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目前,关于膀胱内灌注表柔比星(epirubicin, EPI)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复发的最佳时长仍不清楚,为了了解长期和短期膀胱内灌注EPI治疗NMIBC患者疗效的差别,我们对已发表的临床随机试验结果进行了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方法:对PubMed、Web of Science, 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数据库进行了搜索,以筛查有关长期与短期膀胱内EPI灌注治疗NMIBC的疗效的研究。纳入分析的仅为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应包含长期灌注和短期灌注2个分组。结果:11项RCT符合该系统评价的条件。Meta分析显示长期EPI膀胱内灌注和短期之间预防肿瘤复发[RR=1.03,95%CI(0.95~1.32),P=0.44]、进展[RR=1.03,95%CI(0.75~1.41),P=0.86]及延长患者生存[RR=1.00,95%CI(0.85~1.15),P=0.96]没有显著差异,而且短期EPI灌注相比长期EPI灌注更具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RR=1.55,95%CI(1.05~2.28),P=0.03]。结论:我们的Meta分析显示,与短期EPI膀胱内灌注相比,长期EPI灌注并没有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即短期EPI膀胱内灌注后减少膀胱癌复发和进展的作用与长期相当,而且发生肉眼血尿、排尿痛等副作用的频率较低,程度较轻,在安全性方面更值得信赖。因此目前进行短期EPI膀胱内灌注治疗即可,不过未来应该进行大型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EPI灌注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热灌注化疗(HIVEC)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VIP、万方及CBMDisc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截止到2022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收集NMIBC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接受HIVEC治疗的随机对照或临床对照试验,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包含1 59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HIVEC治疗后12个月复发率[RR=0.35,95%CI(0.24,0.51),P<0.000 01]和24个月复发率[RR=0.41,95%CI(0.33,0.50),P<0.000 01]均低于常规灌注化疗;HIVEC与常规灌注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CI(0.62,1.19),P=0.37]。结论 现有研究表明HIVEC能够降低NMIBC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增强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SpringerLink、The Cochrane Library、OVID、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不同药物治疗NMIB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 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 文献语言仅限定为中英文。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NMIBC后的肿瘤复发率、膀胱刺激症状、血尿进行网状Meta分析, 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果共纳入26篇RCTs, 包含4 403例患者, 涉及6种干预措施:卡介苗(BCG)、表柔比星(EPI)、吉西他滨(GEM)、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C(MMC)、羟基喜树碱(HCP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 使用BCG者治疗后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使用EPI和MMC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复发率的累计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依次为BCG、THP、GEM、EPI、MMC、HCPT。使用BCG者治疗后的2年复发率均低于使用GEM、EPI、THP、HCPT及MMC者, 而使用GEM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GEM)与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全部患者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随机分别予以GEM和EPI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2年,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GEM组2年内复发率为20.0%,EPI组2年内复发率为22.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GEM组)和32.5%(EPI组),GE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EPI组(χ2=4.621,P<0.05).结论 GEM和EPI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相近,而GEM膀胱灌注不良反应更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5):1377-1383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局部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内容为关于局部应用TXA减少THA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 RCT),检索时限为1999年1月~2016年6月。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文献,2 144例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组789例,静脉组1 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安全性:局部组与静脉组相比,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RR=0.76,95%CI(0.22,2.59),P=0.66]、肺栓塞(PE)发生率[RR=0.73,95%CI(0.08,7.02),P=0.79]、切口感染率[RR=1.26,95%CI(0.54,2.93),P=0.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有效性:局部组与静脉组对比,术后总失血量[WMD=16.75,95%CI(-30.07,63.57),P=0.48]、血红蛋白下降值[WMD=0.30,95%CI(0.02,0.58),P=0.03]、输血率[RR=1.37,95%CI(0.97,1.93),P=0.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与静脉应用相比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膀胱癌术后行吉西他滨(GEM)或表柔吡星(EPI)灌注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于我院诊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入选标准:膀胱灌注GEM或者EPI;病理分期为pT1期低级别的患者;排除标准:膀胱全切;病理分期pT1期高级别以上患者;其他灌注药物或未行灌注患者。结果:共入组264例患者,中位随访16(3~26)个月,其中行GEM灌注67例(GEM组),行EPI灌注197例(EPI组);GEM组发热患者22例(32.8%),EPI组发热患者30例(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15例(22.4%),EPI组23例(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中位灌药时间(26.3±16)min,EPI组中位灌药时间(31.2±1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灌药后血尿7例(10.4%),EPI组灌药后血尿21例(1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期为10.9个月,EPI组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期为9.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随访期内复发14例(20.9%),EPI组随访期内复发49例(2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灌注EPI患者相比,膀胱癌术后行GEM灌注者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有更长的肿瘤无复发生存期,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手术和传统方法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进行系统评价,对比其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期刊数据库(VIP)、PubMed、OVI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Thieme及Springer Link数据库。收集有关手术和传统方法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7月。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患者1039例。其中手术组512例,传统组527例。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肺部感染发生率[RR=0.41,99%CI(0.29,0.58),P<0.00001]、肺不张发生率[RR=0.24,99%CI(0.06,0.94),P=0.007]、呼吸机支持时间[SMD=-2.64,99%CI(-4.38,-0.91),P<0.0001]、住ICU时间[SMD=-1.33,99%CI(-2.26,-0.40),P=0.0002]、总体住院时间[SMD=-2.25,99%CI(-3.30,-1.19),P<0.00001]、胸壁畸形发生率[RR=0.08,99%CI(0.04,0.17),P<0.00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死亡率[RR=0.75,99%CI(0.23,2.46),P=0.53]、气管切开率[RR=0.69,99%CI(0.39,1.21),P=0.09]、呼吸机支持率[RR=0.65,99%CI(0.41,1.05),P=0.02]、胸腔引流时间[SMD=-2.58,99%CI(-6.41,1.25),P=0.08]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能够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胸壁畸形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中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与肌肉注射黄体酮两种黄体支持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副反应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与肌肉注射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17年12月1日。由2人分别按纳入/排除标准检索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提取资料,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RCT 14个,患者4 386例。妊娠结局对比:两种给药方式进行黄体支持对改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RR=0.99,95%CI(0.92,1.07),P=0.86]、改善继续妊娠率[RR=1.06,95%CI(0.94,1.19),P=0.32]、降低异位妊娠率[RR=0.84,95%CI(0.48,1.47),P=0.54]、降低流产率[RR=0.92,95%CI(0.75,1.14),P=0.45]、提高活产率[RR=0.99,95%CI(0.89,1.09),P=0.76]均无统计学差异;副反应发生率:与肌肉注射黄体酮相比,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副反应发生率较低[RR=0.23,95%CI(0.05,0.93),P=0.04]。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与肌肉注射黄体酮在辅助生殖技术行黄体支持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评价吉西他滨(GEM)膀胱灌注在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行羟基喜树碱常规膀胱灌注治疗1年内首次复发且经膀胱镜活检证实为NMIBC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第2次TURBt,术后即刻行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GEM 1 000 mg剂量进行膀胱灌注,而对照组患者则继续采取羟基喜树碱30 mg剂量进行膀胱灌注。所有患者定期行膀胱镜检查,临床随访时间设定为2年,随访期内观察两组患者在肿瘤复发率、再次复发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存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5%vs.52.5%,P0.05),肿瘤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8.35±2.46)个月vs.(10.83±3.07)个月,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与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经暂停膀胱灌注治疗后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血液学及其他不良事件。结论:相较于羟基喜树碱,GEM在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NMIBC患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它能显著提高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降低肿瘤患者的复发率并延长复发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多西他赛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查找多西他赛单独与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inhibition of VEGF Agents)比较治疗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9月1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Jadad评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4个RCT,2 3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西他赛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组与多西他赛单药组比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反应率[RR=0.94,95%CI(0.77,1.15),P=0.56],客观反应率[RR=0.91,95%CI(0.46,1.80),P=0.79],在中位总生存时间方面[HR=0.94,95%CI(0.85,1.04),P=0.23],和无疾病进展时间[HR=1.13,95%CI(0.53,2.38),P=0.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相关病死率[RR=2.70,95%CI(1.51,4.85),P=0.0009]联合组高于单药组,血栓发生率[RR=0.55,95%CI(0.39,0.78),P=0.0008],联合组低于单药组。结论目前有限证据显示多西他赛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用于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方面,并不能提高患者中位总生存和无疾病进展时间,且可能增加治疗相关病死率。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有关LC+LCBDE与LC+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到2018年10月3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s,其中LC+LCBDE组747例,LC+ERCP组7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C+LCBDE与LC+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胆总管结石清除率[RR=0.99,95%CI为(0.95,1.02),P=0.87]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RR=0.94,95%CI为(0.72,1.22),P=0.64]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C+LCBDE组术后胆汁漏的发生率高于LC+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87,95%CI为(2.01,7.42),P0.000 1];LC+LCBDE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于LC+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8,95%CI为(0.14,0.55),P=0.002]。结论 LC+ERCP和LC+LC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是相似的,LC+LCBDE组术后发生胆汁漏的风险相对较高,但是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相对较低,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三野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查找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每个数据建库截至2015年4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其中包括13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队列研究和2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总共包含7 0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三野淋巴结清扫组(三野组)5年生存率高于二野淋巴结清扫组(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对照研究OR=1.46,95%CI(1.31,1.62),P0.001;随机对照试验RR=1.40,95%CI(1.04,1.90),P=0.027]。病例对照研究三野组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5,95%CI(1.15,2.38),P=0.008];随机对照试验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5,95%CI(0.71,1.86),P=0.562]。病例对照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三野组声带麻痹发生率高于二野组[OR=1.58,95%CI(1.37,1.83),P0.001];而随机对照试验的合并分析结果则显示两组术后声带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4,95%CI(0.72,1.80),P=0.578]。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可延长食管癌患者生存时间,但同时可能也提高了吻合口瘘和声带麻痹的发生率,考虑到这方面研究仍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关于淋巴结清扫的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Meta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行膀胱肿瘤整块切除(ERB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名独立研究员分别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BM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按相关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数据及质量评价。最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714例患者。两组手术时间(MD=3.72,95%CI:-5.37~12.82,Z=0.80,P=0.42)、术后留置尿管时间(MD=-3.45,95%CI:-9.82~2.92,Z=1.06,P=0.29)无明显差异;ERBT组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较短(MD=-6.76,95%CI:-13.05~-0.47,Z=2.11,P=0.04),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较低(OR=0.04,95%CI:0.02~0.11,Z=6.62,P0.000 01),住院时间较短(MD=-0.99,95%CI:-1.92~-0.06,Z=2.08,P=0.04),术后复发率较低(OR=0.68,95%CI:0.46~0.99,Z=2.00,P=0.05)。结论: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行ERBT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形态选择性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MSI)对比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男性因素不育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Clinical Trials.gov和Sino 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2年至2017年7月,并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纳入比较IMSI和ICS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由于单纯男性因素和合并男性因素的不育症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故行亚组分析。结果:检索到文献280篇,纳入8个RCT,合计1 741个周期(IMSI=842,ICSI=899)。在单纯男性因素亚组,无证据证明IMSI周期和ICSI周期的活产率具有差异[RR=1.31,95%CI(0.68,2.51),1个RCT,77个周期,极低质量证据];IMSI能提高临床妊娠率[RR=1.46,95%CI(1.02,2.07),4个RCT,813个周期,低质量证据]。在合并男性因素亚组,均无证据证明IMSI周期和ICSI周期的活产率[RR=0.88,95%CI(0.60,1.31),1个RCT,255个周期,低质量证据]和临床妊娠率[RR=1.03,95%CI(0.86,1.23),3个RCT,851个周期,中等质量证据]具有差异。结论:尽管IMSI能提高单纯男性因素不育症患者体外受精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但证据质量等级较低,尚不足以支持将IMSI常规应用于该类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PCa)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verse、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比较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和单纯内分泌治疗晚期PCa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7月。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包含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3个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CCT)。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TURP联合内分泌组最大尿流率大于对照组[MD=3.11,95%CI(1.13,5.09),P=0.002],IPSS评分小于对照组[MD=-6.76,95%CI(-12.61,-0.91),P=0.02],而两组术后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7.81,95%CI(-63.91,8.29),P=0.13]。对C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TURP联合内分泌组最大尿流率大于对照组[MD=5.49,95%CI(4.23,6.74),P0.001],IPSS评分[MD=-7.69,95%CI(-11.69,-3.69),P=0.0002]及膀胱残余尿量[MD=-33.21,95%CI(-59.82,-6.61),P=0.01]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6,95%CI(0.95,1.17),P=0.29]。描述性分析显示:TURP组术后PSA不呈现增加趋势。结论 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PCa合并BOO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排尿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影响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果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相关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集。采纳符合标准的RCT,试验组采用果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达帕林凝胶外用治疗,并用RevMan 5.3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索时间为:2002年2月7日-2020年2月7日。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868例寻常痤疮患者。果酸治疗寻常痤疮的总有效率RR(95%CI)1.37[1.17,1.61]、不良反应发生率RR(95%CI)0.47[0.31,0.73],复发率RR(95%CI)0.23[0.10,0.53]均优于阿达帕林凝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果酸在治疗寻常痤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其与阿达帕林凝胶相比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扩髓髓内钉(ream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RTN)与非扩髓髓内钉(unream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UTN)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方法,收集RTN与UTN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C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6个RCT研究,总病例数为1214例。Meta分析显示:(1)RTN组的骨折不愈合率低于U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CI(0.21,0.78),P=0.007);(2)RTN组的内置物失败率低于U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2;95%CI(0.20,0.50),P<0.000 1);(3)RTN组与UTN组术后畸形愈合率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45(95%CI(0.16,1.22),P=0.12)、0.45(95%CI(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于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周期方案进行内膜准备的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系统搜集关于宫腔灌注G-CSF应用于TE患者FET周期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8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研究,累计共842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宫腔灌注G-CSF可以显著改善其子宫内膜厚度[MD=0.92,95%CI(0.63,1.22),P<0.000 01]、提高胚胎种植率[RR=1.45,95%CI(1.16,1.81),P=0.001]、提高临床妊娠率[RR=1.36,95%CI(1.03,1.81),P=0.03];而在周期取消率[RR=0.75,95%CI(0.40,1.39),P=0.36]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RR=0.94,95%CI(0.47,1.88),P=0.8...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二次TURBT联合表柔比星(EPI)与吉西他滨(GEM)序贯膀胱灌注治疗T1期高危膀胱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初次行TURBT治疗的病理分型为T1期高危(G2、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三组。EPI组17例,给予EPI5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GEM组19例,给予GEM1 00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EPI+GEM组20例,给予EPI50mg、GEM1 00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三组术后6周均采用二次TURBT治疗,比较三组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改变及灌注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异。随访周期12~24个月,比较三组无复发生存率及进展率的变化。结果:EPI组、GEM组、EPI+GEM组病理分级下降率分别为35.3%(6/17)、36.8%(7/19)及45%(9/20),EPI+GEM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GEM组、EPI+GE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10.4%、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EPI组、GEM组、EPI+GEM组为70.6%(12/17)、73.7%(14/19)、80.0%(16/20),EPI+GEM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GEM组、EPI+GEM组膀胱癌进展率分别为5.9%、5.2%、5.0%,各组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1期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二次TURBT术联合EPI、GEM序贯膀胱灌注化疗,术后病理分级下降,2年复发率降低,较单用EPI及GEM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不能改变膀胱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羟喜树碱(HCPT)联合白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HCPT)和联合组(HCPT+ IL-2),两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即刻开始行灌注治疗,每周1次,连续8周后改为每月1次,治疗总周期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成2年随访后,对照组复发18例,复发率为23.6%(18/76),联合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0.5% (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0,P<0.05),膀胱刺激征及血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9,P>0.05).结论 HCPT联合IL-2灌注预防NMIBC的效果优于单用HCPT,不良反应率低,耐受性好,可作为灌注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