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对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检测法测定不同浓度(0、5、10、100、250)μmol/L不同作用时间(24 h、48 h、72 h)下吉西他滨对MCF-7人乳腺癌不同时期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吉西他滨对MCF-7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MCF-7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法对Bcl-2、Bax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 MTT结果显示,吉西他滨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吉西他滨作用MCF-7细胞后,细胞呈通透性增加,形态不规则,细胞脱落破碎等改变。MCF-7乳腺细胞培养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可观察到5μmol/L、10μmol/L吉西他滨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25±3.89)%、(45.89±4.32)%显著高于对照组(4.0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9,7.452,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MCF-7细胞中Bax蛋白表达增多,而Bcl-2蛋白表达减少。免疫荧光法显示在细胞培养24 h后随着吉西他滨浓度增加,Bax蛋白表达强度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强度减弱。结论吉西他滨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及下调Bcl-2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肾细胞癌ACHN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ACHN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0μmol/L培养液)、25μmol/L白藜芦醇组(100μmol/L培养液+25μmol/L白藜芦醇)、50μmol/L白藜芦醇组(100μmol/L培养液+50μmol/L白藜芦醇)、100μmol/L白藜芦醇组(100μmol/L培养液+100μmol/L白藜芦醇)、200μmol/L白藜芦醇组(100μmol/L培养液+200μmol/L白藜芦醇)。培养12、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ACHN细胞氧化型二氯荧光素(dichlorofluorecin, DCF)荧光强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2, 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及2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组培养12 h(0.71±0.01、0.63±0.01、0.56±0.03、0.48±0.02、0.39±0.02)、24 h(1.19±0.04、1.00±0.02、0.79±0.03、0.63±0.03、0.41±0.06)、48 h(1.62±0.02、1.15±0.03、0.79±0.04、0.62±0.04、0.41±0.08)细胞增殖活力吸光度值依次降低(P0.05),培养24 h细胞凋亡率[(7.73±0.87)%、(12.64±1.13)%、(29.43±1.25)%、(37.73±1.24)%、(48.56±1.78)%]依次升高(P0.05);培养24 h,对照组及2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DCF荧光强度[(5.40±0.70)、(14.97±1.33)、(17.03±0.80)、(19.67±1.16)、(31.50±2.28)u/(s·mg)]及caspase-3相对表达量(0.24±0.02、0.58±0.02、1.19±0.05、1.41±0.05、1.74±0.06)依次升高,Bcl-2相对表达量(1.67±0.10、1.11±0.16、0.94±0.11、0.67±0.09、0.53±0.02)依次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诱导肾细胞癌ACHN细胞内活性氧累积,上调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芬太尼影响MCF-7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不同浓度的芬太尼、纳洛酮和浓度比为1∶1的芬太尼和纳洛酮干预MCF-7细胞24 h,Annexin V/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10 μmol/L芬太尼作用MCF-7细胞6 h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P法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改变.结果 芬太尼≥5 μmol/L时,晚期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给予纳洛酮后,凋亡和坏死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纳络酮和芬太尼联合给药时,晚期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较芬太尼单独给药组明显增加(P《0.05).10 μmol/L芬太尼使细胞内Bax平均光密度 (AOD) 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Bcl-2 AOD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芬太尼能剂量依赖性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纳洛酮不能拮抗芬太尼的促凋亡作用,因此芬太尼促凋亡作用可能不是通过μ受体而是通过改变细胞内Bax、Bcl-2的表达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虎杖苷体外干预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0、2、4、6、8、16μmol/L)的虎杖苷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成对照组(常规培养)、虎杖苷组(6μmol/L虎杖苷处理)、虎杖苷+Anti-NC组(转染inhibitor control,6μmol/L虎杖苷处理)、虎杖苷+Anti-miR-181a-5组(转染miR-181a-5 inhibitor,6μmol/L虎杖苷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MDA-MB-231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Bax和c-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方法测定MDA-MB-231细胞miR-181a-5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4、6、8、16μmol/L的虎杖苷处理后的细胞吸光值显著降低(均P<0.05)。与虎杖苷+Anti-NC组比较,虎杖苷+Anti-miR-181a-5组乳腺癌细胞中miR-181a-5p水平降低,吸光值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中Bax、c-caspase-3、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虎杖苷组乳腺癌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凋亡蛋白Bax、c-caspase-3、caspase-3水平升高,miR-181a-5p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虎杖苷通过上调miR-181a-5p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运用AMN107(尼洛替尼)联合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作用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细胞,研究其对CML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AMN107(10μmol/L)及ZnPPⅨ(10μmol/L)单独或联合处理不同时间的细胞增殖率;半定量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ZnPPⅨ(10μmol/L)组、AMN107(10μmol/L)组、AMN107(10μmol/L)联合ZnPPⅨ(10μmol/L)组48 h时细胞HO-1的表达;AnnexinⅤ/PI双染色法检测处理48 h时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呈时间依赖性;联合用药组HO-1的表达量最低;空白对照组、ZnPPⅨ(10μmol/L)组、AMN107(10μmol/L)组、AMN107(10μmol/L)联合ZnPPⅨ(10μmol/L)组48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38±0.02)%、(17.44±0.08)%、(39.81±0.07)%和(56.46±0.19)%。结论: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MN107具有诱导CML细胞凋亡的作用;抑制HO-1表达能加强AMN107对CML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为临床进一步提高CML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帕替尼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阿帕替尼组分别给予浓度为2. 5μmol/L、5. 0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的阿帕替尼进行处理。采用二甲基四氮唑蓝(MTT)法检测浓度分别为2. 5μmol/L、5. 0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的阿帕替尼对MCF-7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采用丫啶橙(AO)/溴乙锭(EB)染色法,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CF-7细胞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阿帕替尼对MCF-7细胞上清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帕替尼对MCF-7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阿帕替尼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P 0. 05);对照组细胞结构正常,细胞核呈绿色;而阿帕替尼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染色质呈橘红色,呈凋亡状;与对照组细胞周期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G_0/G_1期、S期、G_2/M期均值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 05);干预组VEGF分泌量明显下降,阿帕替尼浓度越高,VEGF分泌量越低(P 0. 05);阿帕替尼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阿帕替尼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可能与减少VEGF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的抗白血病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4、6、8μmol/L浓度冬凌草甲素处理72 h后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以及计算2、4、6、8、10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24、72、120 h后的细胞生存率并绘制生长曲线;显微镜下观察4、6、8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24 h后THP-1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4、6、8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24 h后THP-1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6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THP-1细胞0、12、24 h后Akt/m TOR、Raf/MEK/ER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以及凋亡调节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结果 14、6、8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02±11.15)%、(45.99±12.76)%、(86.39±9.18)%,与4μmol/L冬凌草甲素比较,6、8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冬凌草甲素处理72 h后细胞半抑制浓度为(6.12±1.48)μmol/L;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冬凌草甲素对THP-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冬凌草甲素处理24 h后,THP-1细胞出现凋亡,形成凋亡小体,浓度越高细胞凋亡小体形成越多。30、4、6、8μmol/L冬凌草甲素(分别设为对照组及4、6、8μmol/L组)处理24 h后,THP-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1.1)%、(16.2±3.3)%、(30.1±4.3)%、(49.5±6.7)%,对照组与各浓度组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4μmol/L组比较,6、8μmol/L组凋亡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Western blot法检测6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THP-1细胞24 h后可抑制细胞内Akt/m TOR、Raf/ME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并下调Bcl-2、上调Bax的表达。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抑制Akt/m TOR、Raf/ME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以及调节凋亡调节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而发挥抗白血病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JNJ-7706621对人阿霉素耐药MCF-7/ADR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MTT试验检测JNJ-7706621对MCF-7/ADR耐药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TUNEL染色试验分析JNJ-7706621对MCF-7/ADR耐药细胞凋亡的激活作用;Caspase酶活性检测分析JNJ-7706621处理后,MCF-7/ADR细胞中Caspase-8、Caspase-9活化程度;应用流式细胞周期分析检测JNJ-7706621对MCF-7/ADR耐药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JNJ-7706621能有效抑制阿霉素耐药细胞MCF-7/ADR的生长,并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作用48 h的IC50仅为0.83μmol/L。2μmol/L JNJ-7706621作用24 h后,TUNEL染色阳性的MCF-7/ADR细胞比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F-7/ADR细胞中Caspase-8、-9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μmol/L JNJ-7706621作用24 h后,G2/M期细胞比率由对照(7.1±1.3)%升高至(23.8±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NJ-7706621能同时激活内外源性凋亡途径,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将MCF-7/ADR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从而对阿霉素耐药MCF-7/ADR细胞的生长发挥有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瞬时转染法将pcDNA3/ASPPI和pcDNA3/ASPP2质粒分别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CF-7中,经G418筛选获得高表达ASPP1和ASPP2的MCF7阳性克隆细胞株MCF-7/ASPP1与MCF7/ASPP2。MCF-7、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分刖加入0、25、50μmol/L 白藜芦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T法检测细胞p53下游基因bax与p21mRNA表达情况;3种细胞分别加入0、100、200μmol/L 白藜芦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25、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存活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RTPCR结果显示,25、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I与MCF-7/ASPP2细胞中Bax和p21mRNA表达水平高于MCF-7细胞;细胞凋亡试验结果显示,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凋亡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结论ASPP1和ASPP2高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自藜芦醇的敏感性,且随浓度增高而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淀粉样β蛋白能够诱导细胞凋亡。目的:探讨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保护作用。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科。设计:随机设计。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3在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研究所完成。方法:P12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在96孔板每孔中接种100μL细胞悬液,在胶原被覆的25cm2培养瓶中接种5mL细胞悬液,培养24h后,分别加50μmol/L、100μmol/L奥氮平培养24h,再加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25~35(0.01μmol/L、2μmol/L、20μmol/L)培养24h。将收获好的96孔板以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采用MTT比色分析测定细胞存活率。收获25cm2培养瓶中的PC12细胞,应用Westernblot检测奥氮平对PC12细胞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存活率的测定,PC12细胞中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细胞存活率比较: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细胞活性从75%降低到35%;50μmol/L、10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活性明显提高。②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Bax表达的影响:0.01μmol/L,2μmol/L,2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处理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增加,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使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减低。③奥氮平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0.001μmol/L、0.01μmol/L淀粉样β蛋白处理的PC12无变化,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对PC12细胞表达亦无影响;2μmol/L、2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处理的PC12细胞表达增高,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升高。结论:①淀粉样β蛋白25~35能够诱发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培养的PC12细胞中高表达。②奥氮平具有降低其表达,提高PC12细胞存活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探讨Akt激酶抑制剂MK2206对U937及RS4;1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MK2206处理U937及RS4;11细胞24、48 h,用CCK-8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Annexin V/7-氨基放线菌素D(7-AAD)双标记法分析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Bax、Bcl-2、XIAP、CDK1、caspase-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MK2206对U937及RS4;1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U937细胞24、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8±0.15)和(0.09±0.01)μmol/L,RS4;11细胞24、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91±0.02)和(0.68±0.11)μmol/L。0.5μmol/L MK2206作用于U937细胞及1.0μmol/L MK2206作用于RS4;11细胞24 h、48 h,Annexin V/7-AAD标记的阳性细胞升高,U937细胞组24 h细胞凋亡率为(4.18±0.70)%,48 h细胞凋亡率为(22.53±4.67)%,均高于对照组的(1.35±0.34)%(P0.05),且48 h细胞凋亡率较24 h更为明显(P0.05);RS4;11细胞组24 h和48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74±0.58)%和(10.07±1.24)%,均高于对照组的(1.32±0.31)%(P0.05),且48 h细胞凋亡率较24 h更为明显(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U937细胞组G2/M期细胞比例为(96.78±9.11)%,高于对照组的(9.64±0.91)%(P0.05);RS4;11细胞组G2/M期细胞比例为(14.19±3.82)%,高于对照组的(5.75±1.28)%(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示,两种细胞中Bax、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而Bcl-2、XIAP表达水平降低,同时伴CDK1 mRNA水平的减少,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K2206能有效抑制U937及RS4;11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其促凋亡机制与上调Bax与caspase-3基因表达、下调Bcl-2与XIAP基因表达有关,细胞周期G2/M期阻滞与CDK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yclopamine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对Bcl-2,Bax,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PC-3细胞应用cyclopamine处理后,通过MTT测定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电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Bcl-2,Bax,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MTT法结果显示4μmol/L,8μmol/L及12μmol/L浓度的cyclopamine对PC-3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抑制效果都随着浓度的增大及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cyclopamine诱导PC-3细胞发生凋亡;Western印迹技术的结果:经培养72h后,随着药物浓度增大,Bcl-2蛋白表达呈逐渐减少,而Bax,有活性的caspase-9蛋白表达逐渐增多。结论Cyclopamine抑制PC-3细胞增殖,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并可诱导其凋亡。Cyclopamine诱导PC-3细胞凋亡可能通过Bcl-2,Bax,caspase-9介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带区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红素干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6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血管,不结扎不插入线栓;胆红素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h后,胆红素干预组经腹腔注入2 mmol/L胆红素2.5mL,对照组经腹腔注入2.5mL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各组采用TNUEL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区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域氧化应激分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8-羟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结果再灌注24h后,胆红素干预组和对照组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率[(27.8±2.6)%、(47.8±7.0)%]、半暗带组织Bcl-2相对灰度值(1.9±0.3、1.4±0.3)、Bax相对灰度值(2.0±0.1、2.8±0.2)、caspase-3相对灰度值(1.9±0.2、3.0±0.1)、MDA[(4.9±0.3)、(11.3±0.2)μmol/g]和8-OHdG[(3.5±0.1)、(5.3±0.2)μg/L]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7±2.5)%、0.8±0.3、1.2±0.1、1.2±0.1、(2.7±0.2)μmol/g、(2.1±0.1)μg/L](P0.05),SOD和GSH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胆红素干预组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MDA和8-OHd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cl-2、SOD和G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红素可降低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和caspase-3表达,并提高脑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类绒毛膜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类绒毛膜癌细胞JEG-3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姜黄素干预组。姜黄素干预组加入100μl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与细胞孵育24 h;对照组只加入PRMI 1640培养液与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DMSO),MTT检测检测细胞抑制率。姜黄素干预组加入100μl姜黄素(终浓度为40μmol/L)与细胞孵育24 h后,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以及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干预组JEG-3细胞培养24 h后吸光度显著下降(P 0. 05);姜黄素对JEG-3细胞抑制作用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半抑制浓度(IC50)为(39. 33±1. 02)μmol/L;与对照组相比,JEG-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增殖相关蛋白Ki-67和Cyclin D1的表达显著降低(P 0. 05),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 0. 05),Bcl-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 05)。结论姜黄素可以下调人类绒毛膜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上调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其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槲皮素减轻高糖条件下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HRGEC并分为对照组、高糖组、10μmol/L槲皮素组、100μmol/L槲皮素组,后3组进行高糖处理,10μmol/L及100μmol/L槲皮素组分别给予10μmol/L及100μmol/L槲皮素处理。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凋亡基因mRNA表达量、氧化应激指标含量、PI3K/AKT通路分子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的细胞活力、Bcl-2的mRNA表达量、SOD及GPx的含量、p-PI3K及p-AKT的蛋白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率、Bax及Caspase-3的mRNA表达量、MDA的含量增加(P<0.05);与高糖组比较,10μmol/L及100μmol/L槲皮素组的细胞活力、Bcl-2的mRNA表达量、SOD及GPx的含量、p-PI3K及p-AKT的蛋白表达量增加,细胞凋亡率、Bax及Caspase-3的mRNA表达量、MDA的含量降低(P<0.05)且100μmol/L槲皮素组的上述变化较10μmol/L槲皮素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减轻高糖条件下HRGEC的损伤,且这一作用与激活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在吲哚美辛引起的胃癌细胞凋亡和自噬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100μmol/L吲哚美辛处理SGC7091胃癌细胞作为实验组,以未处理的SGC7091胃癌细胞作为对照组。体外培养24 h后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β-链蛋白(β-catenin),以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以及自噬相关蛋白轻链(LC)-Ⅰ,LC-Ⅱ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经100μmol/L吲哚美辛处理24 h后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体外培养24 h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Bcl-2,β-catenin、和LC-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Bax、LC-Ⅰ蛋白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nt通路在吲哚美辛引起的胃癌细胞凋亡和自噬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观察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酒精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作用,初步探讨EGCG治疗酒精性痴呆(alcohol-associated dementia,AAD)的可行性。方法:以SH-SY5Y神经元细胞为实验对象,酒精组给予100 mol/L酒精37℃培养24 h,EG CG+酒精组在其培养液中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EG CG(1~100μmol/L)及100 mol/L酒精,37℃培养24 h;另设相同浓度的EGCG对照组(EGCG组)及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Annex in-V APC/7-A AD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MTT结果证实EGCG(25~100μmol/L)作用24 h后可明显促进SH-SY5Y细胞存活,并呈浓度依赖关系(P0.001)。流式检测及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证实酒精组细胞凋亡率(21.82%±1.27%),明显高于对照组(4.90%±0.80%)(P0.001)及EGCG组(7.82%±0.68%)(P0.001);EGCG(100μmol/L)+酒精组细胞凋亡率(10.81%±0.31%),明显低于酒精组(P0.001)。结论:EGCG可抑制酒精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发生并促进细胞存活,提示EGCG对于A AD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转染p53 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敏感性增强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 分为正常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实验组进行培养,分别将感染复数(MOI) =50 的空载体腺病毒(Ad-△ BH3)和携带PUMA 的重组腺病毒(Ad-PUMA)转染U87MG 细胞,转染后用MTT 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计算替莫唑胺(TMZ)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TUNEL 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Bax 的表达.结果 外源性PUMA 基因在Ad-PUMA 转染U87MG 48 h 后,随着时间延长,PUMA 表达使U87MG 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并诱导凋亡,转染24 h、48 h、72 h 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7.3%、35.6%、43.3%,凋亡率分别为20.3%、31.4%、45.4%.正常对照组、Ad-PUMA、Ad-△BH3 组细胞的TMZ IC50分别为(15.0 ±1.9)μmol/L、(2.3 ±0.1)μmol/L 和(14.4 ±1.6)μmol/L.PUMA 表达的U87MG 细胞DNA 合成受到抑制,周期阻滞在G2 期;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p53 表达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UMA 和Bax 在实验组中表达较对照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Ad-PU-MA 转染可有效增强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 对TMZ 的敏感性,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 的增殖,通过诱导细胞G2 期阻滞促进其凋亡,促凋亡机制不依赖于p5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剂的抑制剂-1(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ctivator inhibitor-1, HAI-1)基因对宫颈癌细胞自噬及凋亡调控的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HeLa细胞分为转染组和对照组,转染组转染HAI-1质粒,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细胞HAI-1 mRNA表达情况,采用AO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细胞自噬情况,采用ELISA检测2组细胞自噬相关因子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ax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转染组细胞HAI-1 mRNA相对表达量(1.57±0.26)、AO细胞荧光强度(52.14±3.88)、LC3-Ⅱ蛋白[(3.42±0.85)μg/L]、Beclin-1蛋白[(14.69±1.96)μg/L]水平、细胞凋亡率[(86.75±6.42)%]、Bax蛋白相对表达量(1.24±0.13)和Bax/Bcl-2(7.75±0.83)高于对照组[0.48±0.09、5.47±0.32、(1.10±0.22)μg/L、(10.12±0.53)μg/L、(12.64±1.33)%、0.25±0.06、0.17±0.05)](P0.05),LC3-Ⅰ蛋白水平[(0.59±0.11)μg/L]、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0.16±0.04)低于对照组[(3.26±0.82)μg/L、1.47±0.15](P0.05)。结论 HAI-1转染通过增加HeLa细胞中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LC3-Ⅰ蛋白表达,提高Bax/Bcl-2来调节宫颈癌细胞的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MCF-7/ADR耐药细胞株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并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采用RT-PCR检测基因caspase-3、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18.785±1.253)μg/ml;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周期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P<0.05),但对早期凋亡细胞影响较小。并上调凋亡基因p53和凋亡执行基因caspase-3(P<0.05),下调抑凋亡基因Bcl-2(P<0.05)。结论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MCF-7/ADR耐药细胞有明显体外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