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收治的132例机械通气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干预;选择2009年1~12月收治的117例机械通气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机械性和胃肠道方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胃潴留、反流与误吸、腹泻、脱管及堵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EN)的护理重点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0例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人从术后48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重点做好预防误吸,治疗处理胃潴留、腹泻,密切护理监测等工作.结果无1例发生误吸,16例患者成功脱机转出ICU,3例死亡,1例出院.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做好重点环节的护理与监测,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3.
20例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汤莉 《现代护理》2005,11(7):538-539
目的 探讨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EN)的护理重点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20例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人从术后48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重点做好预防误吸,治疗处理胃潴留、腹泻,密切护理监测等工作。结果 无1 例发生误吸,16 例患者成功脱机转出ICU,3 例死亡,1例出院。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做好重点环节的护理与监测,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采用持续经泵滴注进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机械通气病人.是否监测胃残留量,观察其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ICU内接受机械通气、需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经泵滴注方法;观察组采用2006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提出的持续经泵滴注方法,观察患者鼻饲期间有无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2006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提出的EN方法,是适合危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本科室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危重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包括肠内营养实施与护理。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危重患者是普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危重患者应该进行肠内营养,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不同肠内营养剂,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析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原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探讨防治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ICU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实施肠内营养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实施肠内营养的60例患者为循证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明显改善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肠内营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ICU颈髓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期间误吸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ICU收治的56例颈髓损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内固定术,肠功能恢复后即开始行肠内营养。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56例患者中有12例次在输注期间胃内残余量大于150 ml,暂停泵注8~12 h后好转;2例患者在鼻饲期间发生误吸(占3.57%),经及时采取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未发生吸入性肺炎。结论对于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生理需求,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脱机和康复;而重视肠内营养期间鼻饲与误吸的关系,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于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道干预预防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有创机械通气E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道干预方法,包括腹部按摩、直肠刺激等。比较两组患者EN期间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道干预能有效预防有创机械通气患者EN期间胃肠功能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强监测和护理,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50例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试验组匀速输注营养液,并加强对常见并发症的重点监测和护理;对照组肠内营养支持采取一次性注入。结果:试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保证了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地进行。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测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更有利于患者基础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危重症患儿的重要手段之一。机械通气患儿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病情危重,分解代谢亢进,能量需要增加。为保证危重患者的营养供给,通过留置胃管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以保持肠黏膜细胞及其功能的完整性,防止因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源性感染。机械通气和肠内营养是危重症患儿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两种治疗手段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不容忽视,误吸是两种治疗方法最严重的并发症。因误吸所致的吸人性肺炎病死率高达40%~50%,甚至可直接引起窒息和死亡。护理人员应能在早期识别机械通气患儿进行肠内营养时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患儿误吸的发生。现就机械通气患儿肠内营养时误吸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轻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肠内营养泵、输液加温等措施有计划均速输注,并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肠内营养液滴注,共34例为观察组,以普通输液管滴注肠内营养液34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ICU护士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了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护理。方法15例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均采取经鼻胃管恒温持续匀速泵入肠内营养混悬液,做好心理护理,保证营养管在位和通畅,测定消化道内物质残余量,观察腹部和排便情况,调整营养液的浓度、速度、温度和量,做好口腔护理,采取半坐卧位,加强呼吸道的管理等。结果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消化系统和误吸等并发症。除1例因家属放弃转出ICU外,其余14例均安全脱机后转出ICU。结论做好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能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外科术后人ICU的40例应用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外科危重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发生胃肠道疾病并发症比例较高。结论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需预防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机械通气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 28例患者经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后,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保障了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需求.其中4例脱机拔管后能经口进食,拔除造口管,15例带管出院继续康复治疗,3例死于原发病.结论 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是一种简单、安全且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加强护理,预防和减少胃造口管理中的并发症是保证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老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对41例老年危重患者经鼻胃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认真做好鼻饲管、营养液输注及口腔护理,开展肠内营养的监测工作,重视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肠内营养是临床上进行营养支持的有效手段,是老年危重患者整体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将循证护理方法 应用于机械通气的肠内营养患者护理,探讨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确定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护理问题,结合在临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返流、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