工股骨头的中心性脱位。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适应症选择恰当,是一个可供选择优良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髋部骨折内固定对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所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受髋部骨折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各45例,并分为置换组与固定组。对两组病例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置换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等指标要高于固定组;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负重时间以及Harris评分情况要优于固定组,且利用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所取得的疗效较好,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8例老年患者髋部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股骨颈骨折60例,行空心螺钉固定2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0例,全髋关节置换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行G amm a钉固定13例,重建钉固定10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9例,蛇形解剖钢板固定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8例。结果:术后随访104例,内固定组66例,治愈率92.4%,其中5例术后因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再次手术行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38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9.5%。提示: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2009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分别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7例)和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5例),分析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前Harris评分39.7±11.5,术后Harris评分90.5±6.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1.446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2.2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48例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通过对48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精心、细致、规范的术后护理。结果:4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48例患者功能恢复,自理能力恢复,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