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武城县接种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病疫苗人群产生抗体情况。[方法]采用狂犬病毒IgG抗体诊断试剂盒(即酶联免疫法)检测狂犬病IgG抗体。[结果]共检测血清标本448份,其中抗体阳性355份,总阳性率为79.24%。受伤24h内接种97人抗体阳性率86.60%,超过24h接种71人抗体阳性率8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剂加倍给予102人抗体阳性率87.25%,5针全程接种178人抗体阳性率70.2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伤后按要求正确处理伤口者324人抗体阳性率75.62%,未按要求处理伤口者124人抗体阳性率70.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后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者168人抗体阳性率89.29%,未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者280人抗体阳性率76.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了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被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到医疗部门处理伤口,并及时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2.
1269例动物致伤者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被哺乳类动物致伤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收集百色市城区1269例被动物致伤、经注射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后20 d采集的血清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结果]检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1269例,检出抗体阳性1227例,阳性率96.69%。不同年龄组中0~9岁抗体阳性率最高(99.65%),80-84岁抗体阳性率最低(90.91%),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动物致伤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对被动物致伤人群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观察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干扰素在狂犬病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全疗程注射狂犬疫苗,同时首剂疫苗注射时加用α-2b干扰素200万IU伤口局部封闭注射,300万IU肌肉注射,对照组单用狂犬疫苗或狂犬疫苗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比较三组人均治疗费用。追踪回访各组预防处理后第45 d狂犬病抗体阳性率及12个月内狂犬病发病数。结果第45 d查狂犬病抗体,使用干扰素组抗体阳性率94.1%,单用狂犬疫苗组抗体阳性率89.0%,狂犬疫苗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抗体阳性率94.8%,干扰素联合狂犬疫苗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用狂犬疫苗组(χ2=40.33,P〈0.01),与狂犬疫苗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1,P〉0.05)。干扰素加狂犬疫苗组及狂犬疫苗加狂犬免疫球蛋白组狂犬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单用狂犬疫苗组(χ2=7.301,P〈0.01)。三组进行人均价格比较,观察组费用稍高于单用狂犬疫苗组,明显低于狂犬疫苗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结论干扰素联合狂犬疫苗在狂犬病的预防中可以增加抗体阳性率,减低狂犬病发生率,且费用明显低于狂犬疫苗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  相似文献   

4.
段会恩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55-1056
目的了解国产纯化狂犬疫苗接种后的效果。方法以5 200例接种狂犬疫苗的暴露者为研究对象,每位对象取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简称ELISA法)检测抗-RA。结果国产纯化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总抗-RA阳转率为98.27%,性别间分布无差异,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70岁以上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其他组低。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联合接种者抗体阳性率为100%,未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抗体阳性率为97.35%。多剂量(针次)接种组与常规接种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97,P〈0.05)。结论按免疫程序及时全程注射人用纯化狂犬疫苗,可产生较为理想的保护性抗体,对疑似狂犬、流浪犬和三度咬伤者采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联合、早期、足量、全程、规则的免疫原则,中老年伤者增大剂量或增加接种针次,均可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探讨预防策略。[方法]观察疫苗使用者的反应情况,随机抽取624例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5针(0、3、7、14、28d)后10~20d采集静脉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狂犬病毒(RV)IgG抗体。[结果]报告接种反应发生率为9.35/万,无严重不良反应;624例暴露者接种疫苗后RV-IgG抗体阳性594人,平均阳性率95.19%;男、女暴露者RV-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9,P﹥0.05);﹤15岁人群抗体阳性率最高100%,﹥65岁率最低为90.48%,随年龄增大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46,P﹤0.01);大连金港安迪、辽宁依生、辽宁成大、宁波荣安、武汉5家生物所的疫苗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38,P﹥0.01),但均高于长春生物所χ2=95.446,P﹤0.01);大连金港安迪、辽宁成大、宁波荣安3所各批号疫苗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26、0.22,P均﹥0.05)。[结论]国产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好;年龄小者免疫效果优于年长者;除个别外多数厂家疫苗免疫效果差异不大;暴露后使用国产疫苗能够起到预防狂犬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年来黄冈地区动物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抗体产生情况,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对2011—2014年间964例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5针后15~20天采集静脉血,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狂犬病毒IgG抗体。结果经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94.19%,男女性别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人群(P<0.05);不同季节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不能100%产生抗体,因此加强检测、及时处理伤口,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狂犬疫苗免疫后效果,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免疫注射狂犬疫苗后人群的人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水平。结果接受全程(1个免疫程序)免疫的人群狂犬病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99.18%(973/98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98.62%(572/580),女性阳性率为100%(401/401),男女性别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16,P〈0.05)。对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未阳转者再注射3针后全部阳转。结论注射狂犬疫苗1个免疫程序,未能达到100%的免疫效果。对注射狂犬疫苗免疫后的人群,有必要进行人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水平监测,以便及时补种,以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枞阳县2000-2005年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四新 《职业与健康》2007,23(10):829-829
目的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抗体水平,了解疫苗接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2005年疫苗接种人群血清IgG抗体水平进行普查。结果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后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87.00%,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疫苗接种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2,P〈0.01),老年组(60岁以上)与少年组(18岁以下)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1)。结论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与疫苗质量、免疫程序、疫苗的保管使用以及机体免疫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艳  徐珊  杨建娜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5):429-429,432
[目的]了解狂犬病纯化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1407例暴露后自愿到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接种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疫苗)的人群,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犬伤患者1407例,免疫后狂犬病毒抗体阳性者1327例,总阳性率为94.3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95.03%;女性阳性率为93.50%;男女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不同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不同,0~19岁组与20~59及60~93岁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57、13.829,P〈0.01、P〈0.05)。[结论]人用狂犬病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对免疫失败者应加强免疫,同时个体自身年龄对狂犬病毒抗体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狂犬病疫苗初次全程(5针)免疫者用ELISA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共接种狂犬疫苗1 108例,免疫后抗体阳性1 067例,阳性率为96.3%。年龄越小抗体阳性率越高、女性的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外接种疫苗者抗体阳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疫苗间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用狂犬病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对免疫失败者应加强免疫,以防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桑植县2002-2007年狂犬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桑植县在过去的几年内犬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抗体产生的情况。方法对桑植县2002-2007年狂犬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2 523例接种人员中,2 378人抗体阳性,总的阳性率为94.25%;男性和女性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34%和95.35%,男女性别间对狂犬疫苗免疫应答的差异显著(P〈0.05);2002-2007年人群抗体阳性率年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液体疫苗接种的抗体阳性率为84.53%,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患抗体阳性率为97.6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桑植县居民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狂犬抗体检测率仍不算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注射狂犬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探讨影响免疫效果的有关因素。方法以动物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在全程疫苗免疫后15d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用ELISA法进行抗-RA检测。结果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5针次)抗-RA阳转率为81.06%。其中男性阳转率为79.03%,女性阳转率为83.48%;9针次后,阳转率为92.9%。结论不同年龄组间抗-RA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抗-RA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福州市民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方法]对被动物咬、抓伤者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后20d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狂犬病抗体。[结果]经全程注射狂犬疫苗的1531例动物咬、抓伤者中,抗体阳性1439例,平均阳性率为93.99%。抗体阳性率与年龄有差异(χ2=18.898,P﹤0.01)。[结论]被动物咬、抓伤者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是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联合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在武进区选择200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孕妇怀孕14周起每周注射HBIG200IU,临产时加强一剂;婴儿出生后注射1剂,同时按0、1、6个月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照组孕妇孕产期不注射HBIG;婴儿出生时注射HBIG200IU,同样程序接种乙肝疫苗。2组婴儿均采取母乳喂养。[结果]1岁时婴儿HBsAg阳性率,实验组为8.00%,对照组为19.00%(P〈0.05);1岁时婴儿抗-HBs阳性率,实验组为26.00%,对照组为14.00%(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在孕中、后期注射HBIG可以提高乙肝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6岁儿童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HepB)的免疫效果。方法贺州市五县区,每个县区调查约150名儿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结果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0.51%、77.76%。男性HBsAg阳性率为0.50%,HBsAb阳性率为79.55%;女性HBsAg阳性率为0.53%,HBsAb阳性率为75.85%;不同性别之间的HBsAg、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77,v=6,P〈0.01);1岁组HBsAb阳性率95.62%,6岁组HBsAb阳性率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基础免疫儿童的HBsAb阳性率75.77%,经过加强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95.2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贺州市儿童接种Heps免疫效果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b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完成基础免疫的情况下进行加强免疫能使乙型肝炎疫苗的保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夏岳峰  胡素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25-1626
目的监测和评价深圳市南山区2001年麻疹疫苗的初次免疫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的8月龄儿童86名,分别于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 86名初免儿童免前抗体阳性率22.09%,免后抗体阳性率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6,P0.01)。86名初免儿童免前抗体GMT为1∶138,免后为1∶2 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2,P0.01)。免疫成功率为80.23%。对麻疹疫苗免疫后不同性别、不同户籍的抗体阳性率及GMT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山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成功率未达到85%的指标要求,建议麻疹疫苗初免时间提前到6月龄。  相似文献   

17.
叶晟  雷建萍 《职业与健康》2014,(22):3300-3301
目的了解大冶市2010—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基本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大冶市VCT门诊求询者的人口学信息、求询者来源和类型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大冶市共有3 323人接受了VCT服务,求询者中以主动求询者为多,占69.33%;不同年份主动求询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5 2,P〈0.05)。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93%,各年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5%、0.48%、0.96%、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1 6,P〉0.05)。按不同年份分不同发现途径进行阳性率比较,通过VCT发现阳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03 1,P〈0.01),通过临床途径和其他途径发现阳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584 5、0.253 0,均P〉0.05)。结论 VCT在艾滋病疫情发现方面作用有限,在医疗机构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PITC)应成为以后发现疫情的主要策略来倡导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