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方式对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600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SA Ⅰ ~Ⅱ级,根据不同手术部位、术中不同插管方法分为4组,每组150例:A组:食管中段癌+双腔管;B组:食管中段癌+单腔管;C组:贲门癌+双腔管;D组:贲门癌+单腔管.全麻诱导后,传统方法插入单腔管或双腔管,插双腔管者手术操作进胸后行单肺通气.结果 术后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转ICU率;肺梗塞;纤支镜吸痰;AR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与单腔支气管插管对相同部位开胸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临界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选取20例肺功能基本正常的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入晶体量和胶体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颈部吻合口瘘、术后心律失常以及术后肺部感染等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胸腔镜微创手术安全有效、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未明显增加术后呼吸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瞿伦静  何开华 《现代临床医学》2021,47(6):457-460,467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微创食管切除术(MIE)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围手术期肺损伤与住院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的增加有关,进一步优化MIE术中的气道管理方式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单腔气管插管联合CO2人工气胸双肺通气为MIE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但是目前对于CO2人工气胸的影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就CO2人工气胸对血流动力学、机体内环境、凝血-纤溶功能、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单腔气管插管联合CO2人工气胸双肺通气在MIE中应用优势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MIE中的气道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呼吸系统损伤的特点,探讨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出现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呼吸系统损伤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全组术式均为全腔镜下食管癌切除+食管-管状胃颈部吻合术,早期6例术中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余10例均在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下实施手术.结果 全组无中转开胸及开腹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气管、支气管损伤,在腔镜下完成修补,术后正常康复.单腔气管插管的10例术中均未发现明显气管损伤.术后发生声音嘶哑并肺部感染3例,经喉镜检查,证实为左侧声带麻痹.3例出现乳糜胸,其中保守治疗1例、再次胸腔镜下结扎胸导管2例,均成功治愈.单纯肺部感染4例,4例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并呼吸功能衰竭,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合并吻合口瘘3例,最终并发气管-食管瘘死亡1例.结论 呼吸系统损伤是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重要围术期并发症,可通过围术期雾化、术中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注意神经保护等措施来更好地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左侧胸部单切口与颈-右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食管癌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左胸单切口组32例和三切口组40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状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左胸单切口组与三切口组在手术时间[(225.44±11.98) min与(265.42±13.15)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8.031±1.153)枚与(11.821±1.138)枚]、住院时间[(13.212±1.294)d与(15.691±1.404)d]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01、25.302、14.010,均P<0.05);两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均P>0.05).结论 两种术式食管癌根治术在手术难度、风险、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着各自特点,应根据病变情况及身体承受能力灵活选择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8):1553-1555
目的:评价单腔气管内插管与硬膜外复合麻醉对食管癌老年患者麻醉术后苏醒时间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食管癌老年患者68例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腔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硬膜外麻醉,评价两组患者麻醉术后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时间的差异,以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术后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为23.53%(P<0.05)。结论:单腔气管内插管麻醉与硬膜外复合麻醉对食管癌老年患者麻醉术后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时间恢复早,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帝视内镜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与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内E组和M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身麻醉,E组患者采用帝视内镜进行支气管插管及定位,M组患者采用Macintosh喉镜进行支气管插管,听诊法进行定位.记录两组气道评估情况;记录两组双腔支气管插管实施情况;记录两组术中单肺通气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组暴露声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明显低于M组(P<0.05);E组Cormach-Lehane声门暴露分级明显优于M组(P<0.05);E组首次插管成功率、MN间距明显高于M组(P<0.05),E组术中气道峰压过高、肺塌陷不良、需要调整导管位置例数明显低于M组(P<0.05),E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帝视观察用内窥镜能安全有效应用于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定位,与Macintosh喉镜插管听诊法比较,帝视观察用内窥镜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更短、首次插管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且术中单肺通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探讨在治疗食管癌方面应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食管癌患者8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高于对照组(t=1.372,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t=1.573,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5.6 ±30.7)mL、术后拔管时间(4.1±1.3)d、胸腔引流量(550.0±30.5)mL、术后住院时间(10.8±2.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4 ±58.7)mL、(7.5±1.8)d、(1 130.0±50.8)mL和(17.1 ±3.8)d(t=18.847、6.486、40.649、8.938,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2%)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 (x2 =5.143,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治疗方案对T1b期食管癌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T1b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食管癌根治术组(开胸组,n=62)及胸腔镜辅助经右胸食管癌根治组(腔镜组,n=6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D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胸组(P 0.05),术后疼痛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带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低于开胸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腔镜组3年OS、DFS、LRFS、DMFS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全胸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T1b期食管癌具有相同的疗效及安全性,且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的光索为光源自制的光棒引导经口盲探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不同的插管技术进行气管插管。I组用传统的Macintosh喉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Ⅱ组用自制光棒先行单腔气管内插管,成功后重新置入光索并以此为引导管引导盲探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I组、Ⅱ组两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76.2%和100%,I组成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试插2次以上成功率分别为37.5%(6/16)和6.7%(3/21),I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Ⅱ组比I组小(P<0.05);插管时间分别为(41.7±18.3)s和(51.7±20.6)s;术后诉咽喉部轻度不适或疼痛分别为28.6%和33.3%,所有病例均未见与插管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光棒引导经口盲探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简便实用,容易掌握,并发症少,成功率高,适合各级医院麻醉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