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新安医家孙一奎为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代表人物,其倡导命门动气说,重视元气;受道家思想影响,重视养生,主张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受师祖汪机影响,重视脾肾,固本培元,先后天并重。孙一奎的养生学术思想至今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汪机、罗周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二者所言营气、元气均分阴阳,本质相通,均强调顾护元气、气血阴阳双补,均重视脾胃元气的治疗;但二者的学说形成背景不同,固本培元对象、途径、用药不完全相同,本研究对于新安"固本培元"治法的思想内涵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徽州地区有重视养生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新安医家颇重视养生。新安医家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养护元气的思想结合起来,撰写了许多关于养生方面的著作留给后人。本研究利用新安养生的文化与优势,通过系统整理新安医学众多论文、著作与医案,挖掘整理新安医学养生方法文献,彰显新安医学养生理念,发扬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中医养生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安医学作为重要的中医学术流派,著述数量巨大,养生专著颇多,养生思想独特,其中固本培元之元气论、外邪致虚之内外同治论、食调先于药物论、融汇儒道重神气论是新安医学特征性的养生观念,在延续中医学养生理念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形成了新安医学养生观,对当今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有重视养生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新安医家颇重视养生。新安医家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养护元气的思想结合起来,撰写了许多关于养生方面的著作留给后人。通过系统整理明清时期新安医学众多论文、著作与医案等文献,挖掘整理明清时期新安医学养生方法,彰显新安医学养生理念,发扬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中医养生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张杰  孙晓生 《中医学报》2019,34(8):1598-1601
少火壮火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不仅体现了食、火与气的关系,而且概括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也可作为指导防治疾病、日常养生保健的原则。少火可以使元气强固,壮火会损伤元气;湿热、气郁均可促使少火化为壮火;过食大辛大热的壮火之品会耗气伤阴,常食性质温和的少火之品则可以温阳化气。根据少火壮火理论,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养生保健中应该以"清壮火,培少火"为养生总则。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因素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长期过食肥腻甘甜之品以及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则水谷不化,郁而成热,热成壮火,壮火食气,则进一步伤津耗液,终成消渴。因此,规律饮食应防食郁化火。长时间少动而过逸,则身体内精微不布,全身之气不足,而局部之气有余,积聚日久,则会造成全身少火不足,局部郁而化热。适当运动以防过逸而气余化火,舒展心情以防气郁化火。  相似文献   

7.
"固本培元"治法是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的特色治法,主张以脾肾为对象,脾肾并治,温养气血,培补脾肾元气,调动人体正气以防病治病,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未病先防,培补元气;既病防变,保护元气;瘥后防复;顾护元气。  相似文献   

8.
明代著名医学家徐春甫是新安医学的代表性医家,其在学术上对新安医学有着重要的贡献,在处方用药上多有特色。通过对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医学指南捷径六书》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观点,总结徐春甫制方用药特点有:制方以脾胃元气为本;自制成药,改革剂型;得其病情,补泻兼施;推崇小方,药味尚简。在用药上,倡用"白术参芪"补元阳;重视食疗,粥品众多;勿伐天和,因时用药。  相似文献   

9.
周伟伟  杜建 《西部医学》2014,45(5):51-52
<正>徐春甫(1520—1596),字汝元,号东皋,安徽祁门东皋人,明代医家。著有《古今医统大全》100卷,为综合性医书,《古今医统大全》对养生的论述,主要见于《老老余编》(载于第8687卷)和《养生余录》(载于第99100卷)。徐春甫集春秋战国诸子养生理论及孙思邈、朱丹溪等历代医家养生精华,参以己见,论述食疗养生颇有特色,分述如下。1先以食治,然后命药徐春甫在《老老余编·饮食编》开首便道:"凡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江浙温补派思想的区别与联系。[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以汪机、薛己、徐春甫、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及相关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纵向梳理与横向分析。[结果] 以汪机、徐春甫、孙一奎等医家为主体的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以薛己、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为主体的江浙温补派,形成背景相同,思想主张相近,均强调元气的作用,重视脾肾二脏,阐发命门理论,且均偏重温补,反对滥用寒凉。但两者的思想核心并不相同,新安固本培元思想偏重于“阴阳一太极”,强调元气为生化之源与生命根本动力的作用,主张以后天补养先天,激发先天生生之机,继而反养后天,临证善用人参、黄芪等气血并调、脾肾同补,以培固元气;而江浙温补派偏重于“太极分阴阳”,更加重视太极划分以后阴阳二气对后天阴阳的充养,即强调命门水火的阴阳互根、互用之性,主张直补先天,进而以先天养后天,临证善用六味丸、八味丸等加减合方,以滋真阴真阳。[结论] 两派学术主张同中有异,医家之间相互影响,属于交叉互融的关系,可同属于易水学派的支脉,即广义的温补派范畴。  相似文献   

11.
分析古代医家关于性事养生的论述和古人性事养生的经验,概括为六个方面:行房有度为养生、合房有术益养生、同房须知要养生、明入房忌禁保养生、分房独卧利养生、房后调养复养生。认为深入挖掘中医性事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性医学、养生学和老年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脾胃论》养生特点及贡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之术,自古有之,诸子百家,各臻其妙。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被后世称为"补土派"鼻祖之李东垣,在养生学方面尤多建树,且提出了许多独道见解。在其《脾胃论》提到"脾胃为元气之本"、"饮食劳倦则伤脾"、"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等,且在"摄养"、"远欲"、"省言箴"三篇中道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通观全书,其中又以调理脾胃为重点养生要义,其对后世养生有深远影响,颇值认真继承发扬,兹不揣浅陋,略论其要。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感冒归属中医学温病范畴."热病内连肾"首见于《素问·刺热》,提示肾与热病的相关性.结合"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指出精为人身根本,精可化气发挥卫外防御功用;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出肾精亏虚为流感发病之本.当今暖冬、雾霾为自然界"冬不藏精"之象,认为能源过耗、水土失德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是造成时下"不藏精"而引发流行性感冒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合理养生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岳文吉 《开卷有益》2014,(11):36-36
<正>从孙思邈的养生十要看珍爱生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归纳了养生十要。一要啬神。啬神之法即养生之术。"夫养性者,欲所惊剞以成性,性自为善。"性善则内外百病不起,灾祸无由以生。生命之神,或称"神明",是指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是生命的主宰和生命活力的体现。二要爱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爱气必须懂得精能化气,气可生精,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思过用必定耗气伤精。气,指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是生命活动的能量与原动力。人体的呼吸吐纳、新陈代谢、血液运行、抵御外邪等一切生  相似文献   

15.
《养生类要》养生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类要》是明代医家吴正伦编辑的经验方书,内容涉及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等方面的知识,提倡积极预防疾病,重视养生;详论饮食宜忌;提出四季疾病辨证与防治大法,注重辨证施治。由于受历史局限性以及当时社会条件的影响,书中亦有少量缺乏科学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养生以整体论指导养生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与神的融合,人与社会相适应。新安医家徐春甫对养生尤为重视,将儒、道、释三教中的养生思想与中医传统文化中养生思路相互融合,体现在其顺应自然、啬神养形的调养之理,以及慎医忌药、情志养生的调养之法这四个养生理法中。具体表现为,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养神甚于养形;生病要及时请医生就诊,但应慎用虎狼之剂;老年人通过自我调节使心情舒畅,而子孙敬老也很重要。徐春甫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和四时养生的理法值得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17.
《脾胃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车垣所著。李氏在书中提出充实元气,调理脾胃的养生思想和方法,颇值认真继承发扬,兹不揣浅陋,略论其要。一、养生当实元气: 元气为生命活动的泉源,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均与元气盛衰相关,李氏提出“养生当实元气”的思想,认为“气乃神之祖,精乃  相似文献   

18.
《养性延命录》是南朝著名气功专著,文中引用百家之说,阐述了养生抗衰老的学术思想及具体方法。认为养生延年要顺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摄养精、气、神是养生延年之核心,养神之道在于清静。要人们凡事有节,以中和为贵,尤其强调要节制饮食。并论述了服气导引,气功修炼的具体方法,至今仍具有学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饮膳正要》为元代忽思慧所著,书中将蒙古族饮食养生的特点,如保养守中,饮食有节;养生之道,宜忌为要;食物之味,不可偏颇的道理。论述条理清晰,条分缕析,值得今人学习,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分析并结合元代养生家贾铭所撰《饮食须知》的论述,分析《饮食须知》中的食疗养生观,总结出《饮食须知》对于食物的选用十分考究,强调饮食禁忌,重视食物的寒热调和,不提倡生食、久食、多食的学术特色,以期更好地指导当代中国社会的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