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小儿扁桃体手术后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手术开始前地观察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2ml),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停药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0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停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对术后疼痛进行儿童行为量表疼痛评分。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组内比较,对照组T3及T4时比T1 MAP升高,HR加快(均<0.05)。组间比较,对照组T3、T4比观察组血压高,心率快(均<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在拔管后、术后6h均低于对照组(均<0.05),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能有效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预注射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野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在术前15 min注射喷他佐辛,对照组则注射芬太尼,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识苏醒后5、10、20 min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他佐辛预注射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C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每组各3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舒芬太尼0.1 μg/kg和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3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躁动、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VR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和S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呛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均P< 0.05);S组患者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患者拔管即刻MAP、HR均较麻醉诱导前升高(均P<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3组患者各时间点VRS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C组比较,D组和S组拔管即刻和拔管后各时间点VR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 0.05).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能减少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缓解术后早期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蔡兵  李美婷 《四川医学》2013,(6):772-774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气管插管,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术毕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D组,n=30)、芬太尼2μg/kg(F组,n=30)。记录各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要求镇痛时间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记录苏醒时(T0)、苏醒后1h(T1)、苏醒后2h(T2)时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结果两组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患者要求镇痛距术毕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1)。D组在T0、T1和T2时点的Ramsay评分均优于F组(P<0.01),T2时点的VAS评分优于F组(P<0.01)。D组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与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术后痛觉敏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后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作用。方法:将62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32例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基础上给予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评估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疼痛程度、吗啡累积使用量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吗啡累积使用量及使用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无呼吸抑制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寒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从不同通路降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引起的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42-145
目的 探讨地佐辛与瑞芬太尼用于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麻醉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应用地佐辛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各时点HR、MAP、Narcotrend指数及SAS、VAS、BCS评分。结果 麻醉前、切皮时、气腹建立时、组织分离时、手术结束时两组HR、MAP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研究组HR、MAP更低(P0.05);麻醉前、切皮时、气腹建立时、组织分离时、手术结束时两组Narcotrend指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研究组Narcotrend指数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各时点SAS、VAS评分更低, BCS评分更高(P0.05)。结论 对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地佐辛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会对HR、MAP产生明显影响,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因此,地佐辛麻醉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应用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40例,按照患者临床应用麻醉药物分为2组(n=20)。其中对照组仅采用瑞芬太尼进行术前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超前应用地佐辛。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中,苏醒期有轻度烦躁4例、中度烦躁1例、重度烦躁2例,处于安静状态13例,其中并发症发生率为5%,平均苏醒时间(6.6±1.2)min,拔管时间(8.0±2.6) min;对照组20例患者中,苏醒期有轻度烦躁6例、中度烦躁5例、重度烦躁2例,处于安静状态有7例,其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平均苏醒时间为(7.2±3.5)min,拔管时间(8.5±4.5)min。观察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应用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导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讨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在经腹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108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择期经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筛选而出,随机将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地佐辛麻醉镇静,研究组采取瑞芬太尼麻醉镇静,将两组麻醉镇静效果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患者切皮时HR和MAP均比麻醉前要高(P0.05);对照组患者切皮和拔管时、拔管结束10min后HR均比麻醉前要高,切皮和拔管时MAP比麻醉前要高(P0.05);研究组患者拔管时HR和MAP、拔管结束10分钟后HR均比对照组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HR和MA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在经腹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其麻醉镇静效果差不多,地佐辛在维持血流动学的平衡以及减少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躁动等方面效果更显著,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赵其宏  张颖  梅枚  刘刚  朱琳琳  周菊 《安徽医学》2012,33(3):285-287
目的探讨地佐辛防治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和地佐辛组(D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2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 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地佐辛5 mg。观察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拔管即刻(T1)、拔管后30 min(T2)和60 min(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VAS、Ramsay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和眩晕的发生率。结果 D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以及MAP、HR(T1、T2)、VAS评分(T1~T3)和Ramsay评分(T1、T2)显著低于N组(P0.01);2组自主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Sp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该院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80例,ASAⅠ、Ⅱ级,年龄30~75岁。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小剂量喷他佐辛组(B1组)、中剂量喷他佐辛组(B2组)及大剂量喷他佐辛组(B3组)。每组20例。B1、B2和B3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分别给予喷他佐辛0.6、1.2和1.8 mg/kg,观察并记录拔管即刻(T1)、拔管后3 min(T2)、5 min(T3)、10 min(T3)、15 min(T4)的镇静躁动评分(S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血浆皮质醇水平(Cor)、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患者术后12 h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相比,其余3组T1~T4的SAS评分、MAP、HR、Co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1组相比,B2组,B3组T1~T4的SAS评分、MAP、HR、Co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与B3组T1~T4的SAS评分、MAP、HR、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1、B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1、B2组比较,B3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且呼吸抑制、恶性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 mg/kg剂量的喷他佐辛超前镇痛明显减轻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115例行MV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身麻醉期间应用盐酸羟考酮者纳入观察组(n=54),应用舒芬太尼者纳入对照组(n=61)。比较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时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两组拔管即刻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苏醒质量指标(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4分时间)水平及拔管后1 d内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2、T3、T4时,两组HR、MAP水平均较T1时有显著提升(P<0.05),T2、T3时观察组HR、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两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刻,观察组Glu、NE、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4分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 d内,两组心动过缓、眩晕/嗜睡、苏醒期躁动、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应用于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全身麻醉可稳定血液动力学指标和激素水平,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舒芬太尼麻醉。  相似文献   

12.
常钧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74-75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与地佐辛抑制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90例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患者,接受全身麻醉,采用相同的麻醉给药方案.术毕麻醉苏醒期地佐辛组与对照组停止输注异丙酚及瑞芬太尼,地佐辛组患者填塞鼻腔时给予地佐辛5 mg;而瑞芬太尼组停用异丙酚后,继续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直至气管拔管.结果 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瑞芬太尼组与地佐辛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咳嗽、不自主体动显著减少.结论 瑞芬太尼与地佐辛均可有效抑制鼻部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反应,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同时并不延长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急性胃肠穿孔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急性胃肠穿孔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n=40)和观察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n=4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手术前后VAS评分、苏醒质量以及苏醒期烦躁率。结果气腹前10 min及气腹后10 min,对照组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均P0.05),但观察组的HR和MAP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气腹前10 min以及气腹后10 min的HR和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气后10 min,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正确回答问题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期烦躁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减轻腹腔镜下急性胃肠穿孔手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苏醒质量,麻醉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心血管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超前镇痛组,即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静脉麻醉,术中采用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66mg/(kg·h)瑞芬太尼68μg/(kg·h)。D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C组患者则静注生理盐水1ml。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出喉罩后10min Prince-henry疼痛评分,拔出喉罩即刻躁动SAS评分及麻醉前(T0,基础值)、拔出喉罩前5min(T1),拔出喉罩即刻(T2),拔出喉罩后10min(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苏醒时间、MAP、HR、T0、T1、Sp O2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2SAS评分及在T3Prince-henry评分、T2和T3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内T2和T3MAP、HR与T0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苏醒期都未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可有效降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并能降低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不出现延长苏醒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地佐辛、芬太尼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并评价地佐辛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均采用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毕冲洗腹腔准备关腹时,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记录麻醉前(T0)、苏醒时(T1)、苏醒后1 h(T2)、苏醒后6 h(T3)时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要求镇痛距术毕时间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患者要求镇痛距术毕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1)。D组在T1、T2和T3时点的Ramsay评分均优于F组(P0.01),T3时点的VAS评分优于F组(P0.01)。D组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与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较芬太尼能更安全、有效地预防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玉山 《求医问药》2014,(20):162-163
目的 :探讨用适量的地佐辛预防因使用瑞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致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为这两组患者均使用瑞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后,为了预防这些患者发生术后痛觉过敏,为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0.2mg的地佐辛,为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1mg的地佐辛。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苏醒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及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结果 :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苏醒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毕至拔管时间、术毕至苏醒的时间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适量的地佐辛预防因使用瑞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致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曲马多预处理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3~7岁行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手术小儿54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组(S组)、曲马多组(T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5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舒芬太尼0.1μg/kg、曲马多1 mg/kg,观察记录各组患儿在注药前(T1)、术后5 min(T2)、拔管前(T3)、拔管后10 min(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儿手术时间(Ts)、苏醒时间(Ta);使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对苏醒时小儿进行躁动评分。结果:T2时3组的HR、MAP比T1时有不同程度降低;与T1时比较,T3、T4时3组的HR、MAP升高(P<0.05)。T3、T4时S组、T组的HR、MAP较C组降低(P<0.05);与C组比较,S组、T组的Ta延长,PAED评分和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或曲马多预处理都可以降低小儿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手术全身麻醉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减少苏醒期躁动,但可致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喷他佐辛的麻醉方法在腔镜小儿疝手术手术中应用效果,与其他三种不同的麻醉方法比较,旨在为该类手术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行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8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6岁,随机分成4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喷他佐辛组(PRP组),丙泊酚-氯胺酮组(PK组),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记录各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即刻(T1)、拔管后3 min(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患者术后24 h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PR组相比,其余3组T1~T4的Ramsay评分升高,MAP、H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R、PRP组比较,PK、PF组苏醒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R、PRP、PK组比较,PF组拔管时间延长,术后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R、PRP、PF比较,PK术后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喷他佐辛复合麻醉应用于腔镜小儿疝手术,患儿术后苏醒快,拔管后躁动少,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适宜于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术中地佐辛在小儿阑尾切除术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小儿阑尾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ZX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30例。两组术中输注瑞芬太尼0.2~0.3μg(kg·min)和丙泊酚4~8 mg/(kg·1)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切皮时,DZX组与NS组分别持续输注0.1 mg/kg地佐辛和生理盐水。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呼唤睁眼、拔管时间;苏醒后5 min、30 min、12 h、24 h、48 h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术中(T3)、拔管时(T4)、拔管后10 min(T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知晓、苏醒时躁动、静脉滴注曲马多、术后呕心/呕吐、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DZX组与NS组自主呼吸恢复、呼唤睁眼及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DZX组苏醒后5 min、30 min和4 h VAS评分低于NS组(P<0.05);在T4、T5时点比较,DZX组MAP和HR低于NS组(P<0.05);DZX组苏醒时躁动、疼痛(VAS评分≥3)、术后使用曲马多发生率低于NS组(P<0.05)。结论:术中输注地佐辛改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阑尾切除术患儿术后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男46例,女44例,年龄18~62岁,体重46~70 kg,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地佐辛组(B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胺0.8 mg/kg、舒芬太尼0.4μg/kg诱导后,术中恒速输注丙泊酚4~6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患者随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 mg/kg(A组)或地佐辛0.1 mg/kg(B组),C组不用镇痛药物。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持续时间,于患者苏醒后即刻(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5 min记录HR、MAP、Sp O2并进行SAS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T0~T2时HR明显减慢,MAP和SAS评分明显降低,躁动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均能有效减少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