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胃脘久痛证多错杂胃脘久痛之病,包括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癌、胃内憩室、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等。临证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因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因多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其常见证为胃脘痛、痞胀、泛恶、呕吐、嗳气、吞酸、嘈杂等。慢性胃炎以胀为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痛为主。因其病程漫长,故医者治疗观察之时间需相应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历来以肾水不足、肝阳上亢为根本,裴教授治疗高血压病吸取了各家之说,提出以下观点:活血化瘀,滋阴补肾,镇肝熄风,清热泻火四法,顽固性高血压居高不下,裴教授常用蒲辅周氏之真武汤加味,临床疗效颇好。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部的慢性溃疡 ,其临床特点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主 ,有时疼痛可持续数天。有一定的季节性发作特点 ,秋冬、冬春之交发病较多。临床中医辨证属胃脘痛、嘈杂、反胃范畴 临床资料临床病例 2 5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年龄 35 .4岁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7例 ;病程 1~ 18年 ,平均 9年。患者多以胃脘痛反复发作为主症 ,疼痛多发无定时 ,常伴泛酸脘胀 ,嗳气嘈杂等 ,个别患者无胃脘痛症状而以黑便、嘈杂为主症。中医辨证 ,脾胃虚寒 ,兼以肝胃不和。经胃镜和病理…  相似文献   

4.
胡睿  蒋晓静  王鑫  白丽君 《新中医》2020,52(24):192-193
正文:裴正学(1938-),甘肃省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甘肃省首批名中医。裴教授学贯中西,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十六字方针——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1]。裴教授在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造诣。现将裴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咽炎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部的慢性溃疡,其临床特点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主,有时疼痛可持续数天.有一定的季节性发作特点,秋冬、冬春之交发病较多.临床中医辨证属胃脘痛、嘈杂、反胃范畴.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以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前人多从少阳风火立论。清·张璐指出:“偏头风者,其平素先有痰湿,加以风邪袭之,久而郁热为火,总属少阳厥阴二经。”其治疗则以清解少阳为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头风一症,有偏正之分。偏者主乎少阳,而风淫火郁为多,前  相似文献   

7.
龙马风湿汤加药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是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伴关节外的临床表现,所以又称类风湿病。由于其病因迄今未明,临床表现复杂,加之目前仍无特效药,往往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有1/3的患者遗留残疾,使之成为难治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裴正学辨证分型治疗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正学教授认为中风有内外之分,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为外因;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风火相煽,痰浊阻络为内因。中风后期,脏腑虚损,出现肾阳亏虚,气虚血瘀,脑络痹阻的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本虚为肾阳亏虚,气虚血瘀;标实为肝风内动,风火相煽,痰瘀阻络,气血逆乱。裴教授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常用地黄饮子、冠心二号、补阳还五汤、汉三七、水蛭治疗肾阳亏虚,瘀血阻络之脑中风,效果显著。并附一例病案以阐述机理。  相似文献   

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偏头痛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本病的病因病机至今尚未明了,治疗上多以发作期的对症处理与问歇期的预防治疗为主。笔者在临床中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该病22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拟双龙五虫汤结合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肌痉挛症称面肌抽搐 ,神经内科为阵挛性面肌痉挛 (Clonic facial spasm)。面肌痉挛以中年人多见 ,尤为女性。多发生于一侧脸部 ,以不由自主地阵发性、无法控制的抽搐跳动为主。开始发作多起眼部 ,以眼轮匝肌轻微颤搐开始 ,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 ,尤以口角抽搐为主 ,直至整个面肌发生痉挛。一般每次发病时间很短 ,十几秒致几分钟 ,严重者每日频繁发作。此病可因紧张、疲劳而频繁发作 ,尤以讲话、微笑发作明显 ,严重时可呈痉挛状态 ,间歇期间或睡眠时消失 ,给患者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及痛苦。近几年经临床发现自拟“双龙五虫汤”结合针…  相似文献   

11.
曹爱莲 《河南中医》2003,23(8):28-28
笔者自 1995年以来 ,自拟通窍活血祛瘀汤治疗内伤头痛 90例 ,取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90例病例中 ,男 30例 ,女 6 0例 ;发病年龄 13~ 70岁 ,其中以青壮年多见 ;病程均在 0 .5a以上 ,最长者达 2 5a。其中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者 2 2例 ,脑动脉硬化症性头痛者 19例 ,偏头痛者 19例 ,高血压性头痛者 8例 ,脑神经衰弱性头痛者 12例 ,外伤性头痛者 7例 ,三叉神经性头痛者 3例。临床表现 :以头痛为主症 ,疼痛特点为痛有定处 ,或昏或胀 ,甚则痛如锥刺。每遇情绪波动或劳累而发作或加剧。女性多有经期头痛发作或加重 …  相似文献   

12.
杜韦静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77-2578
慢性便秘是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目前器质性便秘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功能性便秘者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治疗。西药主要以传出和泻下药为主,中医治法虽多,但泻药大黄、番泻叶应用之过多、过久,使便秘进入恶性循环之中,其害有三:①长期大量服  相似文献   

13.
耳源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 ,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特点。笔者近几年来运用止晕汤加减治疗此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6例耳源性眩晕患者中 ,男 1 5例 ,女2 1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3 0岁 ,以 40~ 5 0岁为多 ;病程最短 3d ,最长 3 0年 ,多数有反复发作病史 ;眩晕多呈阵发性 ,发作期多为 5~ 7d ,仅 1例反复发作持续1月之久 ;间歇期长者 1~ 2年 ,短者 2~ 3d ,多为每年春秋发病 ,而以春季发病最多。1 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野菊花 1 2g ,黄芩 1 0 g、生地 1 5 g ,生石膏 2 0 …  相似文献   

14.
惠振亮  黄东生 《陕西中医》2002,23(4):341-341
1 寒 战 乌某 ,女 ,5 3岁 ,干部。以间歇性寒战 1年之主诉来我处就诊。患者于 1 995年 1 2月洗澡后 ,突发寒战 ,全身抖动不己 ,不能行走 ,持续 1 h后自行缓解 ,此后每遇风寒则抖动不己 ,寒战不止 ,发作时添衣加被均不能缓解 ,曾在西安各大院做多项检查 ,均未能明确诊断。但每次发作 ,患者痛苦不己 ,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后患者求治中医而来我处。来时自诉 :每遇发作 ,寒战不己 ,定时而发 ,定时而止 ,微发热 ,发作时添衣加被不能缓解。舌质淡、舌苔薄白 ,脉沉缓。古人云 :“有一分恶寒 ,便有一分表证。”该患者每次发作 ,且定时发作 ,说明…  相似文献   

15.
口疮是以口腔粘膜及舌面上出现淡黄色和灰白色大小不等之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多见于小儿,西医认为该病多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微生物引起,中医则认为多因情绪波动,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辛辣等致心肝火旺,脾胃积热或阴虚火旺等导致。其治疗一般较易,但临床多见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者。我们3年来用自拟翘荷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80余例,取得较好效果,其中资料较完整者5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61岁1例,18岁1例,1~8岁48例,口疮反复发作2~3次者12例,4~6次者29例,6次以上者9例,平均发作次数4.6次。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16.
龚鹏  胡珂 《光明中医》2016,(2):260-261
妇人产后腹痛多因气血骤虚,胞宫失养,不荣则痛,临床多以产后多伤气血,气血不足为常立法,治疗则以扶正以养荣血为主,然产后腹痛首当分清虚实,若以邪实为主,不可胶柱鼓瑟,扶正则壅滞气机,邪无出路,必腹痛加剧,又不可一味攻邪为主,临床上以下法中之和解法大柴胡汤为代表治之则可兼顾扶正与祛邪。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风”之名始于《内经》,见于历代医家论说中。《金匮要略》以邪之深浅、病情之轻重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元·王履将中风分为真中和类中两类。当今所说的中风乃为类中风,属中经、中腑、中脏之类。轻则眩晕,语言障碍,半身不遂;重则神志不清。在脏属心,在腑属脑,累及经络。病机无非虚、火、风、痰、气、血六端,或有兼夹之轻重,主次的不同,总有虚实夹杂的表现。或以肝风为主,则有肝阴不足之因;或以血瘀为主,则有气不行血之前兆;或以火旺为主,则有阴虚在先;或以痰阳为主,则有脾肺气虚为由。多以内邪为主,风、火、痰、瘀为标。从正气来…  相似文献   

18.
陈新宇教授治疗哮喘病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俊  陈新宇 《光明中医》2013,28(4):804-806
哮喘为临床常见病症,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疾患,其形成除了与先天体质不足,或体虚复感外邪,或饮食不当有关,一般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分为寒哮与热哮;哮喘缓解期多以虚证为主,应辨证分型,对症施治。现将陈新宇教授妙用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阳和汤治疗哮喘的成功案例举证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荨麻疹是以风团、瘙痒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皮肤病,其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其多与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而产生变态反应有关,通过检测可以发现过敏原,但仍有多数患者找不到确切病因。西医治疗本病以抗组胺及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不佳且易复发。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40  相似文献   

20.
哮喘治验     
哮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呼吸急促,伴喉间哮鸣声。喘则发作时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为主症。哮必兼喘,临床上多相提并论。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主张发作时攻邪为主,不发作时扶正为主的治疗原则,历代医家多有发挥,但不离其旨。笔者以前按扶正、化痰、止喘的原则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