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评价腺叶切除术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激素表达的影响,评价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将接受腺叶切除术的5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腺叶切除组,将接受甲状腺次全切术的52例患者作为次全切除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表达水平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1)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125.67±25.32)min,手术出血(75.81±10.29)m L、术后住院时间(5.34±1.0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28%)显著低于次全切除组(P<0.05);(2)腺叶切除组手术后血清TT_3(1.72±0.52)nmol/L、TT_4(92.58±10.25)nmol/L、TSH(1.83±0.59)m IU/L与次全切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腺叶切除术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影响小,手术创伤性低,且对病灶清除更彻底,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手术的几点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毫 《中国医药》2006,1(2):105-106
目的总结甲状腺手术术式改进的经验。方法甲状腺肿物患者224例,肿物局限在一侧腺叶190例。均行单侧腺叶切除术;肿物在两侧腺叶34例,10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24例行一侧甲状腺叶切除加对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结果224例甲状腺肿物患者术后5~7d拆线,均一期痊愈出院。结论改进后的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物效果确切,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方法 14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次全切手术组和腺叶切除组,每组74例。次全切手术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腺叶切除组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以及术后并发症(声嘶、出血、感染)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引流总量。结果 治疗后,腺叶切除组TSH(0.52±0.14)mIU/L、TPO(62.45±12.41)IU/ml均低于次全切手术组的(0.72±0.11)mIU/L、(96.12±15.45)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叶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0%低于次全切手术组的1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71.21±6.10)min短于次全切手术组的(102.34±9.21)min,术中出血量(13.21±2.10)ml、手术引流总量(39.51±2.34)ml均少于次全切手术组的(30.25±5.21)、(58.45±4.2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冯萍  马立  陈曦  夏苗火  徐洁  储诚森  鲍宗旋 《安徽医药》2021,25(12):2445-2448
目的 对比研究经口腔前庭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微小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40例腔镜单侧甲状腺微小癌手术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经口腔前庭入路组(观察组,n=20)及经胸乳入路组(对照组,n=20),对比研究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135.25±7.52)min比(131.50±8.13)min]、手术中出血量[(24.00±6.61)mL比(25.50±6.05)mL]、住院时间[(8.75±2.17)d比(9.40±1.50)d]、术后甲状旁腺素(PTH)值[(50.75±7.48)ng/L比(49.00±7.53)ng/L]、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8.05±0.89)个比(7.55±0.83)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9.20±0.77)分比(7.85±0.67)分]及生活质量评分[(92.40±6.32)分比(81.10±5.5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较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微小癌手术美容效果好,并发症无差别,安全可靠,更能满足对手术美容效果要求高的病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腺叶次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 1993年 1月~ 2 0 0 0年 6月 116例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 ,均通过手术治疗 ,并分析手术方式和手术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均为甲状腺结节 ,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腺瘤 (以下简称甲瘤 ) 82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11例 ,亚急性甲状腺炎 8例 ,桥本病 (HD) 6例 ,甲状腺癌 9例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 6 1例 ,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 2 1例 ,单侧腺叶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 34例 ,并对患者术后随访 90 d~ 7a,未有甲减发生。结论 :甲状腺结节病因复杂 ,术前定性困难 ,行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术 ,并发症少 ,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郑克俭  郭梅花 《江西医药》2014,(11):1212-1213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8例患者,74例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作为观察组,74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节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2.5±13.6)ml、(114.2±21.3)ml,结果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相比则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例,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4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7例;两组复发分别为1例和12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4%和14.8%,结节复发率分别为1.4%和13.2%,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节复发率低、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各种甲状腺手术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中的选择,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1995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心医院普外科的90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双侧甲状腺全切术43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9例,双侧腺甲状腺叶次全或大部分切除术18例.结果 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方法选择不当,易造成结节复发,二次手术易出现并发症,本组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术后出血行再止血1例,无严重及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双侧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根据术中情况应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或双侧腺甲状腺叶次全或大部分切除术,对单侧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应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二次手术术中要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手术。结果:治疗组手术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的手术时间与切除的甲状腺重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具有出血少,切口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经不同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方法、适应证及优缺点,寻找既经济又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的术式.方法 回顾36例接受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的资料,对其中具有可比性的24例单侧甲状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行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本组经乳晕入路4例、经胸骨柄入路9例,及经锁骨下窝人路11例(其中经左锁骨下窝7例,右锁骨下窝4例),分别在腔镜或腔镜辅助下行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均成功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术式.手术时间[(142.5±26.0),(125.0±9.1),(170.0±18.7)min]和术后住院时间[(3.8±1.5),(3.5±0.6),(3.8±1.O)d]未见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经乳晕入路组少于其余两组[(40.0±11.6),(137.5±25.0),(137.5±35.0)ml];经胸骨柄入路组和经锁骨下窝人路组可选择颈丛麻醉;乳晕入路组费用较贵[(9 276.8±656.3),(5 056.2±311.5),(5 340.5±341.9)元];经锁骨下窝入路组无法兼顾对侧甲状腺的手术操作.各组均无窒息、大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镜甲状腺切除经乳晕入路切口最隐蔽,美容效果最好,手术操作空间大,出血较少,但治疗成本较高;经胸骨柄入路可兼顾双侧腺体的手术操作,但切口略有暴露;经锁骨下窝入路切口较为隐蔽,但只能进行单侧腺体的手术操作;后两组费用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5年3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以腺瘤为中心的甲状腺部分(包括次全)切除、腺瘤摘除和一侧腺叶切除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的112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瘤摘除术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腺瘤摘除术后复发率为11.54%(36/312),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率为7.97%(35/439),腺叶切除377例患者术后对侧复发率为2.39%(9/377)。结论甲状腺瘤摘除术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安全可行,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有效方法,但腺瘤摘除术术后复发率高,采用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及腺叶切除术则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故而甲状腺腺瘤至少应行一侧甲状腺部分切除以减少手术创伤并避免术后复发,可见选择合适的首次手术方式是减少甲状腺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完全腔镜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完全腔镜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腔镜组),30例行传统开放手术(开放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PTH)、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美容满意度等。结果 腔镜组患者年龄(46.2±10.1)岁小于开放组(57.4±7.9)岁(P<0.05);而2组间性别比例、肿块直径、肿瘤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124.2±15.8)min vs. (92.9±9.7)min]及术后引流量[(147.1±42.9)mL vs. (103.7±16.5)mL]均较开放组增多(P<0.01);但术中出血量[(26.1±8.5)mL vs. (37.0±10.9)mL]较开放组减少。2组患者术后第1天PTH、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美容满意度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 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完全腔镜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姜国良  王萍 《安徽医药》2018,22(6):1109-11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妊娠妇女骨代谢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妊娠中期甲减患者作为甲减组,同期50例妊娠中期产检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并比较跟骨部位的BMD值,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β特殊序列(CTX-β)等骨代谢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等甲状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甲减组跟骨BMD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8±0.16比0.96±0.15)g·cm-2],骨质疏松的发生率(6.0%比18.3%)则显著升高(t=4.347,P=0.000;χ2=3.985,P=0.046).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血清Ca[(2.22±0.14比2.54±0.16)mmol·L-1]、ALP[(63.92±10.32比69.53±11.24)U·L-1]明显降低,P[(1.43±0.23比1.18±0.17)mmol·L-1]、TPⅠNP[(56.32±12.52比47.06±11.86)μg·L-1]、CTX-β[(0.32±0.12比0.21±0.07)pg·L-1]明显升高(t=12.062,P=0.000;t=7.148,P=0.000;t=2.929,P=0.004;t=4.204,P=0.000;t=6.650,P=0.000).TSH与跟骨BMD值及Ca、ALP呈负相关(r=-0.58,-0.51,-0.45,P<0.05),与TPⅠNP、CTX-β呈正相关(r=0.48,0.44,P<0.05),FT3、FT4与跟骨BMD值、Ca、ALP呈正相关(r=0.43,0.40,0.41;0.51,0.44,0.48,P<0.05),与TPⅠNP、CTX-β呈负相关(r=-0.47,-0.50;-0.46,-0.51,P<0.05).结论 甲减可影响妊娠妇女骨代谢,降低骨密度,导致骨量丢失、骨折风险增加,临床上应加强对妊娠妇女的甲状腺功能筛查.  相似文献   

13.
陈娟  金山  张喜平  康鸿斌 《安徽医药》2017,21(12):2284-2287
目的 探讨青娥丸联合钙剂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青娥丸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钙剂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转化生长因子β1、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骨密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0.06)vs(0.54±0.05)g·cm-2,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骨密度显著增加[(0.66±0.09) vs (0.58±0.08) g·cm-2,P<0.05];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显著增加[(0.71 ±0.11)vs(0.63±0.10)g·cm-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降钙素水平显著升高[(262.39 ±72.59)vs(231.53 ±62.39) ng·L-1,P<0.05];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11.53 ±2.69)vs(9.35 ±2.27)μg·L-1,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111.59 ±35.35)vs(97.93 ±31.56) IU·L-1,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降低[(3.57 ±0.91)vs(4.49 ±1.50) mIU·mL-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娥丸联合钙剂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  相似文献   

14.
张玉萍  姚茹冰  赵智明  蔡辉 《安徽医药》2018,22(6):1020-1022
目的 观察青藤碱(SIN)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及滑膜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DBA/1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CIA组、SIN组3组,每组各10只,诱导CIA组与SIN组小鼠建立CIA模型,予青藤碱(SIN)药物干预SIN组,对三组分别进行AI评分,测定血清TNF-α、IL-17的水平及滑膜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SIN组和CIA组TNF-α、IL-17的水平及滑膜NF-κB蛋白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且SIN组小鼠的AI评分较CIA组明显降低,血清TNF-α[(170.73±11.05)pg·mL-1比(347.97±13.45)pg·mL-1,F=1021.67,P<0.01]、IL-17[(470.30±122.02)pg·mL-1比(621.78±48.96)pg·mL-1,F=184.42,P<0.01]水平明显减少,滑膜NF-κB[(0.53±0.04)pg·mL-1比(0.84±0.04)pg·mL-1,F=804.05,P<0.01]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 SIN能改善CIA小鼠关节肿胀,降低血清TNF-α、IL-17的分泌,这可能与其下调了滑膜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熊果酸(U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VD3的方法建立早期AS大鼠模型,并分别灌胃给予UA(10、20、40 mg· kg-1· d-1)和辛伐他汀(SV, 1.8 mg· kg-1· d-1)进行干预,作为干预组,另设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喂食正常饲料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并进行病变分级.结果 UA(20、40 mg· kg -1· d-1)同步干预组大鼠血清中 SOD、CAT 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318.3 ±29.4)、(12.3 ±2.4)U· mL-1vs(249.3 ±25.1)、(9.3 ±1.7)U· mL-1],MDA、ROS含量显著降低[(31.2 ±5.1)vs(49.6 ±7.0) mmol· L-1和(291.3 ±31.8)vs(402.9 ±35.7)U· mL-1],且UA 40 mg· kg -1· d-1干预组GSH-Px活性显著升高[(809.3 ± 58.4)vs(676.1 ±48.5)U· mL-1];UA(20、40 mg· kg-1· d-1)同步干预组大鼠血浆中CRP、TNF-α、IL-1β、IL-6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且UA 40 mg· kg-1· d-1干预组IL-10含量显著升高[(37.6 ±4.9)vs(23.9 ±3.2)ng· L-1];UA同步干预组大鼠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病变评分显著降低,其中以UA 40 mg· kg-1· d-1干预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UA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反应而对AS大鼠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媚 《安徽医药》2018,22(6):1163-1166
目的 探讨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与骨化三醇冲击疗法对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旁亢患者150例,区组随机化分组将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西那卡塞治疗、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其中,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组采用盐酸西那卡塞片口服,初始25 mg·d-1,整片吞服;随后每2~4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1次剂量,最大剂量75 mg·d-1;同时,口服骨化三醇胶丸,初始0.25μg·d-1,每2~4周调整1次剂量,最大剂量0.5μg·d-1.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血钙、血磷含量水平,并对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检测.结果 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血钙、血磷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血钙(2.12±0.62)mmol·L-1比(2.47±0.59)mmol·L-1,t=2.827,P=0.007;血磷[(1.72±0.42)mmol·L-1比(1.95±0.56)mmol·L-1,t=2.366,P=0.022],而iPTH明显下降[iPTH 560.58(334.2~728.47)pg·mL-1比331.23(213.95~424.62)pg·mL-1,Z=4.387,P<0.001];西那卡塞治疗组与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血清磷水平、iPTH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血磷西那卡塞治疗组(1.46±0.72)mmol·L-1比(1.73±0.58)mmol·L-1,t=2.034,P=0.047,血磷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1.44±0.63)mmol·L-1比(1.76±0.39)mmol·L-1,t=3.014,P=0.004,iPTH西那卡塞治疗组277.02(180.34~344.56)pg·mL-1比544.11(386.8~749.42)pg·mL-1,Z=5.237,P<0.001,iPTH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194.85(132.04~295.64)pg·mL-1比575.49(438.04~665.65)pg·mL-1,Z=6.144,P<0.001],且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组血钙水平未见明显影响(P>0.05),而单纯西那卡塞治疗组的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终末期肾病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可降低血磷水平,还可以降低iPTH,但不影响血钙,不容易出现低钙血症,降低骨饥饿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胰岛素治疗不佳的T2DM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37例,试验组加用西格列汀口服.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变异度、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体重指数(BM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HbA1c下降[(7.1±0.9)%vs.(7.8±1.1)%,P< 0.05]、血糖变异度减低[(0.24±0.09) vs.(0.35±0.12),P<0.05]、胰岛素用量减少[(0.38±0.27) U/(kg·d)vs.(0.51±0.35) U/(kg·d),P<0.05],低血糖事件减少[(0.90±0.40) vs.(2.10±1.20),P<0.05],BMI无明显变化[(25.10±2.90) kg/m2 vs.(26.70±4.40) kg/m2,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T2DM患者安全且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心肺运动试验(CPET)相关指标在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2例胸痛患者患者分别行CPET、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30例)及非缺血组(22例)。比较2组患者的CPET相关指标如每千克体重峰摄氧量( VO2 peak/kg)、峰摄氧最(VO2 peak)、峰氧脉搏(VO2 peak/HR)、最大呼吸频率、氧斜率、呼吸储备、最大心率、心率储备和无氧阈、无氧阈时氧气通气当最、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无氧阈时氧脉搏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的比值(E/A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BMI、E/A值及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缺血组与非缺血组比较、VO2 peak/kg[(27±6) ml/(kg·min)比(33±7)ml/(kg·min),P<0.01],vO2 peak[(1.5±0.5) L/min比(2.1±0.5) L/min,P<0.01]、VO2 peak/HR[(10.7±2.6) ml/次比(14.1±3.0)ml/次,P<0.01]、最大心率[(143±15)次/min比(154±17)次/min,P<0.05]和无氧阈[(16.4±3.0)ml/(kg·min)比(20.6±5.0)ml/(kg·min),P<0.01]、无氧阈时氧脉搏[(9.0±1.8)ml/次比(11.3±2.3) ml/次,P<0.01]均明显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心肌缺血患者的VO2 peak/kg、VO2 peak、VO2 peak/HR、无氧阚和无氧阈时氧脉搏等指标对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雪松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5,(7):1379-1382
目的:评估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PF)与标准早产儿配方奶(SPF)在早产儿喂养中对喂养不耐受、营养摄入、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该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早产儿(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 g)中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的喂养情况,将120例随机分为 eHPF 组(60例)和 SPF 组(60例),观察及比较两组患儿头围、体重、身长,每天牛奶摄入量,喂养不耐受情况、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相应生化指标,住院天数,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并分析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与 SPF 组相比,eHPF 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减低(0.425 vs 0.667),达全胃肠营养时间缩短[(10.9±2.6)d vs (12.6±3.0 d)],三周血清总蛋白[(47.5±2.6)、(46.4±2.3)、(48.6±0.9)g·L -1]及白蛋白[(26.8±2.1)、(27.1±2.5)、(28.1±1.9)g·L -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之间体重增长在第一周及第二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第三周 eHPF 组与 SPF 组相比体重增长较快[(1826.4±115.7)g vs (1773.8±108.9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围、身长增长及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HPF 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均低于 SPF 组(P <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能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全胃肠喂养时间,提高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