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探究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促进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4例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老年人和儿童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多发人群。②静脉给药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引发途径。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出现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④头孢类药物是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抗菌药物。⑤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给药速度、给药时长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结论:掌握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用药特点、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与管理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朴莲子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375-1376
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干预,目前产科领域里剖宫产概率越来越增高,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概率随之增高,不合理应用也时有出现。为进一步正确掌握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指征、防止重复给药、不合理配伍、抗菌药物长期使用等不良现象,现用实例加以分析以供参考。1产科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不合理  相似文献   

3.
晚期癌痛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可以解决80%以上的疼痛;而阿片类药物由于剂型因素、药物本身的特点存在较大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差距,特别是癌痛治疗时的给药途径、药物转换等环节与药物动力学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以吗啡药动学和药效学为数据,解读阿片类药物应用于晚期癌痛患者时,按照 PK / PD 理论使用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达到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使用抗精神病药所导致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使用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测定,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标准.结果 调查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障碍患者365例,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者为96例占2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因素为药物种类、家族史、年龄、运动程度、腹部肥胖,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5.7857,4.5728,3.7643,-2.2534,1.5762.结论 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是药物种类、家族史、年龄、腹部肥胖等,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中应注意防治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安全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用药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从医生、护士、药师、药物4个方面存在可能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不良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影响临床用药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论:正确使用药物可以减少药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2003-2009年102家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的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科学评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统计描述和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03-2009年间某省102家医院24.02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03-2009年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70.07%,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给药途径以注射为主(92.16%),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平均使用2.66种抗菌药物.2003-2009年人均使用种类呈下降趋势.一级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73.15%),而细菌培养率最低(3.84%).抗菌药物费用占使用了抗菌药物患者住院医疗总费用的17.53%,占西药费用的41.17%,这两个比例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3-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下降,抗菌药物给药途径、给药种类、联合用药、细菌培养情况都有不同程度好转,但仍存在过度或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相关问题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方法。方法对临床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中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当坚持的原则以及合理用药方法。结果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药理作用因素、药物杂质因素、药物污染因素、用药剂量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给药方法因素等。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保证用药效果以及安全,在临床中使用抗生素应当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适应症,保证药物合理联用,准确掌握药物使用剂量以及疗程等。结论导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而在临床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当尤其重视正确的用药方法,以使用药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当中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当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表现症状、给药的方式与患者的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等,21岁至40岁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最多,给药途径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从反应率高低分别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外敷。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相关因素主要是给药途径、患者年龄等。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用药安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儿科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对策,确保本院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查本院自2010年5月-2011年6月间儿科住院病例60例,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分类,对其中产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总病例的26.7%,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8.8%),静脉给药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63.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过大、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使用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剂量使用过大、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均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治疗对患者糖脂代谢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典型精神科药物组83例与非典型精神科药物组83例。典型精神科药物组使用典型精神科药物氯丙嗪、奋乃静进行治疗;非典型精神科药物组使用非典型精神药物氯氮平、利培酮进行治疗,并使用自制的相关信息调查表进行血糖血脂情况记录。结果:所选取的166例患者中有84例患者出现血脂代谢异常现象,占50.6%。其中高血糖患者33例,占19.88%,高血脂患者51例,占30.72%。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的患者,使用非典型精神科药物导致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典型精神科药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的治疗中,医护人员要对造成患者高血糖、高血脂的因素进行认知,尽早的进行干预,降低高血脂、高血糖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出现指标异常现象,及时调整治疗药物方案,降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伟华  朱艳  滕薇 《海南医学》2023,(8):1118-1121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 8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是否出现产时发热分为产时发热组589例与无产时发热组2 241例。采用χ2检验对临床资料实施单因素分析,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羊水污染、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使用缩宫素、硬膜外镇痛时宫口扩张、总产程、镇痛时间与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使用抗菌药物、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使用缩宫素、硬膜外镇痛时宫口扩张、总产程、镇痛时间为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产前使用抗菌药物、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使用缩宫素、硬膜外镇痛时宫口扩张、总产程、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2.
口服给药是临床上常见的给药方法,最方便安全,然而大多数患者并不完全清楚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对自己身体可能带来的作用和风险。患者对服药知识的了解,一般仅侧重于药品种类、使用范围、用法、禁忌证等方面,而对影响药物作用的许多因素知之甚少,造成药物浪费,疗效不佳,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因此,作为医护人员掌握临床口服给药的关键环节。对提高药物疗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药物流产(药流)在国内临床已广泛使用十多年,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及其他因素,与人工流产相比尚存在完全流产率较低、术后流血时间长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掌握药物流产及提高药物流产率,本文对可能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有关因素及临床处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缩宫素在产科中应用广泛,临床上主要用于引产、产前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和子宫复原不全。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某些情况下,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效应还会产生质的不同。临床上缩宫素给药途径有静脉滴注、静脉推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等,宫颈注射也较常用。笔者以为宫颈注射缩官紊违反了安全给药原则,操作者没有真正掌握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应当禁止使用或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收集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有关;过敏反应所占比例较大;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结论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质量、患者年龄及体质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影响药效的因素有哪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生铭 《肝博士》2010,(5):51-52
影响药效发挥的因素有哪些?药物应用后在体内产生的作用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剂量、制剂、给药途径、联合应用、病人的生理因素、病理状态等等,都可影响到药物的作用,不仅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有时还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临床应用药物时,除应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用途外,还有必要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一些因素,以便更好地掌握药物使用的规律,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次性化疗泵药物输注延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85例使用一次性化疗泵出现药物输注延时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性化疗泵药出现药物输注延时的主要因素有产品性能、温度、泵体位置、护士因素、患者因素以及血管因素等有关。结论:提高护理人员认知水平,要求其正确掌握便携式化疗泵的使用方法,规范操作程序;并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根据相关原因给予相应护理,可有效减少一次性化疗泵出现药物输注延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4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本院手术病房共140份住院病历,对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40例住院患者中有138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6%,其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物有76例;静脉给药40例,口服给药98例。消耗金额最大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为主、阿奇霉素等。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要尽量减少联合用药,优化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加剧临床危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抗菌药物的滥用主要以配伍禁忌、选药不合理、药理拮抗、重复用药、溶媒使用不合理等情况为主,加强抗生素临床用药指导,避免不合理使用状况,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门诊近2年来统计的60份退药处方,分析其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退回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及抗生素药物、心血管药物、中成药、抗肿瘤药物。退药原因中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药品因素。结论针对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加强用药指导,提高用药水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此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