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vertebralartery,CSA)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手法治疗,l次/d;活血定眩丸,3次/d,口服。对照组单纯手法治疗,1次/d。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愈36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总疗效及单一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刘艳丽 《河南中医》2013,(12):2149-2150
目的:观察定眩汤结合提牵旋转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采用自拟中药定眩汤内服,15d为1个疗程,提牵旋转法治疗3d一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半年后随访,临床治愈13例,占37%;显效16例,占46%;有效5例,占14%;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为97%。结论:定眩汤结合提牵旋转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活血定眩胶囊、西比灵胶囊治疗。采用积分法比较2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的差异,评定总体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观察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 2种治疗方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03﹪(63/67),对照组82.54﹪(52/63),治疗组总体疗效及在缓解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显著变化(P0.05),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6个月内症状、体征有轻度复发者4例(6.34﹪),对照组18例(34.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重度复发者。2组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和受试者依从性优于口服西比灵胶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物口服活血定眩丸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以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活血定眩丸灌服小鼠,测定1日最大给药量。以高、中、低3个剂量的活血定眩丸灌服大鼠连续6周,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停药后2周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小鼠2次/d灌服活血定眩丸的最大给药〉148、8g生药/kg体重,此剂量相当于临床成人每日口服剂量0.2242g生药/kg体重的663倍。长期毒性实验显示,大鼠摄食量、活动、体重、血液学、生化指标检查、脏器重量系数、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定眩丸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均未见有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眩定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眩定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眩定汤及颈部按摩治疗,对照组应用西比灵治疗及颈部按摩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定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定眩汤对眩晕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和口服中药定眩汤不同治疗,能过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后7d、15d时的有效率及出院后6个月内的复诊率对定眩汤治疗眩晕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定眩汤组与葛根素对眩晕型颈椎病的治疗在7d、15d时的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巨差异(P〉0.05);在出院6个月内的复诊率上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定眩汤对眩晕型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远期疗效上尤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王静丽  袁宁华  曹秋彩 《新中医》2020,52(23):105-10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定眩止晕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98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9 例。对照组给予定眩止晕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14 d 为 1 个疗程,治 疗 2 个疗程。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 (PSV)、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MFV),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7.96%,高于对照组的 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TMFV 及 PSV 均增大 (P<0.05),PI 及 RI 均降低 (P<0.05);研究组 TMFV 及 PSV 均大于对照组 (P<0.05),PI 及 RI 均小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 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 (P< 0.05),研究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刺联合定眩止晕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加快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定眩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小脑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大鼠7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采用复合法制造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用药14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小脑组织Bcl-2、Bax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全血粘度增高(P〈0.05),Bax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增加(P〈0.05),Bcl-2未见明显表达(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比模型组全血粘度降低(P〈0.05)、Bax表达减少(P〈0.05),Bcl-2有少量阳性表达(P〉0.05)。结论:活血定眩丸能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抑制Bax阳性细胞的表达,上调Bcl-2/Bax的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椎动脉型颈椎病小脑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通瘀清眩汤合清开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3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珂 《河南中医》2008,28(1):44-45
目的:观察通瘀清眩汤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口服中药煎剂通瘀清眩汤(皂角、大黄、青礞石、天麻、葛根、鸡血藤、木瓜、红花、威灵仙、丝瓜络、全蝎),配合清开灵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培他定注射液500 ml,每晚口服西比灵胶囊2粒。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438例,治愈327例,好转89例,无效22例,有效率95%;对照组87例,治愈48例,好转10例,无效29例,有效率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瘀清眩汤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将146个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自拟祛风化瘀定眩方煎服,辨证施治;对照组使用颈复康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结论:祛风化瘀定眩方综合治疗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化瘀潜阳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先辉 《山西中医》2010,26(8):21-21,24
目的:观察化瘀潜阳饮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予自拟化瘀潜阳饮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睡前服;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100例中,痊愈39例,显效38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50例,痊愈12例,显效15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潜阳饮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定眩汤配合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两组,定眩汤配合颈椎牵引推拿治疗组104人和单纯颈椎牵引推拿对照组96例,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20%,对照组有效率78.13%,经x2检验,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汤配合颈椎牵引推拿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推拿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7例,采用推拿治疗,每星期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3个月后进行疗效的随访。治疗期间,暂停其他可能影响推拿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结果:157例患者中,显效109例,好转26例,无效6例,失去随访16例,有效率86.6%。结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社旗县人民医院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20 mg/次,3次/d,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每晚睡前口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52.5 m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改为生理盐水250 mL。同时视病情需要给予营养脑神经、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灸治疗。①定眩止晕舒颈汤(葛根、天麻、野菊花、川芎、桂枝、赤芍、甘草片),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 mL,早晚2次饭后温服。②针刺颈百劳、大椎、百会、天柱、风池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使用6805-B型电针仪刺激20 min。发病1周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浅刺为主;发病2周或更长时间的患者,可选用强电流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列,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6.67%(46/6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评分降低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松筋微调手法联合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给予松筋微调手法联合活血定眩胶囊(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生产,140816)。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并于停药4周后进行随访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4例,显效45例,有效32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34例,有效31例,无效20例,有效率为81.8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体征积分,血流动力学,VAS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松筋微调手法联合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盂样庚 《西部中医药》2008,21(11):31-32
目的:观察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纽35例采用维脑路通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定眩汤,1剂/d,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CD观测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放松手法+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放松手法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2次,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3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好转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61,P=0.0224)。结论:放松手法加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凯  宋敏  巩彦龙  刘涛  董万涛  宋志靖 《中成药》2023,(11):3708-371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疾患,属于颈椎病的重要类型之一,主要症状为眩晕、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活血定眩胶囊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主研发的中成药制剂,作为院内制剂已在临床使用数十年,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防治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近二十年来,课题组基于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进行研究,并结合同领域的前沿热点与创新技术,对活血定眩胶囊防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与生物学效应进行揭示,发现其具有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血管微环境稳定、增加椎-基底动脉血供等药理活性。本文对活血定眩胶囊在临床疗效、药理作用方面取得的突破与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后续研究、开发和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屈沂 《中医研究》2014,(4):24-25
目的:观察祛脂定斑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祛脂定斑汤(瓜萎、半夏、枳壳、川芎、土鳖虫、丹参、赤芍、郁金、桂枝)联合辛伐他汀片10mg/次,每晚1次,口服;对照组28例单纯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次,每晚1次,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3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0.71%。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ouse斑块积分、TC、TG、HDL-C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天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自拟通天定眩汤治疗,对照组52例用尼莫地平、西比灵治疗,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38%、对照组71.1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天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